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8398|回复: 16

求助:这张老照片是在杭州的哪里所拍摄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24 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9-7-24 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来源:日本《亚东印画辑》
发表于 2019-7-24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张 老照片 挂出一天了。没人揭榜?看来又得老夫出手了
发表于 2019-7-24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婆留乡人 发表于 2019-7-24 23:23
这张 老照片 挂出一天了。没人揭榜?看来又得老夫出手了

发表于 2019-7-26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婆留乡人 发表于 2019-7-24 23:23
这张 老照片 挂出一天了。没人揭榜?看来又得老夫出手了

期待中、、、
发表于 2019-7-27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读到的 一个帖文《日本摄影师见证的中国历史:1894-1945 》,其中写道:

    受限于民众的接纳程度,摄影术在两国的发展速度完全不同。在日本,很多曾经的画家都对摄影术的“精准”表示叹服,看到其中的商机并转而学习摄影,如日本商业摄影师的鼻祖下冈莲丈(Shimooka Renjo, 1823-1914),就将自己的所有画作画具卖掉,从一个美国水手那里换来了全套的摄影设备。照相馆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日本的几个大城市。
    反观中国,1900年,美国摄影师利卡尔顿在湖北金口附近拍照时,还遭遇过被村民丢石头的情况。
    对摄影术的理解和接纳,直接影响了此后日本如何用照相机看待中国。           

    ————《亚东印画辑》所刊发的 这张 杭州西湖老照片,也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这样的历史印迹。
发表于 2019-7-28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婆留乡人 于 2019-7-28 14:13 编辑

这张 题为《山间寺庙(杭州郊外)》的老照片, 编入“亚东印画辑”第 174回 的第3页(张),1939年1月印制。原出印品 即配有图注说明文字签条一枚。为便于阅读,上传 较为清晰的如下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9-7-28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
山峡の寺(杭州郊外)
蘇杭の山水は昔から明媚の地として詩人墨客に詠われた。西湖の背に連る巒峯翠綠の山容はどことなく日本の姿に似て、ふと山峡に拾った白壁のさわやかな寺勧に去り兼ねる懐かしい執着を覚えた。静かな禅房の真書は薄緑にぼけた丘岡に包まれた閑寂のうちに煩はしい世をよそに悠久の自然のみが吐息する。




试译:
山间寺庙(杭州郊外)
苏杭的山水自古就作为风景优美之地被历代文人墨客赞颂。西湖周围群山峰峦耸翠的景致与日本有某些相似,突然在山间出现的粉墙黛瓦的寺观让人想起僧人(或道人)坚定执着的出世心愿。安静的禅房里的书画,被周围翠绿的山林映成浅绿色,这闲寂感令人远离尘世,静静地品味那悠远的自然。

发表于 2019-7-29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了吗?“西湖周围群山峰峦耸翠的景致与日本有某些相似”
       ———— 哈哈!西湖的景致“与日本有某些相似”?
      但凡了解一点历史上日本人山水审美意识的形成和观赏风气的流行,与中国人山水思想观念发展、传播和影响之间源、流关系的朋友,都会对这样的表述忍俊不住哑然失笑。可是,那时候这张照片是日本人拍的、印的、编的、发行的,他们要这样说,很“正常”。这,正是“ 东洋人” 如何 “用照相机看待中国” 的一个实例。
发表于 2019-8-1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让我们集中笔墨,对刊于“亚东印画辑”174回的这张西湖老照片画面上所能见到的景观实体诸要素及特征等,先作一番梳理和点评,再来探寻其拍摄的地点和对象,究竟在“哪里”和是“谁”的“谜底”。

这张老照片画面上的主体,为一组明显属中国南方砖木结构传统民居式样而与常见寺庙有些差异的楼屋建筑(包括入口粉墙黛瓦的八字墙和门廊、木门等)。这组建筑濒临溪涧而立,背景出现有两座山峰,相对而言,左舒缓、右陡峭,山上的植被(树木)虽说不是十分茂密,但比较大的乔木,还是能见到一些的。


承载这组楼屋的建筑基础,也就是溪涧对岸有石墈护坡的实地。溪涧石墈有一定的高度(目测估计约2~3米左右),老照片上可以窥见其砌石立面相当整齐坚固。由此不难推想:这道溪涧,在旺水季节流量不小,水流的冲击力会相当大,因之护坡石墈必须坚实。


画面右侧入口粉墙黛瓦的八字墙墙体立面,局部可见绘有装饰图案画。进门之前的檐廊4柱3开,中间一开宽于两旁。这张老照片上,至少可见有6扇木门,其中每两扇对开的门上正面贴(或绘)“门神”各一对,居中较大的一对是 文臣形象,左侧较小的一对为 武将模样。以此推测,其靠右的一侧,应当也有2扇对开门且也贴(绘)有门神一对,只是因为拍摄角度 造成的遮蔽,在这张老照片的画面上,这对门神 是看不到的。


再看居画面左侧的楼屋群,各间式样、结构、朝向复杂,高低参差不同,其中居左的一栋似乎有两层,明显比较高大、轩敞。而位居其前面的墙垣的外墙,已出现大片剥落,透露出这个建筑组群的营造,在这张照片拍摄时已然有些年头的信息。


这张老照片画面上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过溪进入正门之前所必经的跨涧架设的平板小桥与桥栏。平板桥体,似为水泥混凝土构制;桥栏,则是用铸铁条横、竖组合架构并与桥板合为一体而成。正是这种材料和款式的桥栏,不但“泄密”了筑桥的年代,而且“暴露”了这组老房子建筑的地点所在。

发表于 2019-8-1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桥感觉是民国初年的
发表于 2019-8-1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ngct1999 发表于 2019-8-1 18:24
这桥感觉是民国初年的

“民国初年” 没错。不过,或许还能够 再 具体 到某一年段,细实一点。
发表于 2019-8-3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入民国后,至 首届西湖博览会期间,西湖上 曾经颇有一些兴造、修复。留存下来的老照片上,时或见有这类 以水泥混凝土构制的平板桥体,桥栏用铸铁条(管)横、竖组合架构,并与桥板合为一体而成者。比方下面这张:



这是 孤山 中山公园 西湖天下景 曲桥的桥栏(图右下角)。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9-8-7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看看 孤山放鹤亭前 处士桥 的桥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9-8-10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 上传的 两张 老照片,发行时间 大致在 1929年首届西湖博览会时期,这就从一个小侧面 提供了“参照系”:用 铸铁条、管材料 做桥栏 与 混凝土桥板 结合在一起 的建造手段或方式,当时 是 西湖风景区 许多小型桥梁 通用的处理技术手法 —— 这,给人们 从时间维度 切入, 解开 亚东印画辑 这张 以“山间寺庙”为题的老照片的拍摄地点,带来了启发,指引了思路。
发表于 2019-8-16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婆留乡人 于 2019-8-20 12:39 编辑

本帖在第10楼 曾经讲过:“山间寺庙”老照片上楼屋群“各间式样、结构、朝向复杂,高低参差不同,其中居左的一栋似乎有两层,明显比较高大、轩敞。而位居其前面的墙垣的外墙,已出现大片剥落,透露出这个建筑组群的营造,在这张照片拍摄时已然有些年头的信息。”

上面这段话,不妨换个层面进一步另作解读:这一组出现在《山间寺庙》老照片上的楼屋建筑,是 先于 以铸铁条管为桥栏的跨涧平桥而建造的,这从跨涧平桥的建筑材料、构造手法上和造型风貌上,都同溪涧对岸的楼屋建筑整体(尤其是入口的“山门”)迥然相异 都可以得到佐证。

发表于 2019-8-19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婆留乡人 发表于 2019-8-16 14:17
本帖在第10楼 曾经讲过:“山间寺庙”老照片上楼屋群“各间式样、结构、朝向复杂,高低参差不同,其中居左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11-23 17:38 , Processed in 0.24866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