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20|回复: 5

[新闻] 【杭州城事】挤公交摔成骨折:86岁老人想跟大家说句心里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3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钱江晚报】

挤公交摔成骨折,躺在病床上录下一段视频
86岁老人想跟大家说句心里话
本报记者 鲍亚飞 陈伟利
记者在病床前与林老先生交流。朱卫国 摄

  还记得那位宽容大度的老人吗?4月27日,在杭州大学路北口公交站上,86岁的林老先生在上32路公交车时,因为人流被挤倒了,摔成股骨转子粉碎性骨折。事后,他和家人的做法让很多人感动点赞——他们说,不想追究事件责任,只希望更多的人在上下公交车时要有序排队。

  文明的城市,这个不文明的小细节让不少杭州人汗颜。老人的身体好点了吗?昨天下午1点半,浙医二院1号楼的骨科住院部,钱报记者又一次拜访了受伤的林克信老人。

  躺在病床上的老人,录下一段视频,想通过钱报和杭州人说说心里话:“杭州是我们的家,也是大家的家,家里面有很多朋友也要经常接待客人,所以我们要让家里面更加干净、更加漂亮、更加文明。让我们一起在文明的车上多坐坐。”(刷二维码看视频)。

  老人躺在病床上不能动

  每隔两小时翻身时会很痛

  再次见到林克信老人时,他刚眯了一会儿醒来,或许是老人午休的缘故,病房里其他病友把电视机的声音开得很小,轻得能听到窗外雨点落在树叶和池塘水面的声音。

  老人的鼻子上吸着氧气,血压也一直在监控中,还挂着盐水,和上次相比看起来憔悴很多。因为躺在床上不能动,为了防止长褥疮,只能2小时就翻一次身。每次翻身都要老伴和护工一起帮忙,但是还是会扯到受伤的地方。

  “翻身一次,就会很痛。”老人告诉记者,但是不翻身,躺久了,浑身也很痛。

  老人已86岁了,老人自己和家人都很担心,到底是做手术呀……而手术带来的疼痛和手术后的康复也还是不可预料的,老伴心疼地说:“听说,手术后恢复就要好几个月。”

  看到钱报记者去看他,老人很开心,不过,一听说很多人都在关心老人的近况时,林老先生一下子激动起来,抹起了眼泪,他说这次意外让他自己感触很深:如果当时走得再慢一些,如果上车的人群能够彼此多帮衬、文明排队,如果平时公交车就能多等一等……

  病床上老人录下视频呼吁

  让我们在文明的车上多坐坐

  不过除了各种“如果”,老人说得更多的,是他的建议。

  躺在病床上,老人委托钱报记者替他录了一段视频,这位86岁的老人想通过钱报和杭州市民说说心里话:“我今年86岁了,杭州是我的家,也是大家的家……这些年杭州不但有了物质文明,更重要的是有了精神文明,我们期望通过在公交车呀、在路上面走路呀,都能形成各种各样的文明行动,把我们杭州呀,既建设得有家庭文明,又建设得有城市文明。让我们在文明的车上能多坐坐。”

  作为一个时常乘坐公交车的老人,他也凭自己常常和更年轻的同志们挤“公交”经验,对公交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公交车进站上人后关门时,能不能在关门后再原地等5秒。老人说,很多时候老人都怕车子把自己“丢下了”,赶车时才特别着急。

  老伴楼奶奶频频点头,她也快80岁了,“多停一下,起动慢一点,这就是对老人的最大尊重。”两位老人说,最早提倡斑马线让行人的文明杭州,也一定能最先提倡公交车再等5秒钟,“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文明的5秒钟。”

  公交公司

  会强化“人性化三秒”的规定

  这次,我们也找到了当时的司机张松英,她开了10多年公交车,是一位老司机了。

  “当时真的不知道老人摔倒了。”说起那天事,张松英说:“后来单位查监控,那一站大约上来十几位客人,我从司机位子能看到的情况是,客人都一个一个刷卡或投币上车的。但客人上到一半时,外面确实有阵嘈杂声。”

  “不过上车后很多人抱怨说我这趟车这么迟,等了很长时间。”张松英说。

  那么这个车站平时的上客时情况怎么样?张松英据她的观察说:“平峰时乘车秩序不错,高峰时段,比如早上八九点会比较乱。主要高峰时路上堵,车次间隔时间长,乘客们又急着去上班,大家会争着上车。”

  公交二分公司颜经理对于林老先生要求的“停车5秒钟”,做了个解释:“公司有‘人性化3秒钟’的规定,要求每个司机做的。就是起步时先关后门、再关前门。这中间刚好有3秒钟左右的时间。这3秒钟时间内,上车的乘客可以坐稳站定,司机也可以从后视镜里查看车外是否还有人在赶车。”

  他表示,按照林先生的要求,会在内训时强化一下“人性化3秒钟”的规定,让司机在老人多的站点多等一下。

  “无论是高峰还是平峰,拜托大家都能相互礼让,尤其让老人和行动不便的人先上。”颜经理说,文明出行一直是杭州这座文明的城市所倡导的,杭州的斑马线让行引来无数点赞,希望排队上车也成为杭州的一道风景。

 楼主| 发表于 2016-5-3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源:钱江晚报

给每个人的文明素养
增添5秒钟内心梳妆
  不想追究责任,只想追求文明。这是杭州86岁的林克信老人挤公交被摔成粉碎性骨折后,对于这个社会的唯一诉求。

  老人的诉求经过报道之后,很多网友对老人和他的家人的宽容,给予了热情点赞。这说明,整个社会,向善的情绪是占主流的,但向善与行善之间,还有一个对接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在等候与踏上公交车的时空转换之际。

  杭州公交,斑马线礼让行人,已经成为与西湖媲美的一道风景线。但人文的风景耐不耐看,却需要仔细地打量。与斑马线礼让行人的风景相比,公交车进站之后的争先恐后,让杭州的整个文明形象,打了折扣。这是一道风景与另一道风景的对冲与抵消。前一道风景,因为后一道的大煞风景,使得杭州的文明形象风景打了折扣。这一道坎,必须由杭州人自己来跨越。

  文明秩序的养成,离不开城市硬件建设的改善,但最终还是取决于人性的向善与善行的落地。

  对于硬件提升后的秩序养成,林家提出了一个“再等5秒钟”的建议。5秒钟,对于公交司机来说,只是举手投足之际,但对于秩序的养成来说,则是时间换成的一个非常可行、也非常可观的文明空间。作为公交部门,除了斑马线礼让行人这条硬规矩,“再等5秒钟”,同样也可以成为拓展文明空间的一条铁律。

  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提升,是在“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的相互作用中构成的。斑马线前如此,等候与上车时也是如此。

  如果公交车停驶之际多留的5秒钟可以成为下一道亮丽的风景,那么,对于市民来说,这个5秒钟,则需要市民心里人人都有的另一个“5秒钟”作出响应。它不是对于每个乘客“5秒钟”的时间叠加,而是每个乘客心中对于这个“5秒钟”的时间换成空间的放大。放大的是文明与包容,叠加的是素养与秩序。

  5秒钟,是心与心沟通的时间,是心灵打扮的时间,是生命与安全“换乘”的时间,是一座城市的文明形象产生质变的时间。杭州整个城市的文明提升,方方面面可能都需要这样一个“5秒钟”的整合步骤、升华过程。5秒钟不会耽误生活中太多的节奏,但5秒钟时间的心灵打扮,却会拓展一座城市的文明空间,会影响这个城市群体的向善素养。

  林克信老人骨折之后给予社会的包容,是一位86岁的老人对这座城市的文明敬让,杭州应该在老人的礼让当中,照见文明进步的短板,在文明秩序的构建中、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中,报以“尺丈之间”的胸怀与素养。西湖再美,都离不开整个城市的文明素养之美,人性之美。

  生命或许就在这5秒钟之际,文明就在这5秒钟之际。杭州的发展与进步,缺的不是5秒钟时间的加速,而是每个人文明素养的5秒钟内心梳妆。

  本报评论员 刘雪松

发表于 2016-5-3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我黑,一些50以上的本地大妈和奶奶辈的,以及一些外地人毫无组织纪律性,挤公交车不讲公德随意冲撞,有的甚至还抓着别人还乱骂人,对这种情况应该坚决的谴责,斗争,需要有人站出来以正视听
发表于 2016-5-4 06: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发表于 2016-5-4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年纪那么大了,少出去,多呆家里吧
发表于 2016-5-5 10: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还5秒钟?每个站多5秒?还嫌公交不够慢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5-4-28 17:33 , Processed in 0.51714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