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优化”的不只是新人 小高是一所“双一流”大学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师姐李露去年毕业后进入在线教育行业,年薪50万元,这让小高心生羡慕,因此她也在今年择业时选择了该行业。 2020年,疫情破开了线上教育的需求豁口,资本热钱持续注入,多家教育培训公司估值高企,教育培训的市场高速扩张。这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和较高的薪资水平。不过,小高觉得自己没赶上行业扩张的“好时候”。 “双减”政策明确,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培训机构,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这些规定让教育培训行业“炸了锅”,不少应届毕业生和小高一样,成为重点被裁对象。李露也接到公司通知,只保留50人左右的小团队,而公司通讯录里至今仍有500人。 在如此大幅度的裁员中,被“优化”的,除了新人,还有不少工作了3年~5年的中坚力量。 2017年6月,从北京一所985高校毕业后,张强进入一家在线教育头部公司任数学老师。这四年,公司发展迅速,张强说,甚至可以用“野蛮生长”来形容。而他仅需要按照讲义“磨课”,让学生喜欢上他的课,并在下一期继续报课就好。因讲义内容非常详细,张强觉得自己在其中没有钻研和可发挥的空间,职业能力也未得到较大的提升。 由于张强所教的数学本身相对枯燥,再加上他不愿花大量的课堂时间去推销课程,导致他的续课率处于同组下游。受“双减”政策影响,8月初,张强被公司“优化”,开始找工作。 精准就业服务要跟上 近日,某招聘平台发布的《2021教培行业人才市场分析报告》显示,一线城市招聘收缩幅度大,一半教育培训行业求职人员处于离职待业状态。 “双减”政策后,他们何去何从?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与人力资源学院教师王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培训行业一线教师绝大多数接受了高等教育,是宝贵的人力资源财富。作为“双减”政策的试点城市,北京市有关部门通过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社保参保缴费人员数据摸底也发现,机构员工90%以上是35岁及以下人员,且80%以上为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 对此,王潇建议,政府部门应加强就业指导等公共服务,帮助教育培训行业从业者深入了解国家教育改革政策,理性选择再就业岗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范围认为,教育培训行业的从业人员本身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政府部门要开展精准就业服务,提供直接相关和对口的就业岗位,提高人岗匹配度。 据了解,北京已经为需要转岗改行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工作人员储备了充足的岗位资源,主要包括教学教辅类、技术支持类、运营职能类、市场销售类等四大类岗位储备方向。 8月18日,专为需要转岗改行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工作人员举办的第一场专场招聘会正式上线。与此同时,北京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教培行业人才专项服务季”活动,持续时间为3个月至6个月。目前,针对学科类培训机构员工再就业问题,北京市16个区共提供编制内教师岗位366个,由9800余家企业提供的近9万个相关就业岗位已纳入“教培行业人才专项服务季”。 “双减”政策之下,不少劳动者被调岗调薪甚至被解除劳动合同。 对此,范围提醒,企业应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程序裁减人员,并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同时,政府部门应该按规定确保相应的失业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