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6209|回复: 65

余杭古镇游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27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余杭古镇游记
   
     二千多年前余杭称之为禹航,因大禹治水到舟枕山,舍舟登陆而闻名于世,清·张吉安有诗云:“灵迹空仙籙,神功溯禹航”。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2年)置余杭县,设治镇内。隋(589年)废钱唐置杭州,余杭为州治。故而说说余杭是杭州的母亲也不为过!

    历史上余杭城设于南苕溪北,尔后逐步向城南发展,因而有城内城外之说,余杭俗语为证:“城里还是城外闹热”。纵观城建历史,充分说明城外生产、生活、居住各方面都优于城内。古时的余杭山水秀美,清·张吉安早就写有:“洞天兼福地,名胜古余杭。”了。余杭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其历史文化内涵足使余杭人们引以为傲!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7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安乐塔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7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游余杭,当然该到安乐山。安乐山位于古城东南角,原名为桃源山。五代时吴越王钱镠之子在此养病痊愈,于山顶建塔取名为安乐塔,因而桃源山改名为安乐山。

    沿台阶而上,首先映入眼中的便是“国殇公墓”。国殇公墓,余杭人称千人坑,清同治年间,太平军与清兵战于安乐山,清理战场时将双方尸体抛弃山边深坑。日寇侵华在余杭残杀百姓和抗日志士,亦将尸骸投入此处。民国35年清明节,在县长薛祚鸿主持下建成公墓,薛祚鸿写下“国殇公墓”四个大字。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7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国殇公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7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绕过国殇公墓,往东沿安乐山走,行至山东北角,即见毕秀姑墓塔。毕秀姑,乳名阿生,余杭仓前毕家塘人,品貌秀丽,人称“小白菜”。同治十一年,租住余杭杨乃武家,因其丈夫发病暴死,街坊谣传,引葛家猜疑告官。知县酷刑逼秀姑诬陷杨乃武合谋毒夫,以成冤案。成清末“四大奇案”之一。几经周折,冤案大白。毕秀姑落发为尼,1930年圆寂。安葬于东门外,后移于此处。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7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末四大奇案之一“杨乃武小白菜”的小白菜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7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沿后山踏级而上,一座七层宝塔即现眼前。宝塔高36米,底径约8米,塔内台阶151档,除五层为四门洞外,其余均为两门洞。行至五层,从东、南、西,北处可鸟瞰余杭全貌,此塔属杭州市重点文保单位。

    往南看狮子山就在眼下,山上松林竹梢郁郁葱葱。安乐寺庙宇金黄色的屋脊,在松竹林间忽隐忽现,真想前往一探!往北看,古城唯一单孔石拱桥“部伍桥”就在山下。往远看,苕溪河弯弯绕绕地流向东北面。溪北的舒公塔与安乐塔遥遥相对,犹如那牛郎织女,等待着“七七”相会。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7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联兴老刘 于 2010-11-27 09:22 编辑

苕溪北岸观安乐塔



安危乐寺远眺安乐塔


站在安乐塔远眺苕溪与舒公塔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7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沿安乐山下登高亭边上狮子山,半山腰有狮松亭。狮松亭建于1984年,亭虽不古,亭前的一对石鼓却是宝贝。石鼓历史悠久,原系余杭圣殿之物。圣殿兴于明朝,因火毁于八十年代,殿前石鼓被安置于此。狮松亭后有条小道,北面半山腰有财神堂遗址。清光绪年间,余杭青年游狮山,冥冥中神明提示将发大财,压博彩果真获2000大洋。为谢神明而建财神堂,财神堂毁于日寇之手,现今狮山石壁还可见到石龛。石龛上方刻有:“万宝朝宗”,左右两边刻着:“狮山兴宝藏,炉火发财源”等字哩。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7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狮松亭与圣殿石鼓


石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7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联兴老刘 于 2010-11-27 09:30 编辑

   游毕安乐山与狮子山,差不多已近中午,肚子咕咕已响。镇上随便找家餐馆填饱肚子就好!中餐已完,漫步于安乐路,逛止禹昌商厦拐向北面,迎面就是天都百汇广场。百汇广场那可是一块风水宝地,老底子此处就是山川坛。该坛建于明洪武(1375)年,坛广一十九丈五尺,袤一十二丈五尺,围墙六十四丈。原名为风云雷雨山川坛,古时每年春秋两祭,祭祀风云雷雨和县镜内山川、城隍诸神。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7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联兴老刘 于 2010-11-27 09:35 编辑

老底子的山川坛如今的百汇广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7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山川坛北面就是南渠河,此河为运粮官河。从余杭出发,经仓前直达省城,南渠河与运河相连,余杭是运河最南湍出点就在此处!过河便是南渠街,现在称之明清一条街。白天人员稀少,晚上相当闹猛,露天商贩都在晚间出来,沿河一边相当热闹,已经形成晚间散步夹热闹的好地方!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7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京杭运河南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7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过桥往东几步,有刘仙阁。刘仙阁,有人说是纪念刘海戏蟾的,也有人说是明朝邹济、邹干父子为供奉皇帝胡须而建。不过现在已不重要,因为刘仙阁已被拆除,现在的刘仙阁只不过徒有其名罢了!

    从刘仙阁过继续向北,穿过直街就是邹府弄。邹府弄、邹府弄,现在是没有邹府只有弄啦!据说这一带的房屋都要拆除,好可惜!余杭有名的父子双太保,只怕没得房子不说,连条邹府弄名称也要没有了!呆想一下,不要想着他们了,又大翻山东,重新造个邹府出来噢!

    邹府弄边上还有个古井,清光绪年间,有个章锦为四品盐运司,其在居屋筑井,后人将此井称之“盐运司井”。此井台四方圈,古老而美观,水质清爽甘甜,一直为当地居民所喜欢。该井也是杭州文保点!

    邹府弄内有几座古居值得一看,杭州市出台保护古居,不知道余杭能否保护下来?沿新成道地,转进孙家弄,这一带还保存着一些原汁原味的民居,看一下也蛮不错!再向南出孙家弄,就是余杭直街,有句俗语:“余杭度(大)街弗度(大),直街弗直!”说的就是此街。街上临街房屋也拆建了好多,老底子石板路早已不见,破裂的水泥路已成平坦的柏油路。行走在直街上就感觉少了点老底子的韵味,不过老街上还能见到箍桶师傅、弹花匠,自行车行、棉布店呢!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7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刘仙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7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横街不到,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弄堂,其名由中药木香命名。木香弄老底子蛮有名气,进弄便是原浙江省卫生厅副厅长叶熙春故居,高高的风火墙遮挡着故居,想进去探探叶老先生生活过的地方,可惜大门紧闭呢!据说,早弄内聚集余杭医药名家,流传着:“上下木香弄,十殿阎罗王,一个孟婆娘娘”。意思是:弄内有十个男名医,一个女医生。木香弄民居基本保持原貌,如能修整一下,摆设几个中医郎中,也是个不错景点哩!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7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木香弄与叶熙春古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7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往北出木香弄,上塘就是凤仪塘。站在塘上,望着宽阔的苕溪河,一扫心中的压抑,让人心情特为舒畅。古人有诗为证: 趿屐溪桥一望中,青山绿水景无穷。 芦花两岸睛山雪,苕水一溪春涨红。如今虽没有诗人所说的景象,但是,望着苕溪两岸,看着通济大桥,还是让人眼前一亮呢!

    通济大桥,余杭方言称为度桥。度桥横跨南北,其最早建于东汉,原桥以木为梁,桥名隆兴,五代重建改名安镇。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复建后定名通济大桥,元末毁于火。明洪武元年(1308年)改建为三孔石拱桥,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重修时桥两则建屋,清·任昌运有诗为证:“通济桥跨大溪上,小店多开桥上头。一路篮舆行地稳,不知鳌背架层楼。”1937年12月桥上房屋被日军烧毁。通济桥多次修复,2002年苕溪退堤扩孔,目前的通济桥为六孔拱桥,三新三旧,却也奇观!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7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孔通济古桥


拼接通济桥时从溪中挖出来的古桥石拱板,上面还有一个石菩萨(被人毁掉了),如今也只能在照片上见到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7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过通济桥,桥北便是余杭古城。解放初期尚能见到城墙城门,古城除通济桥进出外,还有东、西、北门,临苕溪建有水城门。城墙与城门早已拆除,水城门虽然存在,已没有原先那种古雅的味道了,不过总算保存了水城门的样子。

    临桥水城门北面,58年前是余杭县府,早先里面还有孔庙,孔庙也称文庙。孔庙挑檐画梁古色古香,大殿门前台阶下有一口池塘,周遭青石围成,一座石拱桥跨越小塘。可惜建造教学楼时全部拆除。过桥往北走,里面还有吴道台宅院,吴景祺是清光绪年间的道台。解放后,区政府曾驻于此处,1956年为《余杭报》社所在地。2004年列为杭州市文保点,听说最近要修缮了!

     城里有太炎小学,小学内还有明伦堂卧碑、肇建启圣堂祠祀碑。桥西还有杨毕案杨乃武生活过的澄清巷。还有原余杭中学,再过去建有却金亭,值得看看。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7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联兴老刘 于 2010-11-27 10:00 编辑

退堤后新建的水城门


却金亭


吴道台古居



杨乃武古居所在地澄清巷


明伦堂卧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7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天的行程将近结束,从通济桥回出便是通济街。通济街余杭称度(大)街,又叫横街,不过现在是不大有人叫了!走到丁字路口与直街交会的地方,就是观音弄口,老底子这儿是最热闹的地方。逢年过节,这儿就会搭建彩牌楼。街头演出,舞龙跳狮全在这儿。再向南走就是葫芦桥,葫芦桥又称张公桥。此桥系古时一位张姓人卖葫芦筹款而建,记得张公桥的人不多,老老小小的人都叫葫芦桥呢!

      葫芦桥边就是龙船头。龙船头有二种说法,其一:“南宋皇帝兵败逃亡至杭,建都临安。宋时余杭洞霄宫与嵩山崇福为天下宫观之首,亦为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一。洞霄宫兴盛时期,祠观林立,建筑成群。南宋皇帝赵构定都后将洞霄宫作为行宫。皇帝老儿想去洞霄宫祀奉或游玩,必从余杭塘河坐龙舟到余杭葫芦桥西,换轿至洞霄宫。因而停放龙船之处就称为龙船头。”其二:“早年余杭系县治所在地,仓前、吴山、和睦、五常等地民众,每年端午之日必赛龙舟。各地龙舟从所在乡村划来余杭,经东门沿南渠河至葫芦桥西。龙舟划至此处调头回转,故尔大家将龙舟调头处称之龙船头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7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葫芦桥与龙船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7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联兴老刘 于 2013-4-26 10:09 编辑

    从葫芦再走几步就到南门头,南门头往西南拐上塘,就是余杭南湖。南湖是古老的水利设施,东汉熹平二年(172~178),余杭县令陈浑,集资四万金,人工十万于南门外开辟南湖,置上下两湖。历朝以来,湖堤遭受洪水冲击,屡建屡损。唐、宋、明、清,历代县令归珧、李元弼、杨时、宣和中,知县江帙、县令周童、戴日强,抚院范承谟、知县龚嵘等率民众修闸筑堤,在湖中筑十字长堤,建长堤六桥,遍植桑桃柳。

    湖中美景犹如杭州西湖,清·毛万龄有诗为证:“揠坐青毡草色芜,桃花夜雨欲模糊。起来踏遍南湖路,不道秦源即此湖。”而今的南湖即将开发,期盼开发后的南湖,如清·孙应龙诗中所写那样:“南湖较比西湖清,花柳光涵明月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5-1-22 19:11 , Processed in 2.77810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