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29|回复: 0

[转帖] 丰 碑 ——中国共产党在浙江百年百名英烈:黄富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4-8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富武(1908—1935),1908年4月出生于江西弋阳九区燕坞黄家村的一个贫农家庭里。童年时只读过两年书,就在家放牛,帮助父亲干农活。穷困生活的煎熬和黑暗不平的世道,使黄富武从小就磨炼出倔强正直的性格。


1925年,方志敏回到家乡弋阳九区传播革命思想,组织农民协会。农民运动的蓬勃兴起,使黄富武受到教育和锻炼,在这个贫农青年面前展现出一条新的道路。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共产党员黄道来到弋阳,接替方志敏继续领导开展农民运动。黄道在弋阳时,就住在燕坞黄家村黄富武的家里。他白天经常化装成走村串乡的游方郎中,深入到四乡的贫苦农民中去,用喝鸡血结盟等形式,组织农民革命团;晚上则在燕坞黄家村,聚集当地的贫苦农民,给他们讲革命道理,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在黄道的教育和影响下,黄富武迅速提高阶级觉悟和革命自觉性。他在燕坞黄家村农民革命团喝鸡血结盟的那天,向大家宣誓说:“我黄富武参加革命无二心,如有二心,梭镖穿心!”


1927年12月10日,方志敏在横峰楼底蓝家打响赣东北农民起义的第一枪,黄道立即在弋阳响应起义。黄富武带领的燕坞黄家农民革命团被编入第四路农军,参加了攻打十里岗、烈桥等地的战斗,经受了革命风暴的锻炼和考验。1928年,黄富武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弋阳九区共青团团委书记。1929年8月,赣东北和新开辟的闽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黄富武受党组织委派前往闽北崇安,帮助那里的党组织整顿红军、建立苏维埃政权。他把方志敏等创造赣东北根据地的经验带到闽北新区,和陈耿等领导人一起,经过将近一年的工作,很快就建立起以崇安为中心,北至江西省上饶甘溪、石塘,南至建阳、新源的闽北革命根据地。


1930年7月,闽北根据地和赣东北根据地合并。为了加强闽北党组织的领导,中共赣东北省委派黄道率领一批干部到闽北,成立中共闽北分区委,黄道任书记,黄富武任常委兼共青团分区委书记。他经常深入基层参加团的组织生活会,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革命道理,讲话虽然不多,却铿锵有力,富于鼓动性,很能打动青年人的心。由于他的积极努力,把闽北的青年工作搞得很有生气和特色,有力支援了红军的作战。1933年4月,闽浙赣省第二次工农代表大会召开,黄富武当选为省苏维埃执行委员。不久,黄道等调离闽北,黄富武于这年9月接任中共闽北分区委书记。1934年1月,他去瑞金参加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并被选为中央苏维埃政府的候补执行委员。


1934年11月,从中央根据地出发的红军抗日先遣队与闽浙赣根据地的红十军会合以后,组成红十军团(对外仍称抗日先遣队),为策应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继续向浙皖一带的国民党统治腹心进军。黄富武留任赣东北独立师政治委员,同根据地的人民群众一起坚持抗击国民党军的“围剿”。1935年1月,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怀玉山区失利,闽浙赣省委奉党中央命令,以突围出来的抗日先遣队余部为基础,组成红军挺进师,深入浙江敌后开展游击战争。挺进师由粟裕任师长,刘英任政委,黄富武任政治部主任。1935年3月,挺进师进入浙西南。4月,在庆元的斋郎地区,以500多人的兵力,打垮前堵后追的国民党浙保一团、闽保二团以及2000多大刀会反动武装的进攻,在浙江站稳脚跟。5月,在国民党浙江当局组织第一次“进剿”中,挺进师主力分为南北两路,转入敌后,运用游击战打击敌人,以便把敌人调出中心区,掩护中心区工作的坚持和开展。黄富武率领第一纵队为南路军,向西南行动,在龙泉、江山、遂昌、松阳、云和之间,进行根据地建设。每到一地,就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开仓分粮,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7月,他担任中共浙西南特委书记兼浙西南军分区政委,按照挺进师政治委员会的指示,带领政治部和特委机关到松阳的玉岩一带,着手建立苏维埃政权。由于正确地执行了党的政策,并得到当地群众领袖陈凤生、陈丹山、卢子敬等人的热情支持、协助,工作进行得相当顺利。7月初,浙西南地区的第一个区级苏维埃政权——竹溪苏维埃政权在松阳安民乡宣告成立;接着,又相继建立松阳玉岩、遂昌王村口、龙泉住溪的苏维埃政权,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运动。短短的4个多月中,挺进师在江山、浦城、龙泉、遂昌、松阳五县间创建了以仙霞岭为中心的纵横100余公里的浙西南游击根据地。


浙西南红色根据地的建立,给浙、闽、赣三省的敌人以严重的威胁。国民党反动派大为惊慌,急忙调集罗卓英的十八军主力7万余人前来“围剿”。为了保存挺进师的有生力量,政治委员会讨论决定,由粟裕、刘英带领主力向闽东浙南方向突围,迂回到敌后开辟新的游击根据地;黄富武率领二、五纵队留在浙西南坚持斗争。


黄富武率领第五纵队,坚守在松阳安岱后、玉岩、小吉、枫坪、斗潭一线,与国民党军日夜奋战,使国民党军付出惨重的代价。但由于双方力量众寡悬殊,地方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遭严重破坏,部队伤亡减员甚众,且与第二纵队失去联系。在此恶劣环境下,为缩小目标,减少牺牲,黄富武将余下的部队分散成若干支小队,运用游击战术,依靠群众的支持和高山密林的有利地形,机动灵活地打击进犯的敌军。9月底,国民党军包围圈越缩越小,黄富武部已无法在这一带活动。10月初,黄富武带领只有两个班人员的特委支队,转移到遂昌王村口附近活动。由于敌人严密封锁,大部队被打散,黄富武始终未能脱离险境。


在一次突围中,黄富武受伤。10月7日傍晚,转移到遂昌建德乡林山头村南山单门独户的胡文鉴家里隐蔽。两天后,转移到南山岭通天坳的炭棚养伤。13日晨,在险些被国民党军抓捕时,又机智跳崖脱险。黄富武脱险后,在深山老林中周旋,到达松遂龙三县交界处老寮山(松阳境内),得到看守玉米的老农相助,在他的山棚住了三天。遂昌县建德乡“清乡”主任廖谦侦得黄富武住在老寮山山棚的消息后,带着“剿共义勇队”前去抓捕。高度警惕的黄富武再次机敏逃脱。此时,国民党第十八军给遂昌建德乡、松阳高吉乡、龙泉上东乡的“清乡委员会”和乡公所下达死命令,把各乡青壮年全部集中起来,到大牛角、小牛角等大山密林“搜剿”。黄富武扮作老百姓,混入搜山队伍中,从东坑源到西坑源,连夜躲到尹家坑,20日到达遂昌淤头乡高寮村。在村民和庙祝的帮助下,隐蔽在观音岩寺旁的岩洞里养伤。


10月30日下午,急切想找到队伍重新投入战斗的黄富武悄悄离开岩洞,傍晚到达淤头乡外方岭村。与此同时,在驻石练的国民党十四师八十一团的催促下,遂昌淤头乡、柳村乡和石练镇的“清乡委员会”召开保甲长和“剿共义勇队”参加的“迎乡勇”大会。会上,镇长赖书田向各保长和“剿共义勇队”布置“清剿”红军的任务,八十一团团长提出“抓到红军挺进师政治部主任、浙西南特委书记黄富武,奖励大洋500块”的悬赏。散会后,淤头乡第7保长林樟海和“剿共义勇队”队员林樟松、林樟源、林樟森等人一起到外方岭朱本富家住宿,商量搜捕红军和游击队员的计划。这时,又饥又渴的黄富武拖着受伤的腿来到朱本富家,想讨茶水喝时不幸被捕。


保长林樟海为邀功受奖,连夜将黄富武押往石练。在押送途中,黄富武考虑到敌人如果查明自己的身份,决不会轻易放过,途经悬崖时,黄富武纵身跳下悬崖。林樟海等纠集一伙人,点起火把重新搜寻。找到时,黄富武头上摔了一个大洞,鲜血直流,已经昏迷。黄富武被抬到石练后,由于叛徒的指认,敌人得知抓到了浙西南地区共产党和红军的最高领导人,如获至宝,立即押送到遂昌县城。十四师师长霍揆彰和遂昌县县长蒋孝安设宴劝降,黄富武大义凛然,严词痛斥。国民党无计可施,只得将黄富武押送到丽水县城国民党第十八军军部。


罗卓英一面电告蒋介石邀功请赏,一面通过《东南日报》《浙瓯日报》等报纸,造谣迷惑群众,谎称黄富武已有“悔悟之心、归降之意”,借此混淆视听,欺骗群众,以期瓦解红军和人民群众的革命意志。面对敌人的卑鄙伎俩,黄富武大义凛然,坚贞不屈,显示了共产党员无私无畏、甘愿为革命献身的高尚品质。


这时,粟裕、刘英带领的挺进师主力已突破敌军重围到达闽东,和闽东特委汇合,成立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推选黄富武为省委委员,但黄富武本人并不知道这件事。


12月12日,奉蒋介石“就地正法”的电令,国民党准备杀害黄富武。当天下午,丽水全城戒严,国民党军警用手车推着身负重伤的黄富武游街“示众”。黄富武强忍伤痛,昂首挺胸,用坚定的目光向群众致意告别。在丽水大水门外的沙滩上,他高呼革命口号,从容就义。时年仅29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6-17 16:23 , Processed in 1.12190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