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源:余杭晨报
昨日,记者从区统计局获悉,据初步核算,2017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1695.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0%。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503.8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80.01亿元,分别增长25.9%、23.9%。同时,预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7738元和34358元,同比分别增长8.5%、8.7%。 区统计局分析人员表示,从总体来看,2017年全区经济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结构优化,动能转换,产业升级,主要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实现了“全年红”,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动能不断增强,主要指标位居省市前列。 三产总量突破千亿 经济新动能加快成长 2017年全区三产总量突破千亿,三产结构比例由上年的3.4:34.1:62.5调整为3.0:32.5:64.5,第三产业比重较上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并且,三产增加值增速也快于GDP增速4.2个百分点,增速在全省同类区(县、市)中名列前茅,其对GDP增长贡献率为84.1%。 这其中,信息经济凭借快速增长继续发挥着强有力的引领作用。数据显示,2017年,全区信息经济(智慧经济)实现增加值929.51亿元,增长30.6%,占GDP比重为54.8%,总量和增速位居全市前列。 工业经济方面创新驱动成效日趋显著,随着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新兴动能加快成长,全区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384.96亿元,增长7.6%,增幅高于上年同期2.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223.24亿元,增长10.8%,占规模工业比重为58.0%,占比较上年同期提升4.6个百分点。 而在农业经济方面,各个农业园区建设亦加快推进,全区现有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2个、主导产业示范区5个、特色农业精品园9个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6个,建成市级“菜篮子”基地46个、设施农业示范园10个,建设500亩以上区级现代农业园区133个。 与此同时,我区企业上市步伐加快,“双创”活力不断激发。2017年,全区新增A股上市企业9家。截至年末,全区已有上市企业2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60家、区域场外交易市场挂牌企业873家。 牢牢牵住“牛鼻子” 有效投资等持续发力 在这一年里,拉动经济的传统“三驾马车”动力充沛,与新动能继续较快增长相得益彰。 一方面,我区牢牢地牵住了有效投资这个“牛鼻子”。2017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23.30亿元,增长8.0%。从投资主体看,完成国有投资311.50亿元,增长11.5%;民间投资647.71亿元,增长4.5%,占总投资的比重为57.7%;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一年内,我区先后举行5次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活动,菜鸟网络总部、浙大校友总部园项目、华润大健康小镇项目、华侨城战略合作项目等77个重大项目签约,协议投资总额超1900亿元。全年全区实到外资10.39亿美元;引进市外内资123.82亿元;浙商回归项目到位资金100.79亿元。全区引进3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 同时,外贸出口稳步回升,预计全年实现出口360亿元,增长14.5%。从出口产品看,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实现较快增长。 全区消费经济稳步增长,消费升级态势明显。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81.26亿元,增长11.1%。电子商务产业实现增加值832.02亿元,增长41.0%;主营业务收入1496.42亿元,增长46.8%。 民生指标暖意融融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余杭打造高品质大都市新区,拼的不仅是经济实力,还要拼生活品质。截至12月末,全区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76.47万人、71.64万人、49.70万人、61.0万人、49.73万人,分别比上年同期净增8.37万人、10.06万人、6.71万人、7.07万人和7.69万人。 我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2017年,预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7738元和34358元,同比分别增长8.5%、8.7%。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1615人,引导和帮助9375名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2.1%……以经济发展速度保证民生改善进度,正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 作为品质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我区生态环境在过去一年也得到了持续改善。临平城区环境空气优良率为72.2%,同比提高13.5个百分点,PM2.5浓度同比下降19.2%;全区重点控制断面水质均达到V类及以上。 美丽的余杭不仅为市民提供越来越好的人居环境,对游客的吸引力也不断提升,2017年全年,我区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886.8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99.23亿元,分别增长18.5%和1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