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446|回复: 36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23 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此主题也同样出自孙云晓先生主编的《独生子女与心理健康》一书。
已摘目录:
1、《儿子是个“小马虎”怎么办?》
2、《独生女处处依赖别人是何原因?》
3、《小学生太迷看电视有何良策?》
4、《怎样帮助女儿克服害羞心理?》
5、《独生子女总爱乱花钱怎么办?》



1、《儿子是个“小马虎”怎么办?》

问:我儿子读小学二年级,平日成绩挺好的,我们给他出的题他也都能做出来,可一到了考试的时候,他就犯马虎粗心的毛病。每次考完试,他都说考得挺好,可卷子一发下来,满不是那么回事,不是这儿漏了一个数儿,就是那儿少算了一道题。问他,他又都会,就是考试时爱小马虎。请问,怎样引导爱马虎的孩子呢?

  答:孩子爱马虎、粗心的毛病,多半是家长没能在小时候多加培养,没有给儿童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所导致的。粗心的毛病容易给人带来麻烦,不但要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升学考试、还有可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幸,给社会带来灾难。例如,在精密的航天设计、装备过程中,如果因为马虎而看错了小数点儿,或者粗心大意装错了零件,由此而造成的损失和灾难将是难以估计的。因此,“小马虎”从表面上看似乎不是什么大毛病,但若不及时纠正,却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引起马虎的原因,多与家长和儿童两方面有联系。在家长方面,如果在儿童幼年时期没有对他们进行过系统的训练,或是常让孩子一心二用,边看电视边写作业,或是让孩子在一个嘈杂混乱的环境里学习,都有可能养成儿童粗心马虎的毛病。在儿童方面,表现为缺乏责任心,对考试不够重视,稀里糊涂粗心大意。所以,建议父母们细心观察,先找出孩子马虎粗心的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

  要孩子克服马虎的毛病,需要家长、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尤其是才上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还不能完全适应新的校园生活,对大量的课程和考试还都很陌生,还没有养成应对考试的良好习惯,这就需要家长和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多加引导。在这里,我们为您提供下列几种措施,谨供参考:

  第一,培养儿童的责任心。责任心是任何人要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可以说如果没有责任心,对什么事情都敷衍了事,草草出兵,草草收兵,必然做不好。有了宋任心以后,才会谨慎从事,细致认真,不敢有半点儿马虎。要培养儿童的责任心,光靠说教不行,要靠平日里的习惯培养。比如,在家里父母可以给儿童派一样劳动,让他负责扫地或洗碗,这就是他的责任,干好了要给以鼓励或奖励,干不好家长不能客气,应要求他重来一遍,直至干好为止。总之,就是让他对自己的一摊子事儿负起责任来。这样,就会逐渐地培养起儿童的责任心,在遇事时不致于敷衍了事。

  第二,培养儿童整齐有序的生活。许多生活习惯都是儿童长期培养起来的。如果一个儿童生活在杂乱无章的家庭中,什么东西都可以乱放,没有稳定的作息习惯,就会使儿童养成粗心、马虎、无序的生活习惯。所以,建议家长们在家庭中创造一种有序的生活,做什么事情都要尽量有规律,不要打破“陈规”,家里的摆放要整齐,有固定的地点。在生活上养成了谨慎的习惯后,在学习上也会逐渐细心起来。

  第三,培养儿童集中精力的好习惯。有的家长,不管孩子条不是正在学习,都把电视机开着,或者自己打牌援麻将,这些信法都会造成对儿童的干扰,使他不能集中精力去学习,久而久之,儿童便养成了一心二用的坏习惯,有的儿童放学回家以后,总是先打开电视,然后边看边写作业,或者耳朵上戴着耳机,一边摇头晃脑地唱着歌儿,一边做习题。试想,这样怎么能聚精会神呢?不马虎才怪?

  第四,引起儿童对考试的重视。虽然我们曾多次呼吁家长和老师不要过分看重分数,不要给孩子增加太多的考试压力,但这并不意味着让孩子轻视考试,对考试漫不经心,考试毕竟是检验孩子学习状况的一种手段,应该让孩子重视起来。

  第五,培养孩子认真的习惯。有些儿童马虎,是和性格分不开的,尤其是性格外向的孩子更易患马虎大意的毛病。所以,更需要家长在性格上多加培养,引导他们遇事认真、谨慎。


[ Last edited by lily2002 on 2005-11-23 at 16:32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05-5-23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顶,我女儿现在一年级,就经常有丢三落四的坏毛病。上面说了这么多,很简单,但是做起来不是那么容易的!
 楼主| 发表于 2005-5-23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意识到了,就该尽力去做了,虽然不可能根绝,但会有所改善也是不错了:)

[ Last edited by lily2002 on 2005-11-23 at 17:03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5-5-31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2、《独生女处处依赖别人是何原因?》

问;我的独生女今年都十三岁了,却像怎么也长不大似的,什么事都依赖别人,一点儿独立能力也没有。比如,我和她爸晚饭后出去办点事,她就不敢在家里呆着;她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也不爱独立地去思考,只等着大人给她讲,要么就干脆等同学做完后抄人家的;对一些事情也没有自己的主见,大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我知道她这样处处依赖别人是不对的,但又不知怎样才能改掉她的这个缺点。

  答:孩子过份依赖父母、老师、同学是不好的。激烈竞争的未来社会需要创造性、独立性的人才。一个依赖性太强的孩子,离开了依赖对象就茫然失措,寸步难行,试想,当他长大成人、进入竞争激烈的社会之后,又怎能生存、发展,有所作为呢?

  儿童毕竟弱小,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个合理的依赖过程,这和过份依赖是两回事。所谓过份依赖,是指儿童在应该具有一定独立能力的年龄段,仍然过多地依恋父母、朋友,这种依赖性丝毫没有因年龄的增长而减轻。表现为过份依赖的行为多有以下几种:不敢自己独自在家,非要有人陪伴才行;作业不想自己做,依赖同学和家长的帮助,不爱自己洗衣服,等爸爸妈妈来帮忙;对诸事没有主见,依靠成年人帮助拿主意……总之,这些依赖行为可分为两大类:一、任务上的依赖:就是说在遇到一些任务、一些事情、一些困难的时候表现出过份依赖的心理。二、情感上的依赖:渴望别人对自己表示友好的情感,如果人家对自己非常友善,心情就会愉快,反之,就会沮丧到极点。这种情绪不定、需靠别人对自己的情绪来决定心情的不正常心理,就是情感上的依赖。一般情况下,前一种依赖多表现在年龄较大一些的儿童身上,后一种依赖多表现在较年幼的儿童身上。根据您的叙述,您的孩子基本上属于任务上的依赖这种情况。

  依赖性的产生往往和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家长对孩子过份宠爱,过份照顾,很容易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丧失独立办事的能力,变得具有依赖心理。尤其是独生子女,要比多子女家庭的孩子享受到更多的“特权”。父辈们的娇宠使孩子易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懒惰性,这种懒惰性其实就是过份依赖。过份依赖在学习上的表现,就是您所说的“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也不爱独立思考,只等着大人给她讲,要么就干脆等同学做完后抄人家的”。所以,您在焦虑的同时不要过多地去责备孩子,而是应反省自己。仔细想想,您是否过份地爱您的孩子,过份地保护期的孩子了?

  要改掉孩子过份依赖的毛病,首先要改变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孩子的依赖心理多是由家长给养成的。如果家长不能改变自己的陈旧观念,就很难克服孩子的不健康心理了。

  其次,要克服过度依赖性的弱点。必须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要事事都为孩子做。有的孩子不是不想独立,而是家长不给他独立自主的机会,万事都为他安排得妥妥当当,这样便在溺爱中削减了孩子的独立性,增强了他们的依赖心理。

  第三、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更关键的是要树立儿童的自信心。依赖性较强的孩子多缺乏足够的自信,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较低。总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家长要教会孩子正确地评价自己并在孩子取得一点点成绩的时候及时给以表扬和鼓励,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增强他敢于独立的勇气。

  第四、在孩子独立地办一些事情的时候,家长要给予指导和帮助,为孩子成功地做好某些事情创造条件。因为儿童的心灵是比较敏感和脆弱的,如果总是遭遇到挫折,很容易丧失自信心。家长务必要保护孩子可贵的自信心。
发表于 2005-6-1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D
发表于 2005-6-3 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父母包办的结果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楼主| 发表于 2005-6-8 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3、小学生太迷看电视有何良策?


问:我的孩子今年九岁,读小学二年级,成绩还算可以。但是,他太迷看电视了,除了写作业,其余时间总是坐在电视机前,不爱和小朋友们玩,也很少和我们交谈。请问,我该怎样管教他?

  答:长时间地看电视并且极为孤独的症状,在心理学中被称为电视孤独症。儿童心理学认为,电视孤独症多发于三岁以上儿童,男孩多于女孩。患电视孤独症的儿童,大多对艾母和同龄人漠不关心,对电视以外的事物视而不见,不爱与人交流,只愿意和电视中的人物交流情感,有时甚至误以为自己就是电视节目中的角色。另外,这样极端孤独的儿童,语言发展大多比较迟缓,有时给人以言语单调、刻板、重复的感觉。

  电视作为一种现代传播媒体,给儿童带来了观察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使有些儿童将注意力过分集中在电视节目中,这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儿童时代是人的一生中最好奇、最好模仿、最好学习的时代。电视能够将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生活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这是许多孩子都无法拒绝的一种诱惑。据美国的一些市场调查表明,有300万6至10岁的儿童通常在晚上10~11点钟仍在观看电视。一些在校的小学生,平均每天观看电视节目的时间均不少于3小时。因此,儿童与家人、与周围环境的感情交流逐渐减少、淡化,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可见,电视在带给人们娱乐的同时,也在与父母们争夺着儿童的情感世界。

  一般情况下,纠正这种心理偏差,多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对于孩子看电视过多的行为,家长可给予适当的批评。心理学认为,给孩子适当的表扬和适当的批评都是极为重要的,表扬可以使孩子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批评又可以适当地纠正孩子的错误,使儿童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感到负疚,从而改正错误。但是,家长一定要掌握批评的方法,不能靠打骂来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实行“后果报复”,即如果孩子电视看得过多,家长可以禁止或减少他们看电视,以此来矫正他们孤独、不与人交流等性格缺陷。与此同时,父母还要多与孩子交流,多为孩子提供与人接触、与人交谈的机会。

  二、完全禁止孩子看电视,这是不明智的,也是不可能的。最好钩办法是家长和孩子一起着电视,并利用这种机会与孩子交流。这样既提高了孩子的鉴赏能力,又增进了两代人之间的感情,同时还为孩子提供了与人交流、锻炼语言能力的机会。当然,家长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看电视,但我想,只要您能隔三差五地抽点儿时间陪孩子看电视,一定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利用餐问、睡前的时间多和孩子交谈,尤其要和孩子谈谈电视节目。患有电视孤独症的孩子,注意力几乎都在电视上,这是家长打开孩子的“话闸子”的主要契机。家长可以利用孩子对电视节目的喜爱来与之交谈,以避免他们因看多了电视而影响语言的发展,使孩子不致于患有自言自语、语言单调等疾病。同时,这种做法还可以使孩子愿意向家长倾述心中的所思所想,便于家长及时地了解孩子,引导孩子。

  四、有的家长怕孩子哭闹就打开电视机,借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将孩子推给电视去“代管”,使两代人之间出现情感距离,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所以,希望父母们能尽量抽出时间,和孩子们一起精戏、散步、逛公园,给孩子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使他们明白:除了电视,世界上还有许多有趣的事物。

  五、俗语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家长每天都迷在电视上,要看到“再见”为止,很难想象孩子能经得住诱惑。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位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所以,家长在管教孩子的时候,要先要“管教”住自己。

  六、让孩子多与小朋友接触。有些家长生怕孩子与外面的人接触,养成一些坏习惯,就习惯于把孩子关在家里,让电视陪伴他们,隔绝了儿童与同龄人的交往。如果能多给孩子提供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将会大大地促进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反之,孩子由于孤独,只好将电视视为唯一伙伴,与它形影不离。
发表于 2005-6-8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家长的影响很严重,家长喜欢看书,给她一个安静的环境,我相信她也会是个爱看书的小朋友!
 楼主| 发表于 2005-6-17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4、怎样帮助女儿克服害羞心理

问:我的孩子性格非常内向,平时见人就红脸,更为严重的是,她几乎不敢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老师反映说,每当老师上课提问时,她都把头理在书里,不敢抬头与老师的目光对视,表现得很张紧。一旦被叫起来当着大家的面回答问题,她就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有时还浑身发抖。请问,怎样才能帮助孩子克服害羞的缺点呢?

  答:要改掉孩子内向、羞怯的个性弱点,首先要分析产生这种不良性格的原因是什么。综合地归纳一下,导致羞怯、内向、胆小的原因大多有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管教过于严格,使孩子没有宽松和谐的生活环境,性格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只能变得扭曲、内向、顺从。2.孩子的焦虑心理比较严重。由于种种压力致使孩子情绪紧张、焦虑,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过于敏感、心虚,对自己缺乏应有的自信心,焦虑过重的人很容易对一些事物产生恐惧心理,他们或者担心、犹豫,或者坐立不安,临场退缩。3.曾经有过痛苦的经历,使孩子“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有的家长、老师不注意教育方法,对孩子过于粗暴,在孩子回答不上来问题的时候,把孩子训斥一顿,或者嘲笑、讥讽、数落孩子,使孩子的自尊心大受损伤,以致于孩子一遇到类似的情形就胆小、害羞、紧张甚至浑身发抖。

  要改变孩子这种性格缺陷,家长应和老师配合,耐心地对孩子进行引导。首先,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应适当,要与孩子的年龄、能力水平相当,既不要过于苛刻,也不要过于溺爱,如果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过严,孩子就会在遇到老师提问、或当众表演节目时不能很好地发挥,而且出现气短、心跳、出汗、头晕、呕吐、腹泻等生理上、心理上的不适应。第二,家长要培养孩子充分的自信心、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和开朗的性格。爱害羞的孩子多性格比较内向,意志不坚强,而且比较沉默寡言,不能承受挫折,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并带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或领孩子外出游玩,逐渐改变孩子腼腆内向的性格。第三,家长应选择一些简单易行的活动让孩子自己去做,并在孩子取得成绩时及时给予表扬。由于儿童的过分羞怯,如果总是让他们碰到挫折、困难,会使他们变得更加胆小内向,家长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活动,并在孩子做得好时加以鼓励、就可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开朗活泼。第四,家长应允许孩子犯错误。有的家长,一看到孩子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如意时,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把孩子批评一顿,有时甚至用很尖刻的语言来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这样做,会使孩子变得更加胆小孤独、沉默寡言。

  总之,孩子的心灵是非常敏感、非常容易受到伤害的,家长一句很不在意的话,都可能给孩子的心灵造成创伤。希望家长在与孩子相处时,一定要谨慎。孩子的心理问题多半是由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而引起的。如果家长能够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我相信您的孩子一定全身心健康地成长。
发表于 2005-6-20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道理都懂,就是在生活中,很多事情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
 楼主| 发表于 2005-6-28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5、独生子女总爱乱花钱怎么办?


问:我们这个三口之家收入有限,并非“大款”,但我的孩子花钱却大手大脚,毫无节制。我们想控制他花钱吧,又不忍心,总觉得就一个孩子,应该让他生活得幸福些。可是让他无节制地乱花钱,又实在力不从心。访问,我们该怎么办?

  答:孩子花钱大手大脚,这是独生子女中较为普遍的现象。他们不会计划开支,其主要责任往往在家长身上,如果家长能改变自己的教育观点,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综观当代的中国父母,实在是天底下最爱孩子的父母!他们对孩子的爱甚至已经失去了理智!尤其是在不断高涨的消费热潮中,独生子女的家长们几乎起了主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当孩子要名牌运动服时,家长会将自己中午带的饭菜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省下钱来满足孩子的愿望,他们会说:“唉,为了孩子……”;当孩子要买赛车时,家长仍会说:“不能委曲了孩子”;孩子考取了好成绩,家长更会毫不迟疑地倾囊而出,给予物质奖励……“为了孩子”,仿佛成了一些家长们生活的唯一宗旨,似乎活着就是为了孩子。正如您在信中所说的,“想控制孩子花钱吧,又不忍心,总觉得就一个孩子,应该让他生活得幸福些。”我想,这是大多数家长们的心态,许多家长都认为自己从小吃够了苦,绝不能再让孩子吃苦了,一定要给孩子最好的生活。于是,家长们便对孩子有求必应,恨不能将孩子泡进蜜罐里。

  然而,对于一个工薪阶层的家庭来说,要承担孩子的生活费用和读书费用,已不是件轻松的事情、更何况让孩子无节制地花钱呢?如果家长对孩子提出的不正当的消费要求也给予满足的话,就会激起他们更高的消费欲望,把他们引入消费的误区。因此,家长在孩子花钱的问题上,一定不能“心慈手软”,而要坚持原则,视家庭经济状况,把好孩子的消费关。

  要使孩子花钱有节制,家长首先要在思想上弄通什么是对孩子真正的爱。在我们这本书里,有许多处都提到了这个问题。我想,这是家长教育好孩子的主课题。如果做父母的不能弄清这个问题,是无论如何也教育不出真正有出息的子女来的。对于孩子来说,消费已经远远超越了消费本身的意义。我们知道,一个人树立什么样的消费观念,具有什么样的消费行为,往往反映着一个人的人生追求和生活态度。我有一位拥有四千多万家产的个体户朋友,人人都以为他的孩子一定是个高消费者,可恰恰相反,她在班里却是最寒酸的一个,她向父亲要一元钱比有的同学向父母要十元钱、几十元钱都难。当我问朋友为什么如此“小气”时,他说:“不是小气,是责任。要让她从小就知道钱来之不易,养成节俭的习惯,大了才能有所作为。我家有保姆,但我不允许保姆为孩子做一件孩子本人能做到的事情。”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够把孩子的消费看作是培养人的大问题,我想就不会出现孩子乱花钱的情况了。

  第二,对孩子花钱上的“节制”,并不等于“克扣”,而且要酌情处理。对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家长应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予满足,而对于不合理的要求,家长就不能无原则地迁就。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会养成孩子勤俭节约,懂得珍惜父母劳动的好习惯.

  第三,教会孩子计划开支,合理花钱。当孩子手中有一定数目的钱时,家长要帮助孩子科学、经济地使用。现在的孩子,每逢春节时都会得些“压岁钱”,考试成绩好时也会得到长辈给的奖金。这些钱到了孩子手中,如果没有大人的指导,有的孩子就会胡花乱花,看到什么好玩就买什么,什么好吃就吃什么,把钱根快花光了,又向父母要钱。所以,家长要引导孩子计划开支,提高孩子的消费能力。

  第四,为了让孩子从小就懂得生活的艰辛和自食其力的重要,应该鼓励孩子积蓄,让他们学会花“自己的钱”,而不必总是向父母伸手。
发表于 2005-6-30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儿子是个小马虎怎么办?

孙云晓老师有关马虎问题的答问,有些观点我并不赞成。我觉得他不了解孩子,特别是不了解孩子的脑生理特点。
孩子在学习时把有些数字写错、如“1”写成“7”,“3”写成“8”,或者把“+”写成“-”、考试时漏题等现象,我认为不能简单地用“粗心”两个字来概括。
其实,这是孩子生理发育过程中的一个特点,特别是对于那部分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来说,这一点特别的明显。用心理及人为的方法,一般很难有效。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两个字:等待
下面一篇文章,我以为挺好,大家可以看一看。题目是《孩子,我会耐心在等待你慢慢开窍》
儿子今年十一岁,读五年级。我像世界上大多数家长一样,对他悉心照顾,严格要求。希望他好好学习,健康成长。但儿子生性顽劣,几乎把所有心思都用到玩上。学习成绩平平,玩电脑游戏却很巧妙。上学不是忘带书本,就是忘带文具,还常常因贪玩把学习用品弄丢了。望着儿子那张懵懂、稚嫩的脸,我伤心、无奈,什么时候他才能懂事呢?
他虽然不太懂事,道理还是要同他讲的。有时在一起看电影、读报纸,发现比较典型的儿童教育、社会敏感问题等都会让他谈谈自己的看法,全家人在一起争论,各自发表意见,最终再把意见统一到比较正确的观点上来;晚饭时间,我每天都会问问他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听他讲述、评价一些事情;先生常常出差,家里要处理一些事情,我都会和他商量,把他当大人、朋友一样来对待。久而久之,他居然也有了一些比较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了。
他把玩耍放在第一位,对学习不太在意,我也只好顺其自然,,不去硬逼着他用功。好在他喜欢看闲书,就投其所好,给他买了很多闲书,有世界名著、百科全书、脑筋急转弯等。因为这些都不是学校规定要看的书,他阅读起来一点没有压力,一副乐在其中的样子。一有机会,我喜欢带他出去“周游列国”,古人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路上的所见所闻,既让人亲近了大自然,又增长了见识,这是呆在家里、学校里所无法体验到的。由于儿子从小体质较差,我一边鼓励他参加体育锻炼,多开展户外活动,一边早晚给他喝牛奶,补充各种营养。渐渐地他的身体长高了,也长结实了。
近来,儿子的作文有了一些进步,他的作文多次被老师推荐给同学,学习成绩也有了提高。每当我看到他在作文中多处引用“闲”书中的妙语,听到他滔滔不绝地向我讲述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感觉到他在掂记出差在外的爸爸时,好象觉得他一夜之间“开窍”了许多。望着孩子日日长高的个子,我忽然醒悟到育儿也象种庄稼,是有着一定的自身规律的。
任何事物只有在外因和内因同时起作用的情况下,才能达到变化、发展的结果。内因是他心智、生理发育的完善程度,有一个渐渐完善的过程,如果生理上还没有发育到一定阶段,他的心智就不能接受外界正确观点的影响。其次是外因,这里有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也有社会、环境对他的潜移默化和知识、经验的慢慢积累。当他的知识、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和同步发育的心智结合起来,产生自己的思想和认识,也才会有具体的行动。
所以教育孩子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等待的,他需要身心同步的健康成长,他需要观察世界,需要慢慢积累对世界的认识。许多家长可能也会有象我这样的感受,忽然会在一夜之间发现孩子发生了变化。所有一切操之过急的观点和行为只会起到拔苗助长的作用。
孩子,我会耐心地等待你慢慢开窍。
 楼主| 发表于 2005-7-1 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泉边居士 at 2005-6-30 09:54:
孙云晓老师有关马虎问题的答问,有些观点我并不赞成。我觉得他不了解孩子,特别是不了解孩子的脑生理特点。
孩子在学习时把有些数字写错、如“1”写成“7”,“3”写成“8”,或者把“+”写成“-”、考试时漏题 ...

你的观点也很有道理,我认同!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成长过程也肯定有所不同,但基本规律还是有一些的,一个年龄段的孩子该有怎么样的行为规范也有个大致的标准,孙云晓先生所说的只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情况,相应地套用到每一个个体,不一定完全适用。
你转的这篇文章里,那个孩子几乎已是老师眼里的所谓问题学生了,但是他有一个耐心的,赏识她的好母亲,所以他的成长也慢慢进步,靠近大众。
发表于 2005-7-2 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小培养节俭的习惯很重要
发表于 2005-7-7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用

很有用的知识谢谢
发表于 2005-7-22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上面讲的多很好,我也同意,就有的时侯操作起来,就很难.

发表于 2005-8-11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喝喝,不错。。
发表于 2005-8-16 0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为主
发表于 2005-8-19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D
发表于 2005-8-27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小培养好习惯
发表于 2005-8-29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小培养好习惯。那是比较要紧的。身体也要好好爱惜,喝健康的水,用健康的水!

发表于 2005-9-2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汉,说说容易,做做难啦
发表于 2005-9-6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理的
发表于 2005-9-9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家长是榜样。
发表于 2005-9-29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为,家长以身作则很重要。

另外,学校里最听话的学生,毕业后未必出色。要孩子听话,并不是目的。因为孩子总有一天是要超过我们的,要好好去想想孩子的观点,和孩子一起成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3-28 23:31 , Processed in 0.30295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