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5-24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年,经典瞬间
昨天,当红布揭开的瞬间,掌声响起,记者看到,不少激动的市民双眼湿润,拼命鼓掌。
回迁的孙中山铜像,坐北朝南。5米多高基座上的中山先生西装革履、马甲领带,右手执手杖,迈动双腿,望向远方的眼神坚毅、深邃……整座雕像再现了中山先生奔走革命的光辉形象。
22岁大学生:
“这才像南京”
22岁的王明明还是一位在校大学生。他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就是,“铜像回到新街口,这才是南京应该有的样子。”他说,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地标,南京是博爱之都,肯定要有孙中山铜像的。他觉得回到这里,就能更好地打造南京的形象。
3岁半幼童:
“这位帅哥是谁”
爸爸吴以柱正拿着相机给小吴凡和他的妈妈拍照。小吴凡手中还摆弄着玩具。一会,小手指了指铜像,问道:“这位帅哥是谁啊?怎么都要和他照相呢?”吴以柱告诉吴凡说,他是一位伟大人物的铜像,把铜像放在城市最热闹的地方,就为了让大家都记住他。
吴以柱告诉记者,1993年他从淮安来南京工作,清楚地记得当时孙中山铜像四周还有天桥,大家还能走在天桥上近距离地平视铜像。“前几年就听说,铜像要迁回来,我也特别关注这个事。”得知终于回到原处了,他就特地带着家人一大早来到新街口。
他来了——
铜像设计者戴广文
老南京都知道,新街口有过两尊孙中山铜像,一尊被称为“梅版”,是孙中山生前挚友、日本友人梅屋庄吉所铸,1942年移至新街口广场。“文革”期间为避免被破坏,迁移到中山陵园管理局;另一尊则是1996年,雕塑家戴广文所铸,称为“戴版”——这次迁回来的,也正是这一尊。昨天上午,78岁的戴老也被邀请特地从北京来到南京参加揭幕仪式。
戴广文教授告诉记者,1994年,新街口广场改造,在众人的呼吁中,南京市政府考虑让孙中山铜像回迁。但是,扩建过的新街口广场,再放原先的铜像显然不太合适了:“梅版”铜像太小了,才2.9米高。因此决定向社会招标,重塑孙中山铜像。招标发出后有20多人竞标,时任南京雕塑工作室副主任的戴广文最终一举中标。
“当时,铜像设计完全是义务。”戴广文教授说。
她来了——
“终身卫士”的女儿
一个家族有七名总统卫士,这恐怕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罕见的——这就是阳山县七拱镇石角塘村丘氏家族。他们一家七兄弟,同护孙中山。
在昨天的揭幕仪式上,记者有幸遇到了获得孙中山先生终身卫士称号的丘有的三女儿丘竞芳(目前丘改成邱)。“南京解放前夕,不少人都去了香港、台湾,父亲却仍然坚持守卫中山陵。1956年,父亲被宋庆龄命名为孙中山的‘终身卫士’,并颁发纪念奖章。”(徐理亚 孔小平 王宏斌)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