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市中的最后博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4 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8月份的时候,说房价会跌,很多人说我痴人说梦,

结果,现实怎么样呢?

在10月份的时候,房价开始下跌了。

那么我现在说房价会跌到3千,也是很多人会觉得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到了明年,2006年,房价的现状是不是真的被我预测到呢?
发表于 2005-10-24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9494

发表于 2005-10-24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他不说,杭州的收入和房子价格已经不成比例的确是真的,现在的买房是几代人一起买也是真的,房子买来不住也是真的。这么多的真的,还指望价格继续向上?

[ Last edited by goodswells on 2005-10-24 at 21:48 ]
发表于 2005-10-24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哎,,吃力拉,,反正就噶,觉得价格贵的就表去买就可以的,多说没什么意思,还有最表看有种人动不动说人家不买房子的就穷,有啥意思呢,说实话个里啊是bbs,拉个晓的拉个到底有多少钱拉,再说有钱人难到有的便宜的房子他表买,一定要去买贵的啊,如果噶是估计个老官脑子有毛病的。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4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年,楼市中的博弈结果是,开发商、投机商不得不低下那高傲的头,开始放下架子,调整心态,降价销售了

望房兴叹的老百姓终于赢来了黎明 的曙光。
发表于 2005-10-31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你的贴我都顶
 楼主| 发表于 2005-10-31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05年,楼市中的最后博弈,开发商、投机商已经开始败下风了,他们现在开始只能骂人了,开始只能天天喊着房价不会跌了,开始天天期盼着购房者,能够失去理智去买房了。开始跟那些所谓的有钱人一样,买个几套房子,精装修,然后不租也不卖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3-25 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半年多过去了,也经历了2次房博会,新的人居展又要粉墨登场了。

房价在zf的极力阻饶下,还是非常不理性的在高价位上游离,但是,kfs们在资金的压力下,在穷老百姓们面前,似乎感受到,房价不跌是不行了。

回想我当年的预测,房价是没有预期的大幅下降,不过,房价毕竟是在下跌了。

不知在房价下跌的今天,高歌,别克,华克山庄等所谓的专家、成功人士,现在有何感想?
发表于 2006-3-25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楼主很可爱的,不管我买不买得起房子,都要顶的,因为值得尊敬
 楼主| 发表于 2006-3-26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情霸天下这位兄弟,非常感谢你一直支持我。

我觉得我可爱与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希望跟我一样需要白手起家的外地人,能够在杭州有一个容身之所。
发表于 2006-4-2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能有这么一个网络英雄也不容易啊,当然要支持啦.
 楼主| 发表于 2006-4-3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连续4年上涨 房价出现拐点
http://www.hangzhou.com.cn/20050801/ca1046065.htm
这一观点出自3月31日在“城市观点论坛——南京行”会议上,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房地产金融安全评估报告》。


这份评估报告还指出,城市居民当中,至少70%没有新房的购买能力;估计今后几年80%到90%的开发商都会“死”。空置房目前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等。

据评估报告显示,2002年前后是中国房地产业的一个分
水岭,2002年之后,房地产销售速度就已赶不上投资的增长速度了。这说明大量资金进入了房地产行业,而房地产销售势头没有同步跟上,行业开始出现转折信号。还有就是房地产的建设周期和销售周期仍有一个落差,这几年房地产建设周期是逐年拉长的。中国房地产空置的情况,2003年是1.28亿平方米,2004是1.23亿平方米。其中空置房主要在沿海城市。2004年沉淀的资金是4238亿。评估报告还显示,全国各地大中城市调查尾盘的积累情况,即一个项目开发完成,尾盘一年以上没有卖出的约在5到8个百分点。这说明,目前空置房还不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评估报告分析,从过去三年情况来看,我国东部地区的商品房均价现在达到了4000元左右,而北京、上海、南京的则更高一些。这个商品房价格对居民意味着什么?根据我国2005年城市户均收入在1.5万至1.7万计,如果购买一套70平方米的新房,可能房价收入比在13倍,这就意味着城市居民当中,至少70%没有购买新房(商品房)的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告诉记者,根据评估报告显示,中国70%的城市居民在现有收入情况下是不适合购买商品住房的。他认为,无论从房价走势、开发商盈利状况,还是从竞争激烈程度来说,现在都到了房地产业的重大拐点。


钟伟指出,宏观调控还没有要结束的信号,因此,从今年年底开始,延续4年之久的房价快速上涨局面将可能得到扭转,房价增幅将明显放缓,房地产业的暴利时代可能结束,这是一个重大的转折。另外,今年房地产业将允许设立外资企业,这将引起中外开发商的对垒,90%的中小开发商将在今后几年陆续“死亡”,这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


钟伟认为,我国大多数城镇居民不适合购买一手新房,政府应该为城镇以及部分农村居民提供一个住宅消费的阶梯,包括从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二手房交易市场,然后才是新房市场。要有一个阶梯,让每一个居民在这个阶梯上攀爬,而不是一步到位。如果大部分人的住宅需求从租房开始,一步步的改善生存环境的话,那么每个人都会变得平和很多。
 楼主| 发表于 2006-4-3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英雄,我是受之有愧。

要不,被高歌等人听到了,房价也真的跌到3千了,而杭州还是原来那个杭州,那他们会不会想不开啊?
发表于 2006-4-9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事实嘛,我们期待着不久的胜利.现在连省电台,也在指责某政府的托市了.再顶一记,黎明前的黑暗
 楼主| 发表于 2006-4-10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2006年是黎明前的黑暗,而且是最黑暗的时刻。

现在这个网上很多的托,都是坐不住了,只要是看到你说房价跌,他就着急,他就指责你。实在不行,他就说,我已经买房了等等。

你们说,如果你也是买房一族,你也喜欢房价上涨或者是不跌,你就喜欢你买不起房子作为你努力工作的动力?现在的工作那么好找吗?如果那么好找,现在杭州那么多的毕业生又为何感叹找不到工作?难道是现在毕业的大学生的能力实在是太差了?如果是实力太差,是该指责这些学生呢,还是该指责教育无能的学校?

我想,只要是想买房自住的人,都是希望房价越便宜越好的,除非这个人买东西的习惯是,只买贵的不买对的。

我相信,除了kfs,投机商等房地产的既得利益者,还有只买贵的不买对的人,在喊着房价不会跌之外,望房兴叹的老百姓,都是每天在祈祷着房价早日下跌的。

当然,我们的期盼不会仅仅是期盼而已,事实会让我们如愿以偿,居者有其屋的。
 楼主| 发表于 2006-4-28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不做房奴,群号:18051483

欢迎不想做房奴的xdjm加入,注明:杭州不做房奴。

用我们的行动,捍卫我们的切身利益,保障我们终身的幸福。
 楼主| 发表于 2006-5-20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楼市在经过一年多的博弈,kfs在买房者坚决不买房的情形下,不得不低下那高昂的头,降价销售拉开帷幕了。
发表于 2006-10-12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不做房奴,
QQ群1:18051483;
QQ群2:24801905;
QQ群3:24667033;
QQ群4:9570311。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9 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市中,买房的,卖房的,永远都是在博弈中。

不知道,在2006年的10月份,楼市的黄金季节,卖房的人,是否还能象往年那样,乐不可滋?
发表于 2007-5-18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我行我素30年 于 2005-8-10 14:29 发表
10月份是收获的季节,可是在夏天的炎热刚过秋天的凉意还没有到来的8月,关注楼市的人们,都是焦虑不安。

对于那些以房产为生的人来说,希望房地产暴利永远继续下去,最好是水漫金山。所以,不管是房价是不是应 ...
发表于 2007-5-18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7-6-4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揪住30年先生小尾巴,绝对不能让3k溜掉!

30年先生现在杳无声悉,似乎夹着尾巴逃跑了!对于他害人的3k理论,他自己也没有一个自圆其说的说法。

对于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作为其理论的受害者我们要致以最强烈的抗议!!30年先生绝对不能做缩头乌龟,绝对不能弃荒而逃!强烈鄙视这种懦夫的行为!强烈谴责这种小人行径!

我希望30年能像个男子汉一样:要么继续战斗;要么承认错误!  
发表于 2007-8-11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恍然大悟!
发表于 2010-10-26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ding
发表于 2010-10-26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死人帖也来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3-29 14:00 , Processed in 0.166632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