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做那个爱吼叫的妈妈》
文/冰清
“今天早上,我妈妈发脾气,冲着我生气地大叫。
结果,吓得我全身都散开飞跑了......
我的脑袋飞到了宇宙里。
我的肚子落入了大海里。
我的翅膀掉到了热带丛林中。
我的嘴巴插在了高山上。
我的尾巴呢?它在街上就像是个谜。
我就剩下了一双脚,跑啊跑......
我想叫,但没有嘴。我想找,但没有眼睛。我想飞,但没有翅膀。
跑啊跑,到了傍晚跑到了撒哈拉大沙漠,我累了。”
上述就是德国经典绘本《一生气就大吼大叫的妈妈》,讲述的是一只可爱的企鹅孩子向我们讲述了它和妈妈之间的非凡经历。
文中最后:“发脾气大叫的妈妈又将我找了回去,将我修补好。
妈妈跟我说‘对不起’,我也原谅了妈妈。”
在父母吼叫伤害中的孩子,内心充满恐惧,甚至会瑟瑟发抖,他们靠着天马行空的神游来逃避令人恐惧的现实世界。
我就是这样一位面对孩子能力达不到我期望的要求时,我也会做出这样的错误行为。我应该是有伤害到他,也许下一秒钟,孩子真的原谅了我,但是我现在明白了,那种伤害是无形的,是抹不去的。
还好,我现在懂得了,在这个新年伊始的深夜里,我看到了这样一则故事。我想这一切都还来得及。
这里说的是远处,我们回到近处。
从孩子很小时,我与佳就一起读过许许多多绘本故事,其中就有一篇《红气球》,故事非常短,说得也是孩子与爱发脾气妈妈的事,不过说的非常抽象,我读了好几遍也不太真正的明白,或者说没有像这晚这样透彻的领悟到问题的严重性。
然后孩子上了幼儿园,我们全家的生活就全部打乱了,我们再也没有好好的,认认真真的去一起读过一本绘本故事。
我们整天都在思考与求索一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日日夜夜的问: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这到底是为什么……
而懵懂的佳至今还会和我提起这部绘本的名字《红气球》。他总是说:“这里没有红气球,已经还到图书馆了。”
我现在才明白,不爱表达的他,原来真的什么都知道。
2018我与孩子的学习计划早已列的满满,试了一个月,总是以我对他的吼叫不欢而散。
时间来到二月,我们步入新年,我坚持做礼拜,我聆听主的话语,我纠正错误行为,尽心尽性尽意尽力去爱主我的神,去活出美好每一天。
我开始试着放慢、放低对孩子的要求,我尽可能与孩子的学习是互动游戏、是参与、是玩,不再是达标的要求。
孩子是微笑的,我也变得心平气和。
我曾经苦苦追问的难题,也似乎有了解答,我的心结慢慢的散开……
-2018.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