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4769|回复: 166

杭州楼市的统计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28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经常看到人居展或者房交会的可售房数量,销售数量,预定数量;还有售房网的销售数量,预定数量。
同时,我们也经常听到对购房需求的统计,参加房交会的人数等等。

但是,我们是否看到过统计局,对整个杭州楼市的确切统计。

1、房改房之前,杭州有多少套房改房(老房子,这些老房子,即使是有人置换房屋而新增楼市需求,但是同时会增加二手房供应量。即一户家庭,买了一趟新房,同时他也要出售一套旧房)。

2、房改房之后到2006年5月份,杭州总共有多少套可售房数量(包括已经出售的、期房、空置房等)投入楼市,总之是,kfs总共在这几年开发了多少套房子?

3、已经出售的房子是多少?这个已经出售的房子在可售房数量的比例是多少?

4、在已经出售的房子中,又有多少房子是投资炒房的,占已经出售的房子是多少?即,我们知道真正购房自住的房子,在可售房数量的比例是多少;反之,我们也知道,市场上将有多少套房子是还没有被真正需求的。

5、根据以上的统计数量,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知道,现在楼市中有多少新房待售,有多少二手房待售,而又有多少房子将会投入市场?

我想,如果统计局认认真真的统计出这个数据,我们就真正的知道,现在杭州的楼市,到底是供大于求,还是供不应求了。

这次,我将5月份的房交会做了比较,可售房是3万套左右,销售数量是2千套左右。即还有2万8千套未售出。

aoc提供的数据是2004年秋季人居展,有2万套左右房子可售,销售数量是2千套左右。即还有1万8千套未售出。

那么在2005年的房交会呢?2005年4月的人居展呢?

那么多年的人居展和房交会,市场上总共投入多少套房子呢(当然有可能同个楼盘参加2次或者以上的房交会,但是目前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是,好像一个楼盘只参加一次房交会或者人居展)?又售出多少套房子呢?

当然,房子在人居展或者房交会之外,售房网也在统计销售数量,那么总共统计有多少套是售出了呢?

即,我们知道了房子的总数,减去购房自住的数量,我们就知道楼市中还有多少房子了。

如果我们知道楼市中只剩下100套房子,而买房的人有200个人,那么是供不应求。当然,如果200个人,只有20个人买的起高价房,那么即使只剩下100套房子可售,但是,kfs还会库存80套房子。因为,有180个人是买不起房子的。

当然如果200个人中,有100人以上是买的起高价房,那么房价就会供不应求,从而使房价上涨。
等等。

当然,购房者的真正需求,即有多少人会买房是很难统计的,因为有本地人会买房,也有外地人来杭州的,,而买房者中有人是买的起高价房,又有人买不起高价房,这个数字很难统计。

但是房子是固定的,统计不难吧?

所以,我们整天在争论房价会跌的趋势。同时aoc、高歌等人是主涨的,也是认为统计局是可信的。

那么,是否能够麻烦你们,给一个房子的综合统计数量?

让我们知道,杭州现在有多少房子(可以根据杭州的居住人口,大致估算楼市的大致需求量)已经投入楼市,又有多少房子未售出,又有多少二手房,又有多少未来的房子?
发表于 2006-5-28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 很多数据网上都查得到, 比如2005年的销售
"回顾2005年,杭州楼市可以说经历了不少风雨,但销售依然强劲的楼盘不在少数,滨江区块和下沙板块的销售成绩在2005年的销售排行中无疑是最具亮点的。批准预售商品房面积916.51万平方米,其中批准预售商品住宅745.97万平方米。完成商品房预售面积609.77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预售506.72万平方米。 二手住房成交194.4万平方米。1-12月商品住宅预售平均价格6167.4元/平方米。二手住房平均价格6429.1元/平方米。"

很多数据能找到,但并不代表于所有的数字都能找到,3K,你若对哪方面的数据感兴趣, 先要养成自己动手的习惯,而不是在这里轻松地提问, 偶们没有义务来扫盲.

既然是辩论, 坐享其成可不行.

第二, 偶和高歌是稳定派,不是主涨派, 这两组汉字之间的区别,偶想偶不用再阐述了吧.
 楼主| 发表于 2006-5-30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aoc,你不是很喜欢拿官方数字的吗?

为什么这次就不敢了呢?反而说我是坐享其成了呢?

你是不是怕拿出所有的数据之后,你自己都是无法自圆其说了?

商品房预售面积,是不是意味着,客户是随时可以取消购房意向的?也就是说,这个数字kfs自己也可以编造的?

那我说说我个人的一些见解吧,
从1999年开始到2006年,平均每年1千万平方米的商品房住宅面积,不过分的吧?

7年时间是7千万平方米的商品房是吧?平均120平方米吧,大约是60万套房子是吧?

购房自住的10%差不多了吧?剩下还有约50万套房子,可能是囤积或者库存,也有可能是二手房是吧?

既然是囤积的,二手房的,终究还是要投放市场吧?

市场上有50万套房子在等着出售,而每年又会新增大约10万套房子,那么在杭州每天要怎么样的销售形势才能消耗掉那么多的老房子,同时在消化新开发的房子?

同时,在杭州是不是每个杭州人都一定要买房呢?那些房改房的居民呢?如果他们换房之后,是不是又会增加新的二手房数量?

在那么大的房子供应上,我们购房者还担心买不到房子吗?

kfs,投机商可以囤积一段时间房子不出售,但是每个kfs,每个投机商都能够囤积2年吗?甚至更长时间吗?

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会出现kfs、投机商出于资金压力而率先减少利润而降价销售的。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不管kfs、投机商有多少理由,我们只要坚持不买房,他们就会不得不降价销售。

听说枫华府第是销售形势非常好,可是自从那几天的井喷销售形势之外,他们还有往日的辉煌吗?他们现在是每天销售一套房子呢?还是每个月销售一套房子呢?

还有在井喷日期,又有多少楼盘是以0销售而收场的?

我建议大家也不要关注所有的楼盘,只要关注几个你想购买的楼盘(新楼盘或者二手房楼盘),这样你就知道,真实的销售情况是怎么样了?

如果房子在投机商手上,你也千万别着急,他最终还是要卖给你的。

就像是你去鱼的批发市场,鱼贩子买光了所有的鱼,但是,你根本不需要担心买不到鱼,除非那个鱼贩子宁可鱼全死光,他也不卖了。
发表于 2006-5-31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我行我素30年 于 2006-5-30 23:24 发表
aoc,你不是很喜欢拿官方数字的吗?

为什么这次就不敢了呢?反而说我是坐享其成了呢?

你是不是怕拿出所有的数据之后,你自己都是无法自圆其说了?

商品房预售面积,是不是意味着,客户是随时可以取消购 ...


活活,不敢?

看清楚偶前面说的没??-----"很多数据能找到,但并不代表于所有的数字都能找到,3K,你若对哪方面的数据感兴趣, 先要养成自己动手的习惯,而不是在这里轻松地提问, 偶们没有义务来扫盲."

这里偶就问你一点, "购房自住的10%差不多了吧?" 这句话的出处何在? 不要告诉偶们又是你臆想的产物哦
 楼主| 发表于 2006-6-1 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杭州楼市的统计数,我相信会有人在我的启发下,开始关注他自己有意向的楼盘。
发表于 2006-6-1 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我行我素30年 于 2006-6-1 01:55 发表
关于杭州楼市的统计数,我相信会有人在我的启发下,开始关注他自己有意向的楼盘。



在你的启发下?你是谁?难道是上帝,还是安拉?记得以前也有人说过同样类型的话没记错的话是李某某说的!
发表于 2006-6-1 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高歌 于 2006-6-1 06:17 发表



在你的启发下?你是谁?难道是上帝,还是安拉?记得以前也有人说过同样类型的话没记错的话是李某某说的!


你这个所谓的“高智商”每次除了说这样的话,你还会说什么?自己不感觉无聊吗?
发表于 2006-6-1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仔细
 楼主| 发表于 2006-6-1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歌,我说的是,有人在我的启发下,而不是指所有人在我的启发下。

难道只有上帝或者安拉才能启发别人吗?

那么老师教学生的时候,是算启发?还是?或者说,是所有的老师,都是没有启发过学生任何一点道理或者常识之类的?

高歌,我对于你的人品,我是不屑一顾。
发表于 2006-6-1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oc2004 于 2006-5-28 15:15 发表
第一, 很多数据网上都查得到, 比如2005年的销售
"回顾2005年,杭州楼市可以说经历了不少风雨,但销售依然强劲的楼盘不在少数,滨江区块和下沙板块的销售成绩在2005年的销售排行中无疑是最具亮点的。批准预售 ...

偶和高歌是稳定派,不是主涨派, 这两组汉字之间的区别,偶想偶不用再阐述了吧.

这帽子你戴定了,谁叫你把人从3K逼成50%呢
发表于 2006-6-1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奇怪,
为什么这几天打压措施下来,
广东这边效果那么好,
杭州还能免疫,
看来杭州是太发达了!
发表于 2006-6-1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高歌 于 2006-6-1 06:17 发表



在你的启发下?你是谁?难道是上帝,还是安拉?记得以前也有人说过同样类型的话没记错的话是李某某说的!

有人说自己是尼采尼采说自己是太阳:#
发表于 2006-6-1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同学他名下有9套房子
有好几套是空在那里的
我问他为什么不租掉或卖掉
他说:我又不缺这几个钱
发表于 2006-6-1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newisdn 于 2006-6-1 20:41 发表



30k,这次您说的太离谱了,所谓的"预售"概念您都不清楚吗?预售指的是房子在交付前的销售,而不是意向中的销售,在杭州,90%以上的新房都是预售,所以现在形势不好的情况下,才有人说,现房越来越多了.
另 ...


那些数据偶早就给3K过,在这个帖子里http://bbs.hangzhou.com.cn/viewt ... BC%D6%DD&page=1

http://www.hzstats.gov.cn/webapp/tjnj/nj2005/6/nj_.htm 这里有杭州市区(包括所有城镇)到04年的所有数据。

不过,有用么? 呵呵。 有人连定金都不明白啊。。。

[ 本帖最后由 aoc2004 于 2006-6-1 20:56 编辑 ]
发表于 2006-6-1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newisdn 于 2006-6-1 21:29 发表
那么多年的人居展和房交会,市场上总共投入多少套房子呢(当然有可能同个楼盘参加2次或者以上的房交会,但是目前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是,好像一个楼盘只参加一次房交会或者人居展)?又售出多少套房子呢?

这点是 ...


翡翠至少参加了3次了. 还有亲亲家园等等
 楼主| 发表于 2006-6-2 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我非常感谢newisdn 给我提供这么多参考数据。对于在楼市中的一些词语的误解及错误,我表示道歉。

我是房地产外行,所以也出现了很多常识性错误。为此,我有一些疑问,需要请教:
1、预售指的是房子在交付前的销售。那么期房应该是属于房子在交付前的销售,是吧?也就是说,期房是2006年销售,而交付是在2008年,这样理解没有错吧?那么期房,算是预售?还是算正式销售?抑或是其他?

2、关于商品房竣工面积有1000万,那么请问竣工面积、施工面积、预售面积是不是等同的?也就是说,2006年卖的期房,它是在2008年竣工的(假设竣工面积是100平方),而在2006年,这个期房的竣工面积是0,对吧?
也就是说,竣工面积没有达到1千万,是不是可以销售期房1千万?
就比如一家工厂,日产量是1,但是,如果可以订单方式销售,那该工厂,是不是可以在月初就实现销售30,而到月底最终交付30?

http://www.realestate.cei.gov.cn ... 5f11d30c693208.html
2005年1-10月杭州市房产投资增速放缓
在2005年1-10月,商品房施工面积3569.31万平方米,增长25.5%;竣工面积352.02万平方米,增长40.9%。
按照这句话的理解,我是不是可以推算,2004年的施工面积约2843万平方米?
即,2004年和2005年,总共施工面积约6412万平方米,对吧?
按照杭州可以出售期房的市场情况,施工面积6千多万平方米,是不是可以认为在杭州的市场上有6千多万平方米的商品房?(只是,这个商品房,可能是竣工,也可能还未竣工,但是这个6千万的数字,总是不会蒸发掉的吧?)

那么2年时间,就6千多万的施工面积,在7年时间,总共有7千万的施工面积,不会很离谱吧?
也就是说,市场上将有7千万的商品房面积,应该是没有错吧?
或者说,这些房子都是没有竣工,但是,2年左右的时间,这7千万的商品房面积,应该是不会错吧?

当然,我没有把那个7千万的面积使用一个专业化名词,造成了误解,也希望大家原谅。

我个人认为,在可以预售期房的情况下,竣工面积和可售面积应该不是等同的。除非是只能卖现房,那就是只能是竣工了多少面积,才能销售多少面积。否则可售面积是可以包括今天竣工的面积和明天竣工的面积。

newisdn ,你觉得我这样分析,有点道理吗?

http://www.hftogo.com/home/showarticle.asp?articleid=333
2003年新供地用于房地产开发5535亩,约369万平方米,那么按照容积率2,这样算是否可以?那么2003年,是否可以预售面积约740万平方米的商品房?(如果我的说法有错,欢迎指正)

当然,我直接把施工面积和土地面积直接算作商品房面积,也不是特别科学;所以我也只是一个大致的估算。
当然下面的数据是:
竣工面积(万M2)                    488                              242

其中:  住宅                             366.97                          180

批准预售面积(万M2)          683.46                         429.42

其中:住宅                               547.84                         355.28

从这个数据看出,是不是竣工面积和预售面积有差距?当然和施工面积的差距更大。
即在2004年,预售面积是683万平方米是在2004年销售的,而这个683万平方米的竣工面积是在2006年体现的?而竣工面积488万平方米,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在2002年销售的期房?

3、关于有88.5%的居民家庭拥有自己的住房,比2000年提高27.5个百分点。
这个数字的统计,我记得以前就说过,好像是统计局调查600户家庭做出的结论。

4、04年杭州市非农业户口人数为282.58万人,人均20.7平方米,考虑到05年人口会略微增加,那全市区城镇住房面积为6000万平方米左右。
那么按照住房面积需求是6千万平方米是吧?而按照施工面积来计算,是不是有7千万平方米的商品房?

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施工面积,最终结果就是竣工面积?无非就是在2006年,可能还没有达到7千万的竣工面积。那么到2008年呢?

也就是说,需求是6千万平方米,而在2008年的时候,竣工面积是7千万平方米。

我们是不是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杭州楼市是供大于求了?

5、一个楼盘只参加一次,我想在当年楼市销售形势那么好的情况下,会有2次参展吗?如果一个楼盘参展2次,你觉得是不是让人购房者认为,这个楼盘销售形势不好,所以上次房交会没有卖掉,这次又拿出来卖了?你觉得kfs会这么做吗?

当然,你说得2次或者更多次参展,是不是应该理解为,同个楼盘的第一期项目,第二期项目,第三期项目?(关于项目分期销售,我在此前没有具体说明,为此表示歉意)。

6、已售房改房近34万套,而且买了新房而不卖房改房用来出租的也很多,或者有出售,但买家用来出租的也不少。

从出租这里看,我们是否可以理解,在有房子可租的情况下,是不是暂时缓冲了买房者的需求?或者是充抵了一部分人的购房需求?也就是说,有人本来买房再结婚的,但是考虑租房更符合自身的情况,所以改买房为租房,这样就减少了购房需求,对吧?

7、“十五”时期我市个人购买商品房面积达2557万平方米,占总房屋销售面积的93.9%。
这句话,是否没有回答可售房面积?总房屋销售面积是不是应该理解为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的之和?

按照预计市场上有7千万平方米的可售房面积,而个人购买商品房只是2557万平方米,那么未售出(已经得到销售许可证和未得到销售许可证之和)的商品房面积约4千万平方米。

也就是说,目前在杭州,应该是约有4千万平方米的市场供应量,当然这个包括已经拿到销售许可证的未销售的房源是    20069套 共2731073平方米;还有约1千万平方米的商品房是还没有拿到销售许可证的。

我这样的分析,是否有点道理?

8、关于投机炒房的面积,应该是属于个人购买商品房2557万平方米,对吧?也就是说,在2557万平方米中,统计局是否可以大致估算有多少人在炒房?即可以通过小区物业公司的入住登记情况,大致估算空房面积?也可以通过水电费使用情况大致估算空房面积?

我想,作为一个统计部门,如果这样的统计就是银河系统计局也无法知道,那么我们是不是低估了统计局的能力?


关于我上述的分析和理解,欢迎大家指正和批评。
 楼主| 发表于 2006-6-2 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更正

也就是说,目前在杭州,应该是约有4千万平方米的市场供应量,当然这个包括已经拿到销售许可证的未销售的房源是    20069套 共2731073平方米;还有约1千万平方米的商品房是还没有拿到销售许可证的。


应该是约有3千万平方的商品房还没有拿到销售许可证(当然,这个数字,可能含有经济适用房面积,营业用房面积)
发表于 2006-6-2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杭州西湖人代 于 2006-6-1 20:45 发表

偶和高歌是稳定派,不是主涨派, 这两组汉字之间的区别,偶想偶不用再阐述了吧.

这帽子你戴定了,谁叫你把人从3K逼成50%呢



是的,我也认为是稳定,不会大跌的,看看中央的政策,标题都是稳定房价过快上涨,是稳定不是跌。
发表于 2006-6-2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aoc2004情绪为什么如此激动,他怎么了,不小心做了房奴?还是那里的托?实在是个谜。
 楼主| 发表于 2006-6-4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newisdn ,关于你对我语气温和,态度理智之类的评价,我也不想再做任何的解释。同时,对你说的“真是对你又好气又好笑,说真的,你经常犯一些很很低级的错误”,我表示非常的遗憾。
我希望以后就事论事,别再涉及你个人对我的某些评价。
我个人的原则就是,如果你能够通过非常严谨的数字,来证明你的数字是正确的,那么你可以对我评价说我不懂之类的。否则,大家都是外行,就没有必要相互批评说不懂。只能说,你的算法有错误,然后你说出你的算法。
这样,大家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楼市有一个更全面,更细致的分析和了解。
难道,你认为你所说的,就全部正确了吗?同时,你是否有选择性的回避我的问题?或者说,你是否在认真的将各个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你认为我不不懂房地产,而你也比较懂房地产是吧?
那么你认为我的7千万数据肯定是错误的,你是否能够将你的知识展现一下,大家共同统计和分析,即这个施工面积,预售面积,竣工面积等数值,比较精确的数字应该是多少?
也就是说,你很轻松的否定了我的7千万数据,而你又说不出一个更好的数据,难道这就是你比我更懂房地产的数据?
关于施工面积有重复性,难道你就那么肯定的认为我事先没有考虑到?你是否逐字逐句的在看我的帖子?也就是说,我的7千万是大概怎么推算出来的?
关于这个帖子,我总共花了2个多小时的时间,才写好的。你是否在否定我的错误之后,阐述你正确的意见?

关于一些问题,我再更细致的分析一下:
1、关于施工面积,新开工面积,竣工面积,住房面积之间的一些数字关系。
指标名称                              市区                      其中六城区(不包括萧山、余杭)
房地产开发投资(亿元) 281.05                           171.87
其中:                                  住宅 216.01                    134.11
施工面积(万M2)              2833                               1684
其中:住宅                           2209.21                          1328
新开工面积(万M2)                882                             511
其中:                                        住宅 706                     429
竣工面积(万M2)                    488                              242
其中:  住宅                             366.97                          180
批准预售面积(万M2)          683.46                         429.42
其中:住宅                               547.84                         355.28
从这个表中,有一些数值之间的定义我也不是特别清楚(我也不至于要去学习房地产吧?),即施工面积,新开工面积,竣工面积,批准批准预售面积是如何定义的。即各个面积之间是包含关系,还是不包含关系。
按照我的理解,施工面积和竣工面积是独立的。
然后按照你3年的建设期,那么2001年新开工的面积,在2004年应该是竣工了吧?在2004年的施工面积,是包括2002年,2003年,2004年开工的面积,对吧?
也就是说从新开工的面积,进行平均方式是不是这样理解2209.21 ÷3=700万平方米?跟2004年的新开工面积706万平方米,是不是差不多?
从1999年开始到2006年,7年时间,有建筑面积700×7=4900万平方米是吧?
这个数值不包括98年之前施工的面积,更不包括房改房,也不包括2007年的施工面积是吧?
也就是说,施工面积,我预测7千万是错误的,那么5千万平方米,应该是有点道理了吧?
从另外一个算法,2004年竣工面积是367万平方米,这个是2001年的新开工面积,是吧?按照一个递增比例,比如20%的增长率,99年,2000年,新开工的面积各约254万平方米、300万平方米。
那么从99年到2001年,约有900万平方米,然后加上2004年的施工面积(2002年到2004年)2209.21万平方米,约3千万平方米,是吧?
2005年,2006年,每年都是新开工700万平方米,应该是只多不少吧?
那么总数应该是4千500万平方米的施工面积,这样算,应该不会有错吧?
那么按照保守的估计,到2006年,我们按照4千万平方米来估算居住房面积(不管是否预售,还是竣工,只要是不烂尾,这些房子迟早都是会竣工交付,并投入使用的是吧?)总应该是只多不少吧?
看2005年的一个统计数字,商品房施工面积3569.31万平方米。那么这个数字应该是2003年,2004年,2005年新开工面积的数字之和吧?(2002年新开工面积,在2005年应该算是竣工面积吧)。也就是说从99年到2002年,算1千万的新开工面积,没有问题吧?2006年新开工面积500万平方米,应该是没有问题吧?
那么99年到2006年,总共新开工面积5千万平方米,这个数字可信吗?
关于杭州全部的城镇住宅面积才6000万,这个应该是包括余杭和萧山的是吧?而且这个数字是总共需求是6千万,对吧?即需求的住房面积,应该是包括房改房,99年前的房子,及以后造好的房子或者正在建造的房子。
04年杭州市非农业户口人数为282.58万人,那么原有50万人在99年之前已经有住房,应该是没有异议吧?
人均20.7平方米来计算,即已经有1千万平方米的老房子(99年之前的房子),对吧?
也就是说,我预计是在99年之前,有200多万人是没有房子住的前提下,有新增住房需求是5千万。

我这样的分析,应该是没有错误吧?

我想在99年之前,杭州不会是没有房改房,或者是在98年竣工或者施工的房子吧?(刚才,我只是计算,从99年新开工面积,建造的房子;即99年,2000年竣工的房子,都是在98年前开工的)
也就是说,从一一对应的需求量(200多万人的数字,杭州基本上是一个外来人口城市了),从99年到2006年,人均20.7平方米的住房面积,应该是供需矛盾是平衡的。
可是,2007年,2008年就不建造房子了吗?杭州在99年之前,就只有50万人是有住房的吗?
关于建筑面积是否超过需求面积,从理论上讲,是完全正常的。也就是说,市场必须要有个冗余度,按照国外的计算方式是10%的空余,即100套房子,约10套房子是属于出租、投资之类,而不纯粹是购房自住的。
同时,kfs如果乐观的估计市场需求,同样也会盲目的扩大楼盘开发量,造成市场超过饱和状态。
要知道,杭州最近几年的投资炒房是非常火爆,也就是说炒房的人非常多,这样表面上的刚性需求(买房自住的人买不起房子,所以这个需求量永远存在,而房子卖掉,只是卖给投机商;所以kfs会根据这个需求量来计划未来的楼盘开发,如果投机商将二手房投入市场,那么肯定会改变购房需求的数量;即kfs以前的客户,突然之间变成了竞争对手,就像是楼市中,突然之间冒出了几个楼盘)。
 楼主| 发表于 2006-6-4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2、关于抽查的数字,我不明白市政府在这个论坛的定位和只是玩笑,不知道是什么含义?
而且那个所谓的统计数字,并不是谁在论坛上发表的,而是在新闻网站上的。具体网址链接,我记得有个网友发过该贴的地址。

3、关于6千万是否需求,这个确实是值得探讨。即,这个6千万到底是已经竣工所有的住房面积,还是根据人口数量,人均住房面积所推算出来的一个具体数值。
04年杭州市非农业户口人数为282.58万人,人均20.7平方米,考虑到05年人口会略微增加,那全市区城镇住房面积为6000万平方米左右.
如果6千万是04年已经竣工所有的住房面积,那么我是否可以理解,在2006年全市城市人口为300万,在04年竣工的所有住房面积是6千万(包括房改房,04年前竣工的商品房,经济适用房等)。
刚才说到的2005年的施工面积是3500万平方米,这个数值跟6千万是累加关系吧?再加上05年的竣工面积352.02万平方米。然后加上06年估计的500万新开工面积。
那么是不是在杭州截止到06年,不再有新开工住宅项目,就有1亿多平方米的住房面积。如果按照100平方米的单套房子计算,应该有100万套房子。
如果按照3口之家,300万人口即100户家庭,那么在供需上是否平衡?
如果说,6千万平方米中,是有旧房,需要拆迁的,如果拆迁不是为了造公园等公共设施或者是建造营业用房,即拆迁之后还是制造居民房,那么从理论上讲,应该是只多不少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300万的人口,和99年到2006年总共开工面积的5千万,和99年之前的房改房和商品房是有联系的。
即300万人口中,按照3口之间计算,是有100万户家庭;5千万的开工面积,如果按照100平方米的房子,那么就是50万套房子。如果99年之前的房子,已经解决了50万户家庭的住房,即50%人口的住房;那么市场正好是供需平衡。
也就是说,即使是杭州从99年开始才建设新城市,300万都是外来人口,总共需求是1亿平方米的住房面积,即还有5千万的需求。
可是,现实不应该这样吧?

4、平时不参加房交会房子就一售而空,还参加什么呀?那么这句话,就更体现了,以前的房交会,一个楼盘(分一期、二期之类的)肯定是不会重复了对吧?
那么是不是从2005年秋季房交会销售量只有10%的结局开始,以后的房交会会有各个楼盘重复在房交会上亮相?当然,如果大家知道施工总面积(即如果不烂尾,即是竣工面积,可售房面积),房交会的数字就不准确了。因为一方面,平时售磬的房子没有到房交会展示,而到房交会上展示的楼盘有重复计算可售房数量。

5、如果认为7千万的数字是错误的,就全盘否定其他的数字是错误的,这样是一个严谨的科学吗?

6、我说的是大致可以推算一个空关房,总不能因为你有一套空关房,就认为这个推算就完全是错误的吧?
如果按照你这么理解,是不是必须要每套房子,都是要确认核实过,才能认为这个数字是正确的?
我想对于某些数字来说,正确的,也只是一个相对值而已。
就像圆周率,你说3.14这个数值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综上所述,我大致推算的5千万平方米的住房施工总面积总不会错了吧?也就是说,只要不烂尾,就是5千万平方米的竣工面积,是可售房面积。
十五”时期我市个人购买商品房面积达2557万平方米。
那么按照这个数字来理解,是不是还有50%左右的住房面积(这个面积包括可预售面积,及未取得预售资格而已经施工的面积,即未来的竣工总面积,未来的可售房总面积;该面积不包含闲置土地,即未开工面积,也不包括zf计划继续出售的土地之后的未来可售房面积),是不是应该没有偏差?
已经拿到销售许可证的未销售的房源是    20069套 共2731073平方米。
按照这个数字,我们推算是还有2千万平方米的房子是没有拿到预售许可证的,或者是kfs在囤房的。
也就是说,楼市中还有这么大的一个一手房市场供应量,再加上二手房市场。
从购房者角度来说,你还怕买不到房子吗?
当然,如果出现烂尾楼现象,那市场供应情况又完全改变了。

我个人认为,真理是越变越明的。

也就是说,一旦我们大致统计出杭州可售房的面积,市场需求情况,我们就大致可以推算出杭州楼市的供需情况。
根据供需情况,我们再结合杭州楼市的人均年收入,我们就可以大致估算出,价格大致在多少价位是一个合理价位。
我个人的看法是,均价在3千左右。
你们也可以根据对杭州楼市的施工面积,新开工面积,竣工面积,可售房面积,土地供应面积(容积率换算)等大致估算杭州楼市的整个住房面积情况;然后你自己估算杭州的人口情况,计算冗余度(即出租、跟父母分开居住而提前购买的房子,还有出售的投资房子等非直接性购房自住因素)。
然后根据根据人均的年收入情况,大致可以估算出,如果所有人买房,总共有多少资金可以承受这个楼市。
即我的计算方式是人均年收入1万元×10年×300万人口=3千亿元,即300万人,不吃不喝10年,拿出人均的年收入1万元,总共可以承受3千亿的资金。
即3千亿的资金买下1亿平方米的房子,那么单价在3千元。
当然,年收入1万元是偏低的,同时年收入也是在增加的;反过来说,按揭买房,还是有利息因素存在,同时10年不吃不喝的买房比例也是高的。
即,我的是一个普通人的简单算法,请懂得房地产的专家,对我的各个数字再进行更严谨的剖析。
如果按照目前的行情,杭州的均价是6千(事实上是超过6千),那么一亿平方米的房子,需要6千亿资金。
即300万人口,如果按照年收入1万元计算,那么就要不吃不喝20年,刚刚是差不多一个人一辈子的工作时间。
如果是按照2万元的年收入,也要不吃不喝10年,同时,购房者是要一次性付款,不能有按揭的利息支出。
如果均价涨到1万元呢?那人均年收入应该是多少呢?
如果这个市场没有投机商的资金出现,那么6千亿的资金是无法支撑杭州楼市的。即,如果杭州楼市有3千亿的投资资金出现,那么购房者的资金就只需要3千亿。
也就是说,当投资资金出现在楼市的时候,房价就水涨船高了。
当然,如果投资资金,全部撤离楼市之后呢?也就是说,投资资金是不可能永远积累在楼市中,他需要的是赚钱或者说赢利,那么必须要套现,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赢利。
就像当年的股市,当庄家将股票价格全面拉高之后,如果庄家不套现,那么股价是不会跌得那么惨。最主要原因就是庄家套现,造成股市中的资金量严重短缺,从而是股票单价急速下跌。
所以,杭州楼市,如果炒房的投资商,永远不套现,即投资商手中的房子,永远不投入到二手房市场,即投资商将楼盘消费了。那么整个楼市的供需矛盾,或者说资金需求量自然就少了,即,房价单价是不会跌的。
当然,我这个假设是建立在所有人都是在均价6千元买进。
更严谨的说,应该是现在还有多少二手房和一手房在市场上供应;同时购房者的实际需求人数。
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总共目前杭州楼市应该有多少的资金量,比如还有100万人没有买房。
那么资金量将是10年不吃不喝,1万元的人均年收入,就是1千亿资金。
如果按照我刚才说得,总共是5千万的可售房数量,已经售出2500万(全部算是购房自住,如果是投资的二手房也不投入二手房市场交易),即还有2500万未售出。
那么1千亿的资金,除以2千500万平方米的可售房面积,单价应该是在4千元。
即,按照货币来衡量2006年,此时此刻的楼市价值,评价单价是4千元。
当然,如果考虑各种其他的因素,比如按揭利息,房屋装修、个人对价格方面的浮动考虑(比如人均年收入之外,每户家庭,都能从父母那里拿出10万元或者更多的资金),那么就会因为资金量的不稳定变化(父母的钱,增加了资金量;但是按揭利息是减少资金量)。
按照我个人对楼市的理解,也根据对楼市的一些预测,我认为我的3千理论是有一定根据的。
如果大家不认可,我也非常想听听大家的意见,你们认为房价在多少价格是合理的?
即,符合货币单位衡量价值(价格体现)。
 楼主| 发表于 2006-6-4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根据我自己的一些愚见,通过自己非房地产专业,也非统计局人员的实际调查;对杭州楼市的平均房价做了简单的预测。

我对我自己的预测就是,杭州均价在3千元是一个合理价位。

如果,在这里的兄弟姐妹有兴趣,我希望你在提出批评之后,也发表你的高见,即,根据你的经济学、逻辑学、统计学等非房地产专业的知识,探讨一下杭州楼市,你认为均价多少是合理的。

如果你是稳定派或者主涨派,那么你是否也能够简单的阐述你个人的一些观点。

比如,通过货币量,人均收入状况,市场承受能力,投资炒作,外来资金,按揭贷款等各种综合因素,此时的房价是否能够长期稳定(即稳定几年),依据是在哪里?

如果仅仅是因为zf、kfs是不会降价,而不综合考虑市场因素,即有价无市的楼市,是否还能长久稳定或者涨?

当然地价贵所以房价贵,还有成本贵等各种成本高的理由,造成成本过高,是否违背了货币规律?

即货币单位的数量变化是否应该符合商品规律。

或者说,用增产不增收的例子,更容易理解货币与商品之间的关系?

大家在闲暇之余,到该论坛来炫耀财富或者是发发牢骚或者是自我标榜等等;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本着就是来讨论楼市的原则,集思广益,更全面的分析楼市中的各种数据。

将施工面积,竣工面积,可售房面积,空关率,人口数量,住房需求量,资金量,货币与商品关系,等等。

我个人认为,按照2006年的货币政策,人均收入状况,楼市供应量,住房需求量等各种综合因素,合理的价位是3千元(该均价,是一个大约的数值),但是根据市场的各种不可控因素,预计是在2千元到4千元上下波动。

如果按照2006年的房地产均价6600元的现状,那么房价打5折,或者是房价下跌50%之后,楼市将走向稳定发展期。即,房价基本上是随着货币政策的变化而发生上下波动。

就像是汇率一样,会有上下波动。当然因为有波动,所以有炒汇投资商(有赚钱的,也有赔钱的)
 楼主| 发表于 2006-6-4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码了那么多字,花了我将近4个小时的时间,谢谢newisdn 能够认真的和我探讨。当然,对于你把各个名词之间的数据,相互串联,我不知道是我没有解释清楚,还是你没有仔细看或者是没有看懂。

1、关于你说的十五期间不可能竣工了5000万,我没有说在十五期间竣工5千万;而是说从99年到2006年,总共有5千万的施工面积。即,这些施工面积,如果不会烂尾,是不是最终将会是成为竣工面积?
所以,我不知道你是否仔细看了我的推理,还是你没有很好理解我说得5千万指的是未来的竣工面积综合(即现在已经竣工的,将来已经竣工的,但是到了一个时间,比如2008年年底,所有的施工面积都是竣工了),和你说的十五期间竣工了5千万之间,你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是不是你想跟我说,截止到2006年为止的竣工面积?那么在2007年竣工,2008年竣工面积的楼盘,是不是已经在如火如荼的销售了?
所以,我们说施工面积的时候,是对竣工面积的一个整体预测。而你说的竣工面积,是一个已经成为事实的面积。这2个数字是不一样的。如果按照你这样理解,在2007年,2008年还有新开工面积;或者说,也有可能会有烂尾楼等各种不可控因素。

2、竣工面积和施工面积是2个概念,即竣工面积不应该属于施工面积,施工面积不一定就是可售房面积,竣工面积肯定是可售房面积,但是可售房面积不一定就是竣工面积。
但是,施工面积,只要不烂尾,肯定就是竣工面积。你说得竣工面积,指的是,目前楼市中的现房(暂时这么理解)。那么我说得施工面积,如果5千万都是在2006年施工面积,那么在2009年,应该都是竣工面积。

关于施工面积,2005年的施工面积(该帖子中已经有数据),就是3500万,也就是说,2005年在统计施工面积的时候,不管是怎么统计,也不会是将同一个楼盘的施工面积计算2次吧?也就是说2005年的施工面积,应该是包括了2003年,2004年,2005年新开工面积的总和,是吧?
也就是你说的那个:历年的施工面积不能简单累加这个基本常识,不知道是在说我不懂呢,还是在说2005年3500万的施工面积统计有错误?

也就是说,你把竣工面积的数字计算,和我说的施工面积(未来的竣工面积)计算方式又怎么会认同?即,比如我用的计量单位是平方米,你用的计量单位是亩,这2个数值的阿拉伯数字又怎么会相同?

3、把原来的6千万作为总需求,这个我在当初确实是不能简单的理解;但是,房子消费和大米消费是不一样的,大米吃掉了就没有了,就是说大米1斤大米,你只能消费1天;但是房子消费,1套房子可以持续消费70年,这个是2种概念。
如果你认为这个6千万,和供需关系中的需求没有任何关系。那我就不知道该怎么跟你解释了(可能是我知识水平有限,也可能是大家都是外行)。也就是说,目前市场上,已经有6千万平方米的住房面积,不可能到明年就拆掉吧?即使是拆掉了,如果继续建房,那么是不是还是会有相同的建筑面积?
也就是说,这个6千万,肯定是解决了300万人中,一部分人的居住面积。也可以这么理解,现在杭州应该没有人是住在大街上吧?就是说,有人在租房,比如3个人合租一套房子,最后这3个人如果都要自己住一套房子的话,那么应该增加2套房子的供应量。

4、如果你说我对总需求的假设不科学,那么300万人口,如果是按照2口之家计算,那么就是150户家庭(我想不会是一个人就要住一套房子吧?),如果是按照3口之家,是100万户,那么我按照最大值来估算一户家庭拥有100平方的房子,这个平均值应该是可以了吧?
也就是说整个市场的总需求量是1亿5千万平方米是吧?那么,如果是3口之家推算呢?那就是1亿平方米的总需求。

5、关于10%的冗余度,我表述有错误,应该是空置房在10%是一个合理的数值,但是在现实中有可能是空置房是0,也有可能是超过10%,即10%只是一个认为合理的空置率。
就比如企业生产产品,有损耗,比如10%是合理的损耗;但是有些企业损耗是5%,也有企业损耗是15%。即,预期和现实,肯定是有个差距的。再说,我们只是一个很简单的预测。
而你说得70%自住房,那个是不包括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吧?
也就是说,在住宅房中,我们应该是包括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只是现在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太少,商品房的比重非常大,即只要是有住房的人,就首先是要成为自住房的人。

当然,如果一定要按照70%的方式来计算,那么我们就不能用简单的推算方式。而是首先要统计300人口中,总共应该有多少个家庭,然后按照一户家庭一套房子来推算住房套数,然后按照住房的面积大小来逐个进行计算。

那如果这样做,我们就不是在口水楼市探讨了,而是到统计局去做统计了。

6、我说得5千万,有2个算法,1个是以2004年作为基数进行推算;另外一个数字就是在2005年的基础上计算的,1月到10月,商品房施工面积3569.31万平方米,增长25.5%;竣工面积352.02万平方米,增长40.9%。
那么我就从2000年到2005年来计算吧,按照3年时间施工期计算,3500万的面积应该是2003年,2004年,2005年的所有新开工面积总和吧?
而竣工面积350万,是2002年的新开工面积是吧?那么2001年的新开工面积,预计300万,不为过吧?
那么总计5年时间的总计施工面积是4150万,对吧?
如果算上06年的500万,算上99年200万,2000年250万,总共约5千万。
如果06年的开工面积是0,我想这个数字应该很快就会揭晓。那么就是约4千6百万。
即,减去十五期间购买的面积,99年前买走的期房200万,06年1-4月销售面积为155万,那剩下1千7百万是吧?
那么

刚才我计算的5千万都是按照新开工面积来计算的总和,即99年之前,新开工的面积是不计算在99年到2006年的总施工面积的。

也就是说,99年前买走的期房是200万,可以肯定的是,新开工面积之和(新开工面积,不代表能够预售),肯定是超过可售房面积,如果是100%销售,那么买走的期房200万,就算是99年之前的新开工面积。

这样,从理论上说,我的1700万,要再加上200万。即1900万。

所以你说的1千3百万是在2006年的新开工面积是0,99年之前的新开工面积被计算在99年到2006年的新开工面积之内。(我并没有你理解的那样,将每年的施工面积直接累加,要不,2004年是2千多万,2005年是3千多万,2年就是5千多万的施工面积了,我是按照每年的新开工面积来进行计算总共施工面积的,所以请你不要误解)。

所以,即使是从你说的1千3百万的需求量来说,那杭州楼市也是一个非常大的供应量。

毕竟,在2006年,2007年,2008年。。。不会都是新开工面积都是0吧?

当然,我所作的推算,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说是一个正确的数字。
不过,你在指出我的数据有不正确之时,是否只考虑了应该减少的面积,而忘记了应该增加的面积?

即kfs是一边在造房子,一边在卖房子。

对于供需矛盾来说,就是要尽量最精确的算出供应量和需求量到底是多少。(当然这个数字不可能是100%的精确,因为不可控的因素很多,而且基数那么大,相差1%的误差,就是一个楼盘的供需矛盾了)

当然为了相对更精确的算出供需矛盾。
市场供应或者是市场已经存在的楼市状况
1、目前杭州市区省市两级已售房改房近34万套,那么我是否可以理解为,34万套房改房可以解决300万人口(两口之家是150万户家庭)的34户家庭的住房问题?
按照十五期间2500万平方米的售房面积,如果是100平方的房子,那也就是说25万套房子?

如果按照6千万的住房面积来理解,每套房子是100平方米,就是60万套房子

当然,这样的理解也可以是,300万人,暂时都是挤在60万套房子中。如果是按照两口之间的发展,那应该是考虑新增90万套新房;如果是按照3口之家,那是需要新增40万套房子。

当然,3口之家和2口之家,这样产生的数字偏差太大。

最好是有杭州市区人口的家庭数量。即已经有房的家庭数量是多少。当然这个估计是很难。
可能从人口的年龄分配来推测更好。即哪些人会是三口之家,哪些人又是两口之家。

2、关于房改房之后的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情况,
我写一个计算方式:
施工面积=每年新开工面积之和
施工面积=未来的竣工面积=每年的竣工面积之和
施工面积=未来的可售房面积=每年的可售房面积之和=每年的可售期房面积

即,每年新开工面积,如果我们可以查询到,那么我们就能够知道,可售房面积之和了。

销售面积=每年的期房销售面积+每年的现房销售面积。
未售房面积=待售面积(即已经取得销售许可证,但是未售出的房子)+未取得预售许可证面积

那么我们最终可以得出目前楼市中未售房面积。

我根据我目前的估算,是2千万平方米的未售房面积,按照100平方,就是20万套房子,是目前购房上2万套的可售房数量的10倍。

也就是说,从目前售房网的情况看,已经感觉到销售市场是很疲软;但是,当大家知道市场上还有20万套一手房待售,大家的心情还会急着买房吗?

也就是说,kfs都是不急,我们购房者急啥?

如果在2006年及以后还有房地产开发,即新开工面积,那么市场上的可售房面积将更多。

newisdn ,我也是说了很多我的分析和预测;那么你有空的时候,是否也给大家说说你的具体分析和预测?

或者说,你将各个面积的定义更细化,同时将他们之间的关系,说得更加合理一些?
发表于 2006-6-4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然后根据根据人均的年收入情况,大致可以估算出,如果所有人买房,总共有多少资金可以承受这个楼市。
即我的计算方式是人均年收入1万元×10年×300万人口=3千亿元,即300万人,不吃不喝10年,拿出人均的年收入1万元,总共可以承受3千亿的资金。
即3千亿的资金买下1亿平方米的房子,那么单价在3千元。
当然,年收入1万元是偏低的,同时年收入也是在增加的;反过来说,按揭买房,还是有利息因素存在,同时10年不吃不喝的买房比例也是高的。
即,我的是一个普通人的简单算法,请懂得房地产的专家,对我的各个数字再进行更严谨的剖析。
如果按照目前的行情,杭州的均价是6千(事实上是超过6千),那么一亿平方米的房子,需要6千亿资金。
即300万人口,如果按照年收入1万元计算,那么就要不吃不喝20年,刚刚是差不多一个人一辈子的工作时间。
如果是按照2万元的年收入,也要不吃不喝10年,同时,购房者是要一次性付款,不能有按揭的利息支出。
如果均价涨到1万元呢?那人均年收入应该是多少呢?
如果这个市场没有投机商的资金出现,那么6千亿的资金是无法支撑杭州楼市的。即,如果杭州楼市有3千亿的投资资金出现,那么购房者的资金就只需要3千亿。

你算的太低了,有钱的人多啊,而且还有以租养房等等手段的,在杭州,银行存款过百万的人有多少呢?那些人都有几套房呢?
发表于 2006-6-4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数据一出,价格绝对是降。但关键是数据你拿不到,拿到的都是假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5-4-29 14:21 , Processed in 0.60963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