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讯 “请看摄像头,刷脸成功……”随着手机管理员的人脸信息识别成功,教室里的手机寄存柜门“啪嗒”一声开启,柜子里用隔板分出了一个个小方格,方框上贴着学生的姓名,格子里放的是一部部智能手机。 这样的刷脸手机寄存柜,杭州第十一中学每个教室里都有一台。从去年9月开始,学校发出倡议——没有特殊情况,不带手机进校园;如果必须携带手机,全体同学都不得将手机带入课堂,进教室后直接锁进手机柜。 每班设置“手机管理员”岗位 今年年初,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生手机“有限带入校园”,即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此外,学校应细化管理措施,提供必要保管装置。 “我们学校有部分住宿学生,学校离家远,回家途中需要使用手机,针对学生现实需求,学校允许学生将手机带到学校,但需经过学生家长同意、提出书面申请。”学校德育处主任袁丹丹向记者展示了一份班级手机统计表,上面记录了申请带手机进校的学生姓名、手机型号、是否住校等信息。 教育部提倡的手机管理装置长什么样?十一中的刷脸手机柜闪亮登场了。为了更好地管理使用这个刷脸手机柜,每个班级还专门设置了“手机管理员”岗位,只有管理员的人脸信息才可以打开柜门。 管理员的工作可不轻松:早上到校打开手机柜,检查手机并核对上交手机人数;晚自修放学后还要再次清点手机柜手机数量,保证住校生手机全部在手机柜里。每个管理员手中还有一本《手机管理员记录手册》,登记每天的手机使用情况。 此外,这个刷脸的手机寄存柜还通过智慧校园平台,连接到班主任手机后台,每次刷开手机柜门后,老师都会收到通知。 手机管理实行一个学期下来,学校刷脸手机寄存柜的管理和使用日渐顺畅,所有老师都觉得效果很好,为净化校园、专注课堂提供了强有力的后方保障。“一进学校就把手机放进专属隔间”已经成为学生们的共识。 不仅是存放手机 吃饭、借书全刷脸 早在2017年4月,十一中就启动了“无卡校园”工程,经历多次升级改版,现在,不仅仅是刷脸放手机,在十一中的校园里,这张脸的作用还有很多——刷脸就餐、刷脸借阅、刷脸看病、刷脸考勤、刷脸购物、刷脸借还体育器材…… 比如吃饭这件事,食堂在每周三发布下周的套餐菜单,学生据此选择自己喜欢的菜品,而食堂工作人员根据学生的选择进行精准采购。学生如果选的是A套餐,就排到A套餐的窗口前刷脸领取,实现真正的“靠脸吃饭”。 由于在选择套餐时就完成了支付,学生在窗口前停留的时间大大缩短,取餐时间从人均17秒左右缩短到了人均9秒左右,全校学生整体用餐时间节约了10分钟。 教室里的班级微图书馆也从原来封闭式的借阅模式更新到了开放式的自助刷脸借阅模式。不仅提高了借阅的效率,而且让整个借阅过程充满了科技性和趣味性,吸引了更多的同学走进微图书馆,图书流动率得到了较大提升。 “从无卡校园的建设中,能够看出我们学校对学生各方面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德育处主任袁丹丹说,“我们立足于建设勤奋、自主、专注的班集体,所以从学校管理、学生自我管理、班级学习氛围的营造等各方面,给学生提供一个专注、勤奋的学习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