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21|回复: 24

古典詩詞學習中一些基本錯誤的分析——為扁舟先生助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28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緣起
我以為,無論何種學習,對學習者來說,糾正一些錯誤的認識遠比給與一些正確的知識要重要。有鑒於此,本帖將對一些錯誤甚至荒謬的說法予以澄清,以便使有興趣學習古典詩詞的朋友知道何是何非,至少,給出一種不同的觀點,以資參考。
所寫的內容不拘形式,可能有正面的知識講解,可能有對錯誤的觀點的剖析或批評,可能有對我的批評的反駁,不一而足,但是所有文字,將遵循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之有物,講道理擺事實的原則進行,并非常歡迎批評、反駁、交流、探討、咨詢。

:))
 楼主| 发表于 2008-8-28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補充

這裡講述的都是我自己的一些觀點,大部分自然與傳統的主流說法會一致,但也會有自己的一些心得,這些見解,可能與傳統說法有差異,甚至是對傳統說法的顛覆,自然,我會給出顛覆的理由,相信諸位依據自己的學識能有自己的一個判斷。
发表于 2008-8-28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8-8-28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扁舟寻源 于 2008-8-26 02:58 发表
以前也曾发帖说过:古诗词说起来互相作用的有三方面,一是格律、二是字句、三是意境。打个比方吧,格律是骨,字句是肉,意境是魂。光会格律,把字按照平平仄仄往里一放,那是个骷髅,怪吓人的。光说意境好意境好,没有骨和肉,那就是个孤魂,飘呀荡呀的,也不是好玩的。有了格律和字句,没有意境;那就是没有灵魂,可就成了行尸走肉,但这最容易骗人,因为看上去就是那么回事了。不过,想要达到这一步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


首先真誠感謝扁舟兄參與交流。說句笑話,總算出了口氣,也是個很令人歡欣鼓舞的事,畢竟我砸你那么狠,要出口氣也很正常,可以理解,呵呵。原打算再請你繼續砸的,不料兄已經喜滋滋地兩板斧後凱旋班師了,做不屑狀,我看來已經無望了,所以姑做一個總結。目的只有一個,因為看到你太多錯誤,且有人大加褒揚,我如果不予以指正,那是眼看人家誤入歧途,則大為不仁,儘管其中也頗有一些討厭我甚至罵我的人。這種事體見的多了,一面恨得我牙癢癢,一面把我的講義下載下去收藏起來,呵呵,只要能糾正他們的錯誤,其他是無所謂的了:))

不過我不會將你的文字一概抹殺,批評的一文不值,呵呵,好的就是好的,該肯定的不肯定,或者甚至否定,那只會出醜,到後來反而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也給旁人、給方家看不起,是吧?更重要的是,我始終以為作為一個詩人、作為一個愛詩的人,最重要的是一個“真”字,沒有這個字,詩寫得再好,也只不過是一個碼字工而已。
兄以上這一段文字,說的很形象,深入淺出,雖然骨、肉、魂這個比方早已被人說爛了,但是生發後的比喻對初學者來說,應該是很到位、很形象的,希望想學習寫詩的朋友(無論新詩古體詩都是)記住。


出處:http://bbs.hangzhou.com.cn/thread-5047516-2-1.html
 楼主| 发表于 2008-8-28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http://bbs.hangzhou.com.cn/thread-5047516-2-1.html由 扁舟寻源 于 2008-8-26 02:58 发表
老道的韵和格律是过关的,问题还是出在意上。写绝句讲究的是“起承转合”好坏就在这个层次问题上。好比画画,如果色彩比例均匀没有层次,那就是堆砌。这样是不会成为一幅好的作品的。写诗也是一样的道理。“起”是基础;“承”是逐渐加强;“转”最为重要也最难,因为诗人的所有感情均要通过这句来承上启下的表达,对最后的升华可以说是至关重要;“合”就是升华了,或者说是意在言外,余音袅袅。自己学诗多年,也和老道一样,其他均能过关但意始终掌握不好。不过也在尽量多写多练,请好友指教。虽如此古诗是好是坏还是能一眼看穿的。诗才有限就不拿拙作现眼了。

寫絕句講究起承轉合,這個也算是陳詞濫調。中國人在學習上,總喜歡摸規律、定八股,不僅僅寫詩,所有只要涉及到學習的問題,中國人就喜歡“摸索”出一點“內在規律”出來,所以中國的教育越弄越古怪,越弄越教條,越弄越陳腐。寫絕句,幾百年來都說要起承轉合,扁舟兄有此陋識也不怪他。我只是很奇怪,每個人在說到這一點時,莫非都沒有讀過唐詩?從唐以降,千百年過去了,中國的幾朝詩人寫了至少有幾萬幾十萬的絕句了吧?都是起承轉合的?我說一句負責任的話,設若一個人在寫七絕時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起、如何承,那他一定寫不出好東西來,真的詩歌創作如此八股,古典詩歌早就滅亡了!

每一個愛好學習的人,在接受前人的思想、學說的時候,都應該經過自己的大腦想一想,這個觀點對不對?不要總是毫無自己的思想,人云亦云,那是最沒出息的,也是最無能的。轉入本話題來講,有這種習性的人,也一定寫不出好的詩歌來,因為創作是要有個性、有獨創、有思想才能成功的。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就是這個道理。當然,話又說回來,沒有一定的功力,而想要有自己的思想那是很難的,沒有一定的功力,也確實只能人云亦云了,只是作為一種學習的方式,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這種意識,這個,一定是對的。

具體地說,按照扁舟的說法,轉是最重要最困難的,那就是說第三句最重要,第三句最難寫了,這個就有點好笑,寫詩是寫一個整體的東西,每一句在這個整體中都很重要,就是這個詩人,一樣的水平,第三句沒能力把握,某非就有本事把握第四句了?哈哈,這個寫詩又不是劈甘蔗,老頭那一節一定是最甜的。一個人寫詩前,肯定有一個總體的構思,這種教條主義的言論就是說,寫詩是一句一句構思出來的,我想如果一個人這么寫詩,決計不可能寫出好作品來!
那么這種荒謬的觀點何以會有市場?道理很簡單,它看上去似是而非。其錯誤的要害在於它將詩的寫作與詩的評析混為了一談!我們在評論分析中,可以用起承轉合的眼光來進行,說他起得如何如何、轉的如何如何(但是如前所說,也不是所有詩歌都起承轉合的),但是寫作,則完全不能如此,不能說寫的時候要如何起如何轉。不過,我看了扁舟兄的關於詩詞方面的言論,知道他在這個方面并非如某些人說的“功底很深”,所以,有這樣的錯誤觀點也屬正常。
 楼主| 发表于 2008-8-28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http://bbs.hangzhou.com.cn/thread-5047516-2-1.html由 扁舟寻源 于 2008-8-26 02:58 发表
还是拿我好友写的诗,请各位有兴趣的朋友来看下整个“起承转合”的过程吧。
春野
雨针何用绣群芳,(起)
碧陌芊芊草亦香。(承)
景色春秋相埒处,(转)
菜花堪比菊花黄。(合)
起首精致;承接自然;转折巧妙,由春天想到了秋天并做比较;合的天衣无缝,使我们眼前出现了春秋两季最美的景色。再回上去细细品位,你会发现头一句的“绣”和最后一句是暗合的。当读者看完整首诗歌眼前呈现出一片美景时,会使读者在脑海里产生从第一句“绣”到最后一句并呈现美景的感觉。一个“绣”字带活了整首诗。“绣”是整首诗的诗眼。读来不觉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扁舟先生的這一手《春野》(你說不是你寫的,是你好友寫的,但是我認為就是你自己寫的,因為要說他好,自然不好意思講是自己的了,這點臭文人的小伎倆,此地無銀而已,哈哈。不過,如果是我,我一定會直說,寧可被人說我狂妄的,前面說了,做人,最重要的是一個“真”字),韻正詞順,從習作的角度說,已經初步入門,掌握了最基本的格律了。但是遠沒有如扁舟兄錘打那么傑出,充其量也只是一篇習作而已。作為一篇習作,還存在著一些致命的問題,我且一一細細說來:

一、雨針何用繡群芳:
1、雨針二字,幼稚之極,直露之極,一起首便暴露了一個初學的拙處。後文已經有一個“繡”字,用“針”繡則是傻子都知道的事了,何必還要生造一個“雨針”的詞出來?即使直接用“春雨繡群芳”大家也會明白,這種唯恐人家不知道拼命要寫清楚的情態,是我們每個初學者要注意避免的
2、這裡的雨,自然是春雨,實質上就是一切春的氣息的代表。
3、何用,即何必用,為什麽用,這一問,就奇怪了——春雨繡群芳,這應該是一個合乎大自然規律的事體啊,莫非群芳不是春引來的?那么是怎么來的?總不會是一隻扁舟裝來的吧(呵呵,開個玩笑,沒有不敬之意)?顯然,作者尚未理解“何用”一詞的意思,導致一開端便語無倫次。詩詞有各種錯誤,最大的恐怕就是表達上因用詞不當造成完全相反的意思,因為這樣一來,整首詩就被自己完全推翻了。此外,“何必要用春雨繡群芳呢”的後面,按照正常邏輯應該有一個相應的說明,說明沒必要的理由,如果詩循著這個思路寫下去,則可有一種出奇制勝的藝術效果,那也是絕句的一種經營方式,相信兄一定會首肯我這個說法。當然,兄或許對“何用”還有自己更精到的詮釋,否則何以贊頌其“精緻”?姑且洗耳受教;

二、碧陌芊芊草亦香:
1、碧陌,綠色的田塍。
2、芊芊,植物茂盛,主要用在草的茂盛,偶爾也可以形容樹木、竹林的茂盛。綠色的田塍很茂盛,是說田塍很多,阡陌交錯?這種表達自然很古怪,原因無非是因為作者沒有完全弄懂“芊芊”的意思。對我們初學者來說,有些詞可能經常看到,自已會以為已經完全了解了,這一點是最危險的,很多笑話,都因此而來。反過來,也有這種情況,自己沒有見過的,就以為人家是錯的,這種情況下如果以為自己撈到救命稻草了,諷刺、挖苦、嘲弄別人,反過來只有自己丟臉。比如有人看到我用了一個“遺笑大方”,在她的詞庫裡因為只有“貽笑大方”,所以便大張旗鼓,竭力譏諷,說我犯錯誤了,這就是淺薄。初學,總歸還是老老實實比較好。
3、草亦香,是一個省略式的說法,其包含的內容,完整的應該是“(春天的田野里),花很香,草也很香”,這種筆法是我們初學者需要掌握的,作者沒有寫花,但是一個“亦”字,就把花也帶出來了,而草也香,自然更襯托出花更香,簡單三個字,就把春日里野外的一派生機寫出來了。我們常常說古典詩詞具有高度的濃縮性,文簡意深,這種寫法就是一個實現的方式,初學者應多體味運用

三、景色春秋相埒處:
1、景色二字完全多餘,用作者的話來說叫做“带有重复的意思总归是笔力不凝练了”。
2、埒,同義字很多,完全沒必要用一個生僻的字。這個問題初學者也要注意,有些人有一個誤區,總以為我寫古典詩詞,文字就要用得古一點,那才像模像樣,其實不然。用最通俗的文字實現古樸、雋永的詩意,那才是本事。比如我在一首詞中用了“發呆”,扁舟兄批評說“缺乏美感”,但是他又說“入眼会给人造成一个傻傻的感觉”,要知道,一首詩最重要的是能感染人,而能夠給人“造成一種傻傻的感覺”,那就說明這個詞是成功的,因為起作用了。

四、菜花堪比菊花黃:
堪比:能比,足以比,比得上。大白話一句,毫無意義。金黃的菜花當然堪比菊花,所以等於什麽都沒說,毫無蘊涵。當然,大白話并不是不能進入作品,問題是作為一首絕句的關鍵句(用扁舟兄的話來說叫做升華句),用一個等於什麽都沒說的大白話,就顯得非常失衡了,高位截癱了。這一點初學者千萬注意,結句是很重要的。此外,這一句脫胎于別人的詩句“菜花更比菊花香”,寫詩詞,用別人的詩句是可以的,但是一則絕句切忌整句搬用,尤其是關鍵句(升華句)。這一點初學者尤其需要注意,因為初學者在學習過程中,模仿乃至照搬他人的句子是很常見的。

五、對詩詞的評說,切忌籠統含糊,“起首精致;承接自然;转折巧妙”這樣的褒揚就顯得很空洞無力,精緻在那裡?為什麽自然?巧妙得怎么樣?這些作為賞析是一定要有具體分析的,否則我說“起首不精致;承接不自然;转折不巧妙”是否可以?如果大家都這么空對空,還叫什麽評析?我就必定要說,起句因為“雨針”涉嫌生造,且過於直露,尤其是一個“針”字有一種唯恐人家不曉得的低級表露,一看就知道遣字造句能力之低下了,加之“何用”使用錯誤,所以很不精緻,只有這樣進行分析,才能言之有據,使讀者清楚地知道:“哦,原來是這樣,這倒是確實不精緻了。”才會實現共鳴,才會贏得人家的認可。總而言之,論說必定要遵循兩個基本原則——講道理、擺事實,否則,就叫空口說白話了,根本不可能被人共鳴,更不要說去服人了。當然糊弄下沒有見識的人自然是可以的,祗是那也太可憐了,(*^__^*) 嘻嘻……如果有初學的朋友不喜歡寫詩詞,喜歡評,這個一定要記住。
 楼主| 发表于 2008-8-28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http://bbs.hangzhou.com.cn/thread-5047516-2-1.html由 扁舟寻源 于 2008-8-26 02:58 发表
老道这首绝句我个人认为有几个地方是不妥的,说出来大家探讨下。
盡覽湖山滿目秋。(起)
我今聊作紙中游。(承)
所吟所寫當加意。(转)
能枉人間一逗留?(合)
读完感觉还是用笔均匀,缺少层次感,不精炼,并且松散主题不突出。有几个地方艰涩的很,不类诗语。比如,当加意、一逗留、所吟所写等等。还有些累赘的地方。比如,逗留已有单一的意思,再加了个“一”就显得多余了。并且很可惜,七绝一共28个字。多用一个字,并带有重复的意思总归是笔力不凝练了。
另外,起首句和升华句关联不大。整首诗缺少一条紧密的联系纽带。承与转句写的平淡无味。还有斟酌提升的巨大空间。

扁舟先生對拙作的批評,我如果說全盤否定,按主流觀點來說,就太不虛心了,所以,我不予反駁,只是客觀地羅列一些資料,供大家參考:
一、第一個缺陷是認為拙作主題不突出:“读完感觉还是用笔均匀,缺少层次感,不精炼,并且松散主题不突出。”
提供一個材料:本詩主題是“認真寫好每一句詩,不枉做人一世”,如果各位覺得并沒有這個感覺,那就確實主題不突出了。至於什麽層次感、精煉,如同我前面所說,籠統含糊,毫無說服力,切忌。當然,扁舟兄如果能做個樣子,幫我精練一下,層次一下,我自然是感激不盡、心服口服的;

二、第二個缺陷是認為有些地方“艱澀得很”,且舉例說明,這樣評說就有理有據有說服力了,這些我也不予以反駁,專門摘幾個材料,各位自己去分析罷:
1、艱澀:《辭源》解釋:“文辭艱深晦澀。”《漢語大詞典》解釋:“晦澀難懂。”
2、“加意”、“所吟所寫”、“逗留”這樣的詞也許不是口語,卻都是現代漢語常用的書面語,算不算晦澀難懂,我不評說,相信大家都有一個正確的判斷;
3、至於說某些詞不像詩的用語(不類詩語)的批評,據寸光所及,略提供此案料如下:杜甫有“逗留熱爾腸,十里卻呼號。”、白居易有“蟬鬢加意梳,蛾眉用心掃。”、陸放翁有“高臺老僲誰所寫,仰視眉宇寒崢嶸。”,是不是詩語,也交給大家公判;

三、第三個缺陷是認為還有些累贅的地方,並舉例說“逗留已有单一的意思,再加了个“一”就显得多余了”。也提供一個材料:《現代漢語大辭典》:“逗留:1、停留,暫時不繼續前進。2、延誤,耽誤。3、間歇,停頓。”《現代漢語詞典》:“逗留:暫時停留。”本人才疏學淺,不知道“逗留已有單一的意思”,扁舟兄是如何來的?敬望賜教。
 楼主| 发表于 2008-8-28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結論:
扁舟先生可能有一定的詩詞寫作能力,甚至可能算一個基本已經入門的人,但是,其詩詞鑒賞方面,以我之見,應該是缺乏最起碼的功底的,所以,誠懇勸諫兄暫時不要去評說他人的作品,尤其是在燈火這樣網友普遍缺乏古體詩詞鑒賞能力的地方,因為,這會誤導別人,很不好。我總記得有人說過“扁舟很有功底”的話,我不是危言聳聽,把一種完全錯誤的東西一本正經地兜售給別人,儘管出發點很好,但這是好心辦壞事,會害人的!更有些人,自身半桶水都沒有,居然還很得意地說也在“指點”別人,這種自我感覺太好的人,則是應該給以當頭棒喝了。
不過,我還是要感謝扁舟先生,從學術的角度。每個人的識見有高低,但是能勇於參與,還是值得褒揚的,無論是否對錯。至於我所說的,有些話可能很不中聽,但是我自以為都是真誠的,絕無惡意,畢竟,孔子曰,有一說一嘛,呵呵
握手

PS:感謝您讀我的帖子,我很相信一定會讓您有所得,所以,也謝謝我,哈哈
支持一下罷:))
 楼主| 发表于 2008-8-28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http://bbs.hangzhou.com.cn/thread-5052639-1-1.html扁舟寻源 于 2008-8-28 01:20 发表

对联有个铁规:就是下联的最后一字一定是平声结尾。如是仄声结尾那一定是上联。
…… ...
另外,说个不讲究格律但非常机智有趣的机巧联,调节下大脑:
上联:司机辞职想不开,
下联:船夫应聘划得来。


這裡有一個悖論:
A、按照鐵規,下联的最后一字一定是平声结尾。如是仄声结尾那一定是上联。
B、司机辞职想不开,按照扁舟兄的歸類屬於“上聯”。

那么,要么按照B的實際情況否定A,要么按照A的規定否定B。因為“來”是一個平聲。

實際上,這個“司機辭職想不開”(是我一位溫州的朋友出的)應該是下聯,這個“船夫……”再好,也因為違反了最基本的規定,不值一提。兩者和在一起,算不得什麽聯。
 楼主| 发表于 2008-8-28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http://bbs.hangzhou.com.cn/thread-5052639-1-1.html扁舟寻源 于 2008-8-28 01:20 发表

我在很多帖子里多次提到过这个问题。就是偶数字位的平仄一定是相错的,为了节奏感和语感


注意,這個說法是極其錯誤的。鑒於涉及到比較複雜的知識,暫時不做詳細分析,謹以事實說話:
1、白居易:野火燒盡,春風吹生(紅字皆仄)
2、趙嘏:何須覓令,乘醉自琴。(皆平)
3、王冕:忽思少日,騎馬漢城。(皆平)

很多,恕不多舉
 楼主| 发表于 2008-8-29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扁舟寻源 于 2008-8-29 03:27 发表

可别,只是早走一步。

先按规矩办,随着熟练你会发现很多名篇是不按规矩办的。不是这些大诗人不懂,而是这些大诗人已经功成名就,可以不拘一格了。比如,崔颢“黄鹤楼”中有一句:

黄鹤一去不复返
平仄仄仄仄仄仄

照样可以作为千古名篇挂在黄鹤楼上任后世之人欣赏。但是我们要这么写出来,不被人砸死才怪。呵呵


很多人在談到詩詞格律的時候,都會有一種錯誤的認識,說只要有名氣了,格律就可以隨意,或者說唐人對格律也是不按規矩辦的,有很多違律的現象,甚至被人用來說明寫詩詞不必有格律,等等等等。“黃鶴一去不復返”就是一個經常被舉到的例子,這一句詩,幾乎成了他們的救命稻草:)

其實這種觀點是很弱智的,很僵化的,這些人因為知識的一知半解,不會站在一個歷史的高度看待問題,所以就不可避免地出現這種錯誤,儘管有些人儼然精通格律(確實有一些小有名氣的人也在那么說)。

歷史唯物主義觀告訴我們,一個事物的發展,必定有一個濫觴、發展、成熟的過程,詩詞格律也是如此。身處格律剛開始形成、尚未嚴整時期的很多詩人,其作品中的格律本身就是欠成熟、欠完善的,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很正常,以此作為把柄立論,得出違反事物發展規律的結論,焉有不錯之理?

我們學習詩詞格律,一定要注意這個問題。
发表于 2008-8-29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啦,虽然我无心学习这个~~
 楼主| 发表于 2008-8-29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乌鸦扬名 于 2008-8-29 13:10 发表
辛苦啦,虽然我无心学习这个~~


不辛苦,應該的,哈哈
但愿斑竹是真的無心學,而不是學不會:)))
发表于 2008-8-29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8-8-30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8-8-30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嗯 找资料很辛苦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8-31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晓风轻扬 于 2008-8-29 21:16 发表
求对:
日落老道龟愁处


句出曉風狗屁通

呵呵,失敬
 楼主| 发表于 2008-8-31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扁舟寻源 于 2008-8-31 00:20 发表


比我这句“不是这些大诗人不懂,而是这些大诗人已经功成名就,可以不拘一格了”的信口开河来的更有根据和说服力。谢谢指点!  :)


不是你信口開河,很多人都這么認為,甚至不乏名家高人。這是一種思維問題,跳出了,海闊天空,豁然開朗,跳不出,就只好胡亂找理由的

不是指點,祗是交流,很簡單的道理,你沒跳出來而已:)
发表于 2008-8-31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8-8-31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晓风轻扬 于 2008-8-31 14:34 发表

哈哈,看来也不过如此。我只说两句,不说平仄,只说句意,落日老道龟愁处是指旧休、旧制等一些陈旧的东西,变成了某些缩头乌龟的借口藏身之处。不知你的对的是何意?


呵呵,就憑你那一句,諒你也不敢說平仄:))
東西寫出來就是人家的,怎么理解,見仁見智,只要不歪曲即可,不必我解說
发表于 2008-8-31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8-8-31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沒說你挑戰,你出聯我知道是玩,否則我根本不會回你,所以我也是玩,沒有什麽需要解釋的深意,只是對了個仗而已,要對“龜愁”順手就拿了一個“狗屁”,出語不雅,所以說“失敬”
发表于 2008-9-2 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8-9-2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闲的迷 于 2008-9-2 05:00 发表
强贴留名

像先生這種留名多了,貼就不强了
发表于 2008-9-3 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11-16 18:25 , Processed in 0.22681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