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32|回复: 0

[转帖] 百年潮涌·之江楷模︱潘漠华:参加革命,不盼长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4-3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潘漠华(1902—1934),原名恺尧,学名潘训,曾用潘四、田言、锡田、若迦、企明、模和等笔名。1902年12月8日出生于浙江省宣平县(今属武义县)上坦村。


潘漠华自幼聪明,5岁被送进学馆(私塾)读书。8岁时,已读了不少古文。但他很不满意这种读死书、死读书的学馆生活,经常偷偷地阅读哥哥们带回家的《十五小豪杰》《黑奴吁天录》《世界英杰传》和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等书,使他大开眼界,增长了知识。13岁时,潘漠华小学毕业,获得成绩优异奖旗,随即考入县立师范讲习所。


1920年,潘漠华考进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当时新文化运动迅猛发展,浙一师是南方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潘漠华爱好文学,喜读新书,很快便接受了新思想,并尝试着用白话文写文章和开始创作新诗。他是一位天赋较高而又勤奋好学的青年,他的诗作,曾在当时著名的文学刊物上发表。1921年10月,他与同学汪静之、柔石、魏金枝等发起组织杭州第一个新文学团体——晨光社。潘漠华、汪静之为干事,聘请朱自清、叶圣陶、刘延陵为指导老师。晨光社对杭州新文学运动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1922年4月,青年诗人应修人从上海来杭州,邀请潘漠华、汪静之、冯雪峰聚会。四位年轻诗人畅谈新诗,组建了湖畔诗社,出版他们创作的新诗。第一本诗集就命名为《湖畔》,第二年又出版《春的歌集》,两集中共编入潘漠华诗作68首。四位年轻人的新诗,曾得到鲁迅、朱自清的赞赏。潘漠华留下来的短篇小说为数不多,但真实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破产农民的痛苦生活,文笔深刻,有的曾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他的9篇小说曾编为《雨点集》出版(署名田言,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冯雪峰对其中《人间》与《冷泉岩》两篇给予较高的评价,认为是五四运动以后短篇小说中的杰出作品。


1924年8月,潘漠华考取北京大学文科预科,一年后转入英文系。他在北大期间,正值风雷激荡的大革命前夜,面对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现实,思想上起了很大变化。他积极参加“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参加集会和游行,还写了不少文章,用不同的笔名在《京报》副刊上发表。当时,在李大钊的倡导下,北大校园内介绍马列主义的书刊较多,潘漠华开始认真地学习马列主义理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投笔从戎,到武汉参加北伐军,在北伐先遣军第三十六军第二师政治部做宣传工作,随军沿京汉路挺进到郑州。他工作勤恳踏实,记有《行军日记》。“七一五”反革命事变后,“宁汉合流”,潘漠华愤然离开武汉,到杭州参加党的秘密工作。


1927年7月,潘漠华在杭州与中共浙江省委接上关系。鉴于当时他的家乡宣平尚无党组织,他就向省委建议,由党员潘振武(化名潘震旦)负责宣平地下党的通讯及组织工作,又指派曾志达(在杭由潘漠华介绍入党)携带省委指示回宣平建党。曾志达回宣平以后,发展党员,成立了宣平第一个中共支部。后经省委批准,成立宣平县委。


10月间,潘漠华在杭州被捕,经营救出狱后,回到宣平上坦。时值潘振武被捕,他避居冷泉岩山洞内,与县委领导联系,研究党的地下活动与农民运动问题。不久,在上坦、上陶一带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随着党组织的发展和农民协会的建立,宣平农村以减租减息和反霸斗争为中心的农民运动,蓬勃地开展起来。


1929年春,宣平农民暴动失败,潘漠华辗转到了上海。宣平县委的一些同志被反动政府悬赏通缉,也先后隐蔽到上海潘漠华处。潘漠华把自己所译俄国作家绥拉菲莫维奇的长篇小说《沙宁》的译稿连版权卖掉,得了800块银圆,全给了这批同志作生活费和分散的路费。


1929年下半年,潘漠华化名潘田言,到开封中学任语文教师。除任课外,他还从事革命宣传活动,组织读书会、壁报组,创办《火信》刊物,指导学生阅读新书,介绍一批学生参加反帝大同盟,进而培养他们入团。在他的指导下,许冠英等学生会干部为反对学校无故开除学生,开展罢课斗争。潘漠华也因此成为反动政府下令缉拿的人,只得潜离开封。在他的影响下,许多学生走上革命道路。


1930年3月2日,潘漠华到上海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中国左联)成立大会,并代表中国自由大同盟在会上致祝词。随后,党派段雪笙、潘漠华等共产党员到北平筹建北方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北方左联)。他们到北平后,积极联络进步作家和教师、学生,于1930年下半年成立北方左联。潘漠华为成立大会起草《理论纲领》《行动纲领》和《成立宣言》。他被选为执行委员,并先后担任过三届北方左联的负责人。


北方左联是中共北方局与北平市委领导的一个外围文化组织。绝大多数成员是大中学校的学生和青年教师。青年人的革命热情高,通过左联活动的锻炼,许多人走上革命道路。


1932年,北方左翼文化运动进一步发展,以左联盟员为骨干,北平社联、剧联、语联、教联、美联等团体陆续成立,聚集了一大批著名的教授、作家。潘漠华认真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对他们采取保护性措施,一般不让他们以左联的名义公开活动。在组织教联时,他注意做好团结教授的工作。当时北大、北师大等校的一部分教授参加教联后,在学习革命理论和批判托派谬论中发挥重要作用。同年冬,中共河北省委派潘漠华到天津组织市委,担任市委宣传部长,在天津期间,他也继续领导北方左联工作。


1933年6月,党发动左联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参加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潘漠华带头参加,担任同盟军机关报《老百姓报》的编辑工作。并与王志之一起作为“北方文总”的代表,出席华北民众御侮救亡代表大会,参与起草大会宣言等文件。


在白色恐怖下,北方左联的同志们不畏艰险,运用各种巧妙的斗争方式,创办了多种进步刊物,如《前哨》《北方文艺》《北方文学》《文学杂志》等,宣传革命思想。潘漠华不仅参与刊物编辑工作,撰写稿件,有时还要帮助编辑部解决印刷、发行上的困难问题。


在领导北方左联期间,潘漠华担负着繁重的文化工作和各种集会组织工作的重担,还要为发展和保护党组织而日夜奔走,同时,为了掩护革命活动和解决吃饭问题,他还在大学或中学兼职教课,有时也写些短篇评论或翻译文章。他个人生活简朴,但对同志关心备至,乐于助人。一次,他为一位去外地工作的同志饯行,把家中仅有的两元钱全花掉了。又一次,为了资助生活困难的同志,他把自己唯一的哔叽长衫和爱人为他编织的毛线衣也送入了当铺。


1933年12月,潘漠华在天津担任市委宣传部部长并领导北方左联工作,住在元纬路大旅社。由于特务钻入左联内部,他第五次被捕,关押在国民党市党部特务队。敌人晚上审讯,白天将他放回大旅社,以诱捕我党同志。幸好他在被捕前一刹那已机智地撤掉安全暗号。敌人对他严刑拷打,却一无所得,就把他押送到天津法院看守所。不久给他判了五年徒刑,转押到天津河北省第一监狱,囚禁在一间潮湿阴暗的单身牢房里。那时潘漠华已被折磨得身患重病,他对前去探望的战友说:“我是被叛徒出卖的,反动派是不会放过我的。”但他仍很坚强和乐观,时常捎信出来,把狱中的情况报告党组织,使党组织不受损失或少受损失。为了抗议监狱当局的虐待,他与难友一起进行了三次绝食斗争,迫使监狱当局作出了一些让步。因此,敌人更加残酷地迫害他。1934年12月24日,他终于被折磨致死于狱中。


潘漠华参加革命以后,曾在他小时佩挂过的一个银锁上亲手镌刻了“参加革命,不盼长命”八个字。他是一位为革命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9-19 06:44 , Processed in 0.19857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