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21|回复: 21

[图档] 【看天下】伦敦:和多条地铁共线却仍然车厢站满乘客的比亚迪双层巴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3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initrue 于 2025-4-4 01:13 编辑

伦敦交通局94路,和地铁75%重合,全线几乎只转一个弯。除了前几站和Bakerloo Line完全重合一段,后面一大段直线有七八公里和中央线牛津圆环到白城附近重合;终点也是有地铁连接,附示意图。拍摄地在市中心,图上右边Selfridges(BC)站,晚高峰时站满了人。此车为比亚迪提供电气技术Alexander Dennis提供底盘和车体的Enviro 400EV。

该线速度不能说非常有优势,共线地铁基本都有手机信号,但是客流最好的仍然是图上红色标注的和速度很快的中央线共线区域,哪怕平峰地铁较为舒适的时候也如此。相当多乘客就坐到和中央线共线结束的西端下车。充分说明只要班次充足服务时间长(6:00-凌晨1:00左右8-15分钟间隔,凌晨1-5点约30分钟间隔)自然有人坐。该车有一定价格优势(约30%),且公交车座位多只要不是五六点一般都有座,可以看看风景。杭州公交大换小撤并缩把公交车基本盘都消耗掉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25-4-3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伦敦街头没有人骑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吧,那用地面公交代步是可以理解的。现在只要电动自行车用户很多的城市区域,地面公交的搭乘率就会受到影响。
发表于 2025-4-3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伦敦游客多,到伦敦能不坐地铁就尽量不坐,走地面有观光属性
发表于 2025-4-3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外城市通勤,主要就是私家车、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出租车四种模式。在解决最后一公里方面,地面公交、出租车还是有一定基本盘,使得其成本基本能被摊薄。
发表于 2025-4-3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伦敦街头几乎没有自行车和电动车和网约车,公共出行是仅有的集中方式
 楼主| 发表于 2025-4-3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jason 发表于 2025-4-3 12:01
因为伦敦街头没有人骑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吧,那用地面公交代步是可以理解的。现在只要电动自行车用户很多的 ...

其实自行车非常多,尤其是外卖电瓶车到处乱骑;滴滴投资的那个共享电动车也是横冲直撞经常被司机滴。我觉得其实是因为路太窄自行车都骑中间,大不了一起堵着突然窜出来倒是不太可能。这段路6km 94路不会比我骑车快。
 楼主| 发表于 2025-4-3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一个线路图好像插入失败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25-4-3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嘉丽 发表于 2025-4-3 14:33
伦敦街头几乎没有自行车和电动车和网约车,公共出行是仅有的集中方式

公共交通分担率肯定高,但是在剩下路上行驶的汽车里。网约车数量可能能有1/4-1/3。他们用的现代或者丰田混动车,甚至有MG贴牌的上海电动出租车同款。uber后面会挂营运证,开起来也是水平差不认路风琴脚。
发表于 2025-4-3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外国很少有电动自行车,方便快捷他们不懂吗
 楼主| 发表于 2025-4-4 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lanfeilin 发表于 2025-4-3 20:21
为什么外国很少有电动自行车,方便快捷他们不懂吗

电动助力自行车混乱程度有过之无不及,但是很多国内的电瓶车会被归为摩托车,需要驾照不能乱停要买保险。其实取消摩托车限制应该是对交通很有好处的,再怎么说有保险也比现在电瓶车两手一摊好
发表于 2025-4-6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伦敦公交站距小 又按铃下车 开得快 不让行人 地铁没信号
不过大多数线路也是没什么人坐的
发表于 2025-4-7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Minitrue 发表于 2025-4-3 18:54
其实自行车非常多,尤其是外卖电瓶车到处乱骑;滴滴投资的那个共享电动车也是横冲直撞经常被司机滴。我觉 ...

那可能私家电动自行车几乎没有吧?
发表于 2025-4-7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枯井底污泥处 发表于 2025-4-6 18:54
伦敦公交站距小 又按铃下车 开得快 不让行人 地铁没信号
不过大多数线路也是没什么人坐的

西方主流城市大多数公交车都是每人坐,或者通勤时间适当有点人坐坐,但是他们该12米就12米,该18米就18米,从不会因为客流往下掉,车型从12米掉到6米甚至停驶一堆线路。

打个比方,如果重视社会效益,那就应该反过来考虑:一条线路日客流500人,如果一旦取消,这500人的出行该怎么办,这些人当中部分可能是弱势群体,他们的利益该如何保证。

杭州在很多方面出手格局都很大,但是在公交方面真是看都看不懂,这其实也省不了几个钱啊。
发表于 2025-4-8 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lanfeilin 发表于 2025-4-3 20:21
为什么外国很少有电动自行车,方便快捷他们不懂吗

其实是反过来:因为欧洲大部分城市里的公交太方便了根本用不着电瓶车自行车。而且自行车容易被偷。
发表于 2025-4-8 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jason 发表于 2025-4-7 13:10
西方主流城市大多数公交车都是每人坐,或者通勤时间适当有点人坐坐,但是他们该12米就12米,该18米就18米 ...

车型不变的原因之一就是线路稳定客流稳定。这种稳定的前提是科学的线路规划。而且他们城市小,地铁多,地铁站距小(平均800米一站),他们的地铁密度比国内不晓得大多少。国内城市面积大,而且地铁还肩负卖地职责,没人的田畈里都要通地铁。他们客流之所以稳定的原因其实据我的观察很简单,就是集中运力,不搞一堆复杂的接驳线,走向基本不和地铁重合,但是又能串联起地铁站。
 楼主| 发表于 2025-4-9 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jason 发表于 2025-4-7 13:10
西方主流城市大多数公交车都是每人坐,或者通勤时间适当有点人坐坐,但是他们该12米就12米,该18米就18米 ...

楼下两条市中心放射线都是24h运营,其实晚间开得快客流还可以的。主要是乘客要能相信总是有公交车坐。欧洲的公交车观察下来其实是稳定的,高峰期吊门的事情时有发生,也都是在地铁站距普遍500-800米的地方
 楼主| 发表于 2025-4-9 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hzhzjyr 发表于 2025-4-8 01:54
车型不变的原因之一就是线路稳定客流稳定。这种稳定的前提是科学的线路规划。而且他们城市小,地铁多,地 ...

是的,其实系统性梳理线路很重要,但是和地铁完全重合也可以快慢分线+接驳。公交车200-500米站距+严格招呼站,只要不按铃不招手就直接跨越,其实和国内普遍1公里以上站距,郊区接近2km的地铁十分互补。国内像淮海路/陆家浜-徐家汇-肇嘉浜路/虹桥路/沪闵路都是好例子
发表于 2025-4-11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hzhzjyr 发表于 2025-4-8 01:39
其实是反过来:因为欧洲大部分城市里的公交太方便了根本用不着电瓶车自行车。而且自行车容易被偷。

但是我觉得欧洲与美加相比,路上骑车通勤或者锻炼的人好像并不少,有些城市还设有一定的自行车道。美国大多数城市的地面公交都很不方便,间隔大多15-30分钟起,但是他们也懒得骑车,可能穷人太胖了骑不动?
发表于 2025-4-11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hzhzjyr 发表于 2025-4-8 01:54
车型不变的原因之一就是线路稳定客流稳定。这种稳定的前提是科学的线路规划。而且他们城市小,地铁多,地 ...

地铁网络密度大可能也是在部分大城市吧,至少美国洛杉矶等大城市,地铁也和狗屎一样,不但网络不是很密集,很多线路间隔也很长。

但是我赞同你说的公交线路必须稳定线路走向一说,杭州的公交线路网络真的和接线板一样,今天这条线往A开,明天突然就往B开了,过几天又回到A附近,真的太儿戏。
发表于 2025-4-11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Minitrue 发表于 2025-4-9 02:18
楼下两条市中心放射线都是24h运营,其实晚间开得快客流还可以的。主要是乘客要能相信总是有公交车坐。欧 ...

有时候也不能怪罪公交运营企业,他们并不会从主观上想缩减运营网络和规模。问题就是出在地方城市的职能部门,关于公共交通支持的法规和政策朝令夕改,或者阳允拒。整天打着降本增效的口号对公交企业进行打压,所以无形之中让更多的市民养成了开车出行的习惯。
 楼主| 发表于 2025-4-11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jason 发表于 2025-4-11 11:41
有时候也不能怪罪公交运营企业,他们并不会从主观上想缩减运营网络和规模。问题就是出在地方城市的职能部 ...

我一直以为交通局和公交公司是一家人?

按照理想的模式应该是和地铁快慢分线的,我个人认为地铁应该取消在市中心范围的2块钱那个档次。公共交通价格标准基本20年没有改变,如果说惠民价格的代价是没车坐,那还不如制定一个合理的价格。另外一方面现在报废要求导致运营成本高企,我也不太理解为什么8年就要淘汰。
发表于 2025-4-14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Minitrue 发表于 2025-4-11 12:26
我一直以为交通局和公交公司是一家人?

按照理想的模式应该是和地铁快慢分线的,我个人认为地铁应该取 ...

8年淘汰好像是国标?

交通局在某些时候和公交集团就是一家人。

地铁在市中心范围涨价是站不住脚跟了,这样会被更多的市民骂死,何况职能部门也希望地铁能够增加客流水平。

但是在特定拥堵区,确实可以尝试地面公交限时免费的政策,一来可以减少拥堵,二来可以引导培育新青年搭乘公交的习惯。

之前的周某某棒打12米公交,痛斥大型公交车是市中心拥堵的元凶,现在虽然他已经被捉拿归案,但是余波后遗症好像没有消散,而青年大众逐渐已经忘记市中心公交的存在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5-4-27 13:10 , Processed in 0.73379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