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开拓,十年奋斗。 到这个月,杭州下沙公交走过了整整十年。 这是一个几乎从零起步的发展历程。 下沙公交掌门人吴根法的办公室里,始终放着一张下沙地图。 对地图上的每一条道路,他闭着眼睛也能知道,哪条公交线在哪个路口转弯。 和杭州其他城区一样,不断更新变化的下沙地图,往往最能证明发展的快速。 吴根法还记得,2002年的下沙地图上,稀疏描画着仅有的3条公交线,穿行在羊肠小道上。与之相呼应的是当时的60 辆车、70余个员工。 一年又一年,伴随着道路的新建和拓宽,公交线一条接一条增加,用一道道或红或蓝的线条覆盖在地图上,渐渐织成了一张网——27条公交线、579辆车、1200余名员工。 如果和杭州主城区的公交发展相比,这并不起眼。但在下沙,却是无数当地居民出行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和许多杭州人一样,我到下沙就摸不到路,对那里的道路和公交线都犯迷糊。 那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公交网络。 正因为如此,下沙的公交和主城区真的很不一样。甚至,在某些方面颇具特色,足以让主城区的公交一族羡慕。 今年,下沙公交还有这些新举动 ●开通2条连接地铁站的区内公交线,主要解决下沙城和北部工业区、南部工业区的连接,行政中心和乔司、沿江楼盘、南部工业区的接驳。 ●现有的公交线网布局是东西向发达,南北向相对偏弱,东西向和南北向线路换乘不便。为此,设计1~2对区域公交同台换乘站,初步设想设在5号路上,把南部工业区、北部工业区、高教园区3个环线串起来,方便市民换乘。 ●重新梳理现有区域公交线路,结合下沙区域路网改建和下沙、元成、高沙、中沙等社区农居房、沿街商业街启用情况,要让开发区内80%的主干道上有公交线路,避免在某一道路上“扎堆”。 ●行车间隔在30分钟以上的线路,通过增加班次,要缩短到20分钟内。 ●90%以上的线路,都能使用A卡。 ●淘汰区内全部中巴车,换成新能源公交车。 ●进一步完善候车环境,新建50个候车亭。 十年大事记 2002年:杭州公共交通下沙公司成立。收编开发区内个体经营微型面包车40辆,开通842、851、852路。 2005年:设立热线服务中心,启动叫车服务。实现跨区域经营,开通连接下沙和海宁盐仓的868路。 2007年:开通高教环线869、870路,对外承诺定时发车时间。推出连接下沙居住区和工业区、高教园区的特约服务线。 2008年:开通1条社区环线。869、870路线路编码改为369、370,扩大IC卡优惠卡使用范围。 2009年:出租车安装市民卡刷卡系统,延伸服务区域,为乘客提供单向出区域服务。打造半小时交通出行圈,实现村村通公交。 2011年:开通171、363、377路,开通海宁皮革城线、海宁高铁西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