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35|回复: 3

[转帖] 逛逛上海西洋式老饭店,体验老上海的腔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6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逛逛上海西洋式老饭店,体验老上海的腔调 回复 | 推荐 | 收藏 | 树状
作者: 北外滩 关注  于 2012-04-16 09:46 发表
只看该作者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逛逛上海西洋式老饭店,体验老上海的腔调
2012年4月16日 09:17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刘艳 守文 上官钟媚 选稿:陈莹雪



■典型的巴洛克式宫廷风格的和平饭店和平厅



■以豪华著称的和平饭店



■国际饭店30年代曾有“远东第一高楼”之称




■金门饭店堪称当年十里洋场最著名饭店



■浦江饭店是上海开埠第一家西商饭店

  上海的老饭店,几乎每一座都有显赫的身世,都有娓娓而能道来的故事,它们见证了上海乃至中国的风云变幻,见证了这座城市、这个国家的酸甜苦辣、屈辱和荣光。在地标性建筑如春笋般涌现的今天,让我们重新走进带有西洋风的老饭店。

  那时的地标这时的人

  年龄60岁以上的上海人脑子里关于上海的记忆,总是少不了国际饭店、和平饭店、浦江饭店……如果谁的婚礼是在这些饭店里,那一定特有面子,一定是常常要翻出来晒晒咂咂的谈资。

  本来就是,人家国际饭店那可是邬达克设计的,那红色的墙、那白色的窗,都快八十年了,依然这样生鲜时髦,一点也没有要落伍的样子;上海开埠以来第一家西商饭店——浦江饭店更是“上海里程碑建筑”啦,中国第一盏电灯在此点亮,中国第一部电话在这里通话,西方半有声露天电影在这里首次亮相中国……浦江饭店成为当时西方最先进技术进入中国的窗口;还有,若在当年爱因斯坦、卓别林、罗素住过的房间里度一回蜜月,说不定孕育的孩子也会沾上灵气、成了“家”呢。

  不信?你一推开这些老饭店的客房,曾经入住的名人画像,用过的烟斗、家具、灯饰、电话都静静地在那欢迎你,你不兴奋地大喊大叫才怪;不信?光着脚在小木块拼成的客房地板上蹦一蹦,那都是150 多年前的原物——与历史对话,你还能HOLD住-不愉悦?!

  派头面子在这吃顿饭

  建国后,这些原本是政要及上流社会出入的老饭店,像和平饭店、金门大酒店,都归人民共和国所有,因此,家底稍稍殷实些的上海的老克勒们的婚姻喜宴,甚至贵宾前来,都可能席设这里,那叫派头,有面子。在这里吃一顿饭,回忆就是一辈子,性价比高!

  可是,随着年深月久,这些老饭店都渐渐地现出老态,但进入新世纪后它们借着世博会的东风纷纷变脸变靓;变靓后,大块的石头还是那样坚定地护住大屋的“脚跟”, 亦西亦中的尖屋顶阳光下还是那样粼粼地闪着碧绿,还有屋内那些让人沉着淡定、思绪生香的木地板、木护栏:纷纷焕然一新的老饭店风采依然。

  成为高端的生活符号

  重焕青春后的老饭店,原本高贵的像多次接待过元首级贵宾的和平饭店九霄厅,门饰是顶级拉利克艺术玻璃,还是那样不宣自贵;还有那上海最早的屋顶花园,依旧葱翠,依旧满眼鹅黄英红,花开得渐迷人眼:当然想在这样的饭厅里坐坐,花园里走走啦!

  “门口楼梯,旋转门和大堂太惊艳了,哪有三星级酒店大堂这么有感觉的,五星级的都完败了。”“房间里面到处透出古旧的味道,我喜欢这个味道。”“住这个酒店,完全融入在老上海的感觉当中,小洋房给我完全的感觉。酒店的房间不大,但是完全性的意大利建筑风格让我真的很喜欢。酒店的床给我很舒服的感觉。”“门童竟然有年长的大叔,保洁人员多是上年纪的阿姨。用上海话对话完全就是回家的感觉。在这里喝杯咖啡让人有一种回到过去的氛围。”……这都是在这些饭店里吃过住过的驴友们的留言,看着他们生鲜而愉快的描述,你不动心?

  偌大一个上海,国际化步伐越来越快,需要这些高贵典雅且温馨浪漫的后花园,需要这些高端的时尚符号。





2 楼: 大西洋墨鱼 关注  于 2012-04-16 16:41 发表
只看该作者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新媒上海报道“咖啡正在改变中国社会文化

(联合早报网2012-02-25)

上海百年前“租界时代”就出现的咖啡馆文化,近年来愈发有重生迹象,上海食品协会报告显示,目前上海兼营咖啡的各类门店超过1万2000家,从业人员近10万

陈迎竹 报道
上海特派员

  中国人喝茶,不仅仅是生理需要或传统文化,也是社交方式的一种,但咖啡和咖啡馆正给社会文化带来显著的改变。

  上海市食品协会近日发布《上海食品三十年》报告显示,2010年以咖啡为主的餐饮行业在销售额上仅次于正餐餐馆,销售额占行业总销售额的17.2%。但咖啡店利润高达16.37%,大幅超越整个餐饮业平均利润的10.6%

  近年来在中国全国大小城市普遍可见的咖啡馆印证这一报告。百年前“租界时代”就出现的咖啡馆文化,近年来愈发有重生迹象,食品协会报告显示,目前上海兼营咖啡的各类门店超过1万2000家,从业人员近10万。

  台湾复式咖啡业者两岸咖啡在全大陆有560家门店,同样结合多样化餐饮的台湾品牌如迪欧咖啡、上岛咖啡等,全大陆门店总共数以千计,而名气最大的美国品牌星巴克仅在上海就有百家门店,另一家美国品牌香啡缤也表示三五年内要把门店从几十家增加到200家。

咖啡馆遍地开花

  星巴克中国总裁王静瑛去年曾说,中国已经成为美国以外星巴克的最大市场,今后每年要开200多家店,到2015年达到1500家。

星巴克不久前宣布咖啡涨价。做市场业务的上海上班族陈颖(25岁)表示:“就多两元嘛!什么东西都涨价了。”她和妈妈在家里都喝咖啡,爸爸喝茶较多。

  陈颖说,一般和朋友同事出门都会喝咖啡:“感觉上咖啡店的氛围更适合年轻人,茶店就显得沉闷。”她每周都要喝一两次星巴克咖啡,每个月花费大约两三百元(人民币,下同,约40至60新元)。

  从开店和消费规模来看,咖啡这种西式饮料已经在中国遍地开花。两岸咖啡副总经理李国彦告诉本报,年轻到中年人群接受咖啡的比例很高,两岸和许多台式咖啡店一样,售卖咖啡为主的各种饮料,但他注意到过去三年,咖啡销售在各种饮料中的比例从三成翻倍到六成左右。公司去年的咖啡豆用量为106.7吨,相比前年增加了13.6吨,或14%。

  业内人士指出,饮料的利润本来就高,每杯二三十元的咖啡,材料成本大约低于15%。因此在上海食品协会的报告中,咖啡业利润“傲视群饮”,并不稀奇。李国彦更指出,卖咖啡为主的复式餐厅营业时间长,也有助于利润的增长。

  李国彦分析说,复式咖啡店可以做到五种客人的生意:吃早点咖啡的;吃午餐的上班族或商务客人;喝下午茶、谈生意、休息或纯粹上网的客人;晚餐聚会;朋友夜宵。

  更值得注意的是咖啡文化的迅速形成以及它带来的改变

  业者长时间供应的经营模式已经改变城市居民的生活习惯,也说明商业与消费越来越蓬勃。排除酒类消费,应酬与休闲活动的饮料已经从过去单纯以茶为主,多了各种名称充满想象空间的咖啡选项。

  同济大学文化学者王晓渔认为,咖啡作为饮料的一种选择,其实并没有和茶发生冲突。他在家里多喝茶,但出门就多去咖啡馆。原因之一是茶馆越来越少了。

  茶馆与咖啡馆的差别,才是真正的文化课题。他说:“咖啡馆提供的随意、自在,是有利公共交往的空间,如果茶馆能开得更具有类似公共空间的氛围,当然很好。中国茶馆过去也是这样的,现在不是了,其功能反过来由咖啡馆承担了。现在的问题是茶馆怎么恢复这一功能。”

  茶是中国“国饮”,许多民众平日出门都习惯随身带着泡好茶叶的瓶装茶以备解渴。对很多消费者来说,咖啡可能还只是城市生活的方式之一,还没有上升到必需品的地位,除了传统习惯的理由,根据一般认识,咖啡也没有茶叶来得健康,此外,相对于中低收入者来说,咖啡还是有点太贵。

研究相关产业历史的人士认为,咖啡在日本还是不敌茶艺,其他为保健和养生喝茶的人也逐渐增加,茶类的现代化饮料销量越来越大,都说明了茶本身没有危机。因此咖啡虽然来势汹汹,顶多是“西学为用”而已,动摇不了茶道的国本


 楼主| 发表于 2012-4-17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24 楼: 北外滩 关注  于 2012-04-17 12:11 发表
只看该作者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上海浦江饭店(原名礼查饭店),始建于一八四六年(清·道光二十六年)西名RICHARDS HOTEL,由西人礼查RICHADS创建,是上海开埠以来乃至全国第一家西商饭店,被誉为“上海著名的里程碑建筑”。当时,中国第一盏电灯在此点亮;中国第一部电话在这里接通;西方半有声露天电影在这里首次亮相……众多的第一,使之成为当时最先进技术进入中国的窗口,无不折射出浦江饭店昔日的荣耀和辉煌。一九零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扩建为具有新古典主义维多利亚巴洛克式建筑,是当时上海最豪华的西商饭店,也是中国及远东最著名的饭店之一。


帖子附图:
回复引用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3085 个阅览者
25 楼: 北外滩 关注  于 2012-04-17 12:13 发表
只看该作者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爱因斯坦、卓别林、罗素、美国前总统格兰特等名人当年就入住在上海浦江饭店。

帖子附图:


28 楼: 北外滩 关注  于 2012-04-17 12:21 发表
只看该作者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亚洲现代风格建筑的鼻祖-------上海衡山饭店(原毕卡第公寓)

  1912年起,法国商人法诺等人在上海成立了“万国储蓄会”,并大搞房地产业,不断在热点地段兴建大厦公寓。其中,就有地处贝当路(今衡山路)的毕卡第公寓。
  1932年,由法商上海万国储蓄会下属的中国建业地产公司投资建造,法商营造公司设计,潘荣记、胡顺记、利源记、陈永兴4家华商营造公司共同承建的毕卡第公寓开始奠基建造,1934年落成,这座具有现代主义风格的欧式建筑成为当时上海西南片最高的建筑。从远处鸟瞰,毕卡第公寓就像一只展翅的雄鹰,显得气势宏大而巍峨。家庭式公寓住房的设计在当时迎合了众多在上海的西方人和上层华人的需求,公寓里住许多了法、美、德、比、丹麦、瑞士、犹太等外国人,从此也有了万国公寓的美称。
  1955年,毕卡第公寓经修易名为衡山招待所,接待了一批又一批的苏联专家。    1960年,上海市政府将其定名为衡山宾馆,成为接待中外首脑及国际知名人士 的主要窗口,同时也是海内外华人和各国旅游者的首选宾馆。
  2001年,衡山宾馆成为 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主要接待单位,并被认定为安全保卫先进集体。
  2003年,西班牙商业创新方向组织授予衡山宾馆完全质量管理(TQM)QC100国际质量金奖。
  2004年,在国际上有较高知名度的衡山宾馆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四星级酒店。

帖子附图:



33 楼: 北外滩 关注  于 2012-04-17 12:31 发表
只看该作者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上海新城饭店始建于1930年,这座欧陆艺术风格的建筑,高贵中雍容不凡气质。由二战期间上海犹太协会会长沙逊出资兴建的,原名都城饭店。以其典型巴洛克风格的半圆凹塔形建筑造型,在上海的“万国建筑”中独领风骚,其营造的“都会生活”更是风靡当时被誉为“东方巴黎”的上海滩。

帖子附图:




 楼主| 发表于 2012-4-17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2-4-19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上海更有味道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5-1-24 03:02 , Processed in 0.26375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