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01|回复: 58

[讨论] 【口水堂】开学三四天很多小学新生家长累翻了[52楼新增快报报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13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jason 于 2016-9-20 16:19 编辑

[文字来源:都市快报]

【社会观察】学生教育,应该主要依靠校内学习,而不是靠校外辅导


  开学三四天,不少小学新生家长已经累翻了。昨天一个一年级家长群,有家长吐槽:“我们上了三天课,回来让家长配合的事情一大堆,到底是小孩读书还是我们读书?”很多家长呼应:“忙得手忙脚乱,时间真的不够用。”
  一位全职妈妈说,孩子在一所民办小学读书,下午四点放学到家,马不停蹄吃饭、跳绳、读书、练琴,忙完所有作业,上床接近21:00了。这其中学校布置了不少作业,比如读课文、跳绳等,老师都要求家长全程参与,孩子的完成情况,家长都要拍好视频传给老师。
  “开学才三天我就快崩溃了,小学还有六年,真是看不到头。”这位妈妈十分焦虑,“不知道其他家长是不是这样,这样的节奏是否正常?”


  有家长说家庭生活“全面提速”
  一位家长说,孩子一上小学,感觉家庭生活“全面提速”。这位妈妈向快报记者介绍了新一年级的家庭时间表。
  16:00放学,半小时左右到家,先休息一下,利用这个时间,进行亲子阅读,学校要求30分钟。读好吃晚饭,半小时结束。
  17:40左右,下楼跳绳。这项作业,老师要求录段视频,要求跳绳100个以上。女儿跳得不错,1分钟能跳120个。先后跳了四组,拍好一段不错的视频发给老师。
  18:10左右,开始做各科作业。
  语文刚学了第一篇课文,回家要求读一读,之后要录一段朗读发给老师。一共录了三回,第一回女儿结巴了几下,说要重录;第二回,外婆中途来喊吃饭,女儿嫌有杂音,重录;第三回,一气呵成,终于成功。之后要提前预习明天的内容,上网找找相关材料,提前做些了解。
  数学要求找一找生活中的数字,记下来,第二天上课回答。数字儿歌等也要多读几遍,要求最好熟练朗读或会背。
  课程表贴起来,铅笔准备起来。等到完成各科作业,要花将近一小时时间。
  19:00,作业做好了,女儿的钢琴还要练上40多分钟。
  20:00,洗澡,看看喜欢的书。最后再整理一下笔袋、书包等。
  21:00,开始睡觉。
  “视频作业,交给爷爷奶奶基本完成不了,有的家长为了视频或录音更流畅,还要自己先剪辑一下,实在太拼了!”这位妈妈说。
  开学初,像这位妈妈一样感觉手忙脚乱的家长,还有不少。采访中,有家长说,“作业一大堆,虽然没有书面作业,但是口头作业要求也很多啊,课文读5遍,儿歌读10遍,还要对着课本上网搜索相关内容,这都要家长一起做的。”
  几位小学新生父母说,这种幼儿园从未体会的“慌张”,现在天天都弥漫在家里。
  一位孩子在公办小学读书的妈妈说:“我们作业不算多,但家长群很让人害怕,一小会儿没看,就是两三百条新信息。我就头皮一紧,急忙往上翻,生怕错过重要信息。”


  老师早上5点回复家长信息
  这其中也有很多家长说,家长辛苦,老师也不容易。
  有的学校,孩子的作业,家长把录音、视频发给老师,老师要做一一回复。一位家长说:“早上起床一看,老师传来三大段点评,加起来有百余字,仔细一看发送时间,竟然是5:07。
  “老师也太辛苦了,晚上有时10:00还在群里回答家长问题。早上又起这么早,已经两天都是清晨回复我们作业问题。”
  有家长算了一下老师的工作量——全班34名同学,每人的录音大概是1-3分钟,再加上老师的点评,全班看过需要两小时左右。跳绳的视频也是如此,1分钟的视频有34个,加上点评和鼓励,大约也要40多分钟。只这两项作业,就要花掉将近三小时。此外,老师还要备课、准备活动等。
  昨天,我们采访了一位公办小学的一年级班主任,看看她一天的课后安排。这位老师是数学老师,带两个班,还是一位班主任。
  “15:00放学,送走孩子们,我在群里回答家长各种问题,包括当天的作业,明天要带的东西等。因为全班家长的微信都加了,所以群聊的同时,还有家长私信问她一些具体问题,有时同时在闪烁的窗口,多达四五个。早上手机电量100%,下午3点,电量只剩8%了。群里聊了半个多小时,问题解决得差不多了。
  “15:40-16:20,学校里来了一位妈妈,因为孩子有些特殊情况,来找我聊聊。送走家长,我在学校备课。明天有两节数学课,要找点绘本故事穿插进来,孩子们比较容易接受,作业也要同步想好。此外,有个孩子入学两天表现得不太适应,找家长再聊一聊。
  “21:00回家,还要看些专业书。作为一名新教师,要学的有点多,比如专门写班主任的《临场发挥的76个技巧》等。晚上,最好上网买点小玩具、小文具等,课堂上奖励给孩子,他们一天都会很开心。
  “早上6点又要起床了,开始新一天的工作了。”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
  最可贵的是拥有什么?
  采访中,很多一线老师说,小学初期这样紧张的节奏会持续一段时间,等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孩子和家长都会步入正轨。

 楼主| 发表于 2016-9-13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教育改革真有点问题了,特别是有了微信、QQ这些东西以后,
不是简单了,而是复杂了,每天的回家作业都在微信上,家长和孩子都够忙的。
以前,老师作业都是布置给学生的。现在都变成布置给家长了,还要求家长用红笔批改。
小学一年级么用纸写字就好了,这么早让孩子使用电子设备学习有什么好处??
而学校呢?连餐具都还要孩子带去,去学校每人一个大书包再加一个饭盒袋。
一个星期在学校才4天半,周五下午就放假了,时间比幼儿园还短。
 楼主| 发表于 2016-9-13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教育应该引起全社会重视了。
我们小时候读书那要家长这么操心的。 孩子放学回家自己做作业就好了,最多监督下。
而现在的教育,校外一大堆课后辅导班,一周在校才4天半,家里还真得要大人有充足时间陪伴才行呀。
学习,应该主要靠校内学习,而不是靠校外辅导。
发表于 2016-9-13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在准备生二胎的,做好以后全职的准备吧
发表于 2016-9-13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教育太畸形了,学校老师对家长简直是威逼恐吓,什么你不这么干孩子就要落后了,什么你家长都不上心,学校教育能有效吗? 而学校真正的教育部分呢?还不是读书写字做作业,跟2,30年前的我们有多大区别? 老师的素质提高了吗? 他们知道去细心的关怀孩子的性格养成和自信自爱的培养了吗? 真正该教育的社会守则,公民意识,学校敢教吗? 最终还不是为了升学和科举考试服务, 那就不要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去折腾家长了,干脆大家扒掉虚伪的外衣,小学中学就叫科举备考培训班,拼钱拼资源拼家长拍马屁的能力,不就行了吗? 何必要搞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去折腾孩子呢?

孩子把身体弄好,考试考好,不要搞虚头巴脑的东西了。 你的所谓素质教育,无非是无脑的参加各种兴趣培训班,是产业班,赚钱班,跟孩子素质无关的,你的孩子学不会自立,也学不会自强,在真正素质教育的老外面前,仍然显得幼稚,脑残,八级钢琴又有什么用。
发表于 2016-9-13 17: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深爱杭州 发表于 2016-9-13 12:27
这教育改革真有点问题了,特别是有了微信、QQ这些东西以后,
不是简单了,而是复杂了,每天的回家作业都在 ...

我以前就带饭盒的。除非学校营养午餐
以前家长最多签字,帮助听写背课文。现在什么都要家长
发表于 2016-9-13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辅导班 兴趣班一样成才
发表于 2016-9-13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就是需要努力,不是靠家长去管你
 楼主| 发表于 2016-9-13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晚在做数字题:

1+3=4,3+3=6,4+4=8,这些宝宝本来就会做的。
但老师布置下来的口算题是:
(  )+3=4,(   )+3=6,(    )+4=8,这还是简单的,我教他“大的减去小的就可以”。

问题是,题目是这样的:
(   )-2=5, 5-(  )=3, 减法就有两种情况了,后面题是“大的减去小的”,问题是前面题应该是“大的加上小的”。

才上几天课,我翻了一下数字书,这些全部老师没有教过的,
那么,老师的意思这些全部要家长自己教,然后按老师规定的时间完成这些速算题。
发表于 2016-9-13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才问了旅居澳洲的姐姐,她家的两头小熊也是一年级,没这么多杂事。
澳洲的小学似乎对于体育很看重。小熊们喜欢游泳,算是找对地方了。
发表于 2016-9-15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深爱杭州 发表于 2016-9-13 20:23
今晚在做数字题:

1+3=4,3+3=6,4+4=8,这些宝宝本来就会做的。

无语啊。
发表于 2016-9-15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深爱杭州 发表于 2016-9-13 12:36
这个教育应该引起全社会重视了。
我们小时候读书那要家长这么操心的。 孩子放学回家自己做作业就好了,最 ...

现在幼儿园就开始留回家作业了,简直雪特。
发表于 2016-9-15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深爱杭州 发表于 2016-9-13 12:27
这教育改革真有点问题了,特别是有了微信、QQ这些东西以后,
不是简单了,而是复杂了,每天的回家作业都在 ...

现在很多小学老师太会来事儿,变着法子折腾家长,以前我们读书怎么会是这样,我老头子连我在几班都可能要想一会儿。
 楼主| 发表于 2016-9-15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jason 发表于 2016-9-15 21:25
现在很多小学老师太会来事儿,变着法子折腾家长,以前我们读书怎么会是这样,我老头子连我在几班都可能要 ...

呵呵~

是呀,我小时候把考卷拿回家,就是让老爸签个名“已阅”就可以了。
那时让家长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不是让家长自己去教。
发表于 2016-9-15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ason 于 2016-9-15 22:24 编辑
深爱杭州 发表于 2016-9-15 22:12
呵呵~

是呀,我小时候把考卷拿回家,就是让老爸签个名“已阅”就可以了。


现在可怕的是,据说西方不少国家的精英们也意识到中国粗暴教育的“有效性”,于是中国的应试教育越来越有国际市场而一发不可收拾了。

但恕我直言,如果现在小学就玩应试教育也就算了,却硬要披着一个“素质教育”的羊皮,于是越来越多的情形就是孩子们深夜赶功课,家长们一起陪着玩各种拼图视频PPT。对付老师不够,还有一个什么事都要插一脚的“民办官帽”的家委会,简直不要不要了。
发表于 2016-9-15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玩意儿?…我都已经不太懂了
发表于 2016-9-15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sx198 发表于 2016-9-15 22:23
什么玩意儿?…我都已经不太懂了

赶紧学起来,否则以后有你受的了。
发表于 2016-9-15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佳慧 发表于 2016-9-13 14:13
现在教育太畸形了,学校老师对家长简直是威逼恐吓,什么你不这么干孩子就要落后了,什么你家长都不上心,学 ...

是的,很多条件的一般的家庭也非要跟着去各种辅导班,实际上反而是家长累死了,不顾自己的真正条件。辅导班嘛,我觉得上2个最重要即可,一个游泳,一个书法,这不是一定要当运动员或者书法家,这2个上了对小孩终身有好处,本来一个是基本的生存技能,一个字写的好,以后走到哪里都重要
发表于 2016-9-15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家长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力来选择,大多数的人以后还是老百姓,硬着头皮挤,反而是不好
发表于 2016-9-15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ason 于 2016-9-15 22:38 编辑
小佳慧 发表于 2016-9-13 14:13
现在教育太畸形了,学校老师对家长简直是威逼恐吓,什么你不这么干孩子就要落后了,什么你家长都不上心,学 ...


好吧,今天就痛痛快快说几句。

听到了太多的诉苦和抱怨,总结来说我觉得现在的小学和初中教育远不如二十年前,那时候只是单纯的教和育,现在又增加了“愚”和“乐”。愚弄家长,取乐家长。

部分教育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削减脑袋挖空心思地折腾学生折腾家长,前些年辅导班还是低调而为之,现在变成高调的歌颂,如有不从,各种打压甚至恐吓,更有品行恶劣的小学教师制造学生间的矛盾,用成绩暂时领先的好学生去挖苦讽刺暂时落后的学生,严重伤害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真不知道这些年教育管理机构宣称素质教育至上是如何做到“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的了”,于是以前小孩子读书可能有负担和压力,现在变成家长也如坐针毡,陪绑到一起瑟瑟发抖。

的确需要考虑还是把孩子送出去读书算了。

【以上言乱不代表巴士之家立场,如有冒犯实属巧合】



发表于 2016-9-15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深爱杭州 发表于 2016-9-13 20:23
今晚在做数字题:

1+3=4,3+3=6,4+4=8,这些宝宝本来就会做的。

这特么已经是设未知数X了。有必要这么早教吗?前面打好基础,后面自然会了。现在的教育也真是的。
发表于 2016-9-15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萧山BRT 发表于 2016-9-15 22:35
这特么已经是设未知数X了。有必要这么早教吗?前面打好基础,后面自然会了。现在的教育也真是的。

现在小学一年级在教高年级的内容早就不是新鲜事了,就差上微积分了。
发表于 2016-9-15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录视频也太TMD逗逼了,那老师上课的时候怎么不录个视频让家长也回家看看呢,呵呵。
发表于 2016-9-16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源:都市快报

小学一年级孩子和家长要不要这么累?

2016-09-15  


“开学三四天很多小学新生家长累翻了”后续报道

杭州市外语实验小学校长张敏这两天很有感触

有24年教学经验的他总结五句话送给各位一年级爸妈

记者 张娜

这两天,快报关于开学前几天小学新生家长的报道在读者和网络上引起极大反响,家长、老师和网友们都在热烈讨论这个话题。

小学一年级,孩子和家长要不要这么累?孩子学习,家长需要陪读吗?

杭州市外语实验小学的校长张敏看到这两天的报道,感触很多。他说在网上看到各种跟帖,有指责老师的,有批评学校的,有埋怨教育体制的……针对家长们很纠结的问题,张校长用自己的教学经历和经验做了一些分析总结。

“作为公办小学的校长,一个有24年教学经历的教育工作者,每年都看到一批又一批的新生家长开学焦虑,也看到一批又一批的新生家长适应后变得坦然,我想和一年级的爸妈们分享五句话。”

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句话不仅对孩子说,也是对家长说。当你有了孩子还想做甩手掌柜,这是不可能的。前面越花心力,后面越是轻松。如果0-6岁,家长的陪伴、养育做得很充分,一年级就不会那么辛苦,如果之前家长没有花什么时间和心思,那么一年级就必须要努力了。

一年级是学习兴趣和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家长帮助孩子打好了扎实的基础,今后的路就越走越顺。总之,花时间是必须的,现在不花时间,可能就要一辈子围着孩子转,长痛不如短痛。

至于时间从哪里来?这是一个很残酷的现实问题,每个家庭情况不同,各有各的招。可以请老人帮忙,老人带孩子虽然有一些弊端,至少可以帮着打扫卫生做晚餐,减轻一些负担;可以夫妻间打配合战,可以邻里间或同学间组成互助小组,由不同孩子的爸妈轮流陪伴。

二:零起点不是零准备

现在小学一年级要求“零起点”教学,主要是指各门课程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规定目标进行教学,不得增加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要求,加快教学进度,不要提前在学前阶段教授小学的学习内容。这个零起点主要针对知识技能而言。孩子间的学习差异,很多时候问题并不是出在知识技能方面,而是兴趣、态度、心理、习惯等方面发生了问题。这些如果在入学前没有做好准备,必定会手忙脚乱措手不及。

三: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但是需要家长的帮助

现在一年级的家长在对待孩子做作业这件事上,会有两种极端的做法,要么不管不问放任自流。更多的则是包办代替,孩子心不在焉家长火急火燎,一旁催促责骂,甚至手拿橡皮直接将自认为写得不好的字擦掉。这两种做法都不可取。孩子需要面对作业这件事,这是他的功课,家长要做的是在启程阶段,帮一把。

比如说罚写作业,这个普遍现象就在不断暗示孩子,做作业是一件令人厌恶的事情。这样如何保护孩子这种学习的热情呢?办法有很多,让孩子当老师,和孩子竞赛,不断的鼓励……《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有一个“绝招”:惩罚孩子,不让写作业。使用逆向思维刺激孩子对写作业的热情,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四:学校和家庭各司其职,紧密配合,教育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现在很多家长有一种误区,认为孩子的学习是学校的事,对学校要求家长配合的工作,心生抱怨,认为这是学校在转嫁责任。其实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学校和家庭各有侧重,不可相互替代。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目的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紧密配合,形成合力,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五:不要让你的孩子成为别人

很多家长的心态都是在比较中搞坏的,本来挺淡定的,看到班里的其他同学识字量大、计算能力好,就不自觉地进入焦虑状态,开始各种恶补,搞得自己和孩子身心疲惫。

以前我在少年宫工作的时候,经常问前来培训的家长为什么给孩子上培训班,大多数家长的答案是因为别人都在学,为什么要让孩子成为别人呢?说到底,还是不够自信缺乏一种安全感,或是父母的虚荣心在作怪。

张校长说,一个班里三四十个学生有差异很正常,要尊重孩子间的差异。不要盲目拔高标准,比如语文一般每个字写3遍左右,争取一个比一个写得好;一年级数学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口算,每分钟8-10题即可,不要一味地求多求快。

面对终身学习,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激发和保持学习的兴趣更为重要。面对无处不在的排名,家长首先要调整好心态,正确看待,第一名永远只有一个,相比较结果,更要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的状态。鼓励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家长不要庸人自扰,处处给孩子挫败感,一次次的告诉孩子“你不行!”,让一个个对学习充满渴望的孩子,还未出发就败下阵来。

张校长希望,一年级的爸爸妈妈们放松心情,轻装上阵,积极面对,享受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天。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ganyilai 发表于 2016-9-16 09:45
怎么说呢,我赞同你说的很多, 本来打算回复很多,怕被查水表。举个例子,JASON和巴家应该明白了,上次赴 ...

幼儿园里,宝宝们都是统一午餐,老师经常发照片,宝宝们吃得很乖,很好。
而到了小学,每个小学生背个沉甸甸的大书包,手上还要拎个饭盒。和幼儿园一样的统一午餐很难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12-23 20:19 , Processed in 0.61190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