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四路记者直击杭州“错峰限行”升级第一天——
高架不见“长龙”,早高峰缩短,晚高峰通畅
早高峰仍有4400余辆本地和外地小 车“闯关”,本周起将重点监控抓拍违规车辆
车开得格外通气,许多车主感叹:“要 是天天能这样就好了!”
卡点四:石祥路东新路口
因周日调休,不少本地车主记错尾号被罚
昨天早上,记者来到石祥路东新路口。东新路是几条进城车量较多的道路之一,也是老“堵点”。
“以石祥路为界,石祥路以南都是限行的,石祥路以北不限行。”在石祥路东新路口执勤的下城五中队副队长毛路伟说。
早上7点,升级后的“错峰限行”启动。7点03分,毛路伟就发现,东新路南向北车道上,两辆外地牌照的小车一前一后排在左转车道上等红灯,一辆是浙B牌照的白色奥迪车,一辆是苏C牌照的黑色轿车。
白色奥迪车的车主是一位女士,她摇下车窗对毛路伟说,自己知道7点将实行新的错峰限行措施,她想卡在7点之前出城,只是时间没算好。了解情况后,毛路伟给女车主发出了一张违反“错峰限行”规定告知单。
而后面那辆苏C牌照黑色轿车,车主是一位40多岁的男子,摇下车窗后显得一脸茫然:“限行?我不知道啊,我是来旅游的,准备开车去富阳。”
毛路伟在向这位车主解释了新的“错峰限行”规定后,也给他一张告知单。
“因为新规刚实施,目前我们对违规的外地车和8点半以后违规的本地车,还是以告知为主,暂时不予处罚。”毛路伟说,“不过,从7点到8点半,违反错峰限行尾号规定的本地车,还是要开罚单的。”
昨天早高峰限行时段内,石祥路东新路口,共有11辆外地车闯入限行范围。在8点30分到9点这一段延长的限行时段内,也有9辆尾号为1或9的本地车主被拦下。由于在新规缓冲期,交警对20位车主进行了教育引导,暂不处罚。
在7点到8点30半之间,路口交警开出了14张罚单,这一数字比平时高出不少。理由让人有些哭笑不得:不少车主在五一小长假调休之后犯了迷糊,把上班的第二天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周二(限行尾号为2和8),开着尾号为1或9的车在高峰时段就上了路,这几张罚单,吃得有点冤枉。
限行区域外设置104个卡点
早高峰共有4400余辆小车违规
昨天上午7点不到,杭州市交警支队指挥中心已进入“战斗”状态。
记者在指挥中心看到,操作台右前方屏幕上标出了限行区域范围和限行范围边界的各条道路,操作台正前方的一大块屏幕墙上,几十块屏幕传来各路段的实时道路通行情况,工作人员根据现场情况,通知各路口卡点的执勤交警进行疏导。昨天,交警部门共在限行区域外围设置了104个有警力卡点。
记者从指挥中心的监控屏幕上看到,各个主要卡点还是有一些尾号限行的杭州牌照车辆和非浙A牌照车辆被交警拦停。
如7点30分,在文晖路上塘路口,一辆浙A尾号为9的小车被交警拦停;7点35分,在艮秋立交艮山西路进城方向,一辆浙D牌照的小车被交警劝导转向,10分钟后,同一位置又有一辆浙K牌照的小车被劝离;随后,在石祥路杭行路口、湖州街通益路口又分别有鲁K、晋A、赣M等非浙A牌照的车辆被劝导。
可能由于许多司机对“错峰限行”升级措施还不太了解,整个早高峰期间,还是出现了部分限行的杭州牌照车辆和非浙A牌照车辆进入限行区。执勤交警对车辆进行了疏导劝离,不少车主掉头驶离了限行区,也有一些车主在限行区外等候至限行结束后再进去限行区内。
据统计,昨天早高峰限行时段,交警部门现场查处违反错峰限行规定的小客车400余辆;非现场抓拍违规浙A号牌小客车1000余辆、非浙A号牌小客车2000余辆;现场教育违规小客车1000余辆。
为确保“错峰限行”调整措施平稳实施,杭州交警将采取人性化执法管理,设立“错峰限行”调整措施“教育引导”期。对违反“错峰限行”调整措施规定的机动车驾驶人进行宣传教育,保留1个月的“教育引导期”,在这一个月“教育引导期”内,对违法车辆先不作处罚,但违法车辆必须停车等候。但在原来“错峰限行”时段内(7:00-8:30、17:00-18:30)的违法车辆,不设“教育引导期”。
从本周起,杭州交警将通过视频大会战的方式,加强违反限行规定车辆的监控抓拍和现场教育。
处罚
成效
上塘-中河高架排队明显缩短
德胜路东新路下口不见“长龙”
“错峰限行”升级后,昨天早高峰杭州主城区的道路通行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据杭州交警部门介绍,昨天早晚高峰时段,市区主要道路、高架道路通行平稳顺畅。交通流量明显下降,高峰时间明显缩短,行车速度明显提高。
以往早高峰车辆排长队的上塘-中河高架、德胜快速路等拥堵路段昨天的通行状况如何?交警支队沈警官介绍,平时上塘高架北往南方向早高峰时队尾一般要排到石祥路上方,而昨天早高峰上塘高架车辆尾部由瓜山立交移到了大关路上口,比以往同时段缩短了3公里。
中河高架车辆尾部也由中兴立交移至复兴大桥桥南,缩短超过1.2公里。
地面道路以东新路为例,昨天早高峰的通行状况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东新路作为杭城东北方向进入市区的主通道,平时早高峰承受着很大的通行压力。比如丁桥方向的市民一般都会走秋石高架,北向西转入德胜高架后进入东新路。
以往的早高峰,东新路下匝道队尾的车辆要一直排到秋石高架附近,下匝道后进入东新路也都是密密麻麻的车流。昨天早高峰时,德胜快速路东新路下口段竟然没有出现车辆排队现象,而原来早高峰这里要排队近2公里,消除了这一交通拥堵节点。
当然,昨天早高峰也有相对比较拥堵的路段,如德胜高架文一路的下桥口、瓜山立交西向东往留石快速路方向都出现了排队通行的现象。
早高峰比平时缩短近半小时
晚高峰车也开得格外通气
昨天整个早高峰,“错峰限行”升级后的效果还是得以显现。主要表现在早高峰开始时间比平时晚,结束比平时早,早高峰结束时间同比上周一提前25分钟,并且结束后没有再次出现明显回升。
沈警官说,昨天7点40分左右,市区道路交通拥堵指数达到6,到8点20分左右,拥堵指数回落至5.6左右,开始出现了明显下降,整个早高峰大约持续了40分钟,比以往减少了近半小时。
而在以往,8点半限行结束后,往往会再次出现车流量增多的情况,昨天当记者9点15分离开交警指挥中心时,整个市区道路通行情况依旧良好,没有出现车流短时增多的情况。
通过杭州交警部门微波检测,与4月21日(周一)早高峰相比,昨天早高峰市区道路交通流量总体下降6%,流速上升6.8%(平均车速从39.4公里/小时提高至42公里/小时);限行区域道路交通流量总体下降12.24%,流速上升9.37%(平均车速从36公里/小时提高至39.4公里/小时);高架道路平均车速从36.8公里/小时提高至43.8公里/小时,提升19%。当日早高峰交通拥堵指数最高值为6.4(中度拥堵),与上周同时段数值8.0(严重拥堵)相比下降明显。
另外,昨天晚高峰,杭城整体路况也非常顺畅。昨晚6点,本报记者开车从体育场路中河路口到黄龙体育中心,一路畅通,路口没有长时间排队,到晚上6点半,晚高峰基本结束。不少车主感叹:“要是天天能这样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