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一:
方案二:
从城西到城东,沿余杭塘路开到莫干山路口,双向六车道的通畅道路在这里戛然而止。同样,从香积寺路要往城西去,到了上塘路口,也是此路不通,要么往南拐走德胜路,要么往北拐走大关路。 因为香积寺路的“血脉不畅”,关于其西延的呼声一直没有停止过。在今年的杭州市两会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分别提出了香积寺路西延的建议和提案。昨天上午,市规划局邀请了相关的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以及市相关部门的代表,利用三维信息平台演示规划设计方案,征求大家对香积寺路西延初步方案的意见建议。这也是今年杭州市规划局创新建议提案办理形式,开门办建议提案,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对相同类别的建议提案进行“打包”办理、集中面商,切实提高办理效率和面商效果。 市规划局提出了两个初步规划方案,两个方案都是下穿隧道,最大的不同点,方案一是双向4车道的隧道,方案二是双向两车道的隧道。市规划局表示,目前还只是初步的规划研究,实施还是要经过深入论证并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德胜路和大关路之间 1.7公里内缺少东西向道路 市人大代表洪永跃提出,香积寺路是德胜路与大关路之间的一条重要的城市次干道,因香积寺路西延段没有建设,周边主次干路路网密度偏小,因此这一带车流不是很畅通,德胜路和大关路东西向的车流,也形成了新的堵点。 市政协委员王其认为,城北一带贯穿区域的东西向主干道是大关路,在德胜路以北、登云路以南,京杭大运河南北3公里范围内,东西向沟通干道就一条大关路。随着运河商务区的建设,大关路沿线的日均人流将达到3万-5万人次,需要发挥香积寺路沟通东西交通的功能。 在初步规划方案征求建议的座谈会上,市规划局首次应用三维地理信息平台,将香积寺路沿线的现状、规划和初步方案利弊作了一次直观的展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市规划局的规划方案认为,在大关路和德胜路之间约1.7公里范围内,没有其他东西向的道路沟通,而交通现状分析,大关、长乐一带往西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特别是运河商务区、运河文化广场建设,居住和工作人口增量明显。因为城北区域东西向交通集中到德胜路和大关路,导致这一带交通不畅,特别是大关桥、江涨桥等流量偏大,形成了新的堵点。综合这些因素,香积寺路西延确有必要。 两个方案都是从运河下面穿过 在香积寺路西延初步规划方案中,没有采取建设道路连通的设想,市规划局专家认为,香积寺路西延要穿过运河,如果建地面道路的话,一是在运河上面建车行桥梁,对运河综保不利;二是在西延的线路上,有大量的建筑,除了住宅外,还有香积寺、大兜路等历史文化保护区,对周边影响太大。相对而言,隧道建设对周边影响要小很多,而且,隧道下穿运河的技术也已经成熟。 初步方案一:隧道全长2.3公里,规划为城市次干路,双向4车道。隧道的西面出入口,位于余杭塘路的莫干山路口和教工路口之间,是一个双向4车道的出入口,之后,隧道穿过莫干山路、湖墅南路,下穿运河、大兜路、丽水路,在红建河附近,隧道于规划中的地铁3号线上方穿过,设两个单向1车道的出入口,出去后可转到上塘路上,隧道主线变成双向两车道,往东过上塘路后出地面。 初步方案二:隧道全长1.6公里,双向两车道。隧道的西面出入口和方案一一样,隧道为双向两车道一直往东,同样下穿运河,到红建河以东出地面。 洪永跃、王其认为,根据城北地区未来发展需要,方案一看来更契合实际交通需求,希望有关部门早日把这条隧道建设提上日程,争取能在2015年或2016年开工建设。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钱伟锋 文 王璟 制图 编辑:郑海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