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53|回复: 39

[新闻] 【今日早报】秋石高架通车10天效果立竿见影 “堵王”中河上塘高架终于能缓口气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9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早晚高峰南北队尾明显缩短,上班走上塘高架快了20分钟
秋石高架通车首日,中河高架平均每小时少了200辆车
秋石高架通车10天效果立竿见影
“堵王”中河上塘高架终于能缓口气了


  早晚高峰南北队尾明显缩短,上班走上塘高架快了20分钟
  秋石高架通车首日,中河高架平均每小时少了200辆车
  秋石高架通车10天效果立竿见影
  “堵王”中河上塘高架终于能缓口气了
  □本报记者 陆海峰 詹程开
  “真是有点夸张!我从运河广场附近出发,从大关路匝道上上塘高架,一路到体育场路竟然只用了10多分钟。”昨天上午9点多,杭州市民王小姐在自己微信朋友圈“炫”起了高架路况。
  消息一发,王小姐的朋友圈瞬间被刷爆:“我现在早高峰走中河上塘高架,也感觉比以前畅通了许多”、“我从滨江过来,平时高架堵得不行,现在车终于能动了……”
  自去年12月31日,秋石高架三期(机场路-清江路)通车一个多星期来,许多平时上下班走中河上塘高架的市民都明显感觉眼前豁然开朗,高峰时段不再变成“停车场”了,某些时段甚至有种“过年”的幻觉。
  昨天,杭州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4年12月杭城道路交通运行月报也印证这一变化:秋石快速路三期开通首日,对南北向交通就产生了立竿见影的影响,中河高架呈现出“流量下降、车速上升”趋势。
  市民说
  上班走上塘高架快了20分钟
  从滨江进城不再选地面道路
  杭州市民王小姐家住运河广场附近,在体育场路附近上班。
  平时,每天上午9点上班的她,如果走上塘高架,一般必须早上8点就出门,如果稍晚一会,就有迟到的危险。
  “而且我原来有时走上塘路地面道路,8点出门的时候,经过大关路高架匝道时,经常能看到排队上高架的车流尾部已经到了大关路路口。”王小姐说。
  但今年以来,王小姐惊奇地发现,8点出门以后走上塘高架,竟然在8点40分就到了单位。
  “我有个朋友是上夜班的,家住在滨江附近,每天中午出门的时候,高架上也是一路畅通。”王小姐说。
  王小姐的朋友张先生告诉记者,以前下午1点多从滨江进主城区时,一般过了钱江四桥都会下高架,然后走地面道路进入城区。现在从四桥到体育场路这一点,基本很少会碰到排队情况。
  “还有一件事让我觉得很得意,上周末我约了几个朋友吃饭,从滨江出发,本来想走中河高架,后来想中河高架可能会很堵,便走了秋石高架,然后转到德胜高架后,在城北下了高架。”张先生笑着说,“本来我路上预计是一个小时,没想到半个小时就到了目的地,是朋友中最早到的。”
  平峰时段时速能开到40公里
  晚高峰环北立交不见排队长龙
  昨天上午9点半,本报记者从城北出发,在庆春路下中河上塘高架,一路上的平均时速一直保持在四五十公里,只是在环北立交上方,遇到了短时排队情况。这段路开下来,只花了15分钟。
  昨天傍晚,记者又来到环北立交附近发现,晚上6点15分左右,环北立交处已经没有排队的车流了,高架上车子开得很通气。
  体育场路中河路口的一位协勤告诉记者,原先这里上高架也是一个拥堵节点,很多时候都会有一排车辆在路口排队,现在一般都能在这里顺利上高架,很大程度上,也缓解了地面道路的堵情。
  交警说
  早高峰高架南北队尾缩短了
  晚高峰拥堵路段明显缓解
  秋石高架三期通车以来,对于常年在中河上塘高架上执勤的交警来说,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用高架交警大队指挥中心的警官余昱东的话说,就是“战备模式”时间缩短了许多,“变化太大了!”
  余昱东告诉记者,现在早高峰时段,中河上塘高架南北的车队尾部都有明显缩短。原来北面的队尾起码排到登云路附近,现在一般连大关都不到了;而城南原先排队排过四桥是很常见的,现在也很少见了。
  晚高峰的情况也有所改善,对于中河上塘高架来说,从涌金转盘到环北立交一段都是高架的拥堵节点路段,以前只要车子一到这里都会被逼减速。
  “原来从下午3点半到4点左右,这一段就开始出现车流滞缓情况了,而现在的晚高峰时段就相对推迟一些,大大提高了整条高架的通行能力。”余昱东说,“现在一般过了晚上6点半,这段的排队情况就会明显缓解,以前至少要等到晚上7点以后。”
  另外,在“后高峰”时段,整个高架桥面的反弹情况也好转了许多,原先即使在过了高峰时段后,高架无论南北方向都会出现一波车流量的反弹,而现在基本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最让人欣喜的是,现在在错峰限行时段结束后,高架桥面平均时速能跑到三四十公里,这也是有点出乎我们意料的。”余昱东说。
  秋石高架通车以来车流量整体平稳
  中河高架变通畅与秋石高架不限行有关
  中河上塘高架终于能喘口气了,那么开通不到10天的秋石高架的通行情况如何呢?
  记者昨天从交警部门获悉,目前,由于秋石高架双向6车道,所以整体通行还十分平稳,但从最近几个工作日来看,还是出现了少数拥堵节点。
  比如早高峰时,秋石高架桥面转德胜快速的匝道口,有时车子会排队一公里左右,如果遇到车流量大时,还会超出一公里,这主要跟匝道无法及时消化大流量有关。
  另外,就是在秋石高架太平门直街附近上高架的匝道,因为附近凤起路、庆春路上高架的车辆比较多,所以导致出现车流堵点。
  “现在,秋涛路地面道路比之前已经通畅了许多,但是因为有些地段还在施工,所以还是难免会出现短时拥堵。”余昱东说。
  那么为什么最近这段时间中河上塘高架会这么顺畅呢?
  余昱东分析,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秋石高架起到了关键分流作用。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秋石高架对于杭州车牌的车主来说,在上面行驶不受错峰限行政策的影响,所以很多车主都会选择这条高架。
  杭州增加了一条南北快速通道后,中河上塘高架的车流量和车速究竟出现了哪些变化?
  据杭州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昨天发布的2014年12月城市道路交通运行月报显示,秋石快速路三期开通第一天,对杭城南北向交通就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中河高架呈现出“流量下降、车速上升”趋势。
  中河高架上每小时的平均车流量由3900辆下降到了3700辆,平均车速由27.7公里/小时上升到了31.1公里/小时,两者的变幅分别为5.1%和12.6%。
  光从数据看,似乎并没有显著变化,但是,杭州市交研中心的相关负责人说,这个数据是对中河高架全线测得的一个平均值,对于秋石快速路三期开通才半天来说,平均值能产生这样一个变化,已经不小了。
  杭州市交研中心预测,随着秋石快速路三期工程的开通,对杭州南北向交通将继续产生分流作用,1月份,数值的变化还会更加明显。
  但是,由于秋石三期向南只开通至清江路,秋石四期与秋石三期地面道路尚在施工,要到明年6月底,才能完工,因此长期效果还有待检验。
  杭州市交研中心预测,由于1月份距离春节还有较长时间,而且相比较去年12月份,气候条件也比较相近,所以总体的交通状态波动不会太大,仍然会呈现“早畅、晚堵”的状态。
  数据说
  每小时平均少了200辆车
  平均时速提升近4公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5-1-9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都市快报】
中河高架车少了车速快了 东新路、绍兴路、新塘路空了不少
2015-01-09
报告! 杭州治堵攻坚特别报道
“秋三”开通一周 南北向交通改善明显
“秋三”高架(指秋涛路上机场路-清江立交)开通差不多一个星期,之前在机场路口就断头的秋涛路高架,现在延续到了清江立交,和钱江三桥接牢。
作为市中心又一条南北向快速通道,有没有分流中河-上塘高架的车流,让这条拥堵的道路喘口气?
昨天晚高峰,快报记者现场体验。
记者 陈奕
从庆春立交桥到庆春路口北匝道上“秋三”
花了近20分钟
17:20左右,从位于体育场路和中河路交叉口的报社出发,沿着中河路拐到庆春路,准备从庆春路和秋涛路交叉口左拐上“秋三”。
一路上,还算畅通,比较意外的是到了庆春立交桥上,整个桥上密密麻麻地排满了车子。采访了经常走这条路的45路公交车司机,他说,“秋三”开通这一周以来,庆春路上明显比以前堵多了,因为“秋三”在庆春路北口有一个北向南的上匝道,很多想往北去的车辆会选择走庆春路。
在一路腾挪中艰难移动,我算了一下,从庆春立交桥到由庆春路口北匝道上“秋三”,总共花了近20分钟。
到了“秋三”高架桥面上,车速就一下快起来了,竟然可以跑到时速80公里。
5分钟不到,我们就到了上德立交。从上德立交的匝道往下看,下面一层刚好是由西往北去的匝道,那里的车就没我们幸运了,“长龙”从上德立交往西一直延续了几百米。
为什么有这么多车往北去?
我请教了杭州市交通综合研究中心的杨营营工程师。她说,主要城北有丁桥板块、田园板块、半山单元等大型居住区,秋涛路是他们出入主城区的最便捷通道,“秋三”开通,最受益的是他们。
从“杭州路况”即时交通信息平台上反映出来的情况也这样,自“秋三”开通后,每天早晚高峰,来往半山隧道的车流量总是很多,早高峰,往主城区方向拥堵,晚高峰,则往半山方向堵。
与此同时,一些地面道路却空了起来,像以前很堵的德胜路和东新路口。现在从北部出来要往城西去的车辆,可以一路走秋石高架再转德胜高架,不用再走地面道路。
中河高架从上德立交到体育场路
可开到时速近80公里
昨天的体验中,最惊讶的还是从上德立交转到中河高架上。以往从上德立交到环北立交一段,可以说是中河高架上最堵的,而且从早堵到晚。但昨天18:00不到,这里居然很空,从上德立交到体育场路口的报社,竟然可以开到时速近80公里。
杭州市交警支队高架大队的余警官说,其实这样的现象已有几天了,主要还是“秋三”的功劳,分流了很大一部分原来中河高架上的车流。
余警官说,“秋三”开通后,中河高架已经出现了这样几个变化——
早高峰:现在到了8:00-9:00,万松岭路口到四桥这一段就基本显空了,车辆可以跑到时速近60公里。
以前9:00左右会有一拨限行小高峰,现在也消失了,因为限行车辆已经通过“秋三”或通过“秋三”到留石高架上提前走掉了(“秋三”和留石高架对杭州车辆不限行)。
中午:中河高架,南向北一般中午时分也会出现拥堵,以前队尾会到万松岭口,现在缩短到了庆春路口;而北向南,原来12:00-12:30会出现半个小时空当,现在拉长到了1小时左右。
晚高峰:涌金南口北向南方向,以前16:00左右会出现一股大流量,现在延迟到16:30左右。
记者总结——
从昨天晚高峰的体验和采访来看,“秋三”虽然开通才1周,但对南北向交通的改善非常明显:
●中河高架上的车流量明显下降,车速加快,拥堵持续时间缩短,9:00左右的限行反弹小高峰消失。
●东新路—建国北路、绍兴路—环城东路、新塘路、机场路等南北向道路“秋三”开通后均空了不少。
●一些与“秋三”相交的东西向道路,早晚高峰出现局部拥堵,如庆春路(双菱路-秋涛路段西向东方向、新塘路-秋涛路段东向西方向)、新业路等。
●“秋三”高架半山隧道段早晚高峰出现拥堵,主要是丁桥、田园板块以及半山居住区利用“秋三”出行很多。
交研中心说,虽然“秋三”开通对南北向交通产生一定的分流作用,但因向南只开通到清江路,同时“秋三”地面道路还在施工,因此作用目前还未完全发挥出来。
而等到今年秋石四期(在建,秋涛路南段上建高架)建成,秋石快速路和中河快速路相互联通,“秋三”对城市南北向交通的作用才会更大程度地显现出来。


发表于 2015-1-9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5-1-9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通畅了 那么庆春路的那个匝道好解封了咯
发表于 2015-1-9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德立交可能因为规划的早的原因,没有像石石立交一样把北向西和北向东的入口分离开来,而这个入口流量又特别大,所以堵车严重影响主线。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么就严抓入口加塞,要么索性直接用硬隔离提早分流,避免影响主线通行。
发表于 2015-1-9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cx 于 2015-1-9 10:53 编辑

都知道高架效率高,主干道还规划那么多“车道少、限速低、造价高、周期长、开车舒适性差”的隧道。
真是有钱任性。

对于周边居民,高架阵痛三年就通畅了,而隧道阵痛五年后出门还是一个堵。
发表于 2015-1-9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HK8990 发表于 2015-1-9 09:25
既然通畅了 那么庆春路的那个匝道好解封了咯

地图上哪一个还封着?
发表于 2015-1-9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早上上塘去滨江方向真没觉得车少多少,也要看时间段吧
发表于 2015-1-9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篇文章采访的就是报社同事吧
发表于 2015-1-9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HK8990 发表于 2015-1-9 09:25
既然通畅了 那么庆春路的那个匝道好解封了咯

就是啊,这个匝道的封闭就是直接导致体育中河口每天不分时段堵得和屎一样。另外中河庆春口南向北的车道还是要优化,如果可以就把旁边的绿化带拆了吧,现在因为公交专用道的设置,南向北就一条社会车辆直行车道,直接导致这里也12小时全年无休地堵车,公交车过不去,社会车辆也堵死,简直神经病。
发表于 2015-1-9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rcx 发表于 2015-1-9 09:43
地图上哪一个还封着?

庆春路以北的中河高架南向北上匝道。
发表于 2015-1-9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rcx 发表于 2015-1-9 09:42
都知道高架效率高,主干道还规划那么多“车道少、限速低、造价高、周期长、开车舒适性差”的隧道。
真是有 ...

大概是为了市容的整洁美观吧,毕竟高架给人的感觉就很碍眼。
发表于 2015-1-9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rcx 发表于 2015-1-9 09:42
都知道高架效率高,主干道还规划那么多“车道少、限速低、造价高、周期长、开车舒适性差”的隧道。
真是有 ...

和高架拆迁费用比,隧道造价一点不高
发表于 2015-1-9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usin 发表于 2015-1-9 13:59
和高架拆迁费用比,隧道造价一点不高

文鼎苑将来出路还是个问题,文一西路的两车道隧道够用?
发表于 2015-1-9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i-hangzhou 发表于 2015-1-9 13:05
大概是为了市容的整洁美观吧,毕竟高架给人的感觉就很碍眼。

高架大气,夜间城市亮灯的风景线。
发表于 2015-1-9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rcx 发表于 2015-1-9 14:08
高架大气,夜间城市亮灯的风景线。

你能想象在延安路上假设如中河高架那般高架路吗?真那样,延安路就毁了。
发表于 2015-1-9 14: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如此通畅,那么中河高架那些分时段上高架的可以全天放行,干嘛还分时段
发表于 2015-1-9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i-hangzhou 发表于 2015-1-9 14:13
你能想象在延安路上假设如中河高架那般高架路吗?真那样,延安路就毁了。

你能想象出没有中河高架,延安路会是什么样?
一个是交通功能, 一个是商业功能,
明显混淆在一起。
发表于 2015-1-9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i-hangzhou 于 2015-1-9 14:44 编辑
rcx 发表于 2015-1-9 14:20
你能想象出没有中河高架,延安路会是什么样?
一个是交通功能, 一个是商业功能,
明显混淆在一起。

所以你也认同高架确实碍眼了吧。

尤其是城市中西部的居民区,基本都是隧道:文一路到了保俶路就开始“入地”;天目山路到了秋涛路再往西就“入地”(不能触市政府的霉头);再到西边的紫金港路,南有西溪湿地,北有浙大,一路全是居民区(各种“府苑”、“政苑”,住在这里的,大家都懂的,是些什么人),哪个也不愿意自己的家门口被难看的高架桥堵着。
发表于 2015-1-9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i-hangzhou 发表于 2015-1-9 14:42
所以你也认同高架确实碍眼了吧。

尤其是城市中西部的居民区,基本都是隧道:文一路到了保俶路就开始 ...

住在府苑跟ZF毫无关系的普通人路过~(府苑有一批住房是分配给教师的)
延安路一端武林广场一端吴山广场,怎么架高架。
发表于 2015-1-9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horatius_cheng 发表于 2015-1-9 14:55
住在府苑跟ZF毫无关系的普通人路过~(府苑有一批住房是分配给教师的)
延安路一端武林广场一端吴山广场, ...

没听说高架必须一贯到底的,之前风情大道只在滨康路上方建了一小段高架。

还有体育场路不是堵吗?建一座?刚好跟延安路高架联通。   麻麻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堵车了。
发表于 2015-1-9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i-hangzhou 发表于 2015-1-9 14:42
所以你也认同高架确实碍眼了吧。

尤其是城市中西部的居民区,基本都是隧道:文一路到了保俶路就开始 ...

我和你恰恰相反,我是很看好高架路的,大手笔,显得城市大器。
象杭州,人多车多,如果没有高架只有隧道,交通是不够用的。
隧道,花费大,工期长,就算造好了,两头堵在隧道里,有什么用?而且黑呼呼的空气也不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5-1-9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usin 发表于 2015-1-9 13:59
和高架拆迁费用比,隧道造价一点不高

高架是双向六车道,限速80码。
而隧道是双向四车道,限速50~60码。

喜欢造隧道,那是有钱任性,不实用。
发表于 2015-1-9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rcx 发表于 2015-1-9 14:07
文鼎苑将来出路还是个问题,文一西路的两车道隧道够用?

拆不起你叫政府咋办?文一路不够么大不了以后其他路再多挖几条,文鼎苑门口余杭塘路不是隧道已经挖好了嘛。。。虽然短了点。。。
发表于 2015-1-9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rcx 发表于 2015-1-9 15:53
高架是双向六车道,限速80码。
而隧道是双向四车道,限速50~60码。

你喜欢高架才叫有钱任性,现在在密集区造高架成本远远高于造隧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5-4-26 16:19 , Processed in 0.64616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