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08|回复: 1

[原创文学] 该怎么带孩子逛博物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27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五,趁着工作日休息,我去孤山逛了逛。
这时节也是孩子们的春游旺季,在浙博,孤山这里遇上了好多学校的孩子在春游。看这些穿着不同校服,兴奋活泼的小朋友在展馆内看展,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该怎么带孩子逛博物馆?
据我观察,看展览的小朋友多是小学生,一般学校(老师)会请讲解员带着他们讲解,其中穿插一些小任务,比如:找某件展品,拍照,或者做记录。估计免不了还会布置一篇作文作业,写写看博物馆的心得。
但这样的参观,实际的效果如何呢?孩子们对展品,对博物馆真的有多大理解呢?他们能学到什么?
参观博物馆可以让孩子们直观看到展品,感受文物的魅力。但如果事前不做攻略,不预习,看展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以参观浙博(孤山馆区)为例,不同的馆区展陈内容很丰富,当前主要有陶瓷展,漆器展,常设的有雷峰塔文物展,黄宾虹纪念馆和常书鸿纪念馆。浙博的“文澜阁”也是一处值得细品的去处。
在常书鸿纪念馆内,我看到一位妈妈带着大约7-8岁的孩子在看,妈妈边看边嘟囔:这常书鸿是谁呀?我知道她没理解常书鸿,也不可能看懂那些展陈的画作。在展厅正对着进门的墙上,挂着常书鸿在法国时画的一家三口的自画像,还有常沙娜的童年画像。那些画作背后的故事,我当时真差点忍不住想和那位妈妈介绍的……。
所以逛博物馆,如果事先不做攻略,不先了解,激发内心的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同样的孩子,用同样的时间,看同样的展品,接受到的知识量会大不一样。
而这些观展攻略,需要家长和老师,或者博物馆,乃至校外走读组织者的事先准备。这一点至关重要,甚至比亲身在现场看展都重要。
因为现在很多博物馆都数字化了,文物,展陈都在网站上可以清晰浏览。那么为什么还要到现场去看呢?其实那么多文物,不可能在每件文物前站上数分钟细看的,时间不允许。这就需要事前的准备了:展览了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布展?要去看什么?会看到什么?有什么意义?和当下正在学的知识有什么关联?
以陶瓷展为例,为什么要展陶瓷看陶瓷?因为这种物品携带的历史信息具有典型性,从陶瓷的演变可感受到人类进化,文明发展的脉络。从有纹路,到机器拉陶胚,再到瓷器的产生…上面的纹饰图案,工艺繁简,出土地,可以看到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影响,人类技术,艺术的进步演变。
其实哪怕是看现代的展品,以iPhone手机为例,需要对产品了解的大框架是什么?第一代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当时的功能怎样?谁设计的?在哪里设计的?第二代对第一代有什么突破?相机像素提高了多少?设计理念有了什么变化?反映了怎样的文化背景和科技水平?
我觉得带孩子看展并不是日后真要培养他们去专研那些坛坛罐罐,从事考古职业,而是需要给他们一个整体的学习思维框架,怎样接受博物馆里的知识?任何一种知识的掌握,若无事前的预习,最好辅之以事后的复习,这才是真正掌握,理解。
所谓:开悟,是也。
有些学校会在春游的时候安排看博物馆。尤其若是选在孤山这里春游,上午看半天展览,中午草坪吃饭,下午搞一会活动回校解散…这大约是常规操作。
但我觉得春游的时候安排看博物馆意义不大。如前文所述,看博物馆需要事前的准备,带着问题去看,带着好奇和目的去看。一边是严谨的现场教学,另一边是放松玩乐,开心郊游。这两项内容搭配在一起,“看”也看不出啥,“玩”也玩不痛快。
倒不如老师给孩子们布置一些项目,让学生自己去博物馆找答案,找资料。带着课题去探索,这样的效果会比春游的时候在展厅里草草浏览一遍要好很多。


夜凉时节
2021年4月3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21-4-27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游博物馆,也是应该区分通读与精读。
一个深刻的感受:课堂上学过的,再见到实物(实景),非常容易建立深刻的印象,反之也然,见过实物实景之后再在课堂上学习,也容易理解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12-22 23:56 , Processed in 1.79805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