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91|回复: 36

[转帖] 网络暴民:中国人为何热衷于道德审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24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前常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现在则或许可以说“有网络的地方就有网络暴民”了。


看到“毒Sir”写的一篇《网络暴民,不就是这群人嘛》,辛辣讽刺许多影迷在网上对自己看不惯的种种行为“到处执行火刑”,“这些人的爱好不是看电影,是爱找人治罪”。


他说:
看电影,本来就是一件个人感受的事。


但是现在,你要是说自己不够感动,没有哭,那可能就是冷血、人品有问题。
他描述的社会心态不假,但没有给出解释,似乎只是认为中国人没有独立自主的想法,而“把自己的价值依附在那些空洞缥缈的大旗上”。最后,这似乎又变成了“好人”与“坏人”的斗争:“要相信,这个世界除了暴徒,还有更多善良的人。我们不会就此把这个世界让给他们。”


讽刺之处正在于:他严厉批驳那些“网络暴民”对他人进行道德审判,但实际上他自己也是在使用泛道德化的语言在对自己所认为的“网络暴民”进行道德审判。底下的留言也几乎是一边倒地严词抨击,把那些人看作是人格卑污、令人不齿的异类。


如果坚信对自己认定的道德低劣之辈,就可以肆意攻击,那么这在行为本质上其实并无差别。实在要说,确实就只能归结为“好人”和“坏人”了:网络暴徒对他人辱骂攻击,这是过分的苛求,是坏人;但“我们”谴责网络暴徒,则是正当之举,是好人。但“网络暴徒”有个难解的谜团:很多人都相信存在这么一群人,却几乎没有人认为自己就是。


仅仅谴责这种“网络暴徒”,并不能解决问题,这样的谴责早已无数回了,可很多人在加入谴责完之后,转头看到令自己气愤的事件,顿时又加入了进去。这其中迷惑人的地方在于:很多人相信,暴力需要区分“好的暴力”和“坏的暴力”,然而,这好坏的边界其实相当模糊,具体到最后,往往是“好人使用的就是好的暴力”。


这么说,恐怕很容易招来愤慨:“你不去谴责网络暴徒,却谴责那些谴责网络暴徒的人?”别误会,我和大家一样不喜欢网上的语言暴力,也相信谴责网络暴徒有其必要性,至少可以让人不那么从众,只不过我不认为这是“好人”与“坏人”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更重要的或许不是谴责,而是尽力去理解人们为什么会这样。





2


那些人为什么会用如此激烈的姿态对他人进行道德审判?


与其说这是他们道德上有问题,不如说是当下中国社会生活中这样一个现实:网络打破了原本封闭的社区边界,将各种各样的人混合到了一起,也把种种新奇古怪的事物带到眼前,这既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又因混杂产生了一种爆炸性的化合反应,让狭隘的心灵产生一种强烈的不适感。


当人们震惊于“怎么还有人这样(和我不一样)”时,就很容易转身拥抱自己从小沉浸在其中的价值观。在一个日渐多元的时代,他们却希望“每个人都跟我一样该多好”,乃至“不许和我不一样”。


也就是说,这虽然被谴责为愚昧不理性,其实却是现代化的结果:这是在社会原先的价值观、纽带渐告瓦解之际才大规模涌现的一种保守反应。


社会学家应星在《村庄审判史中的道德与政治》一书中明确指出:一种社会秩序“正是通过它对外在压力的反应才展示出来”。如果一个人一辈子生活在封闭的小村庄里,他对习惯、传统极有可能是“日用而不知”,只有进城了,他才会赫然意识到自己真正抱持的是什么观念。这种德性话语再结合群众暴力,最终的结果就是全社会的成员都“警察化”了。


可以说,当下网上的景象,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人的一种情绪化的应激反应。在二三十年前,人们看到令自己不舒服的新景象,“看不惯”、“看不懂”之余,如果不能与时俱进,也大抵只是私下牢骚一句,甚或自嘲“我老了”,那么现在,单一化的政治正确话语则变得更为自信,那实际上是在说:“为什么要容忍这些(在我看来)错误、低劣、偏离的事物?”


这也是中国历史上一再出现的悲剧性现象:无论是在春秋战国、魏晋、晚明,还是近代,当社会进入到一个价值多元的状态时,虽然个体得以解放,但人们却又本能地觉得这种纷繁多歧是“乱”,也就是把社会多元看作社会失范,希望围绕着一个价值核心来重建秩序。





3


这样一个困境有办法破解吗?老实说,我并不清楚,但有一点似乎可以明确:想要结束歧异,重归一元秩序,即便能做到,也将使我们每个人都付出沉重的代价。


虽然人们如今为此深恶痛绝,但反过来想,一个14亿人的超级社区,没有这种种奇怪的现象才是不可思议的。几千年来缺乏公共交往、发声讨论权利的中国人,在骤然面临网络这样一个减压阀时,异质的人群混合、碰撞,这恐怕是难以避免的。在我看来,不妨把这看作是一次全民的公共讨论虚拟实践机会。


与其寄望于每个人都能理性地行事,不如在长期的互动中让人逐渐意识到:自己再怎么看不惯,都无法消灭所有这些多元喧哗的异质声音。与其花那么多功夫口诛笔伐,不如在妥协中适应这样社会现实。当然,这有一个必要的前提:个体的权利得到保障,再尖刻的嘲骂,不能逾越这个边界,由此引发的纠纷也能在一个中立的法律框架下解决。


从社会学的意义上说,网络上的这些语言暴力,其实是一种“非正式制裁”,也就是通过嘲讽、辱骂、孤立等方式,迫使人遵循社区默认的道德规范。在乡村社会中,这种方式往往比正式制裁更有效,然而,这只有在熟人社区才起作用,因为你需要顾虑到双方的关系(被同学、同乡孤立的滋味可不好受),但到了陌生人社会,它对人们行为的约束力实际上是在下降了。


曾有人开玩笑说,“日本人有一颗只要不影响别人,随便你多变态的包容心”和“不管自己多变态,都不能影响别人的责任感”。这虽是笑话,却道出了真相,只不过,这仍然包裹在道德话语下(“包容心”和“责任感”),但实际上,做到这一点,真正关键的是陌生人社会中的人际距离感,以及随之而来的明确的权利边界意识。


在这一点上,上海人的一句口头禅也值得借鉴。余秋雨在散文《上海人》中曾写道:
上海人口语中有一句至高无上的反法语,曰“关依啥事体?”(即“管你什么事?”)在外地,一个姑娘的服饰受到同事的批评,她会就批评内容表述自己的观点,如“裙子短一点有什么不好”、“牛仔裤穿着就是方便”之类,但一到上海姑娘这里,事情就显得异常简单:这是个人私事,即使难看透顶也与别人无关。因此,她只说一句“关依啥事体”,截断全部争执。
到这个时代,见过点世面的人都会懂得,大千世界,无所不有,你看不惯,不见得是对方有问题——就算真有问题,又跟你有什么关系?


早点明确意识到这一点,专注去做点自己喜欢、又不影响别人的事,这世上才能更多一些有趣的灵魂——哪怕在别人眼里,这种“有趣”只是“变态”。




作者:维舟

发表于 2021-3-24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社会上很多事情,是别人相互之间自愿的事情,局外人不应该自说三话的去多嘴多舌,禁止这个,禁止那个,摆出一副审判者居高临下的姿态。
发表于 2021-3-24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人有一颗只要不影响别人,随便你多变态的包容心”和“不管自己多变态,都不能影响别人的责任感”。
上海人口语中有一句至高无上的反法语,曰“关依啥事体?”(即“管你什么事?”)
发表于 2021-3-24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在看待社会问题的时候,还要有一个基本的出发点 —— 什么事情是不能妥协的,什么事情是可以妥协的,什么事情是必须妥协的。
发表于 2021-3-24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是针对本论坛里曾经有过的热议来分类,那么我认为,堵塞消防通道是不能妥协的,老楼装电梯是可以妥协的,延迟退休是必须妥协的,我发表观点,也是按照这样子的基本出发点来展开。
发表于 2021-3-24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某些影视专业人士尊崇周星驰是“后现代主义解构大师”
有记者问了这个问题,周星驰的回答是:我完全不明白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拍电影就是讲故事,搞笑也好,感动也好,愤怒也好。都是讲故事。区别在于有人故事讲得好,有人讲得不好。扯什么主义,扯什么现代和后现代?不这么说话就显不出自己专业?

某些貌似专业人士就是喜欢简单事情复杂化,用一些专业化术语来显示自己很专业
楼主转帖的这篇文章就是这个类型,语句繁复,词汇惊悚,语不惊人死不休

整篇文章充满了战斗气息,却想表达平和中庸的思想,滑稽


发表于 2021-3-24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连篇累牍的扮演指点江山的教师爷,我就问一句,“你容忍过其他网友的意见了吗?”
发表于 2021-3-24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135 发表于 2021-3-24 09:51
其实,社会上很多事情,是别人相互之间自愿的事情,局外人不应该自说三话的去多嘴多舌,禁止这个,禁止那个 ...

搞笑吧,在这个论坛上,还有谁比你更喜欢多嘴多舌摆出一副审判者居高临下的姿态去评判的?

古有五十步笑百步,现在百步倒是指责起十步、五步来了。
发表于 2021-3-24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吃辣椒 发表于 2021-3-24 12:28
某些影视专业人士尊崇周星驰是“后现代主义解构大师”
有记者问了这个问题,周星驰的回答是:我完全不明白 ...

不过,最后那二句,确实蛮有哲理的。说日本人和上海人的。现实里,一句“关依啥事体”就能截断争执,在网络上,就不容易了,我们想想好好了,人家自己掏钱上培训班,“关依啥事体”?阿里网易那些996自愿的多干活多拿钱,“关依啥事体”?偏偏,就是有人要反反复复的去管,反过来,堵塞消防通道,这样的事情确实是关系你的安全我的安全了,却又有人出来说“不宜堵”了。
发表于 2021-3-24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政府要管996又““关依啥事体””?你是996吗?国家要监管蚂蚁又“关依啥事体”?你是马云吗?
发表于 2021-3-24 20: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龙相公 发表于 2021-3-24 20:15
那么,政府要管996又““关依啥事体””?你是996吗?国家要监管蚂蚁又“关依啥事体”?你是马云吗?

他这个局外人可以评判的,别的局外人那当然不行的。
总例外么,总把自己例外的。
发表于 2021-3-24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都已经在批评“网络暴民”了,还这样子张扬,正好来当个例证。
发表于 2021-3-24 21: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135 发表于 2021-3-24 21:29
都已经在批评“网络暴民”了,还这样子张扬,正好来当个例证。

百步又开始笑十步了
发表于 2021-3-25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子虚 发表于 2021-3-24 21:40
百步又开始笑十步了

发表于 2021-3-26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在看“纽约君”有关中美阿拉斯加会晤的一个议论,看见里面有一句讽刺美国的话语,很有意思,转摘过来和大家共赏 —— 当有人告诉你,他比你自己更关心你的事,那正常的反应应该是喊他去看医生开点药。
发表于 2021-3-26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135 发表于 2021-3-26 09:57
刚刚在看“纽约君”有关中美阿拉斯加会晤的一个议论,看见里面有一句讽刺美国的话语,很有意思,转摘过来和 ...

所以当你比马云还强烈的反对国家监管,比那些老板还卖力的吹嘘996时,是不是也该去开点药了?
发表于 2021-3-26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135 发表于 2021-3-24 19:00
不过,最后那二句,确实蛮有哲理的。说日本人和上海人的。现实里,一句“关依啥事体”就能截断争执,在网 ...

自己掏钱上培训班没问题,但是在职老师去兼职开培训班问题很大

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既然拿了老师的工资,就应该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校里,竭尽全力把学生教好

在学校里不好好教,总想着让孩子去自己的培训班。这和医院拉客的黄牛有啥区别?原来这些老师是去学校卧底给自己拉客户的?

你说这种老师是否“关依啥事体”?
发表于 2021-3-26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龙相公 发表于 2021-3-26 10:53
所以当你比马云还强烈的反对国家监管,比那些老板还卖力的吹嘘996时,是不是也该去开点药了?

完全不是一回事,我提出观点的事情,是跟我相关的事情,阿里网易那些996,跟你有什么关系?人家自己掏钱去上培训班,跟你有什么关系?要说有关系,大概就是阿里网友的996,买了你买不起的东西,伤了你的心了,人家参加培训班,学习成绩上去了,你不舒服了,如果是这样,我没话可说。
你又不是没看见,这边刚刚约谈,那边六大行就同一宣布储蓄计息方式改变了,我的储蓄利益,就受损了,我当然不高兴啊。
发表于 2021-3-26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龙相公 发表于 2021-3-26 10:53
所以当你比马云还强烈的反对国家监管,比那些老板还卖力的吹嘘996时,是不是也该去开点药了?

现在这次,又是这样,校园贷,线上的禁止了,线下的可以继续做,这不摆明了拉偏架吗?我看见新浪新闻上一篇评论文章,说是银行不仅仅是抓住了眼前,连大学生以后的金融事务,也可以因为这次抓住客源先入为主,成为潜在客户。
斗不过就喊妈,要脸不要脸啊?说起来自己还是大哥大姐呢。
发表于 2021-3-26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龙相公 发表于 2021-3-26 10:53
所以当你比马云还强烈的反对国家监管,比那些老板还卖力的吹嘘996时,是不是也该去开点药了?

他要天天开药了
发表于 2021-3-26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龙相公 发表于 2021-3-26 10:53
所以当你比马云还强烈的反对国家监管,比那些老板还卖力的吹嘘996时,是不是也该去开点药了?

说不准我家就有大学生,大学生是成年人了,我家孩子成年人的权利被毫无理由的殃及池鱼,我难道不可以不高兴吗?谁家孩子,家长管不住,自己去跟蚂蚁说一声不要借给我家孩子,不就行了?我家孩子,我是信任的,为什么不可以借贷?凭什么剥夺他的应有权利?
发表于 2021-3-26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吃辣椒 发表于 2021-3-26 11:53
自己掏钱上培训班没问题,但是在职老师去兼职开培训班问题很大

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既然拿了老师的工资 ...

在职教师兼职这个问题,可以各自保留的,你认为你是对的,你就保留好了。
但是我们从逻辑上去分析,你的观点还是站不住脚的。我们想想,老师拿工资,拿的是什么工资?拿的是上班时间教学生的工资,这跟教师的业余时间有关系吗?老师,肯定不是卖身的职业。
有人说,老师上班时间不好好教,所以必须禁止他们去培训班,这个说法也不成立,第一,不能部分否定全部,殃及池鱼,有这样的老师,学校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以劳动纪律惩处涉事老师,上次我就这样子说了,连体制内你都管不好,你还有什么脸面去管全社会?第二,实际上,老师是个凭口碑吃饭的职业,一个在学校里不好好教书的老师,是不会受到培训班的青睐的,这个逻辑甚至还可以反过来证实,培训班恰恰对老师在学校里好好上课起到了促进作用。
在职教师说说我们主张跟公务员靠拢,但是我们要求的是待遇靠拢,而我们不准公务员兼职是考虑到公务员掌握着公权,我们要防止公权滥用,教师有什么公权啊?
兼职教师参与培训班教学,最大的好处是多多少少能够淡化学区的优势,让没有运气分到好学区的有志学生,可以有个通过自己省吃俭用,分享一点那些命好学生天生就能得到的优质教学资源。
实际上,反对兼职教师参与培训班教学,甚至更加极端要求禁止培训班的那些人,他们的目的是要消灭掉培训班这种相对于其他课外辅导,相对而言价格比较亲民的模式,真正内心深处的恶毒用心是把大批平民阶层子弟扼杀在起跑线上。他们不怕,要么有钱,要么有权,要么自己就是知识分子家庭,他们的孩子,不用担心缺乏课外辅导,到时候,高考的考场上,不会把有过课外辅导的考生当做作弊考生处理的。
发表于 2021-3-26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135 发表于 2021-3-26 12:06
完全不是一回事,我提出观点的事情,是跟我相关的事情,阿里网易那些996,跟你有什么关系?人家自己掏钱 ...

所以你反对国家对蚂蚁的监管,反对劳动法对劳动时间的规定?
发表于 2021-3-26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135 发表于 2021-3-26 12:50
说不准我家就有大学生,大学生是成年人了,我家孩子成年人的权利被毫无理由的殃及池鱼,我难道不可以不高 ...

其实说穿了,就是很简单的一个自古就有的游戏 —— 后妈游戏。
发表于 2021-3-26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135 发表于 2021-3-26 12:50
说不准我家就有大学生,大学生是成年人了,我家孩子成年人的权利被毫无理由的殃及池鱼,我难道不可以不高 ...

你家孩子借了蚂蚁贷了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6-27 06:24 , Processed in 0.253713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