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40|回复: 5

[转帖] 【杭州日报 · 城纪】高建法,笕桥航空文献收藏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0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建法,笕桥航空文献收藏者
座城

2018-01-19

















孙昌建

最近朋友圈中热议的电影《无问西东》,把由王力宏扮演的沈光耀的原型沈崇诲推到了人们的视线中,一时之间片尾的“彩蛋”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而真实的沈崇诲毕业于杭州笕桥的中央航空学校,毕业后曾留校担任教官,关于他的档案资料,我最早就是从杭州笕桥抗战纪念馆里看到的。

而听说高建法这个名字,是2016年夏纪录片《冲天》在杭州的一个放映会上,这可能也是在杭州唯一的一场放映,那是某机构举办的暑期青年历史学者的一个活动,其中有不少海外的博士生,该片导演张钊维也应邀参加,他回答了不少人感兴趣的问题,其间抗战老兵志愿者吴缘也作了发言,会后我们谈到怎么让人更近更现场的了解诸如“八一四空战”这段历史,因为这是属于杭州更属于中国的抗战历史,吴缘当时脱口就说:高建法高建法!他在办航校纪念馆,就在笕桥镇上。

1.高耀汉是空战英雄的儿子

由此我知道了高建法,也想早一点去看看那个纪念馆。因为之前我已经去参观过原笕桥机场内的“醒村爱国馆”,那是全国文保单位,保护得不错,但因为在军事管制区内,毕竟有所不便。而这些年我去南京去台湾等地,那里的航空纪念馆对笕桥航校都是大书特书,但我们自己身在笕桥,要寻觅一点那烽火岁月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却是很难很难,这个难更多的是当事人绝大多已经故世,而相关的实物和文献又是少之又少,时间这把雨刮器,不仅把雨水刮走了,似乎把记忆也刮走了。

时间到了2016年的8月13日上午,吴缘打电话给我,说今天空战英雄高志航的儿子高耀汉在笕桥,说可以在高建法那里碰面,于是我第一次走进了这家民间的抗战纪念馆。因为那时我正在写一本笕桥航校的书,已耗时三年进展缓慢,我想更多的获取原始素材,人和故事,实物和文献。

初见高建法便一见如故,他是土生土长的笕桥人,从小喜欢有一定年份的老物件,后来做点小生意后开始涉足收藏,特别是从事书画收藏之后,遂知道明朝大画家戴进就是土生土长的杭州笕桥人,于是更有了一份传承先贤弘扬文化的责任感,随后就创办了“戴进书画研究院”。

不过高建法一开始的收藏还是杂货铺式的,藏品已达一万多件,这从中也交了不少的学费,后来才因地制宜,渐渐转到民国空军特别是跟笕桥航校相关的实物和文献资料,这一块也已近三千件,民国时的旧书旧报刊涉及航空这一块的,那真是识得是个宝,不识是根草。

高建法觉得这是作为一个杭州人,特别是一个笕桥人应有的责任,2017年8月14日浙江图书馆举办抗战文献展,那主要就是他个人的藏品展,那个展览我去看了好几次,后来主要是去看留言本,一个城市的文化素质怎么样,一个展览到底有多少效应,你去看看留言本上的话就可以了,那虽然有不少的偶然性,但还是可以管窥一斑的。再后来但凡有民国空军的后代来杭寻根访源,我一般都带他们去他的纪念馆坐坐,两个月前当年跟高志航一起去法国留学的孙仲华将军的孙子,在高建法的藏品《中国的空军》杂志上还读到了他爷爷的相关文字,很是欣喜,由此,高建法收藏的价值也体现了出来,即在国有的档案馆博物馆之外,还有他这种民间纪念馆的一种存在,前不久他也正式拿到了“笕桥抗战纪念馆”的批文,只是目前的馆址是租用的场地,条件简陋,上楼没有电梯,老先生去参观多有不便。

我还记得第一次随高志航的儿子高耀汉走进这个纪念馆时,他说的一番话让我动容,高耀汉说我答应顾问,但没有一分钱支持。高建法说我办这个馆,就是要纪念以您父亲为代表的“八一四”空战的精神,这样的精神要告诉给笕桥的子孙后代,告诉每一个华夏子孙。

2.精气神跟国仇家恨连在一起就能打动人

精神靠什么宣传和传承,在那个年代主要靠报纸杂志和书籍,其中高建法收藏最多的《中国的空军》杂志,就是抗战期间中国空军最为主要的一本宣传刊物。

我看到的《中国的空军》是1938年和1939年的合订本,期数是从第十期开始的,因为还没有看到比这更早的期数。除了这合订本,我还看到不成系列的也有十几本,比如第一百期,它的出版日期已经是1947年的3月。但是合订本中的第十三期上,又看到“旬刊”的字样,又有“每十日出版一次”的字样,这说明这一本杂志一开始是一本旬刊,因为它也不厚,页数是32页,后来因为纸张涨价缩减为28页。它是由航空委员会政治部主办的,社长是简朴,简朴即是写了大量空军抗战歌曲的那一位,他的另一个职务是航委会政治部的主任,该杂志此前的地址有在汉口的,后又迁至重庆,这跟抗战的大势和政府迁徙路线是一致的。对了,我看到的合订本上有该杂志原东家的章印,那是一家什么单位呢?是“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图书馆(重庆)”。

每一期的封面皆是梁又铭先生的画作,画风是漫画性质的,每期都是有一个主题的,如第十期的封面即是“四二九武汉上空粉碎日本佐世保航空队图”,封底是封面延伸过来的,即封面和封底是同一幅画。第十一期的主题是“远征日本”,封面上似无此字样,但目录上是有的,这封面上就绘有飞机飞在富士山;第十二期的主题是“轰炸龙骧航空母舰”。这合订本中所有的封面皆由梁又铭包办,这八期抗战中,梁又铭到底画了多少幅空战主题的画作,这也是一个谜,近年我好像看到过有单位举办过梁又铭的空战画展,这是特别有意思的事情。

然后这几期还有一个特点,皆在目录上临时粘了一张烈士的遗像,如第十期是陈怀民,第十二期是沈崇诲,这大约是每出一个牺牲的大英雄,杂志要临时加印这些英雄的照片夹在里面以作怀念并飨读者。而这些遗像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标准像,如沈崇诲的,但陈怀民这一张又是此前我从未见过的,那是一张更帅的帅照,也许我们今天讲“帅”这个字会有轻佻之感,但当年那些英雄的确长得帅在,尤其是他们的精气神,是跟国仇家恨紧紧连在一起的,所以它一下子就能打动到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的。

3.这本杂志一开始的几位撰稿作者,若干期之后就光荣牺牲了

《中国的空军》杂志首先给人最大的一个感觉,就是主题十分鲜明和突出,比如第十期就是“四二九武汉空战大捷特辑”,头条是蒋坚忍的《给战友们的信》,此信一共三封,连登三期。蒋坚忍何人?他是蒋介石的远房亲戚,是笕桥航校成立之初派到该校的专职政工干部,后也担任过副校长,传闻他为了学“业务”,以不让那些同级的官员看不起他,他硬是通过学习和考核,正式拿到了毕业证书,对这一行为,有人会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但就事论事而言,蒋坚忍还是很有抱负并自律的。

这个杂志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新闻纪实性强,这个从以上所列的目录也可看出,每期总有人物专访和事件特写,比如像黄震遐的《歼灭佐世保第十二航空队》、丁布夫的《陈怀民肉弹击敌记》,还有《记我勇士刘宗武》等都是纪实性非常强的。

同样的,这本杂志还有一个首发和原创的功能,除了前面关于陈怀民的报道中有美惠子的信,包括她的照片、信的原件照片等应该都是首发,还有就是曾是杭州临平小学校长的许希麟那感人至深的一文《念粹刚》就是在此首发的。在十三期上,又刊发了“一对热情爱国夫妇的家书”,即刘粹刚和许希麟的书信影印件,并加上了大标题“现在不是我们的时候”,只可惜由于年代久远,书信的字迹已经基本看不清楚了。

对英雄和先烈的报道,有的则采用连载的方法,像描写杭州籍的《勇士黄正裕》就刊于二十一和二十二期,还有像阎海文《我的自传》就刊于二十三期,还有徐焕升关于人道远征的回忆等,都是很有看点的。这些其实也是体现杂志的功能。虽然这是一本纪实报道为主的杂志,但各种文艺样式还是多管齐下,有小说、散文和诗歌等,尤其是诗歌,几乎每期都有,而且这些诗歌既有抒情性又有战斗鼓动性,其中有一首杜蘅之的《在西湖的上空》写得非常动人。还有就是漫画插图,一是封面即是彩色漫画,二是内文有人物速写,既有群像又有个人的,小说采用了连载的形式,如从第十三期开始连载翻译小说《十比零》,这大概是可以归入军事文学和范畴的。因为有它的文艺性,所以该本杂志除了请军政名人撰稿之外,也还有文艺界的名人为之写稿作画,这其中就有丰子恺先生的文章《空军的人格亦要至高无上》,十一期有他的《神鹰东征琐话》,而其他几期上,还见有丰先生的表现战俘的漫画作品。

再一个特点必须要说一下的,这可能是其他杂志所不具备的,也只有在抗战时期,也只有是空军,这种概率才比较大,即这本杂志一开始的几位撰稿作者,若干期之后就光荣牺牲了,如汤卜生,公认的军中文才,第十期有他的长文《航空生活的感想》,达四个版面,第十一期有他的《“五七”飞京谒陵记》,第十二期有他的《一日三轰南海记》。但是在第十五期上,杂志的主打是《血战衡阳上空》,后面的副标题中有加黑框的“湘水·衡峰·汤卜生英灵”的字样,这篇报道之后,是加粗的黑框,大体大字,上书“本刊同人至诚为本刊特约拟稿人汤卜生先生殉国志哀”。在第十六期上,又刊登了汤卜生的遗作,这是一篇写刘粹刚的文章,我以为这是写刘的最好的文章之一,题目尤其出色:“敌人永远没有击中他”。后来我知道,汤卜生曾有《一个飞行员的自述》出版问世,但至今未能淘到,甚憾。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中国的空军》创刊于1938年2月,一直出到1948年的12月。一开始是旬刊,后改为半月刊,随后又改为月刊,共出版120期。在纪念馆我看到的有一期是第117期,其他看到的单册还有37、46、48、89、92、96、100期等,后面的杂志偏重于理论和回忆等,现场的纪实报道等就比较少了。

4.笕桥抗战纪念馆有那个时期公开发行的杂志多种

除了《中国的空军》,那个阶段还有不少有关空军的杂志,其中高建法收藏的就有《航空杂志》、《青年空军》、《笕桥》等。其中《笕桥》还是创刊号,它除了大人物训词和创刊前言外,它的头条文章就是《欧战给予我们的教训——为笕桥八周年而作》,因为它里面的文章是有回忆三年前的“八一四空战”的,因此可以推算这个杂志的创刊是在1940年,这一年也恰好就是笕桥航校创办八周年,这个杂志的主编是胡伟克,是笕桥航校的一期生,抗战胜利之后他担任笕桥航校的校长,杭州司徒雷登纪念馆中就有他接待“老杭州人”司徒的照片,他是个混血儿,长得特别帅。家住横河桥的作家高阳当年报考笕桥航校,就是去编《笕桥》的,后来到台湾之后就变成了《笕桥报》,今天在台湾的航空纪念馆中,还时时可见“笕桥精神”的提法,它的主旨要义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我死国生。而同为航空委员会编辑出版的《航空杂志》(馆中看到有两本)则更注重理论研究,它几乎就是一本纯学术的刊物了,但我注意到这是1936年出版的,这些杂志的一个好处是它们互登刊物广告,即信息互通,因此我就看到过人民空军刘善本将军当年的一篇文章的题目:《天体航行与夜间轰炸》,刊发于航空杂志第十卷第八期。刘将军是中央航校的高才生,后驾机飞往延安,1949年10月1日曾率机群飞过天安门上空。

除了上述杂志外,我在笕桥抗战纪念馆还看到了《革命空军》创刊号(1934年)、《空军画报》、《航空月刊》(封面是孙中山和宋庆龄在飞机前的照片)、《空军》237期(于右任题刊名)。

上述杂志都是公开发行的,有的通过邮局,有的通过书局,但也有笕桥航校“内部出版”的,其中有名的就是《航空生活》,它特别注明不零售,即在市场上是买不到的,但是特别行俏,所以后来又曾重印一次,一年之后又重印。

高建法还收藏了一些航校毕业生的纪念册,其中中央航校第三期学员的纪念册,印得非常精美,当时航校就开设摄影专业,学的主要是高空摄影,学生的摄影技术也是很专业的,航校生在杭州一些著名景点如虎跑、玉泉、黄龙洞的照片就极有价值。还有一些轶闻趣事也非常有意思,比如第三期学生中就有一名高个子,他就是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的儿子张锡祜,讲他在学校期间篮球排球和足球上的故事。张锡祜1937年8月14日江西临川上空殉职,前不久央视的重读抗战家书节目中就读了他写给父亲的家书。这一期除了张锡祜,后来成为英雄的沈崇诲、郑少愚、佟彦博其中像中央防空学校防空研究班第16期学员的纪念册(1939年)也很有价值的,这是民国防空教育的一份见证。

5.那个年代出版的图书在纪念馆中也有收藏

另外像那个年代出版的图书在纪念馆中也有收藏,其中颇有时效的是洪深的剧作《飞将军》(封面上有“集体创作,洪深执笔”的字样)作为单行本而发行,看书名就知道这是直接反映空军生活的话剧作品,出版于1938年,洪深是跟田汉齐名的著名剧作家,但这个剧的看点是在他把男一号塑造成是有缺点的英雄,即作为一名飞行员,那还是时时有生死无常当及时享乐的念头,这可能也是普遍的一种情绪。

其他像反映笕桥航校新生队队长、独臂将军石邦藩事迹的《断臂队长》等也相当珍贵。石邦藩后来一直成为笕桥精神的活化石,因为他在1932年的淞沪战役杭州湾上空的战役中击落一架日本侵略者的,而他的飞机中弹68发,手臂被射成重伤,后来作截肢手术,其断臂一直泡在航校的浸有福尔马林的器皿中,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即是石队长开讲,学员只要一看他那一只空空的衣袖,即刻就明白了什么叫用我们的身体炸弹来对付侵略者,顿时会义愤填膺,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有时不只是写在校门口的标语口号,更是那前赴后继者的热血和生命写成的。在那场战役中,赵甫明在乔司机场迎敌,最后光荣牺牲,后来乔司机场一度改名为甫明机场,就是为了纪念烈士赵甫明,而这个机场一度也成为笕桥机场的备用机场。

高建法说全国收藏这一块内容的也就不到十个人,什么东西在谁手里也都基本清楚的,但还是苦于没有资金,因为一般的收藏者是将之当作一门生意来做的,当知道你特别需要某一块内容时,这价格反而会嗖地一下攀升上去,所以有不少中意的藏品,却还是无力将之收藏。当然更多的还是在跟时间赛跑,作为从小在笕桥长大的人,特别是后来接触收藏这一块之后,他也曾听说过一些跟笕桥航校有关、跟抗战有关的物品曾经出现在这个镇上,比如有一把理发店的椅子,上面就有“中央航空学校”的字样,还有不少只是出现在年长者的谈资中,但谁也不知道这些实物究竟去了哪里。

发表于 2018-1-20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1-20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到标题中的高建法,以为是说“规”,说笕桥对杭州空域限高的历史变迁。。。。。。
发表于 2018-1-20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陌生城池 于 2018-1-20 18:34 编辑
holy01 发表于 2018-1-20 15:31
我看到标题中的高建法,以为是说“高楼 建设 法规”,说笕桥对杭州空域限高的历史变迁。。。。。。

      这个解读也是没谁了!现如今笕桥机场的存在感,仿佛更多的是因为其是杭城限高的“罪魁祸首”之二,至少在城建(高楼)迷眼里是如此。当然,笕桥机场也确实制约了城市建设,尤其是钱江新城、城东新城的天际线。
       最近由于电影《无问西东》的热播,再次引发了大家对80多年前那场发生在杭州上空的8.14空战的热议,以及对笕桥机场、中央航校及中央飞机制造厂历史的回顾钩沉。那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那一群“我死国生”的英雄,慢慢浮现并逐渐清晰起来,穿透时间的长河,再次感动了我们,唤醒了我们内心并未完全泯灭的良知和英雄主义。相比电影,更推荐大家去看看纪录片《冲天》,从当年笕桥航校飞行员的角度切入,以小见大,情景交融。片尾曲《西子姑娘》,是当年空军军歌之一,军歌居然是这样的歌名和风格,但同样是从个人情感带出家国历史宏大主题,听了简直让人动容。
       最后,我想表达一下对高建法先生的感佩——在官方还没有重视或者刻意淡化的时候,民间力量在行动,而且很执着,这种执着最初或许只是出于纯朴的爱乡之情,但其意义,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真相的浮出,会越来越大的。
发表于 2018-1-20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oly01 于 2018-1-20 21:45 编辑
陌生城池 发表于 2018-1-20 18:32
这个解读也是没谁了!现如今笕桥机场的存在感,仿佛更多的是因为其是杭城限高的“罪魁祸首”之二, ...

哈哈,毕竟是个高楼迷!点进帖子看到内容后,才发现标题理解错了。

不过确实,笕桥的历史意义重大,你说的内容很有干货!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陌生城池 发表于 2018-1-20 18:32
这个解读也是没谁了!现如今笕桥机场的存在感,仿佛更多的是因为其是杭城限高的“罪魁祸首”之二, ...

那些年的过去,值得后人去感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11-17 13:00 , Processed in 0.29410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