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上午,王女士向温州晚报《合力维权》求助,称自己10岁的儿子小伟竟偷偷用她微信里绑定的银行卡给“某”等游戏充值,前前后后竟然花掉了1万多元。 “平日里,我连买件新衣服都不舍得,这么多钱,我现在都心疼死了!”王女士说,发生这事后,她上网查了许多新闻,发现有说未成年盗用家长网络账户给游戏充值是能退款的,“是不是真能退?”王女士也想咨询下晚报读者律师顾问团的律师。
小伟偷用母亲给游戏充值的明细的部分截图
偷用母亲微信,给游戏充值1万多元
王女士一家是河南人,夫妻俩带着三个孩子在瑞安打工有近20年。小伟是王女士最小的儿子,今年10岁,是一名小学四年级学生。 王女士说,平日里,小伟时常都有拿她的手机玩游戏,因为每次玩的时间不长,她也不太在意。然而,几天前,她翻看自己的短信记录时,意外发现自己的一张民生银行信用卡在11月24日消费了1000元,而她清楚记得这不是自己消费的。之后,她继续翻找短信记录,竟找到更多“不知情”的消费记录。为了弄清这事,王女士到该银行查询原因,结果被告知这些消费都是花在游戏充值上的。回家后,在她再三询问下,小伟哭哭啼啼承认,是他偷着用她微信里绑定的银行卡给“某”等游戏充值了。 王女士说,之后,她翻看了自己的微信交易记录,发现从10月9日至11月24日期间有数十笔的某公司充值、4399游戏的充值记录,分别是用她绑定的一张农业银行储蓄卡和一张民生银行信用卡支付的,共计花费了1万多元。 “1万多元,对我们一家来说,是一笔大钱。”王女士说,她和丈夫两人工资合计一个月就6000元多元,要负担三个孩子的日常开销,还有老家三位老人的生活开销,只是够用而已。
小伟偷用母亲给游戏充值的明细的部分截图
需核实情况后,再确定能否为其退款
据王女士说,发生这事后,她在网上查了许多新闻,有说未成年盗用家长网络账户给游戏充值是能退款的。并且,其中今年9月的一则新闻中有提到:“在日前举办的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上,某公司游戏总监王磊表示,接到不理性消费投诉,认定是未成年人行为,公司一律退费。王磊表示,有一些孩子因为沉迷网络游戏,他们的认知程度有限,经常会被坏人利用,被诱导去做不理性消费。某公司方面表示,针对所有未成年人的家长,某公司会专门设立一条专线,通过快速的亲子识别和消费核实,帮助家长把孩子的一些不理性不健康的消费核实出来,只要认定孩子的消费情况属实,某公司会直接退还相关费用。 之后,她通过114查询到某公司的相关号码,但电话一直拨不通,遂向晚报《合力维权》求助。 上午,记者拨通了某公司客服热线,通过语音提示转到了“未成年消费问题”,接线客服表示,需要王女士直接拨打该客服热线说明情况,具体如何处理,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核实后给予答复。 随后,记者拨通了4399游戏的客服热线,接线客服表示,也需要对王女士所说的情况进行核实,如果确定是未成年人行为的,也是可以退款的。 下午5点30分,王女士告知记者,经过联系后,目前她正在按照上述两家公司客服的要求提供相关凭证。
律师说法
未成年人实施的超出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可撤销 晚报读者律师顾问团成员、浙江越人律师事务所律师项建挺表示,根据我国《民法总则》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本事件中,王女士的儿子仅10岁,属于未成年人,对其实施用微信绑定银行充值游戏费用的行为,显然超出其年龄和智力相适应的范围,属于效力待定行为,鉴于作为母亲的王女士明确不同意上述游戏消费充值行为,那么上述行为依法应该予以撤销,某公司、4399游戏应该退还上述充值费用。
看温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