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79|回复: 0

[转帖] 【杭报·西湖副刊·城纪】聚景园盛衰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6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2-08-26
  钱王祠(摄于20世纪20年代)

  文/钟松君

  西湖边的柳浪闻莺,风景秀美,是闹中显静的处所,游人不少,却安闲静谧。不知哪个犄角旮旯会冒出一块石碑,告诉你长长时间线上,往日繁华峥嵘的一个点,又一个点。

  八百多年前,柳浪闻莺是宋高宗专属的游玩之地,当时叫聚景园。聚景园兴衰,似乎是南宋国运的一个象征。

  泥马渡江的故事

  泥马渡江,是个流传了几百年的著名故事。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康王第二次受命出使金营,到磁州,被宗泽拦住了。

  宗泽是北宋名将,当时在磁州当知府。他说金兵已渡河,不能北去,请康王到城北的应王庙占卜,得了个吉字。20个紫衣吏拥应王庙“神马”,装神弄鬼,磁州人又杀了副使王云,康王就没有去金营,也就没有成为金兵的俘虏。

  康王就是后来的宋高宗。

  应王崔府君,是被封为嘉应侯的神,字子玉,生日是六月六日。他生前是谁?一说是东汉汲县令崔瑗,一说是唐朝磁州滏阳令崔珏。唐朝的崔子玉,据说是日断阳、夜断阴,很厉害。《西游记》中唐太宗游冥府,给他开后门增寿辰的崔判官,就是此人。

  但崔府君神马云云,康王也知道宗泽是装神弄鬼,他后来说:“泽在磁,每下令,一听于崔府君。”

  神马故事后来变成传奇,说康王避金兵逃往巨鹿,马死了,冒雨独行,到三岔路口,来了一匹白马带路,到崔府君庙,庙里一匹泥马正出汗呢。睡梦中崔府君催他走,又有白马带路,找到了救兵。

  传说继续演变,说是康王靠了崔府君庙中的泥马渡过夹江,摆脱了金兵追赶。《说岳全传》第20回“夹江泥马渡康王”,说的就是这个故事,还说追赶他的是金国名将金兀术。

  宗室有个叫赵子偁的,后来封为秀安僖王。据说他夫人生孩子时,梦见崔府君之神送了一只白羊给她,说:“得孝子。”这个孝子,就是孝宗赵昚。崔府君好人做到底,还帮高宗选了继承人。

  南宋绍兴十九年(1149年)高宗下令在临安(杭州)玉津园建显应观,祠崔府君。玉津园经常有外事活动,秦桧怕金朝使者见了不便,拆除了。绍兴二十五年在西湖边的灵芝寺(今钱王祠)那里重建,南宋官员出使金国,都要到显应观求平安。

  因此,崔府君算是高、孝两朝的保护神。

  崔府君怎么显灵护驾,高宗比谁都明白,修建显应观无非是说,他当皇帝是天命所归。

  后来孝宗在显应观南边建了个御园,叫聚景园。

  聚景园的柳浪闻莺

  聚景园是孝宗专门给太上皇高宗赵构建造的,高宗的画像也曾供奉在这里。

  高宗退休后住在德寿宫,就是以前秦桧的府第,在中河、望江路、吉祥巷之间,人称“北宫”,与南边的皇宫相对。他喜欢西湖山水,而德寿宫离西湖较远,孝宗就在涌金门南,清波门、钱湖门外大搞拆迁,寺庙也拆迁了九座,建成聚景园,给太上皇游玩。

  南宋临安园林遍布,有的高官、内侍的私家园林,不比御园差。据古书所载,临安诸多皇家园囿,各有特色:玉津园最重要,取北宋开封玉津园之名,在皇宫嘉会门南四里,是燕射(泛指宴饮作乐)之所,经常接待外国使者;庆乐园工艺最精,传说它是鲁班建造的,在南山长桥,后来赐给宰相韩侂胄,称南园;四圣延祥观御园风景最好,在孤山,号称“此湖山胜景独为冠”。

  聚景园又叫西园,园内有会芳殿、瀛春、揽远、芳华等堂,堂匾都是孝宗御书;有花光、瑶津、翠光、桂景、滟碧、凉观、琼芳、彩霞、寒碧等亭;还有柳浪、学士等桥。小瀛洲也归聚景园。风景不算最好,但也是西湖胜景的前十名。当时有“好事者”总结出了著名的“西湖十景”,聚景园,就是十景之柳浪闻莺。

  太上皇聚景园一日游的排场

  太上皇和皇帝游聚景园,是很隆重的。

  在《宋史》本纪的记载中,孝、光、宁三朝,太上皇及皇帝幸聚景园共有19次。《武林旧事》记载了1179年4月24日(孝宗淳熙六年三月十六日)游幸聚景园的详情。

  早一天,皇帝先特地恭请太上、太后。第二天,皇后先换过头面,打扮一番,等皇帝到了,吃过点心,跟着太上皇和太后到聚景园。太上、太后在会芳殿下轿,皇帝、皇后到翠光亭下轿,在幄帐内少歇,再吃点心,然后,太上皇和太后坐轿,皇帝骑马,遍游园中。

  吃酒吃饭是在瑶津西轩。饮到第三杯,看歌舞《泛兰舟》,赏赐银绢。皇帝捧着一只玉质酒船,给太上祝寿。这酒船很精巧,筛满酒,船中人物就动起来,像活的。太上看得开心。叫内侍也吃酒食,并赏钱给表演者。

  饭后去锦壁赏花,满坡约千余本牡丹,坡上支起绢丝幕帘。挑好花剪一千朵,插在各种名贵的花瓶中,中间一张沉香桌,放一只白玉碾花商尊,高二尺,径二尺三寸——有专家说这是目前所知宋朝最大的玉雕仿古彝——插“照殿红”牡丹花15支,灼灼红艳艳。

  又喝了三杯酒,进内宫,赏赐珍宝。再喝两杯酒,到清辉堂休息一会儿,至翠光亭上船游湖,进里湖,出断桥,到真珠园。太上皇说,渔民抓获的龟鱼,全部买来放生。

  下午4点左右,御舟回聚景园,泊在花光亭,下了船,到会芳殿休息。这时73岁的太上皇已喝醉了,皇帝亲自扶着他上轿回宫去了。

  皇帝出游,排场有多大?他们乘的大龙舟,四边挂着珠帘锦幕,上挂七宝珠翠。从驾的官员、太监以及警卫,也坐大舫,共有几百艘。

  当时天下承平,游人、小贩、吹弹、讴唱、烟火、风筝、蹴鞠,都不禁止,繁华犹如仙界。太上和皇帝出游,“都人倾城,尽出观瞻”。

  一次游幸聚景园,玩到天黑,要从万松岭回宫,太监跑到临安府尹(市长)赵师异那里,要他限时拿出三千枝火炬。赵师异下令收取瓦舍妓家的竹帘,涂上脂油,束成火把,系在夹道松树上,照得像白天一样。赵师异曾为宰相韩侂胄学过狗叫,这个著名的马屁大王,脑子就是活络。

  当然皇帝到哪儿排场都大。

  1167年4月1日,孝宗邀请太上皇去聚景园,但太上皇3月28日刚去玩过,兴致不大,所以说,老是出去,费用大,又“劳动多少人”,不如到德寿宫后花园看花呢。

  第二天在德寿宫看花,也是搞得像游西湖一般,“铺放珠翠、花朵、玩具、匹帛,及花篮、闹竿、市食等,许从内人关扑。次至球场,看小内侍抛彩球、蹴秋千。又至射厅看百戏。”还在小舟上供应杂艺、鼓板、蔬果,写词唱曲。

  孝宗于是知道太上不想老是出去“劳动人”,就在德寿宫造了个小西湖,引注湖水,建冷泉堂、小飞来峰、聚远楼之类,搞得更加“劳动人”。

  宁宗皇帝一次游幸聚景园,晚上回宫,看热闹的人群争着入城门,发生踩踏事故,死了人。《钱塘遗事》说,宁宗“闻之深悔,自是不复出”。

  宋嫂鱼羹,一次大胆的策划

  杭州名菜宋嫂鱼羹,就是1179年4月24日游西湖时“发现”的。

  当时内侍带了卖鱼羹的宋五嫂见太上皇赵构,自称是“东京人氏,随驾到此”。太上叫她上船,念她年老,赐给她金钱十文、银钱一百文、绢十匹,还叫她吃点心。

  这事估计是一次广告策划,不是太上皇偶然撞上的。也许某个内侍与宋五嫂有某种关系,有亲,有旧,有恩,有银钱往来,等等,就策划了一次宋五嫂面见赵构。

  五嫂姓宋,她说的两句话,一是勾起乡愁,二是表达忠心,句句打动赵构,可能也经过调教,背后有人写文案。

  太上皇当众御尝宋嫂鱼羹,好比太上皇“代言”了这个品牌,构想大胆,一时轰动临安,“人所共趋,遂成富媪”,宋五嫂就发了。《梦粱录》说,到南宋末期,宋五嫂鱼羹,已成“杭城市肆名家”,店在钱塘门外,即现在庆春路和湖滨路交叉口。

  西湖物产殷富,有鲫鱼、鲥鱼、鳊鱼,有莲藕、菱芰、茭芡,所以当时有谚语云:“西湖日销寸金,日生寸金。”

  聚景园多植柳树,风摆成浪,所以叫柳浪。还种了梅树。姜夔说:“聚景官梅,皆植之高松之下,芘荫岁久,萼尽绿。”

  当时聚景园内还有一种很有名的特产,是莲花,名叫绣莲(又作秀莲)。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说,聚景园的绣莲,红色花瓣,莲子糖一样甜。

  《红楼梦》中探春管事之时,将大观园中园圃承包给老成本分的老妈妈,许她们出售赚点小钱。聚景园似也有这一笔出息。《咸淳临安志》说,聚景园的绣莲“极贵”,虽然没说多少钱一斤,但说明这御园特产也是出售的。

  看管聚景园的人,“培桑莳果,有力本之意焉”(《咸淳临安志》),就是搞农业生产,种植经济林木,那么收获了拿出去卖,也是当然之举。产自御园,自然更紧俏些。

  太上皇不开心了

  这天太上皇很不开心。

  本来孝宗皇帝孝顺,请太上皇和太后到聚景园玩,可是太上皇不笑不言,皇帝跟他说话,他也不应答一声。

  太后劝道:“孩儿好意请我们玩,你生什么气啊?”

  太上皇说:“我是老了,人家不听我的话了。”

  孝宗吓了一跳,请太后问太上皇,发生啥事情了。

  太上皇说:“有一个人,我都已说了,可我说话没分量,上次又见了面,难为情啊。”

  原来赵构禅位后喜欢游山玩水。那天在灵隐冷泉亭闲坐,看到一个行者恭恭敬敬端上茶来,就说:“你不像行者啊。”行者说:“我原来是郡守,得罪了人遭诬陷,撤了职,只好到这里干活,赚点粥钱。”高宗说:“我去跟皇帝说一声吧。”过了几天又去灵隐,那人还在端茶呢。所以他摆脸色给皇帝看了。

  皇帝说:“我问过宰相了,这人贪赃,不杀掉算他运气,万难复用。不过这是小事,明天我会处理的。”

  太上皇这才有说有笑。

  第二天皇帝对宰相说:“太上皇昨天大怒,我真想钻入地洞去。就算这人大逆谋反,也要给他官做了。”

  又过了几天,太上皇再到灵隐,那人谢恩说:“臣已得恩命,专待陛下来。”

  这个人是谁?书上没说。

  太上皇在聚景园生气,为了面子,不顾法度,像个孩子似的,真是“老小老小”;孝宗皇帝碰了一鼻子灰,不敢直接问太上皇,只好通过太后转达,最后无奈依从,也是颇合人情的描述。

  宋高宗赵构儿子早夭,挑了赵昚当继承人,被称为高宗做得最公允的事,且眼光奇好——孝宗赵昚是南宋最佳皇帝,在位期间被称为“乾淳之治”。他的对手金朝的世宗皇帝完颜褒,也是金朝的最佳皇帝,有“小尧舜”之称,在位期间被称为“大定仁政”。金世宗比宋孝宗大四岁,早登基一年,但同一年卸任(1189年世宗崩,孝宗退休)。

  两强相遇,隆兴北伐交手之后,各自励精图治,孝宗和世宗在和议中各有让步,两国和平了三十年。

  皇帝也不开心了

  春天的聚景园,和风温煦。光宗皇帝赵惇正准备在荼蘼花下饮酒,给人扫了兴。

  原来光宗这次到聚景园,只带了一些随从,算是独自玩乐。众官员见皇帝竟没有邀请太上皇和太后,何其不孝,气愤不过,纷纷上奏章,谴责皇帝——以前太上皇(孝宗)出宫游园,一定会恭恭敬敬地请太太上皇(高宗)的!不请不合规矩。

  光宗很生气,辩解说:“太上皇以前游园,有时候也不请太太上皇的!”

  正说着,太上皇派了个太监,端着个玉杯,赐给皇帝一杯酒,不知是什么好酒。光宗正生气呢,手一颤,乒啷一声,玉杯落地。

  太监回到太上皇那里,也不说前因后果,直接告状了:“皇帝看到太上皇赐酒,就大怒摔碎了玉杯!”

  这次的“不开心”,是惊心动魄的宫廷矛盾露出的一只小荷尖尖角。

  高宗驾崩后两年,孝宗也传位给儿子赵惇(光宗),自己做了太上皇,入住德寿宫,改名重华宫。

  孝宗不是高宗的儿子,两人关系极好;光宗是孝宗的亲生儿子,但关系恶劣,结果光宗疯了。

  光宗说孝宗到聚景园玩,有时也不请高宗,其实说得没错。《宋史》的孝宗本纪中,孝宗14次幸聚景园,有8次并没提到太上皇和太上皇后。那这些大臣为什么抓牢这一点不放?实在是他和孝宗的关系实在太紧张。

  光宗即位后,最怕的就是太上皇。按道理皇位应该由他哥哥赵恺继承,可孝宗选了赵惇,赵惇一直担心,生怕孝宗又会废了他。光宗第二怕的是皇后李凤娘,这李后骄悍得很,看见光宗喜欢哪个女人,就灭了她。其实光宗还该有第三怕,怕太监,太监老是到太上皇那里挑拨。总之,光宗是越怕越疑,越疑越怕,患了严重的精神病。

  孝宗一死,大臣们就拥立了太子赵扩即位,即宋宁宗。光宗“被退休”。

  皇帝最后一次游聚景园的记载是,开禧二年三月十八(1206年4月27日),宁宗陪太后游聚景园,此后是“君王不宴芳春酒,空锁名园日暮花”了。

  宁宗在位30年,后20年基本没去过聚景园,到了理宗朝,聚景园已荒芜。园圃废兴,是天下治乱的征兆。聚景园兴衰,似乎映射了南宋的时局,从短暂的中兴,走向温水煮青蛙式的没落,终于废弃。

  在月夜爱上前朝美女

  月夜。聚景园。遇女鬼。

  滕穆大概是一位风流倜傥的书生。大约1314年(元仁宗延佑元年),他从永嘉来到杭州,准备参加刚刚恢复的科举考试,住在聚景园,月夜遇到了美女。

  美女说,她是宋理宗时的宫人卫芳华,另一个是她的侍女翘翘。她让翘翘设席,两人饮酒吃果子,她还唱了一首《木兰花慢》,其上阕是这样的:“记前朝旧事,曾此地、会神仙。向月地云阶,重携翠袖,来拾花钿。繁华总随流水,叹一场春梦杳难圆。废港芙蓉滴露,断堤杨柳摇烟。”

  缱绻数日,滕穆也不赶考了。卫芳华让翘翘留下,守着聚景园,自己跟着滕穆回永嘉,从此过上了幸福的日子……三年后,她说:“冥缘已尽。”告别了。

  此事见《乐府纪闻》,瞿佑《剪灯新话》敷衍成2300多字的小说《滕穆醉游聚景园记》。

  故事发生之时,南宋灭亡已经三四十年,聚景园荒凉凄恻,会芳殿、清辉阁、翠光亭等都颓毁了,只有瑶津西轩还在。白天在园侧,滕穆还看到了卫芳华墓,就是侍女翘翘给她立的,而翘翘如今也已死了,陪着卫芳华。

  人鬼之恋,是古代笔记小说的常见题材,大致是惊艳的相逢,伤感的结局,离别往往是因为注定的缘分到了尽头。

  卫芳华的故事并不算新鲜,以宫人的身份和居所,渲染黍离之叹,也很常见,比如金朝元好问《续夷坚志》中,金世宗大定年间,书生李惟清在汴京旧宫址遇女鬼。也是北宋时的宫人,叫玉真,她作词《杨柳枝》说:“已谢芳华更不留,几经秋。故宫台榭只荒邱,忍回头。塞外风霜家万里,望中愁。楚魂湘血恨悠悠,此生休。”

兴 衰

2012-08-26  


  | 城垣记事 |

  林 之

  坡上摆起几百只天青汝窑瓶,插一千支牡丹;

  湖上,几百艘大小游船;

  万松岭上,点燃三千支火炬……

  这是南宋皇帝游聚景园时的排场。

  聚景园,是儿子为了孝敬老子而修建的。儿子是南宋孝宗皇帝,父亲是退位的高宗皇帝——太上皇。宋孝宗是个很孝顺的儿子,说不定也是怕父亲寂寞了会挂念那张龙椅,于是在西湖边建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御花园——聚景园。南宋时,杭州城内外有十多个皇家园林,其中最大的就是聚景园,为了建造聚景园,仅寺院就拆了9个。

  宋朝是个重文轻武的朝代,文人把好多事情做到了极致,比如绘画、瓷器,而庭院文化也是从宋朝开始发达。以皇帝的银子,文人的趣味,堆出来的园子肯定是极品。

  有兴必有衰。晚清以后,聚景园逐渐荒芜,成了乱坟堆。到1949年,这里只剩一处祠庙,一座牌坊,一块诗碑,一个石亭。

  钱王祠修复以前,在老钱王祠的后面,还有一个叫“聚景园”的地方,一个精致的小庭院,其实连御花园的影子都无迹可寻,或可让人遥想当年皇家风范。

  20世纪20年代,有一爱菊之人张又莱,在钱王祠旁买下一片荒地种菊花,题名“万菊园”。“每当深秋,丛菊盛开,喧动里闬”。1928年张又莱办了一次菊花展,展出品种达一千多种,这大约是杭州最早的一场私人菊花展,也算是80年前聚景园一次小小的繁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11-17 16:00 , Processed in 0.20303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