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07|回复: 16

【游记】闲逛什刹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1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10月31日,北京天气微云,温度大约15、6度,睡至中午,吃了点东西,上了上网,忽然动了游兴,于是决定去什刹海玩玩。

我十几年前在北京的时候,什刹海还是纯粹一景区,现在听说已经开辟为北京娱乐休闲的新圣地,不知成了啥样子,不妨故地重游一番。

还是一贯的磨蹭,出门已经三点多了,太阳已经失去了力道,变得朦胧起来。下午三点竟似黄昏。我喜欢~我不喜欢成天大太阳明媚的蓝天,好像非得有番作为才对得起这朗朗乾坤似的。我喜欢阴沉的天气,什么都是懒洋洋的,什么都好像不着急、没关系。

也许我自己已经变得暮气沉沉的缘故吧!我在肚子里笑话自己。

出租车司机问我,去那儿干嘛啊?

我说,逛逛。

到北京出差?

是啊,出长差。所以闲着也是闲着,趁周末出来走走。

什刹海有什么好玩啊?

你是北京人,你不去玩吗?

咳,收工就歇着了,谁去那儿啊。我告诉你,我长城、故宫都没去过。

我说,是啊,住在杭州的人也不去灵隐寺、六合塔,去的都是外地人。

我心想,这就叫“熟视无睹”,不稀罕。

我从来没有喜欢过北京,现在,我回来了!且让我看看,对它是不是有改观吧!


[ 本帖最后由 zhenzhen 于 2009-11-1 16:26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什刹海介绍

什刹海也写作“十刹海”,其实类似西湖,是一个天然湖泊。元代关外人见识短浅,把湖称为海,加上四周原有十座佛寺,故有此称。原为一宽而长的水面,明初缩小,后逐渐形成西海﹑后海﹑前海,三海水道相通。自清代起就成为游乐消夏之所。三海碧波荡漾,岸边垂柳毵毵,远山秀色如黛,风光绮丽,为燕京胜景之一。

什刹海景区风光秀丽,被誉为“北方的水乡”,是古都之源、文化之源,是民众休闲、感受历史、享受时尚的胜地。元朝曾依托这一片水域在东岸确定了都城建设的中轴线,什刹海始成为元、明、清三代城市规划和水系的核心。历经数百年的发展,什刹海积淀了上至皇亲国戚、士大夫下至普通百姓的深厚的各阶层文化。这里的胡同和四合院组成了老北京的风俗文化,组成了老北京的历史,沿着什刹海迤逦的河沿四周,形成了不规则但密如织网的网状胡同,这些胡同依势而建,自然天成。今天,这里仍旧保存着十分难得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胜迹交相辉映的历史风貌,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恭王府花园、广化寺、火神庙、钟鼓楼和银锭桥等古迹宛如一颗颗明珠,将什刹海点缀得美丽灿烂。


[ 本帖最后由 zhenzhen 于 2009-11-1 16:03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不是很像杭州?哪里有一点北方的特色?要说园林,那真的要数江南好,否则康熙乾隆也不要一趟趟往江南跑了。但不能久留,咋办?当然就是在北京大兴土木,仿造出来,聊以遣怀。圆明园里就有拷贝不走样的西湖十景,颐和园里也有苏杭园林~满族人还是比较识货的。

以前在北京的时候,我从来没有细看过什刹海,每次都是匆匆路过。今日有闲情、有时间随意乱逛,觉得风光也可入眼。清代李静山曾作诗云:“柳塘莲蒲路迢迢,小憩浑然溽暑消。十里藕花香不断,晚风吹过步粮桥”。著名的《帝京景物略》中以“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来赞美什刹海的神韵,倒也不算过誉。

此时已是深秋,湖畔的荷花多已枯败,我不免俗地想起了“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句子。这枯荷一丛丛挺立水中,加上倒影,倒也别有风致。于是多拍了几张。


[ 本帖最后由 zhenzhen 于 2009-11-1 16:01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什刹海的桥——银锭桥

银锭桥虽小,却鼎鼎大名,它位于小石碑胡同南口、银锭桥胡同北口,南北横跨在什刹前海与后海连接的细脖处,长12米、宽7米、高8米、跨径5米,有镂空云花栏板5块、翠瓶卷花望柱6根。


这座桥,始建于明代,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由于其地风光旖旎,最是风雅去处,有明以来,对其的称颂不绝于史。例如《帝京景物略》中记载:“崇祯癸酉岁(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深冬,英国公乘冰床,度北湖,过银锭桥之观音庵,立地一望而大惊,急买庵地之半,园之,……西接西山,层层弯弯,晓青暮紫,近如可攀。”


由于银锭桥在葫芦腰处,因此,站在桥上往西望去,越往西水面越宽阔,直到烟水苍茫,尽头现出青翠的西山,所以,此地又称“银锭观山”,是小燕京八景之一。《燕都游览志》称此“城中水际看山第一绝胜处也。”


清宣统年间,摄政王载沣住在后海北沿醇亲王府(北府),银锭桥是他每日进宫的必经之路,1910年3月31日,汪精卫在此桥下埋藏炸弹,欲谋刺载沣,因谋刺行踪被发觉而失败,银锭桥因此更为出名。1984年,原桥拆除重建,在桥身正面镌刻着由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单士元老先生题写的“银锭桥”三个楷体大字。1989年,该桥被公布为西城区文保单位,1999年后,银锭桥桥头东南处立起了一块由杨萱庭书“银锭观山”四字的巨石,别看银锭桥桥体不大,却是什刹海景区的神来之笔。


以上都是网上down的内容,我自己在什刹海兜了大半圈才找到它。其实第一次我从它上面走过时,根本没注意它,因为它实在太小太短,太不起眼。桥上人特别多,在桥两端都聚了一堆人,拿着长枪短炮,很像职业摄像师的模样,好像在等什么。我就这么匆匆过去了,对面不相识,差点失之交臂。幸好,我兜来兜去,又从另外一边走回来了。这下我视线正对着银锭桥桥身,上面三个大字连瞎子都不会错过,于是我叹了一口气,把它拍了下来。

当然了,按照现在北京的空气污染状况,远眺西山云云,不过是幻想而已。


[ 本帖最后由 zhenzhen 于 2009-11-1 15:59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什刹海的桥——金锭桥

我是先看到金锭桥,后看到银锭桥的。金锭桥比较大、宽、新,容易入镜。当然我现在知道它不是古桥,但在桥上看夕阳还是挺美的。


“金锭桥”是21世纪初新修筑的汉白玉三孔石桥,位于什刹海东岸的出水口处,万宁桥(地安门桥、后门桥)的西边。它的修筑完全是为了往来行人的方便。不仅如此,站在桥上极目西望,但见什刹海波光潋滟,微风拂来,清新而略带湿润的空气沁人心肺,微波拥来,水声涛涛,岸线蜿蜒,垂柳依依。实在是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此桥名是由当时已届90高龄的历史地理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侯仁之先生建议而得名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座桥位于鼓楼大街,是我无意中发现的

在鼓楼大街后门桥(也有称做万宁桥的)的东侧,那里有一条小河缓缓地流过,河水清澈见底,偶见河中的鱼儿嬉戏,河的两边绿树成荫,鲜花成片,平时来这里散步游玩的人都很多。在河道两边在不起眼的地方,有两只石雕的有些像传说中的金麒麟一样的神兽默默地端坐在那里。

没有人知道这两只神兽在这里存在了多少年,更不知道它雕刻在什么年代。只是人们流传在北京建城之前他已经存在了。传说中它是上古的神物,与天界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从天界来到这里保护北京的。在有它之前,北京城里到处是洪水的世界,到处是发着腥气污浊的洪水,洪水里面生存着大大小小的怪物,这里水怪蛇妖的世界,根本没有鱼虾这种水类生存的可能。

在洪水中偶见些小岛,那便是现在北京京郊的山脉了,但也没有任何人类的足迹,因为山上到处是杀机,山上森林茂盛,郁郁葱葱,可是林中也好,林外也好,整片山中都是树妖怪兽横行,哪会有人类生存的环境。这些妖类不仅残暴凶狠,为争夺地盘抢杀别的族类,就连他们同类之间也是互相残杀,毫不相让。以致于整个北京当时到处是一片血腥。

直到有一天这两只神兽的突然出现。传说有一天,突然天崩地裂,电闪雷鸣,有两只神兽不知何时悄悄来到了这里,它们一来到这里就大开杀戒,连施法力,所向披麾。经过神兽连连激战,数日之扣,洪水退缺,妖兽逃散,露出沃土,这里才慢慢出现了人类,才慢慢聚集,慢慢建成了这座古老的北京城。所以这两只神兽是在这里保护北京的,一旦动了它们整个城市便会重新被洪水所淹没。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就会流里失所。

对于这个传说是怎么流传下来的,没有知道。不过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很多听到这个传说的人都会不自禁的抽空去看看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他周边的古建筑——火神庙

北京后海周边著名景点。火神庙,即“敕建火德真君庙”,位于北京市地安门外、什刹海旁。这座敕建火神庙身份非同凡响,它是我国皇家惟一御用的火神庙。始建之初,碧波荡漾的什刹海还是一片沼泽;明万历年间这里遭遇火灾,重建时改灰瓦为黄琉璃瓦,从此“升级”为皇家专用。目前该庙建筑保留了“明骨清衣”的状态,即格局为万历重建时的状态,而建筑风格以清光绪大修时为主。

该庙始建于唐朝贞观六年(公元 632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参见明代刘侗、于奕正合著《帝京景物略》卷一)元顺帝至正六年(公元1346年)重修。明代万历年间,因宫廷连年发生火灾,于是下令扩建火神庙,并赐琉璃碧瓦以压火。清代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又重修,“门及后阁俱加黄瓦”。

天启元年(1621年)熹宗朱由校刚即位就获悉明军在辽沈战场被后金打败,立刻命令掌管礼乐郊庙社稷事宜的太常寺官员每年农历六月廿二日祭祀火德之神,以挽救明朝危局。然而据迷信说法,五年后的五月初六上午,北安门内侍听到奇怪声音,循声找到庙里,竟有火球腾入空中,声震天宇。随之就是屋以千数人以百数的倒塌与死亡——这无疑是明朝江山危亡的先兆。

上一次重修是清末,现在重修是为了迎奥运——我也纳闷了,怎么什么都和奥运扯得上关系啊?去年赶在奥运之前总算完工开放了。据说,由于历史悠久,这座庙内有不少“独一份”。比如主殿内的金龙藻井保存完整,雕刻精美,在京城其他古建内十分罕见。另外,庙内至今仍保留着明、清、民国等不同时期的彩绘,由于修缮时采用了“不做旧,新旧分明”的做法,观众可以一目了然分辨出各时期不同类别彩绘的特点。

走到附近,我老远就看到这座新建筑了。在外面饶了一圈,规模还是颇大的,重修得颇有气派,可惜不开放,无缘目睹那些精美雕塑和壁画了。


[ 本帖最后由 zhenzhen 于 2009-11-1 16:42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意中发现的广化寺

北京广化寺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什刹海后海的北岸,东邻银锭桥,西邻宋庆龄故居的广化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后海鸦儿胡同,是北京著名的佛教十方丛林。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是北京市佛教协会所在地。
1342年前后,广化寺创始。明清时期,广化寺“殿堂廊庑,规模宏大”,为京都有影响的净土宗佛刹。明朝初年寺废,天顺至成化年间予以重修。由于得到内府太监苏诚的资助,重修后的广化寺规模宏大。从此,成为“十方寺”。自如方丈圆寂后,印法法师继任方丈。道光六年(1826年)始,募资重修了殿堂僧舍,成为子孙弟度庙。清末民初,广化寺一度成为“京师图书馆”,即北京图书馆前身。

1927年,玉山法师任广化寺住持。玉山法师注重修持,率领僧众遵守佛制寺规,实行禅净双重。他在寺内立下了“三不”制度,一不攀龙附凤;二不外出应酬佛事;三不私自募捐化缘,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广化寺闻名四海,有常住僧人五十多人。1938年,当时寓居广化寺的溥心畲居士协助玉山方丈重修了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万佛阁等处。1939年,广化寺创办了“广化佛学院”,招收学僧数十人,聘请著名佛学家周叔迦、魏善忱、修明、海岑、溥儒等佛教学者任教,培养僧伽人才。后又创办了广化小学,免费招生。

1952年9月,虚云大师率其弟子七人自武汉来京驻锡广化寺,当时在京的佛教界人士李济深、叶恭绰、陈铭枢、巨赞及佛教徒纷纷前来参礼这位佛学大师、禅宗高僧。“文化大革命”中,广化寺佛像遭到破坏,宗教活动也被迫停止,但《大藏经》及佛教文物被封存,没有受到损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广化寺也获得了新生,成为北京市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

1981年北京市佛教协会成立,广化寺得以修复,恢复了正常的佛事活动。为培养佛教人才,寺里还开办了僧尼培训班。

广化寺共收藏国家各级文物1716件,其中图书1087部,字画282件,碑拓298件,其它物品49件,不少是文物珍品,有很高的价值。如明水乐年间翰林院刻印的《大方广佛华严经》、清雍正皇帝抄写的《金刚经》,还有不少明清名人字画。《大藏经》共4藏,2761函,也十分珍贵。

1989年10月12日至18日(农历九月十三日至十九日),广化寺举行了1949年以来最为隆重的法会——启建礼忏讲经法会。山门外,“佛日高悬光明世界,法 轮大转普利人天”的对联十分醒目;大殿前的横幅书写道:“观音道场,和平法会。”北京佛教界人士聚集一堂,祈祷人民安乐,世界和平。法会结束时,还施放瑜珈焰口,演奏了佛教音乐。


2001年广化寺内成立了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代表了广化寺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 本帖最后由 zhenzhen 于 2009-11-1 17:01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插一段很有趣的事情

刚才那段和广化寺的文章总是发不上来,说有不良信息,我只有耐心地逐条检查,后来发现是“法 轮”两字惹得祸。

可怜啊,无知的人啊!国安局的人,麻烦你们去学点宗教常识好不好?别在这里贻笑大方了。

“法 轮”本身就是佛教发明的一种概念,既指实物,也有比喻。我先说实物。藏传佛教寺庙多数殿堂内的供桌上,供奉着七珍八宝模型。

(一)七珍

七珍,又称七宝,即七种珍奇宝物。藏传佛教供奉的七珍在《翻译名义集》卷三云:“佛教七宝凡有二种,一者七种珍宝,二者七种王宝。”王宝为另一种涵意的七珍,是转轮圣王拥有的七珍,它们是:金轮宝、主藏宝、大臣宝、玉女宝、白象宝、胜马宝、将军宝七种。

1.金轮宝:即法 轮,其意后面有专述。

2.主藏宝:又称摩尼宝、珠宝。雍和宫的这一模型为山形的三颗彩珠,表示佛教端严殊妙、圆明光莹。

3.大臣宝:即文官坐像,表示持守戒律,智慧理性。

4.玉女宝:又称王后宝、妃宝。为女性菩萨形,表示妙静和平,有去烦恼得净乐之意。

5,白象宝:象由于其体大,个性温和,为佛教所推崇。《正法念处经》卷二云:“彼象调顺,以一线延,系因牵行。若转轮王来行之时,彼象调顺,与王心同。若转轮王欲何处行,则不须教速至彼处,平心均行,不震不掉,行步详审,身不动摆,次第举足,不踯不骤,亦不怒力。”又,象宝功德有七种,并以白色大象为上,白象宝表示佛法力大无比,其有六牙,表示“六度”,四足象征“四如意”。

6.胜马宝:此马身带鞍缰,背驮宝珠,表示佛法传播广远,一帆风顺。

7.将军宝:又称兵宝、武士宝。为一持兵器的武士形像,表示护持佛法、克服困难、战胜敌人。

(二)八宝

八宝,又称八瑞相、八吉祥,即藏传佛教中八种表示吉庆祥瑞之物。在藏传佛教寺院,法物、法器、佛塔和藏、蒙民居、服装、哈达、地毯以及绘画作品中,多以此八种图案为纹饰,以象征吉祥、幸福、圆满。

雍和宫各大殿供桌之上放的八宝排列顺序为:法 轮、宝伞、吉祥结(又称“盘长”)、右旋螺、莲花,宅瓶(又称“罐”)、金鱼、宝盖。简称:轮、伞、长、螺、花、罐、鱼、盖。八宝在藏传佛教中备受尊崇,并各具象征意义。

1.法 轮:其意后面有专述。

2.宝伞:藏语称“督”,即伞之意。原为古印度贵族出行时的仪仗器具,成为当时贵族和皇室的象征。后藏传佛教将伞做为活佛、上师、大喇嘛们专用工具,象征着遮蔽魔障、守护佛法,有“张弛自如,曲覆众生”之意。

3、吉祥结:臧语称:“贝牌乌”,俗称“盘长”,是一种回环的菱形绳索图案,也是藏、蒙民族图案中用得最多的一种,用它来表示佛法回环贯彻、一切通明,又标志着佛智圆满。雍和宫许多法器上均刻有此图案,庙管会还做成吉祥结徽章,作为与僧俗信众的结缘纪念品。

4.右旋螺:意后面有午述。

5.莲花:又称荷花,为佛教经典和佛教艺术经常提到和见到的象征物,取“出五浊世,无所污染”之义。相传,释迦牟尼一出世时,即站在莲花上,成道后,起座向北,绕树而行,一步一莲。释迦牟尼佛传教说法时,坐的是莲花座,他的手“开敷如莲花”,故藏传佛教的壁画、唐卡上,释迦牟尼佛的掌心均画成玫瑰红色。

佛教赞叹莲花有香、净、柔软、可爱四德,视为吉祥物,这种对莲花的崇尚,体现在佛教文化的各个方面,成为美的象征。雍和宫诸多佛像中的莲花座,唐卡、法物、法器中的各种莲花图案,都说明莲花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

6.宝瓶:又称罐,藏语称“奔巴”。标志着聚满甘露,取“圆满无漏”之意。雍和宫佛事活动中将宝瓶内盛上净水,象征甘露,瓶口插有孔雀翎,象征吉祥清净与财运等。

7,金鱼:藏语称“斯娘”。八宝中的鱼为双鱼形,其:“翅为绿玉,圆眼放光,柔软无比,撇弃无明,标志智慧”。表示得到解脱,坚固活泼。

8,宝盖:又称“天盖”、“华盖”、“宝幢”、“金幢”、“幢”,梵文称“驮缚若”,藏语称“杰参”。宝盖呈圆柱形,原为古印度军队的一种旗帜,当战胜对方时,做为打胜仗的标志将其高高举起。后这种标志逐渐为佛教所采用,而藏传佛教宝盖多为圆顶垂幔式,以黄色或各色锦缎制成。

[ 本帖最后由 zhenzhen 于 2009-11-2 10:01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说意译

法 轮释义

1、(喻)佛所说之法,能够碾碎众生的一切烦恼,就好像巨轮能够碾碎一切的岩石和沙砾一样。
2、佛所说之法,辗转传人,好像车轮的旋转,无远弗届。(《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宗教界常见的物事,不能因为李某人用了我们就不能用了,是吧?有本事去把全世界佛经都删除一遍,删得干干净净的!回家好好想想这个道理吧!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气得我~接下去说什刹海

这段文字说的是什刹海酒吧一条街的由来:


上世纪80年代末,什刹海恢复了荷花市场,不过,很长时间冷冷清清,荷花市场卖过古玩,卖过工艺品,开过餐馆,也开过茶馆,但门庭冷落车马稀,因为游客来去匆匆,无暇在这儿品“海”,城里人又到这儿来的很少,所以拢不住人气儿。

什刹海的“市”真正“火”起来是在2002年的“非典”期间,当时许多单位的职工因“非典”疫情而放假在家,闲来无事,总得找地方去放松一下。什刹海的幽静无疑是最佳选择。当然它最诱人的地方是不用掏钱买门票。

那一段时间,什刹海透着人多。有人气儿,才能有商气儿。脑瓜机灵的主儿不失时机地在岸边开了个酒吧。没想到开张的第一天就爆了棚,十几张桌子不够用,又在外边摆了十几张桌子,还是不够用。聪明的老板在“吧地”上掘出第一桶金,岂肯放弃这样的商机,灵机一动想选地儿再开一家。可是现如今谁比谁傻呀?您机灵,还有比您更机灵的主儿,没等他选好地儿呢,旁边又开了两家酒吧,当然,这两家酒吧一开张也尝到了甜头。

北京这地界,做买卖往往一哄而起。看着别人把酒吧做火了,自然有眼前一亮的。呼啦啦,几乎是一夜之间,什刹海的周边冒出几十家酒吧来。酒吧不单把中外游客给招来,也吸引了媒体记者的眼球。报纸广播电视上一忽悠,本来是当新闻说的,却在北京人的脑海里扔了一颗“炸弹”。什刹海是什么地界呀?敢在这儿开酒吧?一时间,酒吧成了“揪吧”,在市民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因为酒吧是洋玩意儿。什刹海呢,是老北京的文脉和商脉,算老玩意儿。洋玩意儿居然敢跟北京传统的老玩意儿相碰撞,这不是在北京人的家门口,耍洋刀吗?不少市民想拦一道,可是,今天的什刹海已经不是老北京的什刹海了。就像今天的北京城,已经不是明清时代的北京城一样,它是开放的什刹海,是国际大都市怀抱中的一处旅游胜地了。而市场经济这双无形大手在左右着各种商机,窗户门一打开,刮什么风进来,想拦是拦不住的,几乎就在各届人士对酒吧要不要开在什刹海品头论足之时,酒吧在什刹海像滚雪球似地发展起来了,最快的一天恨不能开5家。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原来的茶馆,改叫“茶吧”了。原来的餐馆,摇身一变,成了“餐吧”、“食吧”,就连卖工艺品的小店,也不甘落伍,改叫“艺吧”了,甚至放电影的也时尚一把,改叫了“影吧”。如今这晚儿,什刹海地区闹起“吧”来,这个“吧”,那个“吧”,您到什刹海去遛一圈儿,放眼一观,到处是“吧”,连水上游的仿古小舟都开起“船吧”。媒体对什刹海要不要开酒吧的讨论,好像是给什刹海地区的“酒吧热”添了一把柴,打了一针强心剂。

咱们就说荷花市场吧,从南向北,您会看到“星巴克”、“婉蓉花”(上海菜吧)、“kosmo”、“水牛石”、“淡泊湾”(酒吧、餐吧)、“甲丁坊”(西餐)、“岳麓山屋”(湘菜)、“茶马古道”(云南风味餐吧)、“蓝莲花”(泰国风味餐吧)、“欲望城市”(酒吧)、“樱苑”(酒吧)、“帅府饭庄”、“寻东寻西”(特色服饰店)等吧名。如果说这些吧名店名还不足为奇的话,您接着往下看。

出了荷花市场往前海北沿走,风格各异的酒吧鳞次栉比,自西向东,您会看到许多有意思的吧名:“坚果”、“吉他”、“滴水藏海”、“接触”、“龙阁”、“天与地”、“舢板”、“蝶豆”、“飞鱼桥”、“不大厨吧”等等。更有趣的吧名是在后海南沿。由东往西走,您会看到:“潮泷阁”、“水岸”、“银锭轩”、“水秀阁”、“集贤堂”、“听海汀”、“春荣”这样的带有传统文化色调的吧名,也能欣赏到:“观海听水”、“望海怡然”、“胡同写意”、“后海红”、“柳塘庭”、“听月”等这样的充满诗意的吧名。

什刹海酒吧的字号,越是后开的,吧名越“酷”,从后海西沿,自南向北起,您会看到:“5050酒吧”、“八英里”、“zone酒吧“、“水色盛开”、“鸟巢”、“潮风金树”、“传说”、“福库酒吧”、“一直以来”等让您觉着新奇的吧名。后海北沿的吧名就更让人忘不了啦:“邂逅”、“望海楼”、“云起”、“如果”、“七月七日晴”、“银锭垂虹”、“玺岭观海”。这些吧名凑到一块儿,像是一首诗。

烟袋斜街现在也快成了“吧世界”,不少卖工艺品、饰物的小店,纷纷改成了“艺吧”。吧名也很有意思,从西往东走,您会看到:“了无痕”、“蓝亭”、“苗歌布衣”、“美人记”、“云水阁”、“木炫神迷”等吧名。就连昔日冷冷清清的白米斜街,也不甘寂寞了。“吧风”已经刮了进来,在这条古街,“第巴日”、“你好吧”这样的吧名,会让您眼前增加一道亮色。

[ 本帖最后由 zhenzhen 于 2009-11-1 17:45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我没去泡吧,我一个人泡什么吧?除非我打算找点艳遇~还是算了吧。

于是继续闲逛!到了小胡同里面去了。然后一转,到了鼓楼大街!

钟鼓楼位于北京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北端。

鼓楼通高46.7米,三重檐,歇山顶上覆灰筒瓦绿琉璃剪边,是一座以木结构为主的古代建筑。鼓楼始建于元至元九年(1272年)初名"齐政楼",后毁于火。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年)重建,又毁于火。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在重建宫室的同时,又重建了鼓楼。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鼓楼遭雷击被毁后重修。后又分别于清嘉庆五年、清光绪二十年、新中国成立后,对鼓楼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

钟楼通告49米,重檐歇山顶,上覆灰筒瓦绿琉璃剪边是全砖石结构的大型单体古代建筑。钟楼始建于元至元九年(1272年),后毁于火。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重建,又毁于火。清乾隆十年(1745年)奉旨再次重建,两年后竣工。重建时为了防止火灾,整个建筑采用砖石梁拱券式结构。钟楼南门正中矗立着"乾隆御制碑"详细记载了当时修建钟楼的情况。

钟鼓楼作为元、明、清三代的报时中心,鼓楼置鼓,鼓楼悬钟"晨钟暮鼓"循律韵通。昔日文武百官上朝,百姓生息劳作均以此为度。清朝的衰亡,使钟鼓楼逐渐失去了为古都报时的功能,击鼓定更撞钟报时的方法,于1924年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离开紫禁城彻底废止。

鼓楼在南,钟楼在北,造型各不相同。钟楼和鼓楼的位置是在贯彻整个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上。这条中轴线从天安门城楼贯彻故宫、景山,一直到地安门和钟鼓楼。在地上当然看不清楚,如果坐直升飞机就知道这根线是笔直穿过北京城的,很神奇。


[ 本帖最后由 zhenzhen 于 2009-11-1 17:55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逛到这里什刹海就算结束了,我回家了

今天,我整理了照片。不过我忍不住要在篇末说说今天的天气,今天,北京~下雪了~

昨天的温暖柔和的淡金色阳光,忽然消失了,仅仅一天而已,世界一片雪白,竟似换了人间~

[ 本帖最后由 zhenzhen 于 2009-11-1 18:01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弄图片真麻烦。累死我了。忙了一下午,吃饭去也!
发表于 2009-11-1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玩一下大概要多少钱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打车的路费,我没花钱。我本来就在北京出长差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5-1-11 04:56 , Processed in 0.25147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