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71|回复: 61

[图档] 【旅途撷英】沧浪亭记·七里山塘街·花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7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cnzjhzxhcsc 于 2013-12-8 19:44 编辑

宋时,著名诗人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进行修筑,傍水造亭,因感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题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欧阳修应邀作《沧浪亭》长诗,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题咏此事。自此,“沧浪亭”名声大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nzjhzxhcsc 于 2013-12-8 19:41 编辑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选自苏舜钦《沧浪亭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nzjhzxhcsc 于 2013-12-8 19:42 编辑

踱步沧浪亭,未进园门便见一池绿水绕于园外,临水山石嶙峋,复廊蜿蜒如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是沧浪亭的灵魂,一泓清水使沧浪亭成为与众不同的苏州园林。它是唯一以“亭”命名的园林,沧浪亭别具匠心,并非封闭的小天地,而是未入园林先见园景,一弯清流环绕,正所谓自然和谐,一派天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nzjhzxhcsc 于 2013-12-8 18:53 编辑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沧浪亭,修缮必不可少。于是,我们的沧浪亭之行正赶上园内整修,不少主体建筑都无法进入。



然而,园内多数景致依然可以品评欣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nzjhzxhcsc 于 2013-12-8 19:47 编辑

亭榭楼阁、清池游鱼、古树葱茏亦是沧浪亭园内常见的景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nzjhzxhcsc 于 2013-12-7 23:51 编辑

相对苏州其他的园林,沧浪亭占地面积较小,但因叠石造山,却形成了城市中罕有的山林之美。


著名的沧浪亭即隐藏在山顶上,它高踞丘岭,飞檐凌空。亭上石额“沧浪亭”为俞樾所书。石柱上石刻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上联选自欧阳修的《沧浪亭》诗中“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句,下联出于苏舜钦《过苏州》诗中“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nzjhzxhcsc 于 2013-12-7 23:58 编辑

漏窗是园林中常见的元素,它通过渗透将墙内外的山水融为一体,起融会贯通之作用。沧浪亭全园漏窗共108式,图案花纹无一雷同,构思精巧,实乃一绝。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nzjhzxhcsc 于 2013-12-8 18:57 编辑

游廊在园林中则起到了延长景观,增加游兴的作用,以达到园林小中见大的目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12-8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苏州园林有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环秀山庄、沧浪亭、网师园、艺圃、耦园及退思园。但其实苏州的著名园林远不止这些,位于沧浪亭对面的可园也是代表作之一,但貌似她并不对外开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12-8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nzjhzxhcsc 于 2013-12-8 19:48 编辑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山塘街是苏州第一名街,它起自阊门,西到虎丘,长约七里,俗称“七里山塘”。
一个夏日的午后,我们逃离了虎丘脚下此起彼伏的旅游团,信步东行,山塘街的西段静若处子,微风拂面,耳畔还有蝉的鸣叫,令人心神安定。这里不仅有《红楼梦》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的葫芦庙,还有高中课文《五人墓碑记》中的五人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12-8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山塘街的历史风貌并未完全予以保留,因此我们还是能在这里看到伪古董。

然而,真正有故事的地方,从来不缺少原汁原味的积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12-8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天的雾霾天再一次警告我们,江南水乡的温情似水正在离我们远去。或许在若干年以后,当我们在看到这组恬静朴实的照片时,恐怕已是永远的回忆。这,才是真正的江南枕水人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12-8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nzjhzxhcsc 于 2013-12-8 19:43 编辑

温和从容,岁月静好,我想这一幕,一定在我们的梦中出现过(虎丘路)。
玄妙观是观前街的标志,建筑本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令人唏嘘的是,这里居然成了金银首饰店,实在太煞风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12-8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nzjhzxhcsc 于 2013-12-8 19:43 编辑

公交劣图一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12-8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花絮一:处处修地铁的苏州城,于是站牌们就变成了这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12-8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花絮二:这是多蛋疼的线路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12-8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花絮三:当沧浪亭修缮遇到沧浪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12-8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nzjhzxhcsc 于 2013-12-8 19:43 编辑

按惯例,帖子里怎么可以没有美食?那就以一碗苏面作为本帖的结尾吧。

本帖监制:雷峰夕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3-12-8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cnzjhzxhcsc 发表于 2013-12-7 23:00
踱步沧浪亭,未进园门便见一池绿水绕于园外,临水山石嶙峋,复廊蜿蜒如带。

啧啧啧。。。连个沧浪亭都能写出这么多东西。。
发表于 2013-12-8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cnzjhzxhcsc 发表于 2013-12-7 23:30
相对苏州其他的园林,沧浪亭占地面积较小,但因叠石造山,却形成了城市中罕有的山林之美。

水榭山石,大概是所有园林都摆脱不掉的吧。
发表于 2013-12-8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cnzjhzxhcsc 发表于 2013-12-8 19:32
温和从容,岁月静好,我想这一幕,一定在我们的梦中出现过(虎丘路)。
玄妙观是观前街的标志,建筑本身为 ...

上次去的时候看见里头的商业成分真是吓了一大跳
发表于 2013-12-8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cnzjhzxhcsc 发表于 2013-12-8 19:14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山塘街是苏州第一名街,它起自阊门,西到虎丘,长约 ...

五人墓在哪里?
发表于 2013-12-8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久没有看到这么优美的阳光了!
发表于 2013-12-8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cnzjhzxhcsc 发表于 2013-12-7 22:57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选自苏舜钦《沧浪亭记 ...

二图真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5-4-29 17:28 , Processed in 0.77127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