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98|回复: 6

[新闻] 【青年时报·人文杭州】华家池追忆 远去的耕读岁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19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华家池追忆
远去的耕读岁月
《人文杭州》记者 甘居鹏 文 胡俊玮 摄

A最后一届

以后再也不会有浙大本科生和研究生求学于华家池校区了。
李亚学是2010届浙江大学动科院研究生,入学后被安排住进紫金港校区。开学后,由于课程设置,她经常要坐校车穿过半个杭州城,到华家池校区做实验。
第一次来到华家池,李亚学发现这里有成片的桑树林,有平静的湖水,还有那历经风雨的老建筑。她惊讶于它的宁静古朴,认为“这里很适合做学术研究”。但两个校区频繁跑,李亚学和她的同学感到很累,于是申请住到华家池。
半年后,李亚学和同学接到通知,要搬回紫金港校区。于是李亚学他们加紧了实验节奏,直到2012年6月28日前停下所有的实验。这期间,她常常熬夜甚至通宵。做实验的地点在西大楼,有时候做到很晚,大门已经关了,他们就翻过一人多高的铁栏杆,再骑车回宿舍……
2011年7月5日,李亚学搬回紫金港,告别了华家池。“我们是最后一届求学于华家池校区的,唯一经历华家池、紫金港两个校区的一届学生。”
这一段求学岁月,至今说起来,李亚学还是难以忘怀。毕业以后,李亚学还回去看望过几次她的导师,也会碰到桑树林里施肥的老教授、采桑叶的小孩、喂野猫的阿姨……
这一切,都是华家池人的独特记忆。
“搬校区对于我们来说,影响还是蛮大的。这里的实验设备可以搬走,但试验田搬不走,固定土壤、气候变了,实验的数据就有可能不一样。而且求学阶段被打断了。”李亚学说。
不过,5月初,她更从微博上得知,她曾经奋斗过的华家池校区,已经部分开拆。
这一部分校区在艮山西路以南、秋涛路以西、凯旋路以东,位于华家池校区北部,占地面积约240亩,约占整个校区的1/6。这一地块,被规划为住宅和商业金融用地。
在路牌上,可以看出,这里原来是浙大华家池校区的牧场、动物中心、果园、植物中心所在地,也是李亚学经常做实验的地方。
在此之前,华家池校区的部分院系,已经陆陆续续搬到紫金港了,紫金港校区的农生组团新大楼已经建好了,也有了农科学生自己的办公室和实验室。
而现在的华家池校区,除了医学实习基地的高年级研究生外,已经没有本科生和研究生。

B生于斯长于斯

较之李亚学,从小在华家池长大的张蒙更感失落。
25岁的张蒙,出生在华家池校区,又在这里读完了幼儿园、小学,25年来一直生活在这里,对校园内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张蒙的外公、外婆都是试验农场的工人。
“以前华家池北边的试验田很多,进去还很深,那里一片都是农场,还有牧场。”张蒙指着华家池校区中心教学大楼后面的一块空地。空地四周已经用围墙围了起来,隐约可以看见里面的破旧楼房。
张蒙小时候常常跟着外婆到农场里玩耍,修枝条、采桑叶、追小松鼠……
张蒙的父亲,则对华家池有着更久远的记忆。他是原来浙江农业大学(1998年并入浙江大学)印刷厂的工人,曾经给浙江大学的黄寿波教授印刷过一本《钱塘散记》。
1960年,黄寿波从杭州大学(1998年并入浙江大学)地理系毕业后,就到当时的浙江农业大学任教,从事农业气象的教学和研究工作,2003年退休后又被返聘为浙江大学研究生督导员。除了到南京大学进修和澳大利亚留学外,黄寿波一直在华家池校区,住了53年之久。
黄寿波回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浙农大的教师和学生还要参加劳动。黄寿波曾经在华家池南边邵逸夫体育馆西侧的马路旁,种了一棵香樟树,现在已经长得很高大了。

C百年农大

世纪之交,黄寿波即将面临退休和交接,也有了时间,于是他写了许多关于华家池的散文,2005年的时候出版了《钱塘散记》这本小集子,是他的文学处女作。
黄寿波的处女作,详细记述了华家池校区的历史和校园内的建筑物。原浙江农业大学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10年创建的官立浙江农业教员养成所,定址南起清泰街,北至土桥西河下的马坡巷。此后一迁笕桥,再迁华家池,那是1934年,从此它在这里扎下了根。
这一片地,是仅次于西湖的杭州第二水域,有多种农业生态系统,有果园、桑园、茶园、菜园、花卉和鱼塘。直到现在,在华家池校区仍能看到鸟在空中飞,松鼠在树上爬,蝴蝶在低空飞和蜻蜓在湖面戏水,水中有鱼儿游……
当时的建筑还很少,对华家池及周围进行大规模开发和建设,是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的,建成农学馆一座,高5层,在当时的杭州也算是高层建筑。
1937年,抗战爆发后,老农大(时为浙江农学院)内迁贵州湄潭。1945年回迁,而这时原校舍全被毁掉了,农学馆夷为平地。此后,在华家池畔又陆陆续续新建校舍。现在校园内能看到的老建筑,大部分是这个时候建成的。
那时的老农大教授阵容强大:农艺系有卢守耕,园艺系有吴耕民;森林系有林渭访、周邦垣,其他还有钟观光(植物分类)。许多学子后来成为农业领域的著名专家,如新中国第一任农业部副部长吴觉农,还有沈宗翰、周汝沆等,当时都在笕桥的甲种农业学校(包括后来的农学院)就读或任教。

D历史建筑将得到保护

据载,“1927年,钟观光到老农学院(笕桥)后,即筹建植物园,钟先生才深学博,办事热忱,商得谭熙鸿院长同意,于经济困难中创办植物园。辟地50亩,搜集植物2000余种,成为我国近代第一个植物园。”
植物园后来随校迁入华家池,现有面积0.93公顷,植物1350种。
为了纪念这位植物学家,在植物园的假山上建有“观光亭”。
黄寿波对华家池的农耕文化有独到的见解,“这是老农大的根”。
“东菜西水,南柴北马”,华家池周边地区,在南宋时是蔬菜基地。到明初,这一代池塘众多,华兴祖在这里构筑亭榭,种植奇花异草,因而得名。清末这里也是蔬菜基地。
华家池南侧,是清初先农坛籍田遗址,古时候每年的二月亥日,地方官员亲自犁田耕作,耕前祭拜神农氏、后稷氏和嫘祖氏,祈祷风调雨顺,劝民重视农业。
现在华家池校区仍保存有神农馆、嫘祖馆、蚕桑馆等跟农耕文化有关的历史建筑。在蚕桑馆南侧,有一尊嫘祖氏塑像。
杭州市已将校区的东、西教学楼、和平馆、民主馆、团结馆、蚕桑馆、小二楼别墅群和神农馆、嫘祖馆、西斋等列入杭州市历史建筑保护名单。黄寿波建议在此基础上,对华家池的其他历史建筑进行梳理、开发和保护,尽量做到保留原貌。

发表于 2013-5-19 21: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陌生城池 于 2013-5-20 17:27 编辑

想问问作为“规划经典”的我村,类似这样的蚕食何时尽?
相关阅读:
世界文化大会:杭州被赞其规划成为经典

发表于 2013-5-20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陌生城池 发表于 2013-5-19 21:15
想问问作为“规划经典”的我村,类似这样的蚕食何时尽?

坐等杭大了,o(︶︿︶)o 唉
屋可留,书却留不得,树可留,魂早已飞啊
发表于 2013-5-20 13: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同在这里读完了幼儿园和小学。
发表于 2013-5-20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ganyilai 发表于 2013-5-20 12:11
坐等杭大了,o(︶︿︶)o 唉
屋可留,书却留不得,树可留,魂早已飞啊

我觉得玉泉校区都不如华家池的赶脚好啊
发表于 2013-5-20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cnzjhzxhcsc 发表于 2013-5-20 20:44
我觉得玉泉校区都不如华家池的赶脚好啊

唉,谁让那是ZJU的福地呢。可惜医大拆了之后,好歹杭州还是有医学院的,但是农大走了之后,就没有农学的地盘了
发表于 2013-5-22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提到华家池。大学四年在那里度过。总算没有全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11-20 01:37 , Processed in 0.21005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