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柔情倾诉
——读柳喜长《沙沙月光》
文/海韵
我想象当一个有月的夜晚,沿着柳河,趟过静静流淌的河水,不小心击碎了水面上的月亮,那一刻,你急忙去捧,当你捧起的是清澈、微凉的河水,仿佛月亮就在你的手心时,一股沁凉曼妙爽快了身心,一种惬意又诗意的心流便把你的整个情趣调动起来。哦!好美,好陶醉……
这就是我读《沙沙月光》时的心境。 当我把诗集最后一页读完,思绪还是没有停下来,它还在诗人动人的诗语里徜徉。此时,我仿佛看到诗人的目光和思绪在现实与理想中探寻,在激情和罗曼中前行。
自古以来诗歌就是表达爱情、倾诉情感的最理想的方式。在诗里诗人们把爱情的美妙、亲情的割舍不断和友情的可贵描写得百转千回,感人至深。比如《诗经》里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用凝练写实的语言写出了,在河洲上听到鸟叫看见佳人的男子,心旷到难以自抑,便去追求。得以千古传颂,再比如谪仙李白的友情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用歌声来表现二人依依惜别之情、用潭水千尺深来比喻友人汪伦的情谊之深,朴实、生动感人,从而脍炙人口,传颂千古。而纵观当代诗坛,一是有些抒情诗人要么无病呻吟、要么矫揉造作,让人不忍悴读。二是在大众娱乐日益多样化的今日,诗因其煽动性不强而日益边缘化备受冷落。柳喜长能在日益媚俗的文化娱乐生活中,执着于诗歌的创作很难能可贵,更让我感慨的是,在这本《沙沙月光》里,诗人把生活中那些点点滴滴的情感碎片挥洒成一首首动人的诗语,在语言和创意上都那么的匠心独具,为诗歌和情感的结合提供了一种创新、为诗歌和情感的相互拥有做了新的、有价值的探索。
母亲从乡下来
捎来一把故乡的炊烟
倔强的将炊烟栽进
城市的庭院
炊烟不再是乡村的
唯一名片
我已在炊烟的根下
好奇地望着母亲
望着幽蓝升腾的炊烟
炊烟
漂白了母亲的乌发
也漂白了她思念缠绕的磨盘
请看这首《炊烟》,诗人既不像有些人那样玩弄晦涩,又不故弄朦胧看似肤浅,全诗立足点奇特、用清新的语言,奇妙的比喻,抒发了内心深处的亲情乡情,可见他的诗歌技巧已达到很高的界面。你看他不说母亲给他捎来什么喜欢吃的东西或者家乡的特产,而出人意料的说捎来了炊烟,而结尾---炊烟/漂白了母亲的乌发/也漂白了她思念缠绕的磨盘, 看到这里我的眼睛为之一亮,这样的描写让人感受深刻,那一生操劳的母亲已白发鬓鬓,还有那盘她推了几十年的白石磨盘……一个游子对母亲的爱、母亲多年为孩子们无私付出的辛劳与孩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跃跃欲试在字里行间,余韵袅袅,别具一格,让人感慨万千。
读他的诗句,我深刻感受到了他用词的精心与经心,他的每首诗都那么的干练精悍,比喻奇特,我们来看这首《乡魂》:“一个人走在海边/脚步维艰/我绝望的掏出那把锋利的乡音/徐徐剪开大海幽蓝的眼帘”简直可以用妙不可言来形容这首诗的短而精与用词新奇了。
柳喜长的抒情诗,能够如此的打动人,并且用语精妙,不夸张说他的诗歌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不论是诗的意境、还是用词、还是技巧,透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在诗歌创作中所具有的禀赋和潜力,
品读全书,诗人对爱情亲情友情和乡愁、爱国、爱自然的抒发让人感动,诗人的情思,如世外桃源般的梦想以及在现实中朴素情感的升华和探寻,深深打动着我!全书以小见大,用词奇而实,形象和抽象互衬,篇幅不长,语言轻盈,读来沁人心脾。 写到这里已是晚上十点钟,回味柳喜长抒情诗里的妙曼,情不自禁一种悸动萦绕心房,信步走上阳台,好静谧的一个夜呀,环视万家灯火,举头明月,沙沙的月光在我耳边伸长映彩,我仿佛听见诗人正在月色中轻声吟颂,那声音柔的似水,让人在典雅的玄月亮下不由得缠绵悱恻,情愫荡漾;此刻我仿佛看到诗人正在一盏橘灯下美丽着思绪,精华着诗语,又弹拨起文字的琴键,沙沙,沙沙,宛若一首小夜曲在诡谲的月光下柔情倾诉。
2011年7月
海韵,刘书琴,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协会员、散文学会会员,出版个人文集《海乡流韵》、《灵魂的曼舞》,政论集《求索》。主编诗集《中国九人诗选》、《空镜子》《窗前的丁香》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