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286|回复: 27

[转帖] 浦江涛声依旧 上海轮渡今跨百年 [新华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5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浦江涛声依旧 上海轮渡今跨百年回复 | 推荐 | 收藏 | 树状
作者: 本草0-0 于 2011-01-05 11:32:28 发表
只看该作者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不知不觉,上海的“官办”轮渡今天迈入了100年。

随着城市的脚步越来越快,轮渡的客流量日益萎缩。1993年,轮渡日均客流量达到百万人次,每天过江客流浩浩荡荡,而如今轮渡的日均客流量只有27万人次。在隧道、大桥、地铁、公交构成的城市立体交通网中,上海轮渡已经“退居二线”。

尽管乘坐轮渡的客流少了,但是轮渡却是许多老上海人无法磨灭的回忆。昨日,记者采访了3名不同年代的轮渡公司职工,他们故事中的此人此景,无意中勾勒出了一幅上海轮渡百年的缩影图。


■1970年代前:

渡船没有移门,一不小心就掉江里


姚锦馨老人,如今已经90岁高龄。1946年9月,还是在解放前,他就进入轮渡公司工作,在其秦线(其昌栈至秦皇岛路)担任票务工作。当时的其昌栈轮渡设备很差,站房、候船室是铁皮房子,渡船上也没有移门,只是用两根铁链拦着。那时候,很多浮桥还都是木头做的,也有不少浮桥就是用铁皮、铁杆子搭一下,相当简陋。

姚锦馨老人说,有一次他乘船去浦东,快靠码头时,被后面乘客一推挤,就被铁链绊了一下,人一下失去重心掉到黄浦江里。听到有人喊叫,船老大马上将船停了下来,大家把姚锦馨救上船,使他逃过一劫。老人会说,假如渡船继续靠近码头,他肯定被挤扁了。因为当时是冬天,人上岸后冻得直打哆嗦。假如有移门,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

那时候的渡船还是烧木炭的蒸汽船,锅炉一旦发生故障,渡船很容易突然停机,在黄浦江上“插蜡烛”。后来的轮渡船,用上了柴油机。解放前除了官办的渡船,黄浦江上还有不少民办渡船,甚至还有小木船。市轮渡公司轮机长曹启民的老家就在陆家嘴,他说,小时候,他就坐过小木船,两三个人挤在船上,船老大摇着桨送他们过江。

到了上世纪70年代,新的渡船才开始引入移门的设计。不过,那时候的移门,都是靠人手动去拉的,移门上就挂根铁链条。后来,才逐渐采用气动式的移门,只要脚踏一下,就能够开门。


苏州河船一多,过河要一个多小时


李德良,原上海市轮渡公司苏州河站强家角轮渡站站长。他回忆说,小时候,他家住浜北的交通路,当时要看场电影,只有乘苏州河轮渡到浜南的江宁电影院路最近。记得有一次,他的父亲有江宁电影院的电影票,想乘苏州河轮渡过河蛮便当,就提前半个多小时到了苏州河轮渡准备过河。“想不到这时候正逢来往船只很多,这班轮渡从浜北摆渡到浜南足足花了我们一个多钟头。到了电影院,电影已快散场了。”当时,由于桥少,公交车不便,许多家住浜北的乘客每天总乘轮渡,轮渡还是给两岸的乘客带来了很多方便。当年摆渡费很便宜,单人来回过河只要1角,自行车、助动车是2角,每天的客流量高时超过了3000人次。上下班高峰时,自行车特别多,一班轮渡只能乘几十人。“为挤进轮渡,码头水手把乘客‘硬塞’进去的事是不稀奇的。”


■上世纪80年代:

一到迷雾天半个上海都瘫了


没有隧道、没有大桥,没有地铁,上世纪80年代,想要往来浦江两岸,只有乘轮渡才能过江。难怪那时的上海人,宁要浦西一张床,也不要浦东一间房。

市轮渡公司轮机长曹启民在上海轮渡已经工作了38年,今年就要退休了。他说,上世纪80年代“过江难,难过江”,是当时老百姓的口头禅。每天早上,尤其是上午7点左右,候渡的乘客排起了长龙。轮渡就是上海的“生命线”。截至1993年,上海轮渡最高客运量达3.7亿人次,日平均客运量100多万人次。每天早晚上班高峰,百万市民过浦江的场面甚是壮观,最繁忙的陆延线一天的客流量超过20万人次。

曹启民的工作岗位在船舱,弥漫着一股柴油味,耳边是“轰隆轰隆”的机器轰鸣声,两人面对面说话还得喊,唯独在轮渡靠码头时才能够享受片刻的宁静。他的工作台上保留着上世纪80年代的座椅、台灯和电风扇,能显示本世纪特征的只有一本2011年的台历。

“那时,一到迷雾天,半个上海都瘫痪了。”曹启民说,只要一到雾天,轮渡就开得特别慢,大家就会焦急地等在轮渡站,队伍会排出几百米长,相当壮观。以前就算是雾天,轮渡都是照开不误的。“大家都急着上班,担心上班迟到被扣钱,一个月工资才30多块,扣掉一两块是很大一笔数目了。”于是,轮渡就一边开,一边敲钟,提醒其他船舶避让。曹启民回忆说,有时候雾太大了,轮渡也会“迷路”,开到对岸一看,已经离开码头“八只脚”。

“1987年有一个大雾天,陆家嘴轮渡站候船的人太多了,发生了踩踏事件。”曹启民说,打那以后,市政府出台了一个正式文件,因为恶劣天气轮渡停航、误点,由此造成市民上班迟到的,不计迟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5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世纪90年代:

过隧桥要收费,市民出行打车加摆渡


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上海城市建设的脚步逐渐加快。1991年,第一座跨江大桥南浦大桥通车后,上海先后大规模建设了杨浦大桥、徐浦大桥、延安东路隧道、大连路隧道、复兴东路隧道、翔殷路隧道等越江设施。一座大桥的开通,就意味着一座车客渡的消失。过江不再依赖轮渡,乘坐轮渡的客流明显少了。曹启民说:“以前是每天100万客流,现在只有平均27万,只有黄金周时轮渡站才会格外热闹。”

不过,隧桥开通的初期,轮渡依旧红火了一阵,人流并没有迅速分流。“以前出租车过江,无论是大桥还是隧道,都是要乘客付费的。为了省钱,还流行过一阵“打车加摆渡”的出行方式,曹启民回忆说,以前,有位朋友的家距离东昌路渡口步行只要五六分钟,如果打车从浦西往延安路隧道走,不仅要多付费,从隧道出口绕回家还要折返很长一段距离。于是,他一般就习惯打车到渡口,再摆渡过江回家。随着隧道、大桥相继取消过路费,这一出行方式也随即消失。

同时,上世纪90年代又开始流行助动车。“由于不能走大桥和隧道,助动车大军又成了摆渡的主力军。”曹启民说,那时,不少乘客对助动车上了渡船不熄火意见很大,一辆车的尾气排放比抽几根香烟还要厉害。不过,如今红极一时的上班助动车大军也逐渐退出了摆渡的“主力阵容”。


■2010年:

乘世博客渡船观赏浦江两岸风景


如今,世博客渡船已经投入使用。马力足,有导航系统,有雷达;摄像头可以把客舱和江面的实时画面直接送到船长的面前;还有船舶自动识别系统,能知道自己的船处于江面的什么位置,也能知道别的船离开有多远,一目了然。曹启民说,客渡船客舱宽敞,座位很多,船体两侧的窗户非常大,适合观光浦江风景。与以往的轮渡船不同,新型客渡船不仅有两层客舱,还有观光平台,视野豁然开朗。

轮渡站也有了显著的变化。公平路轮渡站成了北外滩中心位置的观光制高点。为了保证北外滩滨江大道的连贯性,一条步行道从公平路轮渡站“头顶”穿过,屋顶上设置了6米宽步行带,市民沿江而行,不用绕过轮渡站。既为市民过江提供了水上通道,又为观赏浦江风光提供了新景点。此外,与滨江大道相映衬的绿化也被搬上了房顶。

尽管乘坐轮渡的市民越来越少了,曹启民却说,上海轮渡永远不会消失。“城市发展了,但黄浦江离不开渡船。”他说,很多外地人、外国人一到上海,都会去乘坐东金线(东昌路-金陵东路),这里囊括了浦江两岸最美的景观。“以前浦东最高的建筑就是东昌大楼,而现在,上海中心正在拔地而起。”曹启民希望黄浦江今后成为像伦敦的泰晤士河、巴黎的塞纳河那样的经典旅游地。


 楼主| 发表于 2011-1-5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未来5年

轮渡换乘去陆家嘴可能比地铁还要快


●黄浦江将开通站站停的纵向“水上巴士”,未来乘轮渡换乘地铁、公交有优惠

●“十二五”期间撤销其秦线,新增世博、耀华路-龙吴路对江航线,达“一纵十九横”

在“十二五”期间,上海轮渡航线将增加至“一纵十九横”。根据市交通港口局的规划,一条沿着黄浦江岸航行的纵向“水上巴士”今年有望出现在黄浦江上,这条“纵线”将串联起黄浦江上的公平路、金陵东路、东昌路等黄金码头,市民从杨浦、虹口出发到陆家嘴上班,有望借道水路。


增一环线:公平路到东昌路乘船20分钟


初步设想是这样的:沿江轮渡为环状的行驶路线,从公平路码头始发,浦西沿途经过金陵东路码头、复兴东路码头等,随后行驶到对岸,浦东沿途经过杨家渡码头、东昌路码头等,最后再回到公平路码头,全程大约40分钟,沿途共设7-8个站点,每一站均停靠,供市民上下船,预计每10-12分钟就能发一班船,如同行驶在黄浦江上的“水上巴士”。而票价可能采取地铁的计价方式,有一个起步票价,然后逐站加价。

上海市轮渡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应根昨天告诉记者,如果从公平路码头坐船,行驶至金陵东路码头下船,再从该码头换乘原有的对江轮渡“东金线”至东昌路轮渡站,再步行或乘坐公交去陆家嘴上班,水上航行的时间仅20分钟。和轨交比较,如果是乘坐轨交4号线,不仅要绕一个大圈,“最后一公里”仍然要步行。和公交相比,水上航行的时间更省。同时,现有的轮渡码头,大部分距离大型公交集散地很近。“东昌路等附近有多条公交路线,市民上班、回家均可顺利接驳。”


轮渡票价:换乘公交地铁有望享优惠


今年2月,市轮渡公司在塘董线(塘桥-董家渡)用“世博非空调”渡轮替换了现有的老旧渡轮,它把原先世博空调船的封闭玻璃,改造为透气的敞开式,不再限制助动车、摩托车等车辆上船。

罗应根透露,市轮渡正在研究和其他公共交通的换乘优惠措施。目前,上海市轮渡只有多次乘坐轮渡的“内部优惠”,比如2元票价的空调船,第二次坐可省1元;非空调船5角票价,连续坐20次,之后的20次就能打8折。今后,轮渡与地铁、公交之间的换乘等,均有望享受优惠。不过,由于轮渡最便宜的票价是5角,如何优惠,在多少时间内优惠,还在研究制订中。


横向航线:“撤一增二”达19条航线


除了有望新增一条纵向航线,目前上海轮渡的18条横向航线也将“撤一增二”,增加到19条航线。

根据上海市轮渡布局规划,在“十二五”期间,将撤销秦皇岛路至其昌栈路的对江航线,同时新增世博、耀华路-龙吴路等2条对江航线。

“世博期间,共有6个码头5条航线,运送了中外参观者近2400万人次。”罗应根表示,世博会结束后,将继续发挥世博航线的摆渡功能,在轨交、公交出行方式上额外增加水上交通方式。不过,目前航线具体规划还暂未确定。
回复引用
 楼主| 发表于 2011-1-5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轮渡今迎来百岁诞辰 曾经辉煌已不再
来源:解放网-解放日报 作者:王志彦



2011年01月05日10:35





我来说两句(0)





    曾几何时,轮渡是上海市民唯一的过江工具,呜呜的汽笛声夹杂着人间百味。如今,黄浦江上的隧桥数量早已超过两位数,大多数人不再需要搭乘轮渡上下班,轮渡站虽然还在我们身边,但又仿佛离得很远。

    辉煌已不再

    老上海人依然记得“挤轮渡”的日子。1993年,市轮渡年客运量达3.7亿人次,日平均客运量100多万人次,呈现百万市民过浦江的壮观场面,当时最繁忙的陆家嘴至延安东路线一天的客流量就超过20万人次,上海轮渡迎来了最辉煌的时期。





    事实上,自诞生以来,轮渡一直是上海重要的交通工具。1911年1月5日,上海地方自治机构“塘工善后局”向王仁泰船行租赁“安泰”号小火轮,首次开行对江航线,标志“官办”上海轮渡正式诞生。新中国成立后,上海轮渡快速发展,到上世纪末,在东起吴淞口,西迄松江米市渡80多公里的黄浦江上,设有对江客渡航线22条,对江汽车渡航线5条,交通艇航线6条。轮渡几乎是当时黄浦江越江的唯一方式,是衔接上海浦东浦西的城市交通命脉。

    然而,随着黄浦江大桥、隧道、轨道交通等立体多元格局的逐渐形成,浦江客流发生了急剧变化。目前,本市虽然还有18条对江客运航线,但日均乘客已萎缩到27万人次左右,一些远离中心城区的轮渡线有时一个航班只有十几位乘客,船舱显得空荡荡。

    转型不好走

    曾经辉煌的上海轮渡就这样默默退出历史舞台吗?

    “下海”经商,走水上旅游之路,曾经是一剂“药方”。倡议者的理由很简单:国外大型城市的水上交通都经历过发展的阵痛,最后转型为旅游产品,找到了“第二春”,比如伦敦泰晤士河轮渡,巴黎塞纳河水上客运以及香港的“天星小轮”。

    然而,同样的转型路,市轮渡公司却走得不顺畅。几年前,市轮渡公司也曾成立过“水上巴士”公司,从事浦江游览业务。一开始,公司经营得红红火火,市场占有率排名前茅。但很快激烈的市场竞争让轮渡看到了“下海”的风险。“过去,上海只有3家浦江游览公司,如今已达到11家,游览船超过50艘,有些船装潢豪华,设施高档,客位数超过800。相比之下,轮渡船就显得破落陈旧,船速慢,船舱小,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市轮渡公司总经理罗应根说,轮渡一方面要继续承担城市公共交通的重担,另一方面又要经营游览业务,“一心两用”的结果是两败俱伤,到最后“水上巴士”只能被忍痛割爱。

    未来期几许

    走不通旅游之路,关键在于上海轮渡的定位不明确。“痛定思痛,我们认为轮渡必须坚持公益性城市公共交通的定位,根据市民需求完善网络和服务才有出路,”罗应根表示,在“十二五”规划中,轮渡将回归服务本质。

    事实上,在隧桥时代,轮渡并非没有自己的“粉丝”。比如习惯骑自行车和助动车出行的市民,由于无法走隧桥,轮渡便成为他们的首选。同时,工作单位或住址靠近江边的市民也喜欢乘坐轮渡。更关键的是,随着新一轮浦江两岸开发的推进,滨江地区将成为上海重要的城市功能区,只要更好地服务和贴近自己的“粉丝”,“近水楼台”的轮渡肯定有发展机会。

    记者了解到,为了抓住机遇,“十二五”期间,上海轮渡除了保持现有的对江线外,将沿着浦西和浦东岸线首次开行沿江线,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网络格局,既减轻沿江陆路交通的压力,又为市民出行提供更多的选择。此外,22条先进的世博客渡船也将陆续投入使用,改善市民过江条件,同时在徐汇滨江地区、世博园区还将开设新的轮渡线,满足新增的市场需求。
(责任编辑:曹臻)

 楼主| 发表于 2011-1-5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5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上 海 轮 渡 沿 革

  1910年12月5日,浦东塘工善后局开办了南京路外滩铜人码头至浦东东沟的船渡试航,标志着上海官办浦

江轮渡的开端。1927年上海特别市成立,原塘工局所办的轮渡归市办,由市政府浦东办事处暂管。同年12月

,由市公用、财政两局会同接办,成立浦东轮渡管理处。1928年7月,市财政局将所管轮渡营业事务移交市公

用局办理,改称浦江轮渡管理处。1930年市轮渡几经扩充,调整机构,改称为轮渡总管理处。1933年8月上海

市兴业信托社成立,接办本市轮渡业务,改称为上海市轮渡管理处。至1937年,市属轮渡在上海渡运业中已

形成以市属轮渡为主,商办民渡、济渡为辅的渡运体系。1945年上海市轮渡公司筹备处成立,1947年2月15日

,由官商合办成立上海市轮渡股份有限公司,享有浦江上下四十公里内之轮渡业务专营权。

  1949年5月28日,上海市军管会接管了官僚资本的上海市轮渡股份有限公司。随着上海渡运业的发展,至

1956年,轮渡全行业完成对私改造后,全市的渡运业纳入了上海市轮渡公司统一经营管理,称公私合营上海

市轮渡公司。1966年5月1日,公私合营上海市轮渡公司与上海市内河运输公司合并成立上海市内河航运公司

。轮渡建制为上海市内河航运公司第一、二、三、四、五管理区。1978年5月1日,原上海市内河航运公司与

内河航运管理处合并为上海市内河航运局,轮渡建制不变。1986年8月18日,上海市内河航运局撤销,轮渡公

司隶属于上海市交通运输局领导,建立上海市轮渡公司。1996年4月10日,上海市交通运输局转制为上海交运

(集团)公司,上海市轮渡公司建制不变。2002年11月19日,市建委批复同意上海市轮渡公司整体改制为上

海市轮渡有限公司,投资方为上海交运(集团)公司和上海市城市建设开发投资总公司。2003年2月12日举行

对外挂牌仪式。

发表于 2011-1-5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段时间刚刚去坐过,确实已经接近边缘化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1-5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信息] [发送信息] [只看楼主] [举报] [到微生活转转] 管理
下载  打印   楼主 2011-01-05 10:29:18 上海轮渡百岁诞辰 勾勒轮渡百年缩影

不知不觉,上海的“官办”轮渡今天迈入了100年。

如今市民过黄浦江很方便,可以走大桥、过隧道、乘轮渡。不过,人们通常以大桥和隧道为主,因为轮渡速度太慢。但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浦东、浦西能打成一片,靠的全是黄浦江上的轮渡。而浦江官办轮渡正是从一百年前的今天启航的。

随着城市的脚步越来越快,轮渡的客流量日益萎缩。1993年,轮渡日均客流量达到百万人次,每天过江客流浩浩荡荡,而如今轮渡的日均客流量只有27万人次。在隧道、大桥、地铁、公交构成的城市立体交通网中,上海轮渡已经“退居二线”。

尽管乘坐轮渡的客流少了,但是轮渡却是许多老上海人无法磨灭的回忆。昨日,记者采访了3名不同年代的轮渡公司职工,他们故事中的此人此景,无意中勾勒出了一幅上海轮渡百年的缩影图。

上海轮渡百年的缩影图


老式轮渡公安号





   本贴于 2011-01-05 10:56:23 被【 hz.我是老陶】修改


 楼主| 发表于 2011-1-5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过江不便官办轮渡

浦东与浦西,虽仅一江之隔,繁荣程度,却相去悬殊,“浦西闾阎节比,车马喧阗;浦东则市廛冷落,地区空旷”。究其原因,实为黄浦江一条天然屏障,造成交通不便。不过两岸再怎么不便总得往来。早在元明时期,上海地区已出现民间摆渡,靠手摇舢板过江。至清同治年间,江边已见多处摆渡口。进入光绪年间,浦江两岸码头工厂店肆货栈次第兴建,码头附近人烟稠密,从早到晚熙攘鼎沸,摆渡口差不多每公里设一处。但小舢板摆渡既危险又耗时,市民视为畏途。随着水陆运输枢纽的发展和人口大幅增长,大量货物在上海集散和中转,对客运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大,用舢板作为运输工具的民渡越来越显得落后。


东昌路码头乘客登岸情形


清宣统元年(1909年),浦东塘工善后局无心插柳做了一件大好事,成为黄浦江官办轮渡创办者。起因乃东沟上宝界浜口沙涨水浅,阻碍航行,于是决定挖淤泥疏浚以畅船舶交通。当年11月先从东沟施工。次年9月,塘工局考虑办公便利,禀报上级,准备租赁小火轮,行驶浦东浦西,顺便搭载旅客,酌收渡资。1910年12月5日,黄浦江官办轮渡开出第一班渡轮安泰号,由东沟直驶南京路外滩铜人码头。


南京路铜人码头



官办轮渡初创时,所用渡轮均为租赁。直到1913年,才正式向船厂订造渡轮公益号。1922年,又购入小火轮公福号,后更名公安号。此后置办公利号、公济号、公道号等大小拖船七艘,其他快船舢板三艘,行驶东沟、庆宁寺、西渡各地,还自建码头。

从1929年起,新式渡轮开始出现。第一号渡轮是年11月10日举行试航典礼,16日正式载客行驶。至抗战前夕,陆陆续续投入十八艘渡轮运营。

至于渡资,按照1937年市轮渡管理处通告的船票价目表,淞沪线全程票价特等舱为国币9角6分,头等舱为4角8分,贰等舱为2角。乘客必须先在码头售票处买票后方可上船。若上船后再补票,则要多付50%手续费。儿童不足1.25米的可买半票;怀抱幼儿不占座位的可免票。当日船票当日有效。谁若持废票上船一旦被查出,则罚以5倍罚款。穿制服的正规军警,可买优待票。若乘客随身携带大件行李,应买行李票,行李票每张5分,并将行李置放在渡轮后舱。若乘客牵狗上船,每只狗另买1张半票,且狗要用链条拴住并一概不得入船舱与人同行。若乘客骑自行车摆渡,须再购1张行李票;若是机动车或黄鱼车,则需购买4张行李票。

 楼主| 发表于 2011-1-5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1970年代前: 渡船没有移门,一不小心就掉江里
姚锦馨老人,如今已经90岁高龄。1946年9月,还是在解放前,他就进入轮渡公司工作,在其秦线(其昌栈至秦皇岛路)担任票务工作。当时的其昌栈轮渡设备很差,站房、候船室是铁皮房子,渡船上也没有移门,只是用两根铁链拦着。那时候,很多浮桥还都是木头做的,也有不少浮桥就是用铁皮、铁杆子搭一下,相当简陋。
姚锦馨老人说,有一次他乘船去浦东,快靠码头时,被后面乘客一推挤,就被铁链绊了一下,人一下失去重心掉到黄浦江里。听到有人喊叫,船老大马上将船停了下来,大家把姚锦馨救上船,使他逃过一劫。老人会说,假如渡船继续靠近码头,他肯定被挤扁了。因为当时是冬天,人上岸后冻得直打哆嗦。假如有移门,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
那时候的渡船还是烧木炭的蒸汽船,锅炉一旦发生故障,渡船很容易突然停机,在黄浦江上“插蜡烛”。后来的轮渡船,用上了柴油机。解放前除了官办的渡船,黄浦江上还有不少民办渡船,甚至还有小木船。市轮渡公司轮机长曹启民的老家就在陆家嘴,他说,小时候,他就坐过小木船,两三个人挤在船上,船老大摇着桨送他们过江。
到了上世纪70年代,新的渡船才开始引入移门的设计。不过,那时候的移门,都是靠人手动去拉的,移门上就挂根铁链条。后来,才逐渐采用气动式的移门,只要脚踏一下,就能够开门。


苏州河船一多,过河要一个多小时

李德良,原上海市轮渡公司苏州河站强家角轮渡站站长。他回忆说,小时候,他家住浜北的交通路,当时要看场电影,只有乘苏州河轮渡到浜南的江宁电影院路最近。记得有一次,他的父亲有江宁电影院的电影票,想乘苏州河轮渡过河蛮便当,就提前半个多小时到了苏州河轮渡准备过河。“想不到这时候正逢来往船只很多,这班轮渡从浜北摆渡到浜南足足花了我们一个多钟头。到了电影院,电影已快散场了。”当时,由于桥少,公交车不便,许多家住浜北的乘客每天总乘轮渡,轮渡还是给两岸的乘客带来了很多方便。当年摆渡费很便宜,单人来回过河只要1角,自行车、助动车是2角,每天的客流量高时超过了3000人次。上下班高峰时,自行车特别多,一班轮渡只能乘几十人。“为挤进轮渡,码头水手把乘客‘硬塞’进去的事是不稀奇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1-5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1993年,轮渡日均客流量达到百万人次,如今日均客流只有27万人次。


■2010年:

乘世博客渡船观赏浦江两岸风景

如今,世博客渡船已经投入使用。马力足,有导航系统,有雷达;摄像头可以把客舱和江面的实时画面直接送到船长的面前;还有船舶自动识别系统,能知道自己的船处于江面的什么位置,也能知道别的船离开有多远,一目了然。曹启民说,客渡船客舱宽敞,座位很多,船体两侧的窗户非常大,适合观光浦江风景。与以往的轮渡船不同,新型客渡船不仅有两层客舱,还有观光平台,视野豁然开朗。

轮渡站也有了显著的变化。公平路轮渡站成了北外滩中心位置的观光制高点。为了保证北外滩滨江大道的连贯性,一条步行道从公平路轮渡站“头顶”穿过,屋顶上设置了6米宽步行带,市民沿江而行,不用绕过轮渡站。既为市民过江提供了水上通道,又为观赏浦江风光提供了新景点。此外,与滨江大道相映衬的绿化也被搬上了房顶。

尽管乘坐轮渡的市民越来越少了,曹启民却说,上海轮渡永远不会消失。“城市发展了,但黄浦江离不开渡船。”他说,很多外地人、外国人一到上海,都会去乘坐东金线(东昌路-金陵东路),这里囊括了浦江两岸最美的景观。“以前浦东最高的建筑就是东昌大楼,而现在,上海中心正在拔地而起。”曹启民希望黄浦江今后成为像伦敦的泰晤士河、巴黎的塞纳河那样的经典旅游地。





 楼主| 发表于 2011-1-5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五分钟的平凡和幸福

坐一趟轮渡,渡1公里的江面,耗时5分钟,能有多少故事……

轮渡上有程颐的爱情,恋爱中的人头脑一热,不喜难见天日的隧道和轨交,偏爱江风凛冽但风景迷人的轮渡。她和男友都在浦东上班,在单向收费的早年,5角钱一张船票,可以在通宵线上来来回回摆渡一宿。第一次去浦东的大公司面试,第一次一起上班一起下班,第一次听他说“百年修得同船渡”,第一次在船上迎来黎明……当农民推着新鲜的蔬菜运往浦西,当上早班的人们睡眼惺忪地登上轮渡开始新的一天,程颐说,没有比轮渡更能让人体会到平凡和幸福的地方了。纵然只是滚滚红尘里的一条旧旧的轮渡线,也是记忆中最温柔的一抹。

“叶小邪”的外婆住在浦东,在没有任何跨江大桥时,去看外婆的唯一途径就是坐船。花5角钱买一个“牌子”,远远地,将“牌子”丢进票箱就能上船。第一次看到流星划过时,她和弟弟正站在摆渡口,“快许愿!快许愿! ”睁开眼睛,她问弟弟许了什么愿望,弟弟很开心地说:“实现了! ”——他希望爸爸快点回来,然后爸爸真的就骑着助动车下了摆渡船,迎面而来。 “叶小邪”早已忘了自己当时许的是什么愿望,但直到现在,每次看到轮渡,她都忍不住要许个愿。

有近十年的时间,吴阿叔一直坐轮渡去浦东上班。“当年的轮渡就像现在的地铁一样挤,挤不上去就要眼巴巴地等下一班。 ”除了拥挤,更让他头疼的是起雾停航,没有了轮渡,就上不了班,就要算旷工,扣工资、扣奖金。直到1987年12月的一个上班高峰,在争先恐后的人流中,轮渡上发生了踩踏惨剧。此后,因为轮渡误点、停航而引起的迟到、缺岗,再也不会被记旷工,也不再扣罚奖金。再后来,随着跨江大桥和隧道慢慢建成,吴阿叔已经很少再坐轮渡去上班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1-5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阿方哥”记忆里的轮渡是有味道的。读书时学校离轮渡口近,有时不想上课了,就溜出去坐轮渡,票肯定是不买的,趁没人注意时悄悄爬进去就行。迎风站在船头,闻着咸咸臭臭的江水味道,还有满船的烟味,船上烟雾缭绕,如同身临仙境,颇有“轮渡归来不看蓬莱”的意味。在轮渡上也不会无聊,有常驻的小贩卖报纸、卖饮料还有挖耳勺。“无聊了,看报纸;口渴了,喝饮料;耳朵痒了,掏掏呗! ”





船长王晨华驾驶“金东线”已经16年了,每天要在江上开至少十几个来回。上世纪80年代,上海轮渡发展的全盛时期,他开始开船。那时,每天上下班坐船时期的乘客,要从船舱外往里使劲推上几把,才能关上舱门;那时,为了多运送一些乘客,他开船的最快纪录是三分半钟开一个单程,几乎趟趟全速行驶;那时,从浦西往浦东开,一眼就能看到八佰伴这栋其实并不算高的大楼。而现在,装上了空调的轮渡,每天几乎没有客满的时候;乘客中的市民少了,游客多了,为了让游客多拍点照片,他放慢速度,单程5分半钟才笃悠悠靠岸;现在,十六铺的新模样都让他直呼“认不出”
 楼主| 发表于 2011-1-5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是浪漫、忧伤、抑或空白,只是这一公里的旅程中,再渺小不过的故事一则,却融合在了这100年的历史洪流之中,与城市的脉搏、江水的起伏,温柔共振。


百 年 轮 渡 ,记 忆 难 磨 灭 ,尽 在 光 影 中。
发表于 2011-1-5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1987年12月10日,上海陆家嘴轮渡惨案事故中,共死亡66人、重伤2人、20多人受轻伤(一说死16人,伤70多人),是解放以来发生的最严重的轮渡事故。当时还是江朱主政上海的时候,紧急着1988年爆发了震惊世界的甲肝事件,后来江朱都高升了,
发表于 2011-1-5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坐过一次,是在傍晚,感觉乘的人还是蛮多的,票价也低
发表于 2011-1-5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1-1-5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1-1-6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挺喜欢的额
发表于 2011-1-8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在想怎么那么多人有共鸣,原来。。。
不过,如果钱塘江的几条轮渡能保存至今,几座桥梁或许不会那么挤
发表于 2011-1-8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坐过多次,在轮渡上看进出、停泊的万吨轮和两岸繁忙景象,还有汽笛声、江水声,天上的风云夕阳,交织在一起,就是一种上海特有的滚滚红尘的大都市味道。
发表于 2011-1-8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cnzjhzxhcsc 发表于 2011-1-8 15:51
我还在想怎么那么多人有共鸣,原来。。。
不过,如果钱塘江的几条轮渡能保存至今,几座桥梁或许不会那么挤

我倒觉得可以在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之间恢复一条观光轮渡。

还有钱塘江上的游轮好像没有很好地开发。其实,这是杭州除了西湖外最大的旅游资源,个人觉得远比运河段有看点,当然两者现在是连通的,可以同步推介运营。

短途可以从未来的渔人码头到六和塔,中长途可以上溯到富春江、新安江。当然船型什么的,得看上游的通航条件了。

趁现在《富春山居图》大热,加上中学课本《与宋元思书》中“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描述,其他沿岸相关自然人文景荟萃,这条黄金旅游水路应该好好开发推介,江上行舟,体味诗画江南,实在是从陆路前往所没有的意趣。
发表于 2013-2-1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2-1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陌生城池 发表于 2011-1-8 16:22
我倒觉得可以在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之间恢复一条观光轮渡。

还有钱塘江上的游轮好像没有很好地开发。 ...

没有感觉,没有底蕴,再好的戏也出不来
发表于 2013-2-1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vincentyue 于 2013-2-1 16:42 编辑

空调轮渡行人2元,自行车2.8,助动车3元的价格没有竞争力,宁愿做公交或地铁的。空调轮渡应该就跑跑金陵路到东昌路这种观光客比较多的。通勤客较多的航线还是适合用普通轮渡。像南京武汉这种刷卡一块或一块出头一点的,即使在长江大桥附近开,上下班时间双层船还是装的满的,这样就挺好。就图它个经济实惠了。船上就算开空调,十来分钟又有谁在乎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11-20 09:25 , Processed in 0.42054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