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0周年开始,我们的校庆就不是单纯的校庆活动,我们通过校庆来做学术项目,今年90周年尤甚。”
昨天,中国美术学院在象山校区以一个气势很大的发布会宣布了90周年校庆的一系列活动:有呈现教学成果的“中国美术学院建校九十周年大展”,有对本土“东方学”深耕与拓疆的“东方竹——亚洲竹生活艺术展”,也有全球语境下的“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开馆仪式”与“国际美术学院院长论坛”,以及一年一度学生狂欢的校庆晚会等。
在发布会上,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世名还强调,在这一系列校庆活动以及即将开工的良渚校区背后,美院的“野心”也从没有变过,“我们学院第一任校长林风眠就提过这句话,我们要推动中国的文艺复兴”。
国内第一个
独立意义上的设计博物馆
看大展拍大片
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
“当时我们去参观西扎的作品,我就在想,我们也能坐到同款的多功能厅里开这个发布会。”经过美院副院长、国美美术馆馆长杭间的指点,现场的众人才反应过来,自己身处的发布会现场,正是出自葡萄牙著名建筑师、普利兹克奖获得者阿尔瓦罗·西扎之手。连开场前博得大家齐声赞美的媒体席的椅子,也是大师设计的。
今天正式开馆的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是国内第一个独立意义上的设计博物馆,“放眼世界,这样专门的设计博物馆,不超过5个。”在阳光和微风中,这座三角形的建筑吸引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红色砂岩砖和蓝色天空,还有一棵被美院力保下来的老樟树,随随便便构个图都能拍出大片感。除展厅外,国际设计博物馆还拥有文献中心、驻馆设计师工作室、儿童工坊、多功能厅、报告厅、设计品商店、咖啡馆和屋顶花园等。
随之开展的除了盛名在外的包豪斯藏品展外,西扎展和一个男装展也是常设展之一。“超越建筑的西扎——葡萄牙著名建筑家阿尔瓦罗·西扎建筑与设计大展”把西扎作为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整体美学理念给好好总结了一次。西扎除了建筑作品外,其实设计领域涉及非常广,其中雕塑、家具、工业产品等,都延续了他一贯讲究功能性以及“不浪费”的创作理念。
杭间院长还透露了西扎的一个爱好:“他在全球旅行时会画画,(展品中的)这批速写稿很难得。”
另一个常设展叫“马西莫·奥斯蒂男装展”。这批藏品来自收藏家朱钦骐先生的捐赠,涵盖了马西莫·奥斯蒂所创立的重要品牌如CP、Stone Island 的经典款式及其收集的Vintage(复古)作品等。超过3.6万件的藏品,将在以后的展览中逐批开放给观众参观。
马西莫·奥斯蒂男装展,超过3.6万件藏品,将逐批展出。
良渚校区今天奠基
2020年前建设完成
另一个在校庆期间颇令人瞩目的新闻则是关于中国美术学院的另一个校区——良渚校区的消息。今天下午,良渚校区将正式举行奠基仪式,位于地铁2号线良渚站南侧,规划中将在2020年前建设完成,然后投入使用。到时候,这里的占地面积将有483亩,在校生规模约4000人,成为中国美院继南山校区、象山校区和上海张江校区之后的第4个校区。用美院内部人士的说法来讲,四个校区叫“两山两水”,山即南山和象山,水则是张江和良渚。
良渚校区的学院学科建设负责人俞坚介绍说,良渚校区的专业集中于创新设计这一块,会与当下社会趋向、专业缺口联系得更加紧密,“比如工业设计、交互设计、品牌设计、策划设计等,鼓励跨界和创新。”一个比较特别的地方是,本科生的四年将是一个“2+2”的模式,“前面两年是一个基础板块的通识教育,后面两年我们将会是项目主导的工作室模式,这时候学生就可以自由组合,做自己想做的项目。”偏应用的学科逻辑,Freestyle(自由)的教学理念,这是向包豪斯靠近的节奏!
关于良渚校区的建筑设计,著名建筑师、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张永和的名字成了另一个焦点。毕竟,在王澍设计的象山校区和西扎的设计博物馆之后,美院又“集邮”到了一名普利兹克奖人士。在面向全球的招投标中,张永和及他领衔的建筑设计事务所“非常建筑”,最终以独特的设计方案胜出。张永和给良渚校区定下的设计理念为“生活即教育”,将通过坊、市、馆、舍、所、院、园、道的营造,塑造“绵延多义的工坊空间、居学一体的书院模式”的校园特征。
走!
去看那把世界著名的红蓝椅
中国美院一口气推出三大展
东方竹——亚洲竹生活艺术展
时间:4月7日至7月6日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民艺馆(9:30-16:30,周一闭馆)
洗眼睛!
竹子是如何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这几周,每天都能在朋友圈云吃一顿应季的时令菜——春笋。美院的这个展览,也算是应季了——聚焦于竹子,特别是我们亚洲的竹生活艺术。
整个展览包括“竹艺生活”、“设计之竹”和“竹与营造”三个板块,集合起来就讲了一个主旨:当竹子文化遇到东方美学。探馆时还未完全搭建完毕,但是美院的许江院长跟我描述了大家从展馆门口一进来会看到的景象:“在入口处,我们会用7件家具,代表我们的竹林七贤,然后就是这些竹子组成的海浪。”虽然现场还只能看到一半的“浪”,但是确实没想到半个弯曲的竹片,竟然可以这么组合搭配。
东方竹——亚洲竹生活艺术展现场
“竹艺生活”板块里,大家会看到湖北江陵出土的春秋时期的“竹笥”,传播到日本被正仓院收藏至今的唐代尺八乐器等等。“设计之竹”会现代化一些,邀请了来自中国、日本、印度等的竹设计师,展示近些年重新回春起来的竹设计。在“竹与营造”板块,颈椎不好的观众可以有得锻炼了,因为你会不断抬头看。各个建筑设计师,做了不少“竹之屋”,试图像苏轼这样“不可使居无竹”的竹子控,住到竹子里去。
迁徙的包豪斯:设计生活展
时间:常设展,4月8日开幕(周一闭馆)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9:30-16:30,周一闭馆)
拼时髦!
传说中的包豪斯展到底长什么样?
趁着这次校庆开门迎客的国际设计博物馆本身就很有来头,这个整体呈现三角形布局的博物馆,设计者正是阿尔瓦罗·西扎(Alvaro Siza),1992年普利兹克奖的获得者。
开展项目也很够分量,就是传说了很久的包豪斯展!作为现代设计教育诞生的标志,包豪斯是德国魏玛 “公立包豪斯学校”的简称,包豪斯风格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19年是包豪斯诞生的100周年,“迁徙的包豪斯”项目,正是为了纪念这百年时光而发起的大型国际研究与展览项目。整个展览分三个板块——“椅子中的椅子”、“现代设计的先驱”和“景观社会:从制造到消费”。因此在陈列上,也不是从设计品到设计品这样的逻辑,会有点跳跃,比如逛着逛着,就看到了一整个彼得·贝伦斯的餐厅被搬了过来。
现身于“迁徙的包豪斯:设计生活”展的红蓝椅,是荷兰设计师赫里特·托马斯·里特维尔德的最著名大作,被称为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设计史上最富创造性的经典作品之一。
尽管探馆时,展品还没全部上完,但是认真逛了一圈下来,我的感受是这个展最大的特点是时髦值非常高。因为包豪斯设计风格的缘故,许多历史上的实体物品、现代商业品牌的原型、广告设计、室内装修、家居产品等,用现在的眼光看,依旧是养眼又适用的。甚至会让很多“复古迷”心跳加速的产品,古早的咖啡壶、打字机等。
“迁徙的包豪斯:设计生活”展上的水壶
除此之外,这个展览相信也能让作为门外汉的观众有所获益。比如著名的“14号椅”其实在晚清的时候传入过中国,但最终没有实现批量生产的计划。又比如大家可能更因为剃须刀而知道的德国品牌博朗,其实是对苹果影响最深的品牌。
寄言2028——
中国美术学院九十周年校庆特展
时间:4月7日至4月27日(周一闭馆)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美术馆
讲情怀!
90周年校庆特展,主打未来感
2028年,是美院建院的第100年,所以整个特展,将美院的历史与未来,做了一个巧妙的结合。《寄言2028》是一部科幻小说,在探馆现场我们看到整部小说的文字被铺到了地面和墙上,版式被学生们“动了手脚”,视觉上被营造得十分有趣。此外,在一楼会有一个“超时空学院”的装置设计,以全景模式将老美院的旧时与当下的影像混合起来,孤山老校与今日校园新景交错,是一个特别有穿越感的设计了。
另一个特别好看的部分是一部不存在的杂志展。《亚波罗》曾经是美院的校园刊物,早就停刊多年,但是这次展览,展示出了这本杂志的另一个可能性——如果它还活着,它的封面会是怎么样?
平常逛展,很多展馆都会把“不摸不碰”的标志做在第一显眼的位置吧?这也是大家心照不宣的文明公约了。但是在这次特展里,有一条“河流”是欢迎大家来碰来摸,甚至准备好了画笔让大家主动参与的。这条“河流”是一张跨越展馆的长桌,上面画的是美院学生们在各地写生的“手账”,有绘画,也有文字。从云冈石窟到东北棒冰,全国各地的地产风情都被学生们画在了桌上,大家看到有感触有关联的部分,这个展可是欢迎你一起“合体创作”的哟。
另一个值得带小朋友多停留的地方在四楼的“未来学院”,来自中国美术学院附中与附小的同学们,把想象中的10年之后的自己、同伴和学院,画到了墙上。明朗轻快,十分童趣。
特别提醒
想去美院看展的市民和游客 请再等两天
中国美术学院90周年校庆(4月7日至9日)期间,校园不对外开放,美院教职工、学生凭校园卡刷卡进入校园,校友凭身份证刷证进入校园。想去设计博物馆参观的游客和市民,请再等两天。
(都市快报 记者 高华荣 摄影 朱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