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就算一切的一切都离开了我我一样要用心的呵护我的项羽 就算明天读书会迟到也要听我只要你爱我因为唱的人是项羽 就算你遇到再大的危险也不会让你受到伤害那就是最爱的项羽 就算世界天寒地冻飘雪纷纷冷风飕飕我也要把一丝温暖带给项羽 就算全世界烈日炎炎太阳当空照我也要把仅存的一台空调让给项羽 就算下辈子或者下下辈子阴间只有一次轮流的机会我也把它让给项羽 就算你们挖空我的心当它只剩下一滴血的时候里面装着的还是俺家项羽 就算你们说我自私也好过分也罢我的心我的良知我做的一切一切只为项羽 就算所有的行星要和地球产生巨大的碰撞我会以最快的速度冲上去保护项羽 就算坏蛋用枪扫射到我的心脏我依然还是想用仅剩下的生命抵挡坏蛋守护项羽
菜九最早看到上面的这首宝塔诗,是在一个自称“乌江耻学鸿门遁”的网友的帖子里。后来发现网名江东子弟兵/楚舆楚狂/白登之围/诺*思/肺吸虫/张家传人/项王项王奈若何/项籍/尝观项籍并刘季/爱的错过331等等网友的帖子里都有这个宝塔诗,看来想搞清楚这个作品最初的创作者为谁几乎没有可能了,但项羽深得众心这一点应该没有疑问。而且并不是一般的深得众心,那绝对是一种毫不掩饰的爱。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应该是一种深入骨髓、浸透灵魂之爱。有一种力量叫真诚,这种对项羽的爱正属于有力量的真诚,正因为其发自肺腑、强烈浓郁,所以显示出穿透力极强的震撼力量。我们还可以推想,沉浸在这种爱里的人,既一往情深、无怨无悔,而且也一定是充满了幸福感的。这些人可以看做是无数对项羽顶礼膜拜之极者的代表。我们甚至能够说,这样的超级粉丝是可以完全为项羽而生、也完全可以为项羽而死的。这样的评估,有上面的文字垫底,应该不算是夸张离谱。菜九引此作为开篇,倒不是因为这个宝塔诗好得妙至毫巅,而是受到这种真诚的震撼。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字堆砌,它是世世代代无数人的浩渺心思郁结,通过一个可能是年轻学生的人之笔墨,表达出来的无限景仰之情。因此,绝不应简单地将此宝塔诗视作为不知愁滋味的少年闲来无聊捣鼓出来的东西,而是被深深感动激动之余,不可遏止的沸腾热血的自然流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忠诚表白。试想,满怀激情,又挖空心思、绞尽脑汁,花了相当大量的时间为一个死了两千多年的古人一吐心声,这样一段文字,如果没有非常浓烈的情感贯注其中,又岂能办到?这也充分印证了那句话,即“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永远地活着”。后者的所谓活着,即长久地活在人们的心里。
在历史的长河里,确实有不少人永久地保存在民族的记忆里,其中自然少不了项羽。而这类永久保留在民族记忆中的人数一多,就难免要排个座次。依菜九的菜鸟见识,如果要争夺排名第一的位子,在那个庞大的人群之中,可能也仅有项羽可以有资格跟孔夫子一拼高下。如果体味一下上面的那个宝塔诗流露出来的激烈情感,我们还真不方便直接把孔夫子排在项羽前面呢。所以说,作为一个永远在人们心坎上活着的人,两千多年前的西楚霸王项羽的地位还非常过硬呢。
可不是吗?自从乌江边上的一场血战,宝马赠乡亲,头颅赠故人,项羽结束了其威武雄壮的一生,也永远地进入了历史的深处,时不时地泛现在人们的心头。从宋代的小女子李清照的“作人杰,为鬼雄”,到今天势力歌手屠洪纲的“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项羽就是这样刚猛霸气地活在了所有不同时代的人们心里。从李清照算起,时间差不多过了一千年,喜欢项羽的人却越来越多,这一点在网络时代更加突出。仅举含有喜欢项羽成分的网名来看,就数不胜数,例如项籍字羽、战神项羽、我的最爱项羽、人杰*鬼雄、垓下一梦、项王二十八从骑、爱项羽大哥、霸王部将、情断乌江、≮霸王项羽≯、霸王de项家军、神佑项羽、项营死士、我是项迷、王不过霸、英雄项羽、项王归来、一腔霸王血、项羽★再世、生当作人杰,等等等等,这只是菜九在百度项羽吧里随意搜索便找到的一大串丝毫不假掩饰的项迷,未找出来的应该更多。从这些名字上就可以看出项羽是何等的深得人心。可以断言,如果项羽真能转世重生,相信这些人一定会义无反顾地追随他。以项羽拥有如此众多死心塌地的粉丝这一点而言,恐怕孔夫子还真比不了。项羽活在人们心目中的方式主要是震撼性的,一上来就把人给震住了,震得难以呼吸,震得难以忘怀。而且项羽的这个把人震住是没有选择性的,基本上把所有的人都给震了。因此,为项羽写诗作文的,代不乏人,其中不乏大腕巨擘。这说明被项羽感动的不仅仅是一些青年学生,而是包括了所有层面的人。确实,项羽自古以来就一直是文人墨客的吟咏对象,而且有些吟咏作品中的上乘之作还相当的多。像大文豪辛弃疾写项羽的诗就不是一首两首,有些题材一首不够,还得再来一首。
当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风好。拔山力尽忽悲歌,饮罢虞兮,从此奈君何。
人间不识精诚苦,贪看青青舞。蓦然敛袂,却亭亭,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
《虞美人》
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至今草木忆英雄。唱著虞兮当日曲,便舞春风。
儿女此情同。往事朦胧。湘娥竹上泪痕浓。舜盖重瞳堪痛恨,羽又重瞳。
浪淘沙《赋虞美人草》
从现有的历史记载来看,项羽似乎从来没死透。在他身后的各个历史时期,他还是鲜活地存在着,且时不时地介入人们的生活,勾起人们思古之幽情。确实,对项羽的崇拜非常广泛地存在于各个不同时期、各种不同人群。因为项羽本人确实一身兼具多重令人崇敬的元素,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项羽的勇力。勇力本身就非常值得人们崇拜,因为我们大多数人与勇力无缘,倒是与手无缚鸡之力关系更近。有勇力者,代不乏人,而项羽的这个勇力可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像项羽一出场就格杀数十百人,临谢幕又手刃数百人,场面极其暴力血腥震怖,这可能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不要以为这种凶残只会令人恐惧,殊不知,有时它也会令人仰慕。有一个词叫什么来着?慑服。一点也没错,项羽的这种血腥杀戮,正是一种慑服。慑服了,就会拜倒在他脚下,不敢仰视,只能顶礼膜拜之。何况这种杀人如割草的暴力场面,并不是使用阴谋,而是全凭勇力,是堂堂正正,与人正面较量,以寡敌众,以少胜多,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万夫不当之勇。
可能人们并没有觉察到,人类的本性中潜伏着一定的嗜杀因子,比如有时候我们看书看电影,看到杀死敌人多的场面,会觉得特别痛快。人们崇敬三大战役,其中也有杀人多的原因。杀人不多,何以称大?而和平解放,则对人们的吸引力要小得多。人们念叨杀无赦这样的血腥恐怖语句时,可能也会特别长精神。而项羽这种所当者破、所击者服的雄盖天下、霸气长存的勇力,其慑服力无疑是空前绝后的。对于我等凡人来说,简直是难以望其项背。所以项羽自己讲自己力拔山兮气盖世,也只有他配这么说。这种拔山盖世的气质,令人仰视,令人自惭形秽,相形之下,对其顶礼膜拜再正常不过了。
项羽是力量的化身,而人们出生时的状态,是孱弱无力的,可能从那个时候起,人们自然而然就对力量有所崇敬。而且这种崇敬可能并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力量的增强而有所减退,因为人们长大后会发现,自以为随成长而产生的气力,实在是不值得一提。到了这个时候,只会强化对力量的崇敬。因此,项羽这尊力量化身的神,就自然而然凝聚了最多的崇敬。
举世难匹的勇力兼雄霸天下的才气,最终却失败了,这样的结局,难免要引发无数的惋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们对项羽的基本情感就是敬仰和惋惜。这种基本情感应该是构成宝塔诗的主旋律爱的要素。何况无与伦比的勇力之外,项羽身上内在外在的可爱因素之多也是非常罕见的:显赫的家世,绝世的才华,令人眩目的成就,还有美人与宝马,这些都是世上的稀缺资源,真正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不管你是什么人,也不管你持什么样的价值观,项羽总会有一种素质令你心动,令你心仪,先把你镇住,然后把你收服。于是乎,项羽就像大海,吸引了无数爱的小溪向他奔腾而来,形成了非常壮观的文化景象。项羽一个人引发的思古之幽情,就足以震撼古今。古人写诗赋词,今人写宝塔诗,都是出于那种与被震撼有关联的无限遐思。也只有项羽这样的人,才当得起后人无限的景仰与爱戴。
推究起来,项羽让人难以忘怀的原因,既有真实的一面,也有艺术的一面。而项羽本人既是真实的,也是艺术的。真实的项羽让人敬畏,艺术的项羽让人爱戴。令人叫绝的是,项羽的情况常常是既超越真实,也超越艺术。是真实之中有艺术,艺术之中有真实。虚虚实实,真假参半,真实与艺术交织在一起,想要甄别何者为真实、何者为艺术,则既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也是一件人们非常不情愿做的事。到了真实与艺术分无可分的情境,项羽就既脱离真实,也脱离艺术,成了一种文化符号。而一旦成了文化符号,所有与项羽有关的一切事件人物,也就永远会不间断地浮现在人们的思想深处,并由此达成真正意义上的不朽。上述宝塔诗中的项羽,就应该是一种文化状态的存在。这样的文化状态常常与整个民族的思维方式纽结在一起,分无可分。到了这个地步,项羽就以一种震烁古今的形式,突兀在人们的思维之中,永远无法抹平。这样的项羽想不让人爱煞,也不容易啊。所以上述的宝塔诗的出现,一点也不奇怪。
一个项羽的巨大存在本身就让人难以忘怀,在这个基础上又加上个虞姬,人们的吟咏情怀就益发难以遏止。虞姬的存在,也是项羽历史得分的一大要素,英雄美人,永远是值得讴歌的。项羽这个绝对英雄,有一个四大美人之一的虞美人为其殉情,使得这个英雄更加可爱了。宋人刘克庄的《田舍即事》就记载了虞项赢得广泛同情的场面:
儿女相携看市优,纵谈楚汉割鸿沟。
山河不暇为渠惜,听到虞姬直是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