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27|回复: 0

[新闻] 【杭报 · 西湖副刊】西去“边境”二十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7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去“边境”二十里

2017-07-07

                                         
    本版摄影 记者 丁以婕
                                         

                                         


杭州城市地铁二号线西北段也开通了第一段,年底将会通到良渚。对我而言,这条线路几乎覆盖了我们家庭主要生活目的地。比如我最喜欢的武林广场,武林路、环城西路、杭州大厦、国大城市广场。良渚与杭州最重要的城市节点贯通。前面文字提到的那些“边境”,将因为地铁而被重新定义价值。

文/王群力

在我的心里,杭州这座城市有很多“边境”。这些“边境”,有些确实地理区位形成的,有些是生活半径决定的,还有的则是心理因素决定的。包含着很多样和复杂的内涵。

有一次开车经过三墩,一种强烈的陌生感袭来。由于从主城区到三墩镇的核心区,没有一条直达的道路。必须从古墩路往西拐,现在可以沿紫金港路往北。这个区域没有吸引其他区域人群聚集的设施,也不是主城区抵达西北的必经之地,于是,三墩镇就像一块“飞地”,一个孤岛与主城区显得格外遥远和疏离。属于杭州主城区还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比如城东北的丁桥、笕桥;西面的留下小和山以及五常等等地方。还有康桥地区,至今都没有逗留驻足过。原本之前,这些地方是一个遥远的地方。偶尔还需要途经此地,于是心里就定义为“边境”。

内心有几条清晰的杭州城市心理“边境”,最明显的是环城北路的中河高架。在我的心里,过了这座桥的城区就是“外地”了,有一种城市氛围的审美隔膜。更喜欢武林路那种尺度,喜欢环城西路,喜欢北山路,保俶路那些区域浓荫蔽日,自带气质的那种美感。而三十多年之前,我心里的边境是杭州城东的沪杭铁路。1985年之前,我要从体育场路松木场附近,一直往东,穿过庆春路铁路闸口(真像一个边境检查站)去凯旋路的工厂上班。更早之前,我要穿过清泰门的铁道闸口,去莫邪塘的外公家。

事情的变化,源于1999年,学会了开车。顿时活动半径就不同了。边境的概念还在,只是比较远了。比如北面的石祥路高架,似乎就把拱墅区和余杭区划分了开来,尽管这里并不是两个区的分界线。2008年,我搬到了良渚文化村。直线距离18公里,心里是有很多满足感的。毕竟,拥山坐水,鸟语花香,远离城市带来的是不一样的居住体验。随着生活内容的丰富,行走杭州的机会愈发地多了。当然交通拥堵,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从儿时步行半径十五分钟,到后来自行车半径40分钟,再到汽车60分钟半径。日行百里,往来奔波。路上开车拥堵,去火车站生怕误点,空间距离形成的“边境感”,日益强烈。

地铁,当然是早就知道的。上海北京地铁都乘坐过,卡包里还有一张上海地铁“一卡通”,体验过香港的“八达通”,很好啊。2003年的巴黎还很安静安全。深夜乘地铁,杳无人烟的地铁站口,昏黄的路灯下,竟然可以邂逅一个维纳斯般标致的姑娘,场景真的很巴黎。印象深刻的是东京地铁,陈旧复杂,却极有秩序,一种人性化便捷的秩序。最繁忙的区域,层层叠叠,人头攒动,却有条不紊。去每一个地方,可以最不费心费力地寻找到合适的路径。每次乘坐东京地铁,几乎就是一次自我成就和显摆的体验。看,我又顺利地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几乎所有体验过的人,一致认为——地铁,几乎成为东京特大城市最骄傲的标志。

杭州城市地铁二号线西北段也开通了第一段,年底将会通到良渚。对我而言,这条线路几乎覆盖了我们家庭主要生活目的地。比如我最喜欢的武林广场,武林路、环城西路、杭州大厦、国大城市广场。良渚与杭州最重要的城市节点贯通。前面文字提到的那些“边境”,将因为地铁而被重新定义价值。杭州城市的空间概念,将因为地铁的建成而得以重构。以往,都会把石祥路高架,当做城市北部真正的边界线。如今,古墩路莫干山路北段良渚已经完全被高密度的城市覆盖。良渚日益成为杭州国际化的重要区域,我们早已经开始构想二号线良渚站建成以后,杭州城市全新的心理空间,重建曾经疏远与陌生的“边境”关系。

地铁来了

2号线开通的当天,下班,我就坐地铁回的家,还特意计了时。从钱塘江畔到城西,35分钟。古翠路站出站口边的霓虹格外美,夜色中盛开的繁花愈显华贵。城西熟悉的味道扑面而来,深深地呼吸吐纳,回家了。

文/尹晓芳

1999年搬到城西,并且是古翠路以西,18年,算住得久了,还会再住下去。城西哪儿哪儿都好,就是,远。2000年生完孩子那会儿,同事来看我,一个个都感叹:“怎么住得那么偏远!”其实那时候,单位只不过在艮山门,到我家差不多也就8公里左右,跟现在的钱塘江边相比,近了至少有一半路吧。但,真的就是感觉远,特别是自东向西穿过古翠路后,高楼都没有多少,城郊结合部的感觉油然而生,地理上也许并没有多远,心理上却陡然生出荒凉之感。

也是,家里贴着余杭塘河,从我家后窗望出去,就是河北岸的大片稻田,秋天的早晨贴地会起一层雾,白茫茫一片,只有田间零星种着的树,梢头钻出外头,影影绰绰。夏天那就热闹了,天天晚上听到蛙声一片。夏夜在露台上,还时常能看见流星掠过。虽然离市中心远,可真是好,也真心喜欢,宁可忍受不便利的交通。

再然后,房子越盖越多,站在露台上,目光所及之处,全是高楼。后窗望出去的景致,也从最初的田地,变成农民房,然后是高层住宅。所幸余杭塘河岸边修了游步道,堤岸绿化做得很好,看着倒也赏心悦目。楼多了,住的人就多了,虽然路越修越宽,还是架不住的堵,毫无疑问大城西一定是上下班高峰最重要的堵点。偏偏单位又搬去了江边,开始拥抱崭新的钱塘江时代,不少住城西的同事也随之迁到单位附近,因为上下班实在是太耗时了。而我这个城西的资深常住民从来就没有动过搬家的念头。

想不出特别的原因,只是习惯使然。熟悉了周遭的一切,生活其间觉得安稳而妥帖。而改变必定需要大动干戈,要赔上大把的时间和精力,解决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想想都怕。宁可一成不变地窝在安静的角落,过简单的日子,虽然每天有两个多小时需要花在来回穿越大半个城的路途上。时间久了,这奔波也成为一种美好。沿途有不同的风景,看到不同的人来人往,识得更多的路。

前几日,城西通了地铁,2号线。以前,回家有时也坐地铁,1号线,只不过还需要转上一趟公交才能保证整个行程的完满。地铁自然快速便捷,换乘公交就有些令人沮丧了。呆呆地站在夜幕降临的站台上,等一趟不知道什么时候到达的车,有时候长长的等待竟让人生出虚度光阴的叹喟。而“人挤人的车绝对不上”的坚持,也令等待再一次拉长。

2号线伸展到城西,古翠路以西。从此,可以每天在地表之下穿越大半个城来回,感觉还真有些奇妙。

这奇妙的感觉似曾相识。有一回踏进地铁,整个车厢铺满了星空,这些苍穹之间遍布的旋转的星仿佛直直地扑将过来,厚重,真实。狭小的空间登时饱满。身在其间,仿佛被裹挟在星空中,有一种奇妙的感觉。这是一次梵高展的地铁广告,快两年了,我仍然记得。

2号线开通的当天,下班,我就坐地铁回的家,还特意计了时。从钱塘江畔到城西,35分钟。古翠路站出站口边的霓虹格外美,夜色中盛开的繁花愈显华贵。城西熟悉的味道扑面而来,深深地呼吸吐纳,回家了。

地铁来了。于我,出行更便捷了,不用开车,不用倒公交,生活可以变得更简单。守着城西,守着安宁,把日子过得细水长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11-19 10:48 , Processed in 0.21473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