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003|回复: 49

[转帖] 高铁——悄悄开启群发性地质灾害的魔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5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xilei
有 14 人喜欢此条目
被无视的反对声

2006年春节前,当千家万户沉浸在阖家团圆的欢乐气氛中,一位老人孤独地躺在西安交大附属二院的病床上,在弥留之际反复重复着一句话:“高铁,一定不要建……高铁,一定不要建……”两天后,他留下了最后一句:“如果非要上高铁,至少一定要用有碴道床。”便与世长辞。

这位老人,是中科院西安地球环境研究所的张拾迈教授。在中国的高铁大潮面前,张拾迈是为数不多保持着谨慎、理性的学者。经过全面、细致的研究,他得出“中 国的地质不适合建高铁”的结论。认为在中国的地质条件下,高铁产生的夏尔谢夫力将导致严重的斯蒂芬金效应,引起群发性的地质灾害。在人生的最后几年,他一 直致力于阻止高速铁路的盲目上马,他曾多次向铁道部和国务院写信表明自己的担忧,却屡屡遭到无视。而现在,随着这一批高铁线路的陆续通车,张拾迈教授的警 告正在渐渐地不幸变为现实。

揭密高铁背后不为人知的隐患

“夏尔谢夫力”,是科里奥利力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由俄国铁路工程师夏尔谢夫于1903年发现并引起重视。由于地球的自转,任何移动中的物体都受到一个侧 向的作用力,在北半球向右,在南半球向左。火车当然也不例外,在北半球会受到向右的力,对钢轨产生挤压,钢轨又将这种作用力传给地面,从而对地面产生一个 向右的切向力,这个力就是夏尔谢夫力,车速越快,夏尔谢夫力就越大。早期火车速度慢,夏尔谢夫力并未严重到需要人们加以警惕的地步,然后随着火车速度越来 越快,加之建铁路的地区地质条件千差万别,在特定条件下夏尔谢夫力终于量变产生质变,并引发斯蒂芬金效应。

斯蒂芬金效应,系詹天佑的同门,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的年轻工程师斯蒂芬金发现的。1926年,斯蒂芬金考察落基山区的铁路线时,发现翻过山顶后高速冲 下的火车,使得行车方向右侧的岩层、山崖发生断裂甚至小规模滑坡。这种地质破坏,正是因重力加速的火车产生的夏尔谢夫力引起的,而且这种破坏可以是“隔山 打牛”型的,斯蒂芬金亲眼观察到与铁路线隔着数条河谷的山崖,在火车通过时产生了裂纹。因为地表岩土的刚性可以使夏尔谢夫力持续传递,远至数百公里以外, 就像一粒高速运动的台球击中一列紧挨着排放的台球左侧,最右边的球却会被弹开一样。坚硬的地表岩土起到了那一列台球的作用,传递着夏尔谢夫力,直到遇到特 定的地质结构使力无法继续传递,便在此时释放能量,造成地质破坏。夏尔谢夫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山脉、峡谷等复杂地貌反射、折射而改变行进方向,使得追踪 和研究它变得尤为复杂。

斯蒂芬金效应并不总是造成严重的破坏后果,它的作用效果与当地的地貌、地质有着密切的关系。遍观全世界,建有高铁的大多数国家分布在西欧和日本,它们的地 质和气候条件能让斯蒂芬金效应降到最低,从而适合高铁的建设,而中国很不幸,各种地质和气候条件决定了不宜照搬欧洲和日本的高铁方案。在地形平坦的地区, 夏尔谢夫力很容易被均匀地分散开,就像形状规则的蛋壳能够承受一定的撞击而不破碎一样。而在起伏不定的地形,夏尔谢夫力的传递不再齐头并进,遇到突起的山 峰,深陷的河谷等,数百米范围内不同大小的希尔谢夫力就会对局部地形产生撕扯、挤压、剪切的效果。西欧地势平坦,一马平川,夏尔谢夫力的被均匀的分散了。 日本虽然山脉众多,但是绝大多数人口居住于大城市中,山区只有少数农民,且由于地震频发,大多数夏尔谢夫力造成的隐患已经在地震中被一并释放了,日本的地 质灾害预防做得好,房屋抗灾标准高,使得斯蒂芬金效应无法产生有破坏力的影响。同样的地形条件下,在弹性系数大的岩土中,夏尔谢夫力则更容易被缓冲、吸 收。日本和欧洲的土质条件也远比中国适合高铁。日本湿润多雨自不必说,西欧也比中国大部分地区多雨,加之欧洲和日本气候比中国寒冷,土壤中的有机质被微生 物分解矿化的速度慢,地质史上数十亿年的积累使得欧洲和日本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胡敏酸、多聚六磷酸肌醇络合物等大分子有机物,弹性系数大,能起到吸收缓冲 夏尔谢夫力的作用。中国气候相对干燥少雨,夏季受副热带高压作用气温往往高于32度,微生物矿化速度快,加上近半个世纪来水土保持不佳,土壤沙化、板结, 更是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的形成和积累,土质弹性低,无法起到降低夏尔谢夫力的作用。地球是个扁球体,纬度越低的地点地球半径越大,受到的夏尔谢夫力也就越 大。日本和西欧建有高铁的地区比中国绝大多数地区的纬度高,如日本东京的纬度接近于中国济南,法国巴黎的纬度比满洲里还要北,而德国柏林的纬度,则相当于 中国最北端的漠河。中国大部分地区地处低纬度,遇到的夏尔谢夫力之强是西方的高铁建设者们不曾遇到过的。2004年,当中国**的代表与参加竞标的西门子 集团洽谈高铁和动车技术引进时,德国人以近乎傻气的严谨和善意提醒到:“贵国是否论证过高铁项目在地质灾害方面可能带来的风险?”这种宁可自砸饭碗也要为 客户的安全负责的态度,却被中国代表当作了耳边风。

有心无力的智者

日本和西欧的气候、地质条件能有效地减少夏尔谢夫力带来的斯蒂芬金效应,适合建高铁,而中国需要结合自己的具体国情制定铁路修建方案。张拾迈教授清楚地看 到了这一点。年迈的他肩负着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背着沉重的仪器走遍了中国的山川大河,详细测定了各地的土壤弹性、硬度系数等指标,考察了地形地 貌,绘制了无数张地形图,挑灯夜战演算夏尔谢夫力的作用模型,计算了数百处可能发生灾害的“问题地带”,并写成报告,多次致信铁道部和国务院,陈述了高铁 的风险,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张拾迈教授又对世界各国的地质、气候条件与中国做了详细的比较,为 中国的铁路发展指明 了方向——学习印度的成功经验:不盲目追求高速度,降低车速以降低夏尔谢夫力,同时以更经济的手段提高运能。印度地处南亚次大陆,气候比中国更加炎热,土 壤弹性小,纬度也比中国更低,印度铁路的夏尔谢夫力也是不容小视的。印度没有为了政绩或者自豪感而盲目提高火车速度,而是从自己的国情出发,降低车速,减 小夏尔谢夫力。为了提高因缓慢的车速而降低的运输效率,印度在单位车次的运输量上发掘潜力,甚至不惜把车速降到人可以自由攀爬和跳车的地步,让每一列火车 都发挥它最大的运能。张拾迈认为,中国尚有8亿农民,他们并不富裕,分散居住于广大的农村和县城地区,他们需要享受铁路带来的便利,需要与外界联系。借鉴 印度铁路的模式,让火车慢下来,让农民可以随时随地搭车和下车,正是他们所需要的。让中国最大的群体享受到出行的便利,他们的经济状况会 随 着与外界的交流而提高,才能提高整个民族的富裕水平和发达程度。在这个问题上,张拾迈教授不仅肩负着中国地质安全的责任感,他也为中国最广大群体的切身利 益发出了自己的声音。2004年,张拾迈不顾家人的关心劝阻,以无比的责任感,拿着自己微薄的退休金作路费,自费去印度考察铁路,直到患上严重的肠胃疾 患,倒在了异国的土地上,吊着输液瓶被抬回国。在养病期间他也闲不下来,在病榻上写成《印度国铁考察报告》,寄给铁道部和国务院。这份燃烧了一个老人的生 命和健康写成的珍贵报告,却被上面有意无意的忽略了。

2005年起,张拾迈多次带着自己的报告和数据上北京,希望能向相关部门的领导陈述高铁方案背后的隐患,却始终无法如愿。最后,张拾迈把希望寄托于他心中 的底线,希望高铁建设至少保证使用有碴道床——就是平常我们所见的有石子铺垫的铁路。石子可以对夏尔谢夫力起一定的缓冲作用,而今天我们的高铁建设中普遍 采用的无碴道床,把钢轨硬生生钉在水泥地上,则会给夏尔谢夫力带来火上浇油的效果。2005年底,劳苦奔波的张拾迈终于支持不住,病倒了,这一病就再也没 有起来。

潘多拉之盒已经慢慢开启

在2006年以前,中国大部分铁路的运营时速在120公里以下。今天,随着一批时速220,350,甚至380公里高铁的建成通车,夏尔谢夫力和相应造成的斯蒂芬金效应相比过去是飞跃性的。自2009年下半年起,中国的地震灾害变得异乎寻常的频繁。

2009年12月16日,武广高铁建成通车。2010年2月6日,郑西高铁建成通车。2010年5月12日,成灌高铁建成通车。2010年2月25日,云 南楚雄发生5.1级地震。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造成数千死亡。8月7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伤亡惨重。8月14日,四川汶川发生 泥石流,造成41人失踪。2010年4月27日,广东梅州地陷,出现400平米巨大天坑,深度超90米,四川宜宾更是在7天之内发生数十次地陷,产生26 个深不见底的天坑。7月19日,正值长江洪峰期的九江大堤,发生数百米宽的崩岸。这些突然增多的地震灾害冥冥中仿佛有一种必然,与高铁究竟有着怎样的联 系,也许只有逝去的张拾迈教授能告诉我们。

来源:土摩托 网络转载

链接:http://www.immusoul.com/index.php/archives/1406.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0-10-5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他论坛里看到的一篇有关高铁的东西,自己对这个一点都不懂,转过来,大家随便看看
发表于 2010-10-5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蛮有道理的.真是有因必有果,研究出来的预言,别人不信,咱老百姓相信!
发表于 2010-10-5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来得去不得 于 2010-10-5 16:25 发表
蛮有道理的.真是有因必有果,研究出来的预言,别人不信,咱老百姓相信!


呵呵,可这篇东西里的内容确实是胡诌出来的,前段时间关注过的人都知道。什么夏尔谢夫力、史蒂芬金,张拾迈(10迈)都是虚构的恶搞。。
不要盲目相信,多读书多看报!尤其多学科学~
发表于 2010-10-5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弥留之际仍然记挂着建设高铁带来的危害,看来这个情况总会出现的
发表于 2010-10-5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10-5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10-5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某位教授也曾经说过三峡
发表于 2010-10-5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引起的力给铁轨内侧造成所谓的“冲击”,间接造成对地面的反作用力,其产生对地质构造的影响。。。。。。
我晕,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理解。。。。。。
发表于 2010-10-5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 还真不好理解,因为不懂。。。
发表于 2010-10-5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LZ,需要我给你造一篇 不能奔月,要奔就要裸奔的文章出来么?
发表于 2010-10-5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太深奥了..........又是物理又是数学...
发表于 2010-10-5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每遇到此类言论,什么也不要想,先百度之,就会得到答案。
发表于 2010-10-5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10-5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581 于 2010-10-5 21:25 发表


人家楼主都说对这个一点都不懂,转过来,大家随便看看,何必还用这口气说话呢?

网络**综合症
发表于 2010-10-5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581 于 2010-10-5 21:25 发表


人家楼主都说对这个一点都不懂,转过来,大家随便看看,何必还用这口气说话呢?

这个文章传了不是一天两天了,最新版本也已经面世了,我找出来,大家观赏下吧,这样大家都明了了。
流言至于智者。

[ 本帖最后由 粉胖子 于 2010-10-5 21:56 编辑 ]
发表于 2010-10-5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嫦娥计划——悄悄开启毁灭中国的魔盒(转,先谢张拾迈教授)

前几天那篇高铁钓鱼太火了……  S: h  U: o) Z7 V2 ?; @

被无视的反对声

: n( i! s$ D4 @+ A  q8 d
2010年春节前,当千家万户沉浸在阖家团圆的幸福气氛中,一位老人孤独地躺在北京大学附属二院的病床上,在弥留之际反复重复着一句话:“奔月,一定不要奔……月,一定不要……”两天后,他留下了最后一句:“如果非要奔月,至少一定要……裸奔……”便与世长辞。
这位老人,是北京大学天文物理研究所的张素谡教授。在中国的嫦娥工程面前,张素谡是为数不多保持着谨慎、理性的学者。经过全面、细致的研究,他得出 “中国的地理位置不适合进行奔月计划”的结论。认为由于中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发射绕月卫星将导致中国的板块运动加剧,而一旦成功建立月球基地,将导致中华民族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在人生的最后几年,他一直致力于劝导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科研人员,他曾多次向国防部和国务院写信表明自己的担忧,却屡屡遭到无视。而现在,随着一颗颗绕月卫星的发射,张素谡教授的警告正在渐渐地不幸变为现实。

揭密嫦娥计划不为人知的隐患  
x5 g0 H
5 D2 d$ L' o9 K7 i9 r( o
夏车丹引力,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法国著名诺贝尔获得者,巴黎第一师范大学地球物理学院的夏车丹教授(Jerome Serchesdam)发现的。夏车丹年轻时师从于著名德裔美籍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通过对导师的狭义相对论近三十年的冥思苦想,夏车丹发现了著名了夏车丹引力,并与1989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认为,光速在所有惯性参考系中不变,它是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由于相对论效应,运动物体的长度会变短,运动物体的时间膨胀。但由于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运动速度都是很低的(与光速相比),看不出相对论效应。然而爱因斯坦指出,质量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当速度接近光速时,质量趋于无穷大。他并且给出了著名的质能关系式:E=mc^2,质能关系式对后来发展的原子能事业起到了指导作用。

夏车丹通过对美国及前苏联火箭发射的火箭及航天飞机进行结果分析发现,当火箭以第二宇宙速度11.2km/s逃逸地球引力时,并突破大气层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时,火箭实际上已相当于一颗独立存在的天体。夏车丹认为,这三颗天体(地球、月球、火箭)之间形成一种关系,以火箭为参照系,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月球和地球在分别进行高速相向和相对运动;熵理论告诉我们,此时地球处于混沌增大时期,所以月球的质量相对减轻,而地球的质量在增加,此时的夏车丹引力就产生了。通过计算得出,夏车丹引力对地球主体没有实质的影响,几乎不影响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夏车丹引力的提出,引起了张素谡教授的注意。张素谡一直在质疑一个问题,为什么自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中国的地震次数以惊人的幅度在增加,从唐山地震到海城地震,从台湾921地震到汶川地震,地震发生的频率、次数、强度、危害性在不断增加。张素谡教授查阅了大量地球板块运动的论文,得出了一个让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的结论——这些地震的产生,正是由于人类日益频繁的航天运动。' G$ S7 [$ ]5 D3 C! q' k5 s* g

张素谡教授在他的论文《论航天运动与地球板块》中写到,火箭发射、卫星运转以及航天飞机运行所产生的夏车丹引力,虽然不对地球主体产生影响,但对于地球浅层板块,特别是环太平洋板块产生严重影响,因为环太平洋板块是最不稳定的板块。张素谡教授计算得出,每次长征三号火箭的发射升空,将对中国板块产生约1mm的位移。千万不要小看这1mm的位移,中国每年发射将近20次火箭,全球每年发射约3000次火箭,经过累及放大效应,中国板块每年约移动100米。这100米的位移,相当于30000颗小男孩原子弹的当量。为什么其他国家不明显呢?张素谡教授解释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正弦曲线告诉我们,30°的时候极值最大,夏车丹引力对于北纬三十度的地区影响最大(大部分火箭是北半球发射的),特别是中国这一地区,由于板块高度不稳定,受到的危害更大。: E, e3 J) E! f. ^

夏车丹引力之大是西方的科研人员不曾遇到过的。2004年,当中国的科学家在国外学术论坛谈论中国神舟四号成功经验时,美国NASA的同行以近乎傻气的严谨提醒到:“ 贵国是否论证火箭发射对大陆板块可能带来的风险?”这种善意的提醒,却被中国的航天科研人员当作了耳边风。 # d  U9 d- I" b9 `/ |
2 A6 C: i, M- k( g8 r3 j
# j9 Y' v- |* A6 T' @$ @& f# o- L
有心无力的智者 3 j4 h; _) z. i& i7 C) y9 d

N1 c  R; p; R# d) G/ G
2005 年起,张素谡多次带着自己的报告和数据上北京,希望能向相关部门的领导陈述嫦娥计划背后的隐患,却始终无法如愿。最后,张素谡把希望寄托于他心中的底线,希望火箭至少保证裸奔——就是尽量不载人、不是用太阳能电池板、火箭外壳尽量使用塑料制造。这对于登月火箭的重量减少,是非常明显的。而今天嫦娥计划采用的火箭及登月方案,则会给夏车丹引力带来火上浇油的效果。2007年底,劳苦奔波的张素谡终于支持不住,病倒了,这一病就再也没有起来。
: O& W2 c" V6 J6 P- O0 E
潘多拉之盒已经慢慢开启
在2004年以前,中国发射的火箭是不载人的,重量更小,速度更慢;然而随着神五的发射升空,中国的火箭重量与运行速度在大幅提高,而一旦搭载着中国航天员的登月飞船发射升空,中国的大陆板块将受到一次前所未有的破坏。! p, c# h- C1 m# V  m2 I

多年以来中国政府大力支持航天计划,而登月也变成一件指日可待的事情。值得注意的是原本与中国的“嫦娥计划”竞争登月的日本“辉夜姬”计划,突然在一片质疑声中出现了搁浅迹象。日本科学家开始警告登月活动的加剧的出现,担心日本列岛将出现极大的灾难。因此此次的钓鱼岛事件,即是日本对于中国登月活动的严重抗议。
这些突然越来越多的地震冥冥中仿佛有一种必然,与航天运动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也许只有逝去的张素谡教授能告诉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0-10-5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581 于 2010-10-5 21:25 发表


人家楼主都说对这个一点都不懂,转过来,大家随便看看,何必还用这口气说话呢?
原帖由 cnzjhzxhcsc 于 2010-10-5 21:40 发表

网络**综合症


两位,他们蛋疼,咱们蛋定
发表于 2010-10-5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文章,相当傻逼。原文那个什么教授的理论,高铁,其实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只要咱在西藏多修点高铁,带不带人无所谓,燃油一天200对这么开,马上印度就没了~然后云南也是,那些越南啊,老窝啊,柬埔寨啊,看你丫还嚣张个P!还有吉林和辽宁也修,这下子,金胖子不进要吓得屁滚尿流,估计连李明博也要向我们进贡了。你看多好,在自己家里面修高铁,就能引起这么多的国际效应,人家不怕着你还不行,哈哈哈…………
发表于 2010-10-6 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粉胖子 于 2010-10-5 21:52 发表

这个文章传了不是一天两天了,最新版本也已经面世了,我找出来,大家观赏下吧,这样大家都明了了。
流言至于智者。


呵呵,不过应该说不少人都没听说这样的传说。通过楼主的转载,以及跟帖人的回复,那就让不少网友知晓了真相,也不是一件坏事情,你说呢?楼主毕竟不是把势指甲,无聊并不是他的长项。
发表于 2010-10-6 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在人人上传的很凶,个人觉得有点像军贴,说的很像,其实,大家真的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个事
发表于 2010-10-6 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森林风马甲1 于 2010-10-5 21:16 发表
每每遇到此类言论,什么也不要想,先百度之,就会得到答案。

bigem01
发表于 2010-10-6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过不止一次了,流言止于智者,但是对凡事都要有质疑的心态
发表于 2010-10-6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操蛋文章真多啊,还越写越长了……
发表于 2010-10-6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校内---开启思想麻木灾害的魔盒

继续转一篇,不解释。
被无视的反对声


2010年情人节前,当众多校内网友沉浸在使用校内网(人人网)的快乐中时,一位老人孤独地躺在西安交大附属二院的病床上,在弥留之际反复重复着一句话:“校内,一定不要用……校内,一定不要用……”两天后,他留下了最后一句:“如果非要上人人网,则每天一定不能超过一个小时”便与世长辞。

这位老人,是中科院网络与思想研究所的李毅应教授。在中国大学生的纷纷上校内网大潮面前,李毅应是为数不多保持着谨慎、理性的学者。经过全面、细致的研究,他得出“中国的大学生不适合上像Facebook类似的网站”的结论。认为在中国当前的教育环境下,经常上校内网产生的本 布瑞克反应将导致严重的瑞 卡本症状,引起大学生们的集体思想退化。在人生的最后几年,他一直致力于阻止上Facebook这样网站的盲目上马,他曾多次向网络部和国务院写信表明自己的担忧,却屡屡遭到无视。而现在,随着校内网注册的人数越来越多,李毅应教授的警告正在渐渐地不幸变为现实。

揭密校内背后不为人知的隐患

“本 布瑞克反应”,是心理疾病一种表现症状,由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本 布瑞克于1983年发现的,却因为当时自己没有太大知名度没有引起重视。当人思想出现定势,只会跟着别人分享的东西前进时,会造成思想僵化,缺乏想象力。比如”哈佛商学院要求学生必看的20部电影“,"不顶不是中国人”,等等这类标题会造成人的思想僵化,麻木等等反常的反应。尤其是当大学生正在处于思想的开发期,上校内网过度的看到这样的内容会更加严重。从而导致缺乏独立思考,只会行尸走肉一般,这种现象称之为瑞 卡本症状。

瑞 卡本症状系牛津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瑞 卡本发现的,2000年出头的时候,瑞 卡本教授在东南亚一些国家考察的时候,惊讶的发现某些经常上社交类网站的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过了几年瑞 卡本教授再次来到东南亚考察的时候,面对相同的人更加发现他们已经完全丧失了创新的能力,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瑞 卡本教授亲眼所见一个经常上社交网站的东南亚人,变得六亲不认,甚至连自己的男朋友站在面前都认不出来。由于瑞 卡本症状情况特殊,人群特别,使得追踪和研究它变得尤为复杂。




瑞 卡本症状并不总是造成严重的破坏后果,它的作用效果与当地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遍观全世界,社交网站使用发达的大多数国家分布在西欧,美洲和日本,它们
的当地政府的体制能让瑞 卡本症状降到最低,从而适合社交网站的使用,而中国很不
幸,各种体制问题决定了不宜照搬欧美和日本的社交网站模式。在民主的地区,人们很容易自由地交谈,上街散步,发表自己的观点,很少有幽怨的人们会在社交网发表对生活的不满,所以人口稠密区的瑞 卡本症状非常低,就像形状规则的蛋壳能够承受一定的撞击而不破碎一样。而在独裁专制的地区,人们失去了言论的自由,导致无数的憋屈的人没有交谈的自由只能在校内网活动,一个社交网聚集了无数大学生,导致瑞 卡本症状能够积累到灾难一般的水平。



有心无力的智者

欧美的体制、政治条件能有效地减少本 布瑞克反应带来的瑞 卡本症状,适合上像Facebook一样的社交网站,而中国需要结合自己的具体国情选择性地上校内网。李毅应教授教授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年迈的他肩负着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他力进千辛万苦,详细的考察了全国各地方的风土人情,和民众的思想状况。同时即将了解最新民情和教育动向,绘制了百张路线图。并写成报告,多次致信网络部,教育部和国务院,陈述了校内网的风险,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王隐疾教授又对世界各国的体制、政治条件与中国做了详细的比较,为中国的校内网发展指明了方向——不盲目追求分享,而且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降低校内网的使用时间以及降低上校内网的频率以降低本 布瑞克反应的发生。

2005 年起,李毅应多次带着自己的报告和数据上北京,希望能向相关部门的领导陈述校内网背后的隐患,却始终无法如愿。最后,李毅应把希望寄托于他心中的底线,希望
大学生们少上校内网——就是平常我们所见的潜水党。潜水党可以对上校内的冲动起一定
的缓冲作用。2005年底,劳苦奔波的李毅应终于支
持不住,病倒了,这一病就再也没有起来。

潘多拉之盒已经慢慢开启

在2006年以前,中国上校内网的人在几十万以下。今天,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上校内网,本 布瑞克反应造成的瑞 卡本症状相比过去是飞跃性的。自2009年下半年起,中国的脑残比率变得异乎寻常的高。

随着生活中脑残的数目越来越多,政府开始提醒公民脑残化社会的出现,担心人口将出现极大的灾难。这些冥冥中仿佛有一种必然,与社交网站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也许只有逝去的李毅应教授能告诉我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11-22 02:37 , Processed in 0.28466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