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婆留乡人 于 2019-4-17 20:15 编辑
普福岭,那些隐身茶园的往事之谜 02
“立马回头”续写传奇
由九里松往南,是一条穿越吉庆山以北平缓坡地上大片茂密树林后连通茅家埠“上香古道”的大路。这一地带,古时土、石呈现深黄近红的色彩,所以名叫“胭脂岭”。乡民茶农则由于“胭脂”发音近似“仙芝”,把它叫成了“仙芝岭”。
仙芝岭,岭上虽然并没见到过灵芝仙草,其东麓却曾经有一座始于南宋的大佛寺普福寺,因而后来更多地被叫作“普福岭”。清翟灏等编撰的《湖山便览》卷五说,普福寺“寺内有芝云堂、绿筠坡、锡杖山、葛仙井、辟支塔、瑞冈坞、玉莲池、药涧桥诸胜”,可见当年这里兼容古刹、佛塔、山林、田畴、泉池、溪涧诸多风物景况之胜,这从晚明钱塘诗人田艺蘅《初夏游普福禅寺留示月林上人》一诗也不难窥其大略,其诗云:“十里平湖九里松,薰风一径绿阴浓。山僧去托何方钵?禅榻犹留旧日踪。林静鸟啼闲对酒,昼长香烬远闻钟。白云来往尘嚣断,扶醉还登鹫岭峰。”
上图 1999年中,江南游报“周末风“专刊发表了由笔者撰稿的《“立马回头”今安在》(报影), 是为最早公开传播的正式出版物资讯
南宋以来,普福岭山路西抵灵隐、三天竺,东经茅家埠以北连通大麦岭路,为北山礼佛、游览交通要冲。到清代,乾隆帝游灵隐、天竺时,曾经由此途。那时岭上重修的“官路”为中间铺石板、两旁砌块石,再以黑色薄砖侧立于块石中间嵌出两道黑线,称做“路筋”,即所谓“御道”的格局。相传,普福岭山路连接九里松的北段,就因为乾隆皇帝曾经几次三番从这里策马而行,前瞻后顾,所以被乡民叫做“立马回头”的。不过,另有说法称:“立马回头”的叫法,最初出自旧时“风水先生”之口,据说这一带的地形、地貌、地物等也就是“建筑环境”要素,无论于“阴宅”(坟葬)、阳宅(住所),皆宜。
“上香古道”大路,在普福寺旁(上茅家埠村西头)折拐了一个弯,向东穿过积庆山北一大片树林的南段,路旁有胭脂泉水汇聚成的池塘,水色碧清,树林倒影如画,四周时闻风声、鸟鸣,山野情境一片宁静、幽深。可惜,到了1999年至2000年初,为了解决车辆日益拥堵的交通难题,这一带开筑了灵隐路复线,普福岭山路随之拓宽成为宽阔的大路,其后又在2004年西湖“西进”时,泉池溪流沓无踪影,代之以一块面积35000平方米(约5亩)且与西湖新辟茅家埠湖区连通的小湖泊(湿地),湖面时时倒映出以北高峰为主峰的湖西群山。这个小湖泊,南濒今梅灵北路东段(普福岭大路),路对面即茅家埠村落。湖东面连接龙井路,其北面是大片茶园,现在通称黄泥岭茶山。
“立马回头”也即普福岭大路北段(今属梅灵路)的两旁,现在同样分布着大片西湖龙井茶茶园,俗称“普福岭茶园”,属西湖风景名胜区茅家埠村。被茶园相夹的大路两侧,竖立着杭州公交公司273路公共汽车和K837路中巴的停靠站牌(2012年之前只有公交K837路),站名原来叫“石莲亭”。
2012年,杭州市公交公司“为让大家回忆一段关于乾隆的典故”,将站名改称“立马回头”,一时引发媒体的报道和关注,并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如钱江晚报的报道(作者署名为“本报记者 张伟群 本报通讯员 于津”),就用了“立马回头!这不是警告而是273路公交车站名”的通栏双行标题和整版版面。该报道中写道:“网友‘乌吗Uma’在新浪微博上发了一张公交273路站牌的照片:‘第一次知道杭州有这么个性的公交站点。’仔细一看,才发现‘亮点’所在:‘立马回头’站。记者询问了身边不少老杭州,都还是头一回听说这一地名,立马回头,杭州有这个地方吗?网友纷纷猜测:这么文艺的站名,杭州公交集团负责站名工作的大概是个文艺青年吧;你瞧多人性化,专为上车就瞌睡者定制,提醒他,‘错过站了,立马回头。’甚至还有人误以为图片是PS的。不过,细心的市民发现,公交273路“立马回头”这个站,原本是叫“石莲亭”,就在灵溪南路上,”
上图 “立马回头”公交停靠站原先叫“石莲亭”
值得一提的是,与273路公交车“立马回头”站牌(原先的“石莲亭”站)西北方向隔着道路和茶蓬相望的茶、林毗接处的绿荫丛中,还影影绰绰地半露出一座混凝土欧式亭子构筑物,尽管这个构筑外观上呈露出多处破损,显得十分沧桑,但整体结构仍然基本完整。
钱江晚报2009年11月13日D06 版《石莲亭隐藏着法学世家的墓庐?》(署名本报记者张伟群、王科,本报通讯员周仲明)、同年11月15日《一个亭子牵出更多故事》(署名本报记者张伟群、本报通讯员周仲明)和12月7日B 10 版《别墅和凉亭属陈姓上海实业家》(署名本报记者张伟群),以及该报2010年1月14日D6版《墓亭主人姓“俞”,墓亭旁边还有一座 “俞珊别墅”》(署名本报记者张伟群、本报通讯员于津),这四篇在两个月中专题整版刊发的连续图文系列报道,就本文前面提到的九里松那座欧式亭子构筑物的来历、物主等等,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讨,最终得出的“结论”是:那座欧式亭子是一座“墓亭”,与墓亭相邻处曾有过宁波陈姓人士建造的宅园“陈庄”。该“墓亭”下埋葬的逝者,名字叫“俞子章”,他原籍也是宁波,后居上海,有一孙子名叫俞鸿昌,现定居在天津。该“墓亭”旁,还有过一处与陈庄只隔着一条小路的屋舍,叫做“俞珊别墅”,“是上海人俞子章所建,但最初只建了大门及内径石阶。他去世后,由家属为其建墓于此,抗战前落葬”——钱江晚报的专题探讨和报道,就是这样叙说的。
上图 “俞子章墓亭”位于立马回头普福岭茶园旁的杂树丛中。
然而,早在钱江晚报上述系列报道刊发之前的2009年春、夏间,笔者就曾对位于西湖小南湖北岸的清末民初著名历史人物俞明震的“俞庄”,作过一番查考和实地探寻,并写成《追寻西湖俞庄的流风余韵》一文。文章结尾特别提到,西湖九里松曾有“俞珊别墅”,根据是1934年出版的《西湖游览指南》(商务印书馆“民国23年国难后第一版”)在记述灵隐一线的景点、景物和建筑时,曾用一个独立景观词条,记录并介绍这座“俞珊别墅”,说它“在九里松路侧”云云。另外,该书还记载有位于“石莲亭”与俞珊别墅毗邻的“实克农场”以及该农场两旁的“伴月楼”和“阮庄”,以及集庆寺旧址上由“农业改良场”设立的“西湖林场”等,却无半语一字言及“陈庄”或“俞子章”。(“实克农场”、“伴月楼”、“农业改良场”和“西湖林场”待考;“阮庄”,即阮毅成之父阮性存家族墓园的管护用房。)
上图 透过普福岭茶园远看“俞子章墓亭”
如果从2009年再往前推, 2008年8月,一位网名叫“钱塘清月”的网友,就在杭城人气很旺的热门社区网站“19楼”她的个人博客上,贴出分别题为《九里松——我心里的外婆家》、《九里松——隐庐》和《九里松—亲情》的3篇博文,摘录发表了她的舅舅早年撰写并留存下来的一篇回忆录(手稿)的不少内容,其中述写他父母(也即钱塘清月的外公、外婆)九里松寓所“隐庐”的旧况,其中有不少信息,可与普福岭茶园的“前世”相关联。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列题为《九里松—亲情》的这篇博文材料中,明确提到了“俞珊别墅”,这在发表和传播的时间上,显然比 钱江晚报 的报道 更要早得多。只不过,钱塘清月网友在她的其他博文中提及隐庐时,说它的遗址与如今灵隐路上的117医院似乎是在同一方位的。
(全文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