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 《元史》卷一二七《伯颜传》,中华书局,第363页。
②《宋史》卷四一八《文天祥传》,中华书局,第12534页。
③《宋史》卷四一八《陈宜中传》,第中华书局,12532页。
④《宋史》卷四七《瀛国公二王附》,第中华书局,937页。
⑤ 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卷一三《指南录》,上海商务印书馆,二六七页。
⑥《元史》卷一二七《伯颜传》,中华书局,第363页。
⑦ 《元史》卷一二七《伯颜传》,中华书局,第363页。
⑧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卷一百七,中华书局,一一六〇页。
⑨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九十,中华书局,四〇四三页。
⑩ 南宋·陆游《入蜀记》,东京松山堂藏版,三页。
111214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卷一三《指南录》,上海商务印书馆,二六九页。
13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卷一三《指南录》,上海商务印书馆,二六六页。
15《元史》卷一二七《伯颜传》,中华书局,第363页。
1618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卷一三《指南录》,上海商务印书馆,二六七页。
17《元史》卷一二七《伯颜传》,中华书局,第363页。
19 南宋《咸淳临安志》卷十四,《宋元方志丛刊》,三四九六页。
20《元史》卷一二七《伯颜传》,中华书局,第364页。
21《宋史》卷四七《瀛国公二王附》,中华书局,第938页。
2223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卷一三《指南录》,上海商务印书馆,二七二页。
24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卷一七《纪年录》,上海商务印书馆,三七六页。
25南宋郑思肖《铁函心史》之《文丞相叙》。
26 清·王夫之《宋论》卷一五《恭宗端宗祥兴帝》。
27《宋史》卷四七《瀛国公二王附》,中华书局,第9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