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69|回复: 0

[转帖] 【城事记忆】回到故事起点,寻踪“艮山记忆”(来源:杭州公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26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jason 于 2024-4-26 16:20 编辑

部分图片来源:小红书@九分星池、巴士之家、杭州发布
排版、设计:陈羽晗、江可
初审:李圆
二审:童玉峰
终审:李鹏世

  1990年4月的一天,清晨4点,当8路第一班车的发动机在环城北路的东头响起,属于艮山门站忙碌的大幕徐徐展开。驾驶8路头班车的驾驶员王师傅知道,这其中最汹涌澎湃的一波客流,将来自于312路从杭玻发来的头班车。
▲312路旧照(拍摄于2004年)
  
  自1982年杭州第一条环线54路开通以来,城市东北角的艮山门就成了独一无二的公交转乘中心。艮山门不同于彼时城里的其他几个换乘点,只有它是承担了城北半山、石桥,城东彭埠、九堡等多个方向的换乘,而古荡、九溪、三廊庙都属于单方向的郊区线与市区大线的换乘,龙翔桥则是将萧山、富阳、笕桥等地的市民直接拉到了市中心。

  也就是从54路开通的那会,原本从平海路开往半山的12路(312路前身)的起点变成了艮山电厂,从那时起,杭钢人从老城里的街巷里弄出发,坐上8路、54路,或者53路电车,到城市的边缘艮山门下车,再浩浩荡荡地挤上开往城外的12路车。与此同时,另一波“三班倒”下了夜班的人,拖着疲惫的身躯,乘上4点45分的12路头班车去艮山门换车回家。

  阳春三月,环城北路东头的樱花一如既往地盛开了。今天许多人已经不会知道,这一株株樱花怒放的地方,在30年前,其实有过无数脚步为赶车而奔波。
▲环城北路的樱花下,曾经是艮山门公交站

  历史上的艮山门公交站是杭州最具规模的公交转乘站之一,从最西头的环城北路建国北路口开始,到最东头的环城北路环城东路口结束,绵延五百多米,横亘在环城北路的北侧。由于公交站占地过于狭长,停靠在西头的叫“艮山门”站,东头的则叫“艮山电厂”站。
▲曾经艮山门、艮山电厂公交站,从建国北路延续到环城东路(大致就是图上的红色阴影覆盖范围)
▲8路、312路曾在此始发

  除了通往城北重工业区的12路,原本在葵巷始发,通往乔司、临平的9路(后改为309路)也伴随着12路的脚步迁到了艮山门,通往海宁袁家坝的23路(后改为523路)、塘栖崇贤方向的32路(后改为532路)以及下沙围垦方向的临时线(后改为595路)等多条郊区线,都把城区的起点安在了艮山门、艮山电厂。将这些郊区乘客送达市中心的任务,则由8路、54路以及途经的53路(后改为153路)承担。
▲从90年代出版的杭州地图上可以看出,艮山门、艮山电厂曾有多条公交线路始发
  
  除此之外,当年在艮山门站还有一条客流特性比较特殊的线路——17路。

  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条曾经的线路。说它不重要,但它的两头都是重要的换乘点,艮山门和拱宸桥;说它重要,它当年经过的路段却都是阡陌交错的田野和池塘,一派郊野风光,没有一点市区公交线路的感觉。

  在那个公交线路稳定少动的年代,17路是少有的“频繁变动”。17路最早出现在1967年,从艮山门开往半山电厂,70年代末延伸到了康桥。1985年,17路拆分成了2条线,南面从艮山门开往拱宸桥,依然叫17路,北面从拱宸桥开往康桥,改称47路(后改为347路)。在经历了数次调整的分分合合后,17路最终在1997年因33路的开通和347路延伸至艮山电厂而停开。
  1985年至1994年间的17路,由艮山门公交站开出,跨过京杭运河后,便沿着绍兴路笔直向东北方向行进,再拐进拱宸桥那始终让外乡人搞得云里雾里的小路中。我们可以回望一个场景:九十年代初的绍兴路,在林立的水杉树外是蛙声一片的小池塘和连片的稻田,偶尔有一辆17路从高耸的路基上缓缓开过。

  如今的绍兴路,南起朝晖路,北折西至上塘路,早已是一条通衢大道。今天,很多人习惯把从环城北路口开始,跨过运河,到朝晖路口的那段路也叫做“绍兴路”。其实,这段路虽然和绍兴路完全接顺,但它的正式路名却叫“朝晖路”,甚至不少人会对老的公交集团地址在“朝晖路1号”带有深深的疑问。
▲从交通指示牌上可以看出,朝晖路有一处明显的转弯

  翻开上世纪80年代的地图,就能揭开这个疑问。那时的京杭运河尚未和钱塘江打通,而绍兴路南段过了焦家村后,走的是现在绍兴支路的线位。换句话说,现在的绍兴支路其实是绍兴路的南段,直到杭州铸造厂搬迁后,绍兴路才拉直和朝晖路相连。
  如今的绍兴路,其热闹程度虽然比不上周边的上塘路、河东路,但早已是高楼林立,车流如织。早10年前还能在绍兴路沿线看到的诸多城中村,如今已隐入尘埃,化身成为新武林商务区。
  我们可以回望一个场景:九十年代初的绍兴路,在林立的水杉树外是蛙声一片的小池塘和连片的稻田,偶尔有一辆17路从高耸的路基上缓缓开过。然而,即便是在那个技术还不发达的八十年代,绍兴路虽狭小但一直坦荡无曲,从不积水。不要说当时17路的乘客,恐怕现在也很少有人知道,他们每天经过的这段绍兴路其实是由铁路的路基上改造而成的。

  光绪32年,汤寿潜在闸口举起铁锹掘了一抔土,宣告江墅铁路正式开工。这是一条寄予厚望的爱国之路,它是由当时浙江各路人士集资筹股建设的苏沪杭甬铁路干线中的一部分。由于资金不足,浙江铁路有限公司原想与江苏省合建的设想被迫放弃,改成了先建杭州境内的江(干)(湖)墅铁路支线,再从江墅铁路的一个支站,造一条铁路到枫泾,与上海造过来的铁路会合。这条全长16公里的铁路,绕城廓而行,由江干闸口起,经南星桥、清泰门、艮山门,到湖墅的拱宸桥止,连通了杭州的两大水系——运河和钱塘江。

  1937年12月13日,为防止敌人利用钱塘江大桥,人们只得把大桥炸断。同一天炸毁的,还有江墅铁路上的沈塘湾桥和万年桥,随后,江墅铁路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直至1944年拆除。如今,沈塘湾桥、万年桥这两座饱经沧桑的桥梁,早已和路基一起成为绍兴路的一部分。
  和上海、青岛大多借用国内城市命名道路不同,在杭州的众多街巷里弄中,除延安路外,只有六公园和拱宸桥两个区域有用城市命名的道路。在六公园附近,有安吉路、昌化路、建德路、遂安路、孝丰路、临安路等一大批用浙江省内县级市名命名的道路。

  而浙江省的11个地市,除杭州自己外,全部被用在了拱宸桥的道路上,在这之中,绍兴路无疑是最出名的主干道,也是唯一的由铁路转换而来的马路。
  我们今天追寻老17路的脚步,并非有意让世人了解它复杂的变动史,而是一次跨越三十年风雨的记录。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江墅铁路实在是短得可以,但它毕竟是杭州历史上第一条铁路,开创了一个时代。
▲江墅铁路遗址公园内的蒸汽式火车头

  即使山川已载不动历史的尘埃,但喜欢它的人还是能透过片刻琐碎来触摸它的痕迹。绍兴新村以东“万年桥”三个古篆体字迹,江墅铁路遗址公园里的老火车头,金衙庄公园里“清泰站”的仿制站牌,正是后人不舍历史而躬身拾起的文化碎片。
  
  与绍兴路同理连枝的是通往东北方向的东新路。很长一段时间,东新路是通往石桥、半山的主要道路,杭钢选址半山,打开了一个盛世——曾经的杭州,出了艮山门,可能就只有拱宸桥可以算得上是城市,而杭钢的到来,让半山在杭州人心中变得十分熟悉。有趣的是,比半山近的石桥却在当时反倒给人有一丝陌生感。

  伴随杭钢的落地,杭玻、杭锅、杭氧、杭汽轮、重机厂、轴承厂,这些一个个听起来就很有力量的企业,仿佛凑巧一般,都落在了东新路两侧或是附近。

  这些“大厂”的职工大军,都要在同一个时段乘坐12路,这让老12路早晚高峰期的盛况和复杂的调度措施让它成为杭州公交史上精彩的一页,而位于艮山门的换乘中心也因此而载入史册。

  12路车队曾是杭州公交的第二大车队,也是杭州公交为数不多的以一条线路撑起一个车队的线路。为了解决“大厂”们上下班的大客流,老12路还衍生出了为解决杭钢上下班而开通的“厂包车”,中途不停靠,直达杭钢,这些直达车的发车班次甚至要多过正常运营的12路。由于老12路经过的厂矿企业实在太多,为了疏散上下班的职工,还诞生了重机区间、汽轮区间、薄板区间等等。
▲80年代末的“轴承厂”公交站,老12路汽轮区间曾在这里调头
▲曾经因大客流而在312路上使用的铰接车

  在艮山门的另一头,半山人民也常年依靠12路出行。很长一段时间,12路是半山通向城区的唯一公交线,虽然1981年半山地区开通了开往拱宸桥的29路(后改为329路),但它只是一条支线,半山人进城多数还是要依靠12路去艮山门转乘8路车。半山公交“一家独大”的局面,直到1997年老302路(火车东站至杭玻,现已停驶)的开通,才得以改变。

  相对于其他城区,半山的旧城改造来得似乎有点迟,当杭州城别的地方大兴土木的时候,半山曾纹丝不动。当时间步入21世纪,也唯有这里依然保留着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候车亭。
▲2004年,半山还有八十年代末的候车亭

  如今,满目疮痍的半山路早已埋进尘封的历史;水泥建筑的候车亭已经烟消云散;就连曾经的林荫道广济路,也已化身为标准的城市道路,连路名也改成了半山东路。
▲广济路(现半山东路)原貌

  半山已渐渐地步入城市化,但它残留的处处风雅以及半山人所保留的生活方式,依然在诉说着往日的风情和百年前的格调。
▲未整修前的半山路(拍摄于2006年)
▲曾经的312路杭玻终点站,后因旧城改造拆除
▲曾经的312路杭玻终点站就位于目前红圈覆盖的位置
▲如今的半山路

  史料中的半山完全颠覆了我们这代人对它的印象。古籍中的半山不仅烽火连年,兵戎相见,也曾温柔婉转,诗情画意。半山、黄鹤山、皋亭山诸山自西向东绵亘10余公里,是杭州北部的一道天然屏障,也是兵家攻打杭城的必争之地。史载,民族英雄文天祥就是在半山被元军胁持北上的。皋亭、黄鹤诸山曾是杭州“东南佛国”的一隅,佛日净慧寺、显宁寺等高僧辈出,与灵隐寺齐名。
▲皋亭山景观

半山曾是杭州著名的赏桃胜地,桃红柳绿的上塘河曾引得郁达夫闻风而至。蚕花娘子的故事,则被收录进了《西湖民间故事》,曾引得杭嘉湖平湖的蚕妇们在清明前后纷至沓来,为的就是来半山的娘娘庙烧上一炷“蚕香”。
▲《西湖民间故事》中蚕花娘子的插图

  半山石塘村的战国古墓,还曾出土过被戏称为“穿越而来”的水晶杯。
▲位于杭州博物馆内的战国水晶杯
  
  二十世纪岁末,艮山门公交站因环城北路拓宽工程而拆除。在此之前,和老12路一起并肩作战的各条线路也发生了质的变化:8路从艮山门延伸去了德胜东村,从此肩负起疏导杭氧地区客流的重任;54路先是改为电车154路,后又成为杭州第一条真正意义的空调公交线路K56路,从此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开往下沙的临时线变成了595路、17路则被它的“后生”347路所替代;站里还新增了开往近江小区的29路和开往汽车北站的503路(后和老46路合并,今93路前身)。
▲1998年4月28日,首条无人售票空调线路K56路开通,图片中的场景就是曾经的艮山门公交站

  而随着车站的烟消云散,当年的这些线路,除29、56路留守之外,全部临时迁移至绍兴支路过渡。由于影响较大,当时还开通了从艮山电厂至焦家村的免费摆渡车。

  接替艮山门公交站换乘作用的是焦家村公交中心站,它的第一次出现是2002年12月。焦家村原为自然村,与打铁关相连。如今人们提起打铁关,必提地铁1号线,以至于让人忘了古打铁关的所在。

  清初,打铁关是杭城东郊的水陆交通要道,关卡边有一打铁铺,铁匠手艺高超,远近闻名。民间甚至传说南宋时岳家军也曾驻扎于此。因此,在打铁关附近,还留下了岳帅桥、岳营巷等和岳飞有关的地名。
▲白兔墩巷(相传是岳飞操练军士的指挥台和观战台。巷以墩名)

  历史总是惊人地重复类似的故事。2017年,焦家村也已成为杭州东北的一处成熟的公交站,地铁1号线的开通又为这里带来了更为立体的换乘体系。这一年9月,焦家村公交中心站作为地铁上盖项目开始改造,而在这里始发的一众线路,又再次进行了调整。其中,312路、523路又一次回到了艮山门。

  历史还有着它意想不到的一面,6年后,因为半山区域整体线网优化,312路延伸到了城站,这一调整又再次复刻了老12路从平海路发车,通过解放路、环城东路北上的画面,也让这条元老线路再一次成为传奇。
▲焦家村公交中心站旧容(拍摄于2004年)

  2024年,改造多日的焦家村公交站焕新亮相。虽然这座全新的公交站尚未启用,但无缝衔接打铁关地铁站以及其上盖的写字楼,再次阐释了“换乘”的新含义。
▲新焦家村公交站将在年内启用

漫长的季节已然逝去
当年在12路上畅谈人生的
大厂年轻们可能未曾想到
三十多年的速度
会给一座城市带来沧海桑田般的诗意
而前来追古抚今的人们
只能从公交线路的变化中
来寻找城市巨变的感慨

参考文献:
[1]《12路,一条公交线路和它的岁月毛边》(何鑫业)
[2]《江墅铁路百年纪》(罗坚梅、曹小可)
[3]《杭州的街巷里弄》、《杭州公共交通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5-1-22 15:53 , Processed in 0.22747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