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82|回复: 1

[新闻] 【中国环境报】电车升级换代 重续城市记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7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环境报:升级换代重续城市记忆


                                         2014-09-05 14:25 来源: 中国环境报


                                                              中国日报 - 环保 +加关注  原二军


上海众多市民呼吁保留有着百年历史的无轨电车,相关政府部门在考虑之后,决定通过升级换代,恢复无轨电车的运营线路。无论是对于上海这座城市还是生活于此的市民来说,都是一件幸事。


从1914年就开始运营到现在,百年的历史,无轨电车不但见证了这座大都市的生长、发展,参与塑造了这个城市的形象,也积淀了上海市民对于这座城市的美好记忆。可以说,上海独特城市文化氛围的形成,有着“辫子”电车的功劳。


老式无轨电车的逐渐退出甚至被淘汰,是上海城市向高效、畅通方向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但这种发展是不是需要完全以无轨电车的全部淘汰为代价,值得探讨。因为无轨电车具备的环保、绿色优势,已成为当下社会发展的大潮流。随着技术的进步,无轨电车还可以迸发出活力,许多城市又将无轨电车重新“请”回来,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保留无轨电车,其意义在于,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绿色、环保的出行选择,对一座迅猛发展的城市来说,还在于保留了城市的传统文化,延续了城市的记忆,让人们能从日新月异的城市变化中,找到传统的脉络。


综观当下,许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为了向国际化、现代化靠拢,恨不得和传统的一切事物割裂,拆掉老城区,修建大马路,城市变得崭新,貌似和世界接轨了,但却失去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带来了结果就是千城一面,标志城市个性特征的独特传统文化在发展大潮中被逐渐消解。


从这个角度看,上海的做法值得点赞。政府部门能认真聆听市民们的建议,并付诸实施。这对于上海来说,意味“辫子”电车走过的百年历史,通过连接传统和现代的新式无轨电车延续了下来,城市的记忆不但得以保留、城市形象得以继续,老上海的历史传统,更得以进一步延续。

 楼主| 发表于 2014-9-8 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辫子”融不进现代城市?


                              2014-09-05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蔡新华 刘静
  

  
  在许多上海人看来,无轨电车不仅是一种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还承载了上海百年的传统文化。图为带着两根“辫子”的新型无轨电车,按计划到今年年底将有300余辆上路运行。 

 
       一辆辆头顶“小辫子”的老式无轨电车,承载着很多老上海人的美好记忆,也曾是上海一道独特的风景线。1年前,记者发现,在上海市闸北区天目西路恒丰路站牌经过、横跨上海市中心城区东西两地的13路无轨电车停运了,取而代之的是没有“小辫子”的普通公交车。


  无轨电车消失了,但线路正上方的架空线网却并未拆除。正当记者感到疑惑之际,前不久,带着“小辫子”的新型13路无轨电车又杀了个“回马枪”,重新行驶在熙熙攘攘的马路上。


  上海无轨电车百年历史也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覆盖全市12条无轨电车线路的传统“辫子”电车今年将全部退役,陆续被新型即充式环保电车取代。


  与人们印象中“一翘辫子就歇菜”的无轨电车不同,即充式环保电车的最大优点就是低能耗、无排放,可边行驶边充电,脱离线网也可行驶8公里~10公里的路程。记者了解到,目前上海已有200辆即充式环保电车投入运营,到今年年底将增加至305辆。


                                                  1994年无轨电车达到巅峰


  巅峰期上海市拥有电车线路20多条、营运车辆986辆,载客量占市区公交客运总量的30%以上


  1914年11月15日,中国第一辆无轨电车从上海老城区东新桥开出,驶往1.1公里外的郑家木桥,上海公共交通的发展由此掀开了崭新一页。


  从那时起,无轨电车长长的“辫子”搭载在纵横交错的架空电线上,从容地驶过了整整一个世纪。现在,这条线路就是上海仍在运行的14路电车。


  一位了解上海交通发展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1914年时,限于租界分割的情况,上海公共交通的干线几乎都是东西向的,南北向由于租界界址很近、路程很短,有轨电车线路难以发展,而发展无轨电车线路则相对有利:会车时可以靠边避让,运行中较有轨电车灵活,改线调整时较为方便,建设投资也较少。


  当运行线路仅为1.1公里的14路无轨电车在公共租界的福建路上开始运营时,便引起了巨大关注。其时上海著名报纸《时报》在报道中曾如此描述通车现场:“人们感到好奇,道傍伫立而观者,殊为拥挤。”


  有资料显示,上海14路电车是目前仍在运行的全国乃至全世界历史最长的一条无轨电车线路。


  到1927年,上海无轨电车线路增至5条,10余年后又增加到了9条,线路总长约33.8公里。此后,多条无轨电车线路陆续开通。


  解放后,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相继拆除了有轨电车,转而大力发展无轨电车。有专家表示,出现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无轨电车不需要轨道,其机动性相对更好,而且对路面没有影响,对当时迅猛发展的自行车大军来说方便了不少。随后,无轨电车在中国各大城市中得到了迅速发展,数量越来越多。


  资料显示,上海无轨电车系统在1994年达到巅峰期,当时全市拥有电车线路20多条、营运车辆986辆,载客量占市区公交客运总量的30%以上。在巅峰时期,上海的无轨电车营运规模曾经排名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无轨电车从繁华走向衰落


  随着城市发展,无轨电车走向衰落。截至2013年年底,全市无轨电车只剩100辆左右,仅为巅峰时期的12%


  途经多个繁华地段、头顶“小辫子”的无轨电车,曾是上海都市形象一道移动的风景线,给无数老上海市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然而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上海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道路改造工程的兴起,一股拆除无轨电车的风潮随之兴起。9路、12路、16路、27路等无轨电车线路因架空线网搬迁困难等原因,先后退出了营运舞台。18路、21路虽然保留了“番号”,但车队中早已没有了无轨电车的身影。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辫子”电车之所以陆续退出运营队伍,除了市政建设的需求外,其依赖网线行驶、本身机动性差、速度慢、容易“掉辫子”并造成交通拥堵等问题,也是不受公交企业和司机欢迎的重要原因。

  还有部分“电改汽”的拥护者则认为,有轨电车的架空线犹如“蜘蛛网”,污染了城市的天空,退出运营队伍是交通发展的必然。


  记者了解到,近两年来,随着老一批“辫子电车”陆续达到报废年限,越来越多的电车报废,运营车辆改成了普通公交车辆。到2012年,上海还处于运营中的无轨电车只剩下150辆左右,仅为巅峰时期的20%。


  相比较上海市中心其他城区而言,在杨浦区内的电车线路最多,包括6路、8路、14路、22路、25路与28路,其中28路车队的电车比例达60%左右。


  截至2013年年底,运营中的无轨电车只剩下100辆左右,仅为巅峰时期的12%。


  而按照计划,这些剩下的无轨电车中,除了还剩下30辆明年报废外,只能靠“小辫子”依附架空线网行驶的老式无轨电车将全部退役。


  怀着对老式“辫子”电车那一份难以割舍的特殊情感,今年6月29日一大早,50余名市民来到上海巴士电车公司,专门租借了两辆老式无轨电车,乘着它们回到中国无轨电车的原点——14路的终点站东新桥,再沿着14路走向行驶一圈,集体怀念过去那些与老式电车天天相伴的日子。


  “来参加这次纪念活动的市民,以80后为主,大家都想趁此机会,最后再来乘坐一次即将退役的老式无轨电车。”活动组织者说,来参加这次租车纪念活动的,都是上海某公交论坛的网友,大家有各自不同的工作,却因为共同的兴趣而走到了一起,那就是对电车的痴迷和热爱。


  13岁的谌智豪虽然只是一名初中生,但他同样对无轨电车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和深切的情感。


  “在幼儿园的时候,我就很喜欢电车了,当时奶奶家就住在鲁迅公园附近,我在唐山路上学,几乎每天都会坐21路、19路,有时坐18路。”谌智豪说,小时候,他每次看到电车站牌就会停下来,看到电车来了就上车,“可惜后来21路、18路都已经没有电车了。”


  组织者还表示,作为中国首条无轨电车线路,14路诞生于1914年11月15日,因此,在今年11月15日这一天,他们也会举行相应的纪念活动。


                                                       “电车回归热”再度兴起


  和无轨电车系统衰落不同,随着技术的发展,一股电车特别是有轨电车的回归之风在国内开始出现
  与无轨电车系统在我国日渐衰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场“电车回归热”正在国内外重新兴起。


  据业内一位专家介绍,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电车的发展经历了一段“建设—拆除—重建”的曲折过程。


  近年来,出于环保的考虑,很多早年拆除了无轨电车线网的城市,又将无轨电车重新“请”了回来。


  目前,全球已有350多个城市运营无轨电车,在莫斯科、旧金山、洛杉矶、米兰、罗马、柏林、温哥华等欧美著名国际化大都市,无轨电车成了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力。在有“无轨电车王国”之称的俄罗斯,全国投运的电车多达8万辆。


  与普通公交车相比,电车的最大优点就是低能耗、无排放。电车用的是电能,在制动减速过程中还能采用“再生制动”模式,将动能转化为电能,节能效率高于汽车。


  据上海市环保部门测算,上海街头如果增加行驶1000辆电车,每年将减少排放一氧化碳2245吨、氮氧化合物1040吨,可以有效缓解夏季城市中心区的热岛效应,对改善中心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价格方面,电车也有着自己的优势。有数据显示,电车系统的造价仅为轻轨的1/15、地铁的1/45。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超级电容车的出现、现代有轨电车技术的成熟,一股电车特别是有轨电车的回归之风在国内开始出现。


  2009年年底,上海首条现代有轨电车在浦东新区的张江高新园区投运。位于郊区松江区的有轨电车系统也将在今年开工。此外,嘉定、奉贤、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虹桥商务区、临港新城等地也都开始规划发展有轨电车。


  上海巴士电车公司总工程师姚言奇告诉记者,享有独立路权、采用多节车厢大编组、载客量远超汽车、节能环保性等成为现代有轨电车得以再度发展的主要原因。


  根据规划,上海未来将发展800公里有轨电车,以更好地满足市郊新城和大型居住区居民的出行需求。

  记者了解到,在中国其他大城市,如沈阳、南京等地的现代有轨电车也已经投运或即将开通,而更多的城市也在规划有轨电车路线,南京甚至重新引入无轨电车。


                                                      无轨电车是否停止运营引争议


  一些人认为,无轨电车不适合在交通资源紧张的地区发展;而支持的人们则认为无轨电车环保无污染,且车速并不慢


  眼看着无轨电车越来越少,不少怀有“老上海”情结的市民开始担忧,如果运营单位不再增购无轨电车,那么随着最后一辆无轨电车的报废,曾经是一道城市独特风景的“辫子”电车是否会在上海全部消失?


  2012年11月,原上海市交通港口局在其官方微博上表示,根据上海公共交通“十二五”规划,上海将结合城市历史风貌保护区的开发建设,在衡山路、复兴路、愚园路、提篮桥、江湾等地区,适当保留传统无轨电车线路,使其成为上海公交百年历史传承和独特文化遗产。


  目前,上海正在运营的“辫子电车”仅150辆左右,线路仅有6路、8路、14路、19路、20路等。到2015年,它们将服役到期退出运营。


  上海为何要无轨电车停止运营仅保留部分线路?原上海市交港局相关负责人对此解释说,从节能减排的角度看,无轨电车很好,但是上海的道路资源紧张,无轨电车的“辫子”一旦坏了,机动性不强。


  “大家都有‘辫子’电车情结,我也有,‘辫子’电车也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这名负责人说,无轨电车适合在交通资源不紧张的地区发展,比如车速不是很快、带有观光性质的道路,比如衡山路。


  但此言一出,又立即引发一番争议。支持无轨电车的人士认为,电车车速并不慢,而且环保无污染,还有着别样风情应该予以保留。


  更有一些网友还强调,电车代表着城市的优雅节奏,在高油价时代,电车降低了成本,节约了能源。现在许多地方都在发展发电动轿车,从这个角度看,无轨电车更不应该取消。


  事实上,对于这些电车爱好者来说,“辫子”电车的去留问题一直让他们的心悬在空中。眼看着上海无轨电车线路日益萎缩、车辆不断减少,而两年前上海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又表态说要取消无轨电车,仅保留一两条线路,这让他们觉得难以接受。


  为此,支持电车的人们不断地呼吁,希望上海能保留适当规模的无轨电车线路。


  上海公交论坛的一位网友表示,保留适当规模的无轨电车线路,一方面是为了延续已承载上海百年历史的文化符号,另一方面有助于推广使用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减少空气污染。


                                                  新式“辫子”电车重新上路


  新型即充式无轨电车不仅可在传统电车线路上使用,还可扩大到其他线路上运行,到今年年底将有300辆上路行驶
  希望上海能够保留更多“辫子”电车线路的呼吁,引起了上海市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自2013年初开始,相关部门开始考虑适当恢复使用无轨电车,并制定了3年之内恢复到300辆的计划。


  2013年10月,上海市政府正式出台《上海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3~2017 年)》,要求进一步扩大黄标车限行范围,自2014年7月1日起全市外环限行黄标车,并率先制定推广新能源公交车配套政策。


  “今年,根据国家要求,黄标车在7月1日前要强制报废,而上海现存的老式‘辫子’电车基本上都是黄标车。”上海巴士电车公司总工程师姚言奇告诉记者,为保障上海市大气环境质量,巴士电车公司决定将原定的3年计划提前到今年完成。


  30岁的宋先生一直是忠实的“电车迷”。作为80后的一员,他从小就与电车有着不解之缘。


  “小时候住在淮海路,家门口就是26路,经常坐,越来越喜欢这种带‘辫子’的电车,有着很深的情感。”宋先生说,在他小时候,也就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正好是上海无轨电车的鼎盛时期,市中心的主要公交线路,很多都是无轨电车。


  “可以说,这些老电车承载了我们几代人的美好回忆,也成为代表上海历史文化底蕴的符号之一。因此,在听到上海将保留至少12条无轨电车线路,并且车辆也将增加到300多辆的消息后,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宋先生说。


  事实上,早在今年4月,为进一步改善城市空气环境,首批“青年”牌即充式无轨电车率先在8路、15路和28路等线路上投放运营。


  随后,这种新型无轨电车又陆续加盟6路、19路、23路等线路。此外,14路、24路、25路等线路也正在加紧更换。今后,12条无轨电车线路上,将全部都是这种新型无轨电车。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这种新型电车的车身长12米,比一般传统公交柴油车更为环保,外观与无轨电车无异,车顶也有两根“辫子”,但电机、电控、电池等配置又与纯电动车完全相同。在行驶途中,这种车型既可以像无轨电车一样利用架空线网一边行驶一边快速充电,又可以像纯电动车脱离线网运行8公里~10公里。


  据了解,目前上海既有的架空线网能够承载12条线路、300多辆无轨电车的运能。到今年底,6路、8路、13路、14路等12条线路将恢复为纯电车线路,以往混搭运营的汽车则全部退出运营。


  姚言奇说,这种车型消除了无轨电车和纯电动车存在的缺陷,既减轻了对充换电配套设施的依赖度,又解决了传统无轨电车机动性差的问题,车内细节设计上更显人性化,空间宽敞,低入口方便乘客上下车。


  上海巴士集团表示,针对新型即充式纯电动公交车的特点,这种车型今后不仅可在传统电车线路上使用,还可扩大到其他线路上运行。对于架空线网覆盖率60%~70%的线路,可以在架空线网覆盖的区域实现在线充电,无线网覆盖的区域脱线行驶,从而大大增强车辆投放的机动性。


  记者了解到,结合黄标车淘汰,巴士集团今年计划更新将近3000辆公交车,其中六成是包括新型无轨电车以及油电混合、电电混合在内的各类新能源公交车。


  而根据《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未来上海会持续加大节能与新能源公交车的推广应用力度。


  从2014年起,上海市每年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车中,节能和新能源公交车的比例要达到60%以上;到2015年,全市节能和新能源公交车使用规模达到3000辆以上;到2017年,上海将有30%是节能和新能源公交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5-4-27 18:26 , Processed in 0.32376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