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20|回复: 2

[新闻] 【杭州城事】“坝子门外茧担儿”还是“坝子门外丝篮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26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都市快报】
“坝子门外茧担儿”还是“坝子门外丝篮儿”?
2025-03-23




记者 程潇龙

橙友龚大伯反映:我在艮山桥南侧人行通道边看到一块石刻,其中有句歌谣“坝子门外茧担儿”。我又在贴沙河边的玻璃喷绘、河罕上党群驿站内的滚动视频、河罕上78号运河边一个金属铭文上看到“坝子门外丝篮儿”,《杭州志》上找也是“坝子门外丝篮儿”。到底哪个正确?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内容应该更严谨、更权威。

有“丝篮儿”也有“茧担儿”

昨天上午,记者沿着龚大伯的路线走了一圈。

运河游步道艮山桥下一方石刻上介绍:杭州自古就有“丝绸之府”美称,原来的下城区是生丝、纺织生产集中地。据史料记载,仅清光绪年间,艮山门、东街、天水桥一带领有牙帖(即营业执照)的丝行就有76家。丝号和丝贩约120家。

仅1909年至1919年,除供上海出口外,杭州直接出口的蚕丝就达4000担之多。歌谣“坝子门外茧担儿”典出于此……

对岸运河公园沿河栏杆上有一方金属铭文,其中这句歌谣表述为“坝子门外丝篮儿”。

住在流水西苑的李大伯说,他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坝子门外丝篮儿”从小就听过,但“坝子门外茧担儿”是第一次听说。

文史学者:曾对歌谣进行考证

记者查阅杭州史料,这句歌谣的出处,是一首杭曲大调,发源于明清时期的杭州——

百官门外鱼担儿、坝子门外丝篮儿、正阳门外跑马儿、螺蛳门外盐担儿、草桥门外菜担儿、侯朝门(候潮门)外酒坛儿、涌金门外划船儿、清波门外柴担儿、钱塘门外香篮儿、太平门外粪担儿。

歌谣将老杭州十座老城门的名字融

入其中,反映出明清时期老杭州城市不同区域的独特功能。“坝子门外丝篮儿”反映了当年杭州丝绸产业的真实图景。

南宋定都后,丝绸界有“杭州所出,为天下冠”的说法。明清两朝,杭州丝绸业发展更上规模,织机数量多达上万张,官营织机集中在红门局(织造局所在地)周围,大量的民间织机主要分布在城东艮山门一带。

史料记载:“杭东城,机杼之声,比户相闻,漏夜不绝”,所以有“坝子门外丝篮儿”的说法。

杭州文史学者曹晓波从事杭州方言和口述史研究数十年。他曾对“坝子门外丝篮儿”进行了考证,这句歌谣说的是挽着竹篮去河港里漂洗练丝的女人,也有一说是挎着篮儿卖土丝的蚕农。不过,蚕农的竹篮儿是用扁担挑的,竹篮儿直径有两尺多,其实是一只大竹筐。那时候的东街(今建国北路)一直到艮山门有许多丝行绸庄。

丝行每年正月十六开张,四月小满一过,是丝行真正的黄金日子,从艮山门进城到东街上兜售土丝的蚕农摩肩接踵,从笕桥、乔司旱路过来还算近的,更有从南浔、湖州坐船经艮山水门来的。从一扇城门开始,一条街地铺过去,到处都是蚕丝的味道。蚕农们上午看货作价交割结账,吃八菜一壶黄酒的招待午餐,下午出城返回。一时走不掉,吃住就在艮山门附近,丝行也会提供一宿两餐。想要多住几天的蚕农,吃住就在船上了。

那几天,要是无风,上了艮山门城墙北望,炊烟起处,都是一片桑树的青翠欲滴……

非遗故事传人:

老歌谣民间还有不同说法

国家级非遗项目民间故事类杭州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运河故事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负责人倪晓芳,对这句歌谣也进行过考证。她告诉记者,“坝子门外丝篮儿”这句歌谣不止一种表述,还有其他说法。“艮山门外丝篮儿”也被称作“坝子桥外丝篮儿”,因为坝子桥北是艮山水门,所以老一辈杭州人也把艮山门称作“坝子桥”。“艮”在易经中是“北”的意思,所以艮山门指古杭州城的东北门。

个别老底子杭州人还把“艮山门外丝篮儿”调侃为“艮山门外歪嘴儿”,意思是纺织女工在绑线时,嘴巴一歪,把线扯掉,画面感十足,只不过难登大雅之堂,久而久之也就没人说起了。流传下来的“艮山门外丝篮儿”,说的是当地妇女们挽竹篮去河边漂洗练丝,还有蚕农们在此兜售土丝的景况。
发表于 2025-3-27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丝篮儿和茧担儿不是一回事么,又不是米担儿、柴担儿。
发表于 2025-3-27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歌谣大有名堂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5-3-29 23:42 , Processed in 0.35809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