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61|回复: 18

[新闻] 【北京晨报】北京城电车之变:风雨90载终迎复苏(组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11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jason 于 2014-2-11 20:27 编辑

                    京城电车之变:风雨90载终迎复苏(组图)


                                    2014-02-10 09:33:00 来源:北京晨报 


[提要]  1995年到1999年的410路电车当时是北京唯一一条远郊无轨电车,开往大兴黄村。北京公交集团、第一代无轨电车女驾驶员宋淑慧,以及她的徒弟——电车公司第八车队首席驾驶员廖娟,向北京晨报记者娓娓道来北京电车的发展轨迹。






2014年2月9日,127路电车经过和平里。首席摄影记者蔡代征/摄






1995年到1999年的410路电车当时是北京唯一一条远郊无轨电车,开往大兴黄村。







BJDWG120系列,北京首款双源电车,服役于2000年到2010年。



  “铛、铛、铛……”1924年12月18日,有轨电车清脆的铃声打破了古都的宁静,伴随着第一条有轨电车——前门至西直门线路的正式运营,北京开启了现代公交的历史。然而,几经波折,北京电车从最初的蓬勃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以汽带电”,电车运营数量和运营线路逐步减少;再到如今,大力倡导“绿色环保”,风雨历程90载,终于迎来回归复苏。



                                             电车·回归 首条“油改电”电车开跑


  2013年12月28日,一排排崭新的127路“大辫子”无轨电车在城铁柳芳站整装待发。当天清晨5时许,首班电车缓缓驶出车场,宣布104快汽车及路号正式退出和平里地区,这是自2001年以来,北京首次新增无轨电车线路。阔别了19年,电车终于重新返回和平里地区。


  记者惊奇地发现,电车驶出城铁柳芳站,西行环绕柳芳地区的途中,“大辫子”一直收着,每辆车到达城铁柳芳站东行站台时,才会升起“大辫子”。“这是双源无轨电车,采用的是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续航时间较长,西行没有架设电网,靠的是蓄电。一趟下来需要两次升降杆,长安街沿线也没有电网,车运行到该处还会收一次‘大辫子’。”刚跑完一趟车回到车场的司机表示,现在127路所有的电车司机都是刚从其他车队抽调过来的,“我之前就是开103路的。”


                                                                 乘客忆当年“齐刷刷地趴着”


  电车的重新回归,让车厢内的气氛变得十分活跃。“小时候的电车和现在不同,司机后方的座椅不是冲着正前方,而是与司机背靠背。当时最希望能抢到第一排的座位,然后转过身趴在座椅靠背上,关注前方的路况。每次上车就可以看到大家齐刷刷地趴着,现在想想真好玩儿,好怀念呀!”一位乘客不由得发出感叹。


  “是啊,年轻时上下班都挤电车,当时座位可没这么多,很难有空座儿,座位也没现在舒服。以前窗户是手摇式的,密封性不好,一到冬天,寒风往车里灌,特别冷,还是现在的车先进。”年近70岁的刘阿姨笑呵呵地告诉北京晨报记者,以前的电车是分段计价,上世纪50年代时,4站算一个段,4站以内票价为3分钱,每增加一段,便增加2分钱;到60年代后期,票制和票价都发生了变化,6站算一个段,每增加一段,票价增加5分,6站以内5分钱,6站至12站1毛钱,以此类推。


                                                            司机感慨当年腿脚冻麻木

  

  望着车场内新引进的电车,127路车队党支部书记朱伟华也羡慕不已。“现在的电车先进,司机可真是享福啊,我们当年条件可比现在艰苦多了。”他告诉北京晨报记者,上世纪70年代末,他进入电车公司,当了一年售票员后,便开始学习开电车。“我当时开的电车是京一型,跟现在的车简直没法儿比。没有暖气,冬天冻得直打哆嗦,腿脚几近麻木。”


  当时的条件究竟如何?朱伟华喝了一口茶,面色有点儿凝重地说,当时家里条件很差,冬天只有一件薄棉袄,有的乘客上车后见他穿得太单薄,会关切地问上一两句。“觉得有人还会关注到我,心里就特别暖。当时车队条件也艰苦,连会议室都是露天的,更别说像现在这样每个工作人员都给发了羽绒服了。”80年代,自行车发展迅速,很少有小轿车,除了公交车以外,自行车就是主要交通工具。“满大街都是自行车,我们开车时都得拐来拐去地寻路。电车还不同于汽车,因为有电网的限制,‘大辫子’的最大半径为4.5米,若掌握不好一旦脱落,将十分危险。”


                                                            电车·变迁1924年 有轨电车告别人力车


  转瞬间,北京电车走过了90年的风雨历程,从有轨到无轨、从进口到国产、从双源到纯电动,一代代电车承载了百姓的记忆,见证了古都和时代的变迁,已经与古都融为一体,成为市民脑海中难忘的光影。北京公交集团、第一代无轨电车女驾驶员宋淑慧,以及她的徒弟——电车公司第八车队首席驾驶员廖娟,向北京晨报记者娓娓道来北京电车的发展轨迹。


  1921年,北京电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1924年底,前门至西直门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正式运营,全长7.021公里,共配有10辆电车。告别了人力车,北京的城市公共交通事业由此起步。新中国成立之前,社会动荡不安,电车的发展紧贴时代变迁,经历着起起落落。至1948年底,每日出车仅有10至20辆,有时甚至只有一两辆破旧电车维持行驶。


  新中国成立后,电车开始逐渐恢复和发展,除了原有电车外,还开始制造新电车。此前,电车都是从国外引进的,修建和操作电车系统都必须依赖外国的技术指导,1951年,我国在无资料、无图纸的情况下,成功仿制出法国4轮木结构电车。随后,又陆续自行设计制造了国产“52”式八轮有轨电车、“53”式拖车和“55”式4轮全制动有轨电车。


                                                         1958年 12朵金花学开国产无轨车


  1956年末,无轨电车场开始筹建。1957年2月26日,第一批国产京1型无轨电车开始投入使用,由阜成门至北池子北口的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通车。由于有轨电车存在投资多、噪音大、灵活性差、轨道出现老化等缺点,1958年,北京市政府发出了有轨电车无轨化的号召,无轨电车蓬勃发展起来。1966年5月6日,北京最后一条有轨电车线路——5路停驶,结束了行驶42年的北京有轨电车历史。1958年12月,经过层层选拔,宋淑慧被推选学习驾驶无轨电车,成为第一代无轨电车女驾驶员。


  “一共选拔出了12位女驾驶员,被称为电车公司12朵金花。”说到此处,宋淑慧小心翼翼地拿出当年与姐妹们的合影。照片上,姐妹们站在一辆无轨电车前,手挽手,露出开心的笑容。“我们12姐妹被分成2组,每6人一组,我所在的组自己起名为‘胡兰’组。”宋淑慧解释,取这个组名是为了激励每个人克服困难,学习刘胡兰顽强不屈的精神。“当时大家学习都十分刻苦,下课后,还在车场内抱着空方向盘练习。”说完,宋淑慧突然沉默不语,大约过了30秒,她缓缓说道:“现在超过一半儿的姐妹都走了。”


                                                               1999年 双源无轨车自动“搭”辫子


  1999年,双源无轨电车研发成功。“推车的问题彻底得到解决,车辆可脱线行驶1.5公里。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现在的新型锂电双源电车,蓄航距离更长,可达10公里,如现在的127路电车,环行柳芳地区就一直不‘升杆’。”廖娟告诉记者,除了能脱线运行外,现在的电车非常自动化,还增加了GPRS、倒车视频、车载局域网等多种功能。“以前检查电池情况必须送到车场让修车师傅逐一检查,现在一按按钮,每块电池的使用状态都出现在显示屏上,一目了然,非常直观。”


  据廖娟介绍,如今的无轨电车还具备自动升降杆功能,在固定地点安装上“集电杆捕捉器”,当电车开到指定位置时,司机只要一按按钮,大辫子就会自动落下,搭线时,再按按钮,待大辫子升起时,捕捉器就会自动捕捉。“一般都能自动搭上,司机手动操作的情况极少。”


                                                            2008年 锂电纯电动车服务奥运会


  2005年,纯电动公交车开始试用。2008年,50辆锂电池纯电动公交车全部投入奥运服务。为何纯电动车暂时未大力推广?廖娟解释,纯电动车使用起来有些麻烦,每跑一圈都得充一次电或者是换一次电池。“充一次电大约需要40分钟,而且若大范围使用,还得新建不少充电站。”


  谈到无轨电车的优势,廖娟如数家珍:不消耗燃油、加速性能与爬坡性能好、噪音低、无异味。“关键是不污染环境,节能环保,现在世界上有350多个城市行驶着无轨电车呢!”


                                                               电车·回忆介绍线路时要求说快板


  “我最初就开‘52’式八轮有轨电车,车的两端都是驾驶室,到终点站后不用掉头,只需要司机换到另一端即可。”宋淑慧向北京晨报记者讲述道,1951年,她进入电车公司,被分配到售票员的岗位工作。“当时对售票员也有较高要求,介绍线路时要求说一段快板。乘客上车时,还要说‘乘客上车如到家,见面笑哈哈’等话语。”由于工作表现出色,1954年,她被电车公司推荐到驾驶班学习驾驶有轨电车。从理论知识到交通规则,再到故障处理,系统学习了半年,光荣地成为了一名有轨电车司机。


  “有轨电车跟现在的地铁有些相似,有工字形和槽型两种轨道,虽然速度慢,但驾驶起来却不那么容易。由于我个子小,胳膊短,够不到操纵杆,得站着开车,一边开,一边还得踩脚下的铃铛提醒行人注意,一天下来两条腿都麻木了。”宋淑慧继续介绍。


                                                             雪天为防滑到处撒炉灰


  现在无轨电车的条件,让宋淑慧甚是羡慕:“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风,驾驶员座椅还专门用挡板隔开,我当时开的电车可没现在这么高级,那时候条件可艰苦多了,座椅旁边有一个电阻箱,温度很高,夏天的时候,半趟下来整个裤子都湿透了。冬天则寒冷无比,车子四面透风,手和脚都被冻得通红。”


  在她的印象中,最艰苦难熬的就是冬天。她告诉北京晨报记者,下雪天为了防滑,首班车发车前,会专门派一辆车到各个车站进站和出站处撒炉灰渣。“司机也得提前到车队,因为挡风玻璃会结冰,司机会在与眼睛平行的地方,擦出一小块玻璃。但也不能全部擦除,因为乘客上车后,车厢内的人多了,就会在玻璃上形成雾气,更是什么也看不清楚。”


                                                                  下雨打雷天电车排成行


  “要是遇到打雷或者下大雨,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只得靠边停车。”宋淑慧告诉记者,若下大雨,路面积水过多,为确保车辆绝缘安全有效,司机必须选择一个高处停车,待积水量下降后才能继续行驶。“若遇到雷雨天,防止遭到雷击,电车司机会尽量采用不通电滑行,但如果打雷闪电很频繁,也需要暂时停车,避过恶劣天气。”


  “最可怕的是雷雨大风天,有可能造成停电。”廖娟补充说道,雷雨天很有可能会造成线路短路,全线停电,“就能看到全部的电车排队停靠在大马路上,场面很是壮观!”说完,她哈哈大笑起来。“不过现在好了,新的无轨电车续航能力强,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收起‘大辫子’继续行驶。”


                                                                         乘客齐推车成为又一景


  为了解决车窗起雾问题,当时发明了一种设备——化霜器。说起这个设备,宋淑慧的徒弟廖娟顿时显出很无奈的表情,“我是1993年正式上路驾驶无轨电车,开的是铰接式无轨电车。化霜器就安装在挡风玻璃两边,粗粗的U型管,跟以前烧水电棒类似,温度特别高。”她称,手稍微一触碰化霜器就会掉皮。“我亲眼见到一位女司机,刚穿上一件新羽绒服,由于擦玻璃时未注意到化霜器,衣服碰到上面,瞬间就被烫坏,羽毛散落一地。”


  “当时还有一个街头景象,司机组织众人推车。”廖娟向北京晨报记者介绍,在拐弯处或者两条电网交界处,电网上会留出绝缘的一小段。“距离不长,但如果车刚好停在那个位置,就没有电,无法启动,于是司机便号召乘客下车将车子推出这一绝缘路段。”


                                              电车·将来每年将新增20条无轨电车线路


  据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104快汽车“油改电”,拉开《公交集团2013-2017年车辆发展行动计划》的序幕。为贯彻落实《北京市2013年-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未来4年,本市数十条线路将实现由燃油车向电驱动车转换,平均每年将新增大约20条无轨电车线路。届时,五环内中心城区100%为清洁能源公交车,核心城区基本实现公交零排放。


  新电车的运营线路将扎堆儿在三环以内。东单、西单、平安大街、朝阳路和两广大街等已经有电车线路的路段都将逐步推广电车。“电车的运行主要依靠现有电网,不会大规模架设新线网。”他说,城市中心区会逐步构建一张高效、环保、零排放的电车线网,同时,根据充电站建设情况,适度发展纯电动车,重点承担市区短线运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4-2-11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BD560(京一型)1960年的6路。






BD562,服役于上世纪80年代到2007年。





1996年到2008年的BD562D型电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4-2-11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欧 辉 新 一 代 双 源 无 轨 电 车 样 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4-2-11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新型电车零污染  


                                                2008年2月23日 - 大洋网讯 



 这些天,只有400 名职工的北京市电车制配厂每天都有一辆新车问世,都是目前国内领先水平的双能源新型无轨电车。工人师傅说:必须得加班加点,要不完不成到年底前生产120 辆新车的任务。无轨电车是零污染的公共交通工具,特别是新型电车满足了城市繁华路口线网落地的要求,因此更是大受青睐。


    记者在王府井南口看到,路口上空没有电车的线网,103 路电车经过这里时,两条“大辫子”徐徐落下,伏在车顶,电车仍然正常行驶;穿过长安街,到了台基厂路北口,“大辫子”又缓缓升起,准确地搭到线网上,电车继续向前开去。每辆车在进行这番操作时,都会引来路人好奇的目光。电车制配厂的卢厂长告诉记者:103 路使用的就是双能源电车,即线网供电和车内自带电瓶供电,还采用了“带集电杆自动降落及定点自动捕捉复位技术”。


    去年国庆前夕,有关部门决定王府井路口要实现线网落地,消除“视觉污染”,电车制配厂得到这一信息后,动员所有技术力量设计新车,以抢占这块市场,外观漂亮、技术性能先进的新型电车终于成功地通过王府井。卢厂长说,要是没有技术创新,恐怕103 路就得改成汽车了。


    新型电车使用我国引进奥地利斯太尔技术生产的客车专用底盘,车辆地板降低到距地面80厘米,第一级脚踏板距地面还不到30厘米乘客上车更省力;记者在车厢内发现:所有的扶手都是亮闪闪的不锈钢制成,不再是锈迹斑斑的大铁杆;绿色的皮革座椅漂亮舒适;驾驶员面对的前风挡是一整块玻璃,视野特别开阔;而且,夜间车内可以灯光通明,看报纸没问题,因为新电车使用了逆变器,可以将线网660V的直流电转换成24V 低压电,供车内照明。车体外侧看不到一个铆钉、一条焊接缝,用指甲划车身漆,没有一点痕迹。


    据了解,今年年底,105 、109 路都要换成这种新型电车,102 路电车也要改造,因为每天有144 辆电车通过的西单路口也有望线网落地。因此,今年全年,电车制配厂要生产165 辆双能源新车、改造47辆,下半年,光是新车就要生产120 辆。目前本市共有电车线路15条,车辆500辆左右,随着环保力度的加大,电车数量将增加到1000辆。

北京青年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11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 旧 闻 荟 萃 】

                           北京又买2014年的400辆新脱辫式无轨电车



                  新能源破局 2014年北京将投400辆电车公交

                                         2013 12 25 第一电动网作者:杜俊仪


近日,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北京公交”)就其“百辆双源无轨电动公交车示范运行项目”进行招标,目前已经定标——中信国安盟固利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盟固利”)获得动力电池包的全部100套订单。


据了解,北京公交公司为优化北京市公交线网,将原有100辆无轨电车的铅酸电池系统改造为双源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以满足运营需求。锂离子电池相对于铅酸电池而言,具有寿命长、无污染、充放电倍率性能好、能量密度高、节能效果更好等优势。北京公交的这一举措,或许正是瞄准了锂动力电池的这些优点。根据项目规定,该批无轨电车更新后每辆车装载40kW•h双源锂离子电池,单车在脱线条件下能行驶30公里以上。盟固利公司副总经理周承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盟固利将在2014年第一季度完成该项目订单全部产品的生产与交付。


据悉,北京公交在2014年还将新增400多辆无轨电车投入公交线路运行;近日,记者从北京市环保及交通部门也了解到,从今年起到2017年,北京每年或将有500辆、20条线路的柴油公交车被双源无轨电车代替无轨电车或将迎来新一轮复兴热潮。


无轨电车曾因架线杂乱、灵活性低等不足面临发展停滞甚至被拆除的境况。目前迫于环境与能源等方面的压力,用电动车、天然气公交车初步替代燃油公交车成了北京市节能减排、控制雾霾的重要举措。


重庆交通大学公共交通学者王健认为:“在上一轮新能源汽车推广中,无轨电车被纳入新能源客车范围,享受补贴;但在最新一轮的国家支持政策中,却并未提及无轨电车,目前也尚未出台具体明确的执行办法。然而,无轨电车的能源效率远高于传统燃油车,但车辆运营成本与燃油车接近,且相比电动客车,还免去了建设专门充电站所必需的土地、设备等资源耗费,所以更应大力推行。”


周承东也表达了“无轨电车应同纯电动客车、插电式混动客车一样得到支持推广”的观点。他说:“国家以‘纯电驱动’作为电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而无轨电车完全依靠电力行驶,尤其是在采用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后,续航能力更强,特殊路况时能够采取相应的绕行措施,从而大大增强了无轨电车的灵活性和机动性,为‘电动公交”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无论是从环保性、还是从实用性角度来讲,都应得到政策支持。”

 楼主| 发表于 2014-2-11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电车 苦寻出路

                                                       本报记者  贺北时



  北京公交无轨电车近年来有了一个大变化:在经过东单、王府井、西单、木樨地等跨越长安街的路口时,每辆电车都会自动地把“大辫子”收伏于车顶,待通过长安街之后,再将其升起来,恢复原样。一升一降过程极其迅速便捷,司机只需轻轻按下电钮,车内乘客浑然不觉。


   “这种电车真不错!”乘客们纷纷表示赞叹。可是很少有人知道,这种电车产生的前因后果,为了能够在通过长安街路口时不用大辫子,车载蓄电池又新增了多少成本。


                                                       生存压力下产生“双源电车”


    有人认为电车赖以生存的空中线网是造成视觉污染的罪魁祸首。有关部门在庆祝建国50周年国庆之前,要求所有经过长安街的电车停止运行,或绕道,或取消线路。电车公司申辩“我们没有造成污染”。有关部门答复,“你只要没有电网就可以走。”可是,无轨电车只有通过集电杆(大辫子)与空中线网接触才能获得所需的动力电,没有了电网,电车靠什么行驶?一时间,北京电车的命运岌岌可危。


    在没有退路的生死抉择面前,公交公司明白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挽救自己的命运。他们从各分公司抽调出技术骨干,以第二保修分公司为主体,完全利用自筹资金,用一年多时间研制开发出了WG120双源无轨电车。这种电车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克服集电杆弹簧弹力,使其平稳下降置于车顶部,车辆用蓄电池为动力继续行驶,通过路口后,车辆进入指定区域,司机操作使其撤销压缩空气力,依靠弹簧弹力使集电杆进入引导器,车辆继续行驶,完全恢复无轨电车功能。


  双源电车解决了困扰电车公司的大难题。目前,已有102、103等9条线路400多辆双源电车投入正常使用,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认可。


                                                         解决旧问题  又遇新难题


    尽管暂时的生存问题解决了,但是电车公司依然忧心忡忡。现在是长安街取消线网,保不准哪一天为了城市更美丽,要取消所有的线网,那时北京电车怎么办?中国人有句俗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北京电车一定要全面地考虑自己的处境和将来有可能出现的任何新情况。目前,线网的存在是危急到北京电车命运的关键问题,如果能够不依靠电网而完全利用蓄电池供电,北京电车无疑将摆脱尴尬境地而踏上快速发展的坦途。


    但是,取消线网完全依靠蓄电池供电可能吗?


    蓄电池使用成本过高、使用寿命又极其短暂。


    与以前的电车相比,双源电车新增了升降系统、转向系统、充电系统与蓄电池组。充电系统十分先进,在往返过程中完全可以达到电能平衡,失去多少,补充多少。因此,就要车载足够数量的蓄电池。据北京公交第二保修分公司技术科任金山副科长介绍,每辆双源电车配备容量为100安培/时的蓄电池共32组,重量达一吨,耗资2万余元。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仅为10至12个月,而且极易出现故障。400多台双源电车仅蓄电池一项每年就增加支出800多万元,其中还不包括新增其他设备的成本与保养费用。


    电车公司素有“丐帮”之称,巨大的新增支出令本已资金短缺的电车公司有苦难言。仅靠售票员一张票一张票地卖,巨大的支出额何时能够收回?在目前状况下维持两三年尚且可以艰难应对,时间长了怎么办?据了解,电车公司内部又面临新一轮的改组问题。看来,北京电车的命运还是有点悬。


                                                                   北京电车渴望新技术


    国内电车命运有些风雨飘摇。沈阳、长春等城市已经彻底取消电车,而南京市又要重新启用电车,面临2008年奥运会,北京电车的命运仍是未知数。


    距离地面5.75米高的线网的确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形象,让人抬眼望去有“如困网中央”的困惑;可是与公交汽车相比,电车又毫无疑问地存在诸多优势:是无污染的绿色公交车,行驶平稳、无极变速、运行灵活、爬坡能力强等等。同时,它又与老北京的城市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让人忆起当年老北平的“当当车”。可以肯定,有相当比例的市民对电车情有独衷,同时,作为绿色公共交通工具,电车不应成为城市发展被舍弃的对象。


    我国曾自主研发成功了电动公交车,但是由于耗资巨大而无法广泛投入使用。双源电车依靠蓄电池可以阶段性地不依靠空中线网,但是能源问题仍是最大障碍。制约电车发展的最关键问题,一言以蔽之,即动力源问题。所以,北京电车亟待新的技术参与其中,解决去掉线网而获得动力电的关键问题。


    北京电车公司有关专家呼吁,请国内有关技术部门关注电车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何使电车能够在去掉线网的情况下获得动力电,如果依靠蓄电池,又如何能够获得使用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的新型蓄电池?


  北京电车,只有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下,才有可能获得新生!  


    《中国汽车报》 (2001年09月18日第二版)  
 楼主| 发表于 2014-2-11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1957·无轨电车 京首辆无轨电车驶上街头——阜成门至北池子北口段无轨电车线路正式试运行。当年8月,1路无轨电车正式投入动物园经甘家口、阜成门、美术馆到朝阳门一线,全程11公里的运行。图:高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4-2-11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xuechunbo 发表于 2014-2-11 18:10
欧 辉 新 一 代 双 源 无 轨 电 车 样 车

这是北京的新车样车吗?
发表于 2014-2-11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2-11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xuechunbo 发表于 2014-2-11 18:10
欧 辉 新 一 代 双 源 无 轨 电 车 样 车

看上去还行。
发表于 2014-2-11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zhchl1999 发表于 2014-2-11 21:13
这是北京的新车样车吗?

是的
 楼主| 发表于 2014-2-11 23: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欧辉自动对线技术值得期待。
发表于 2014-2-12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4-2-12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海菜 发表于 2014-2-12 10:26
帝都雾霾救了奄奄一息的电车,杭州几条线路啥时候恢复啊

不是因为雾霾北京也拥有目前全国最多的无轨电车以及最大的线网规模
发表于 2014-2-12 13: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绿色能源将是未来的主流!电车都回来吧!
发表于 2014-2-12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xuechunbo 发表于 2014-2-11 20:42
北京新型电车零污染  


因为每天有144 辆电车通过的西单路口也有望线网落地。

最后一段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发表于 2014-2-12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福田把头牌拔高的做法不就和大金刚的设计理念一样了嘛- -。
发表于 2014-2-12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jason 发表于 2014-2-12 15:46
因为每天有144 辆电车通过的西单路口也有望线网落地。

最后一段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都08年的新闻了,估计是说西单路口撤销线网吧,无轨都脱鞭行驶。
过长安街的无轨都脱鞭。。。
 楼主| 发表于 2014-2-12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正 解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5-4-26 16:01 , Processed in 0.33838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