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86|回复: 1

[转帖] 【杭州日报 · 城纪】辨利院内镇山之宝都去哪里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5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辨利院内镇山之宝都去哪里了

2017-05-05

                                         

                                         

                                         


辨利院,早年曾藏有一批珍贵文物,可惜后来因为和尚监守自盗,这些本该放在浙江博物馆里的瑰宝,有些出现在他省的展馆里,有些索性去哪里了都不知道,说来让人心痛。

寺和诗人有不解之缘:“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寺经晚唐杜牧这一吟咏,即便不解诗的人,眼前也会浮现出林梢间那若隐若现的飞檐翘角,耳畔恍闻钟磬之声。寺院不仅具有劝人为善,助人游兴等功能,同时还是传承古代文明史的载体,通过那袅袅香烟,后人往往能连接或还原一段真实的历史。像本文所说的辨(一作辩)利院,早年曾藏有一批珍贵文物,可惜后来因为和尚监守自盗,这些本该放在浙江博物馆里的瑰宝,有些出现在他省的展馆里,有些索性去哪里了都不知道,说来让人心痛。

1/ 辨利院石幢横卧池底 被发现的经过

明代隆庆年间(1567-1572)某日,曾任礼部侍郎的吴太冲受城东高僧融如之邀,前来艮山门外草塘上,察看一座连当地人都不知其名的古庙。吴太冲扶着藜杖站在人群前,眉头紧皱:这座庙由于年久失修,殿宇坍塌,已破败到几成荒地的程度,莫非就任其自生自灭?吴太冲一边口念“阿弥陀佛”,一边回过头,向近身的数位乡绅示意:怎么样?大家放点血吧,从我开始……由于吴老带头捐资,一切马上进入运转状态……前殿造得差不多了,大家把注意力放到长满藤蔓荆棘的后院里来。那日暮云已渐渐四合,大家坐在一口很大很深的水池边准备歇工,忽然发现池底隐隐有东西在发光,甚是怪异。把池水放干,只见一座“长四尺,青色七棱”的石幢横卧池底。把它洗净后仔细一瞧,上有刻文:“皇宋淳熙八年,岁在辛丑,德贤禅师建,名庆庵。嘉泰元年,讷法师请额‘辨利讲院’……”共48字。刻文记载该院在南宋时叫庆庵,宋宁宗时称辨利讲院……由于城东古迹较少,发现出自南宋这样一方宝物,吴太冲他们真是欣喜若狂,择日一早净手焚香,就像今天灯芯巷附近那亭子里的石经幢一样,把它恭恭敬敬安放于原址,三叩九拜后约定,自庙建成之日起,无论载文还是题刻,庙名概称复古辨利讲院,简称辨利院。

辨利是什么意思?有人说“义取玄奘亡身求法,四辨利人之语”,看来与唐僧和尚取经、讲经、行善有关。那时杭州东郊识字的人少,你说这样的佛家语有多难懂难记?时间一长,常来烧香的,以及到寺院前挑井水的凡夫俗子管自改口了,叫井亭庵,为什么?因为寺前有口“味颇甘洌,经亢旱不竭”的老井——生生泉;井旁有座桑阜亭(又称师构亭、庆丰亭),井亭庵就这么自然而然叫出了名。清康熙《仁和县志》记载辨利院“又俗呼井亭庵”。这种书上称辩利院,民间叫井亭庵的现象,一直并存到寺院消失为止

转眼已到清代乾隆年间,历经风风雨雨的辩利院又是陈旧不堪,经再度修葺后,殿宇规模比先前更宏大,整幢建筑金碧辉煌、巍峨壮观。寺前一侧为吴太冲执笔的《复古辨利讲院碑记》高大石碑;门楣上悬挂明礼部郎中曾凤仪题的“复古辨利讲院”匾额;大殿内佛像庄严,殿左“贯华居”,右有“梅隐窝”,都是诗僧居住的僧寮;院南种植大片的方竹,称方竹坪,竹坪旁建“看竹轩”;院后“唐园”正中一个大池塘,取名“涤月池”……前来烧香的都说比以前像样多了。清沈起潜《辨利讲院志序》夸道:“杭州东郭外,寺刹以十数,庵院以千数,草塘之辨利讲院,名独超出一切……”

2/ 贯休《十六罗汉图》为何会在辨利院?

随着名声渐渐远播,辨利院内珍宝多了起来,除南宋石幢之外,还有唐代贯休《十六罗汉图》、明代蕅益《白牛十颂图》、仇十洲《小十六罗汉像》,历代或墨拓或血刺或涂金的各种变相《观音图》等。因为《十六罗汉图》、《观音图》等诸多镇山之宝所产生的影响,辨利院每年二八月的某一日“悬像礼忏,以申供养,城中人多往观之”。杭州城内梁堇林、杭世骏、厉鹗、丁敬、金农等名士都前来辨利院瞻仰,并留下墨宝。

《十六罗汉图》属晚唐名画。作者贯休是浙江兰溪人,曾住杭州灵隐、南屏等寺庙。当年与齐已、皎然并称“唐代三大高僧”。贯休不仅善诗,且擅长画佛像。其代表作《十六罗汉图》据说是他在遂昌唐山查经读史,经十四年呕心沥血,几易其稿,方才画成。此画开一代先河,“胡貌梵相,曲尽其志”,风格极为奇特,是中国古佛教绘画中公认的珍品。《十六罗汉图》曾几经波折,明神宗时,慈圣太后将此画赐紫栢大师,后大师因犯事死于狱中,此画被他人带到杭州,藏在城东一小庵中。清顺治年间,严沆与卢之颐两人共捐千金购得,把它藏在某一庙内。雍正五年(1727),康熙行宫改称圣因寺,浙江总督李卫将该图轴“请至圣因永充供养”。

贯休名画后来为何会在东郊辨利院?据吴颖芳《观音画像》记载:“大士(一作力士)图像,聚自石仓吴志上先生,后人不能守,入于王氏质库。……”乾隆初,城东“画痴”王曾祥在北郭王澹如家做教书先生。他和杭世骏等并称“松里五子”,《盐桥广福庙记》、《湖山神庙碑》等出自他手,是个文学、史学素养深厚的学者。他将古画视作生命,当看到东家有吴志上后人抵押给他的“大士图像”(何人所作不详)时,便和东家商量,他甘愿白教七八年书,以此作为交换。东家答应了他的要求,王曾祥开心莫名,把画当作宝贝藏在家里赏玩。某日,他游孤山圣因寺,看到贯休画的大士变相,不禁大为震撼,以至“寤寐不能忘”。某日他实在熬不住了,就去央请梁堇林、杭世骏二位好友作保,说想借回家好生观摩,过过瘾。二位于是和他一起去圣因寺喝茶,好话说尽,住持碍于面子,应允将画出借。王曾祥小心翼翼捧回家,“誓言生世一日留一日,王氏死则归寺”。如此一来,“画痴”王曾祥算是出了名,“续是凡遇名笔一一购求,知交远近寄与者甚多,久之,得六十余轴。”那六十余轴里,有蕅益《白牛十颂图》,仇十洲《小十六罗汉像》等珍品,还真不好说。

王曾祥一生没积蓄,他稍有几个钱,都用在收藏上,所以死时家里穷得叮当响,连墓地都是老友帮忙解决的。“贯休之画复归圣因”之后,他儿子王聪甫“环顾室中,父遗长物唯有此耳……”王聪甫搔着头皮前思后想:古字画又当不来饭吃,这穷日子可怎么过下去?最后决定以二十五两银子的价格把父亲的命宝全部处理掉。消息一传出,笕桥一带文人顿时如遭马蜂追叮似地乱作一团,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决定大家凑份子,无论如何要把它买下来。吴颍芳立马作《募请观音者像疏》,张贴于南北通衢的墙头树身……一番忙碌后,共筹得三十两,除付王聪甫之外,剩余的还能用做“高足衫木橱,以藏画轴”,可见城东像王曾祥般的“画痴”不是没有,而是大有人在!

3/ 杭州城东文人收藏文物

乾隆间辨利院继收藏《白牛十颂图》等名画之后,当地颇有名望的翟西雍居士“请此五十五轴,又续得施者七轴,归于福善精舍”,该庙位于今彭埠境内。不久翟西雍病重,死之前他不放心,怕有闪失,嘱咐吴颖芳将画藏于辨利院。吴颖芳遵嘱,于“甲申(1765)春仲归之辨利,春秋一如福善故事,而续有增添,御题石刻、贯公之画,亦得一幅,迄今乙酉秋月,检之共有六十七轴”。自此,包括御题石刻(当是摩绘之类的纸制品),以及“亦得一幅”的“贯公之画”在内,就都成了辨利院的镇山之宝。吴颖芳提到的御题石刻,出自乾隆之手:乾隆二十九年八月,皇上南巡驻圣因寺行宫,在文澜阁观赏《宣和画谱》中的贯休十六罗汉画像,看后赞不绝口,命工匠将其刻于石,并特设“罗汉堂”,刻石上亲笔修改名号,一像一诗(1963年,堪称杭州一宝的十六罗汉画像刻石移至杭州孔庙)。

以上史料源于清翟灏编辑、吴颖芳增订的《辨利院志》和翟灏《艮山杂志》等史籍。吴颖芳为“浙西三高士”之一;翟灏为乾隆甲戌年进士,二位不仅是东郊,同时也是杭州文坛的领军人物。吴颖芳1781年去世前,《辨利院志》已刊印,8年后翟灏去世时,《艮山杂志》尚未付梓,一切关于辨利院及旧藏的信息,本来到此就该告一段落了,谁知百年之后“剧情反转”,该院内珍贵文物先是因兵燹而流失过半,后经丁丙等人努力收藏捐赠,数量反而超过先前,但最终结局是,因和尚盗卖,辨利院镇山之宝消失得一干二净。

4/ 清道光至光绪年间,丁丙是辨利院的常客

杭州在清乾隆至咸丰前期,基本上没什么大的动乱,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军攻陷杭州,情况就糟了,据江苏人氏邓之诚《骨董琐记全编》说:“……又无量寺有呂賡六画十八罗汉,潮鸣寺有戴文进功德画像、张樗寮书《话严经》残本,乱后皆不可闻。”《骨董琐记全编》里有一篇《辨利禅院观音像》说:“同治初年,辨利院内尚存五六十帧……”当时一个满族画家叫如冠九,在杭州做官,他酷爱收藏,“肆意访求散失,合之旧藏,得百六十余帧,中有吴道子、唐六如诸名笔,又藏《华严字塔》一帧,四环庄楷,细若蝇头……”丁丙等一行文人与如冠九有交往,大家一起操心,把这些新购、旧藏都托付给辨利院住持,这是该院珍宝最多的时候。

清道光至光绪年间,丁丙经常出没艮山门外,是井亭庵的常客。他信佛,但更大的兴趣还在文史方面。像上述关于辨利院的内容,不少来自《艮山杂志》,这本书稿,后来没了,幸亏丁丙费尽心机从上海那里找到,并把它编入《武林掌故丛编》,设若没有《艮山杂志》、《东郊土物诗》包括他自己写的《松梦寮文集》等史籍,东郊许多往事也就根本无从谈起。以“百六十余帧”字画一事为例,《松梦寮文集》里有8处详细记载每幅观音画像是怎么供养到辨利院来的,其中一篇《香绘大士像》说:“艮山辨利院尊藏唐宋以来观音大士像数十轴,或墨或采,或绣或拓,或染指以代毫,或刺血以施缋……”这8幅观音图轴有5幅是丁丙多年收藏或其家人精心绘制的。

丁丙不仅捐画,还为修缮辨利院出资出力。丁立中《先考松生府君年谱》说:“己巳年秋,府君与许益斋丈敬谨瞻礼,恐名迹之就湮也,益斋丈言于如冠九观察,出资修屋宇,装画轴,尚存一百一十三轴,出示禁止巧取,其不足者由许益斋丈与府君助成之。”除此之外,丁丙当年还在艮山门内外做了许多与民生民计有关的善事,如筹办东城巡防、建艮山门城根丐厂、重修城外杨墅庙,还有姚店桥旁新筑五人墓等等。辨利院成了丁丙当年东郊活动的立足点。光绪二十五年丁丙去世,城东老百姓悲伤不已,出于一种感恩心理,大家替丁丙在辨利院护法,添神主牌位,把他当伽蓝供奉。

5/ 通慧和尚偷卖庵内古字画

一个“俗称井亭庵”的寺院里有很多宝贝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渐渐传到南通(旧名通州,因北京也有通州,1912年改名南通,意谓南方的通州)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耳朵里,他因中年无子,曾携夫人去(南)通州狼山观音禅院跪拜,许诺若得后嗣,将重修寺院,谁知隔年果然生下后来被称之为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孝若,他于是践诺修筑观音禅院。张謇平时就喜爱收藏,他自此对收集观音像产生浓厚兴趣,想把天下历代珍贵观音像都集于狼山,于是遣人四处打听,时隔不久,井亭庵出事了——据张謇《狼山观音院后记》载:“会台州人张摩诃者,故尝为僧普陀,与杭州井亭庵僧静法而善……”意思是浙江台州有个叫张摩诃的人,曾经在普陀山当过和尚,后来同井亭庵静法法师结为知交并住了下来。静法圆寂时将庵中所藏历代观音像一百五十多幅交给张摩诃保管,这些画像最早的为唐吴道子所画,还有石刻摹本、纸本、绢本、缂本、刺绣等,“庄严圆满、端正妙丽”。

井亭庵旧藏并非张摩诃私物,庵内旧藏说轻点属寺产,说重点属杭州公器,这每年两次展示的字画,哪能不和本地方上说一句就轻易送外地人保管?再则如怕不安全,为何不交与当地官府?此说显然站不住脚,多半是张謇派人买通了张摩诃。邓之诚《辨利禅院观音像》有记载:“辛亥之变,主僧(通慧)窃售……窃之海上,鬻于外人”。这个通慧即张摩诃。邓之诚说通慧竟然偷卖部分字画到外地。常言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事情败露后杭绅追之甚急,通慧慌了,改名张子骞,索性把井亭庵内余下的名画包括《华严字塔》,“尽纳之通州博物馆,求张啬公(张謇又名啬庵)护庇”。杭州丢了这些珍宝大为震惊,当时的头面人物吴子修(张吴二人素有交往)几次三番向通州催讨。

都说眼见为实,2017年3月15日,我赶赴狼山。远远望去,狼山海拔无非区区106.9米,但因突兀于长江之滨,气势非凡。山上松柏葱茏,浮嶂叠翠,尤其是山顶楼阁庙宇那层层叠叠的飞檐翘角,看了令人醉心。狼山分前山后山,后山“北麓园”里那三层的“赵绘沈绣之楼”建在观音禅院旁。我径直前去,只见大门锁着,隔着窗户望去,墙上挂有几幅黑咕隆咚的图轴……我向导游打听,说已有两年未开了,因为没东西好说……没东西好说?不至于吧?该楼内曾供奉历代观音宝相三百多件,张謇手里当年何等风光?!不说大家都知道,2011年王蒙《稚川移居图》卖4.025亿;2016年任仁发《五王醉归图卷》卖3.036亿元,那吴道子、贯休之画该值多少?是怕丢失而关?不是的,是日本人造的孽。沙向军说日军侵华,楼内珍宝“转移上海(寄存于租界内某银行保管箱中)……嗣后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一部分历代名人画观音像不知所终,今日沈楼两壁所悬十数幅观音像,为晚近据影印本摹绘而制,有唐吴道子、原赵孟頫等人之作”

300多幅只剩下十数幅,且是拓品,不是真迹。

6/ 寻找辨利院遗址

辨利院到底在哪?艮山门外约三里的春草塘?我曾数次从笕桥出发,沿途打听,可惜没一人知晓。后来在范家社区老年活动室,与正在喝茶的丁桂法、李营勇老人交谈,等说到井亭庵,两老马上起身带我往南走,一边和我说,井亭庵直到“文化大革命”初期才拆掉。整个庵面积有七八亩大,庵前一口井、一间亭子;庵北一围长长的、高约四米的泥墙;庵东庵南一条弯弯曲曲的河流;庵西面都是香樟树,其中最大一棵要六个小孩才能围住。整幢建筑除了北面,其他三面都有门,正门在东面。庵里很空旷,经常放电影。小时候他们常躲在菩萨后面睡觉。“大跃进”时庵改为大队仓库,后相继为玻璃纤维厂、服装厂等……走到临近运河边的公交305路濮家车站,两老人指着车站旁的“华润万家”超市说,井亭庵遗址就坐落在这里。

发表于 2017-5-5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走到临近运河边的公交305路濮家车站,两老人指着车站旁的“华润万家”超市说,井亭庵遗址就坐落在这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11-20 01:33 , Processed in 0.19809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