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13|回复: 1

[转帖] 百年潮涌 之江楷模 | 柔石:以笔为枪 坚贞不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21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柔石中学、柔石楼、柔石公园、柔石文学社……在宁海县,一个个以柔石命名的场所,表达着家乡人民对这位“文化战士”的怀念。


柔石,1902年出生于宁海县,他一生积极从事新文化运动,用文字唤醒民众忧国忧民的革命意识。


1918年,柔石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次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疯人》。1928年,柔石寓居上海,与鲁迅密切交往。同年12月与鲁迅共同创办朝花社。朝花社先后出版《朝花周刊》《朝花旬刊》和《艺苑朝花》,为当代中国文学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艺苑朝花》开创了介绍国外革命进步的美术作品和木刻艺术的先河。


这一时期,柔石先后出版长篇小说《旧时代之死》《二月》、中篇小说《三姐妹》、短篇小说集《希望》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已臻成熟。


1929年秋,党中央决定建立一个以鲁迅为首的革命统一战线文艺团体——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柔石为筹备成立“左联”做了许多具体工作。翌年3月2日,“左联”成立,柔石被选为执行委员,不久后又任常务委员兼编辑部主任。


1930年,柔石在上海闸北区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以“左联”代表身份参加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1931年1月17日,因叛徒告密,柔石不幸被捕。同年2月7日,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


 楼主| 发表于 2023-3-21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早春,访柔石故居






    清晨,被梦里的一个声音惊醒:“我找他去!”脑海中交替浮现出陶岚和萧涧秋的身影。直起身,才意识到自己梦见了《早春二月》,这个声音来自影片结尾,谢芳饰演的热情似火、敢爱敢恨的陶岚之口。
    早饭后,我从书橱中抽出早年购买的小说《二月》,目光扫过窗外,早春的枝头嫩叶初萌,一个呼唤轻轻响起:“找他去!”
    在柔石中学转弯,沿着一条古老的鹅卵石小路往前走,一座带有江南风的旧时砖木结构三合院兀自矗立。抬头,见到许广平先生手书的“柔石故居”。
    跨过门槛,映入眼帘的是一棵生机盎然的桂花大树,中堂上端悬挂一块茅盾先生所题的横匾“柔石纪念馆”。管理人员告诉我们:西厢和西大房、厨房等院子的一半面积,是柔石父亲先租后买下来的,柔石在这里度过了少年时代,还在这里结婚生子,读书创作。
    故居陈列着柔石的书稿和作品,还有经亨颐等旧时好友送给他的书画、篆刻作品。特别吸引我的是一封家书,这是1921年11月20日柔石写给父母的信,信中说道:“故现今中国之富强、人民之幸福,非高呼人人读书不可,教育能普及,则无论何事皆不难迎刃而解。”这一年,柔石19岁。
    无论这封家信还是他日后选择的从业道路,都不难看出柔石对教育的挚爱。他先在省立第一师范求学,后辗转慈溪、镇海、杭州等地执教,再到家乡宁海中学任教,还当了几个月的教育局长。其间他创作了许多反映当时社会黑暗,封建愚昧,人民苦难,知识分子苦闷彷徨等具有时代特征的经典之作。
    1928年夏,宁海亭旁起义失败,柔石离开故乡赴沪谋生。在上海,柔石有幸遇见了鲁迅。1929年初,柔石写出了有自己工作生活影子的佳作《二月》,鲁迅先生专门为此作写了小引。其间柔石怀揣救国梦想不断探求真理,直到1931年2月7日英勇就义。鲁迅先生痛心疾首道:“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
    我对柔石先生的敬意始于初中,不光因为他是烈士,还有《二月》带给我的震撼。
    上世纪70年代末,我第一次看到谢铁骊导演拍摄于1963年的《早春二月》,影片中追求真理、怀抱理想且英俊潇洒的萧涧秋,正义善良、热情奔放,长辫子一甩、发出清脆笑声的陶岚,完全把一个中学女生迷住了。当时,《二月》等一批“禁书”得以解禁,我从对门邻居姐姐处借到了《二月》,说好一天归还,最后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连夜看完。从此我记住了作者柔石,知道他还是我们宁波宁海人。书中描写了一个芙蓉镇,我心里暗想,宁海真有个这么美的地方吗?
    2006年底我到镇海工作,一次与镇海中学的老师聊到历史上与镇海中学有关的名人,大家不约而同地提到柔石曾在镇海中学任教一年。有位老师说:《二月》中的芙蓉中学和芙蓉镇,指的就是镇海中学和旧时镇海城关。对此,我半信半疑。
    这次参观柔石故居,又想到了这个问题,随即请教了著有《柔石二十章》的杨东标老师。听说我在重读《二月》,杨老师高兴地说,根据他对柔石的多年研究,在写《二月》前,柔石已分别结束镇海、宁海等地任教,因此书中的芙蓉镇和芙蓉中学,应该糅合了作者在宁海、镇海两地工作和生活的经历,再经过文学加工而成,并非特指哪个地方。我觉得杨老师的分析比较可信。
    从故居出来,回经柔石中学门前,真想进去走走。柔石小时候曾在这所中学的前身——宁海县官立高等小学堂读书,成绩优秀,还结识了一批志趣相投的同学,如王育和、潘天寿等。恰逢假期,校园人声杳然。身边的好友看我有些遗憾,说:我弟弟在宁海教育局工作,可以把他叫来聊聊。
    宁海教育局同志介绍说,柔石中学每年都有纪念柔石的活动,学校还成立了一个“金桥文学社”。昔日柔石故居旁有条小溪,溪上一石拱桥,书有“金桥柔石”,柔石笔名由此而来,文学社名亦从此出。学校另有社刊《金桥文学》,经常性开展活动和讲座,使柔石精神和文学思想得以传承。
    二月初春的微风,还夹杂些许凉意,但一番热聊下来,便觉得浑身舒畅。就在我们要离开时,一道午间的霞光从天而降,刺得我睁不开眼睛,恍惚间,一位穿着长衫手里拿握书卷的先生缓缓从学校门口走来,看似孙道临饰演的风度翩翩的萧涧秋,又似“额前亮晶晶的,厚厚圆圆的眼镜片后面是惊疑地圆睁了近视眼睛的青年柔石”……




来源:宁波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11-15 15:52 , Processed in 0.20348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