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怎样提高公交出行率: 措施如下: l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交通服务。 l采取诱导和逼迫手段,减少路面上小型客车的运行数量,将道路资源最大程度上让渡给公交车辆、大型客运车辆和出租车,提高道路资源的使用效率。 l对公共交通采取大力倾斜、优惠补贴的政策。 l优化地面公共交通管理,提高地面公交效率。 l其它措施。 1、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供更多更好的公交服务: 地面公共交通:现有的运营公交车辆在7200辆左右,地面公交的平均时速12-13公里/小时。这种现状不能满足杭州市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快速扩张和市民更高的消费需求,主要表现为:地面公交线路不足、准点率差、间隔时间长、行驶速度慢、不守时、过度拥挤、换乘率高、通道车少、偏远地段人们出行不便等。普遍情况是,早晚高峰时段人们乘坐公交车辆的出行时间平均在1.5个小时左右,半数左右乘客需要换乘,10-20%左右的乘客需要换乘两次。车厢内异常拥挤,乘坐感受极差。这种状况逼迫部分出行者自购车辆出行,而这部分新增的车辆又加剧了路面的拥堵,导致公交车辆运行速度更慢,效率更低,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比较理想的地面公交服务应该是:平均时速15-18公里,边缘地带的时速可达20公里;班次间隔时间5-10分钟;70%的乘客无需换乘;在绕城高速内的任意两点的通达速度在1小时左右,个别距离较远的目的地的通达时间也不超过1.5个小时。市区内的地面公交线路四通八达,便捷快速,几乎所有的两点换乘一次即可到达。绝大多数站点离目的地的距离不超过0.5公里。结合地铁运营,实现整个城区公交无盲点,无盲线。公交车辆全部更换成空调车,车厢内舒适整洁。非高峰时间基本有座,高峰时间不拥挤。城乡结合部可以设置小型公交巴士,走乡入村,灵活便捷。优化公交线路,延长公交线路长度,减少换乘率。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成倍加大对地面公交设施的投入,包括站点建设和公交车辆投入。这个成倍加大有可能是现有投资量的2-3倍。市区公交车辆的保有量应该在10000-12000之间才可基本满足需求。发改委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9040的目标数量恐怕难以满足需求。如果要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公交出行率超过50%的目标,在只有地铁一号线和二号线能实际投入运营的情况下,不加大对地面公交的投入,快速提升地面公交的承载率,这个目标难以企及。 2、采取诱导和逼迫手段,减少路面上小型客车的运行数量,将道路资源最大程度上让渡给公交车辆、大型客运车辆和出租车,提高道路资源的使用效率。 在所有的机动车辆中,小型客车的运载效率最低,资源占用率最高。路面上小型客车太多,会极大地加剧路面交通的拥堵状况,极大地降低地面公共交通的运行效率。因此,在提升地面公共交通硬件的同时,必须限制小型客车的运行和使用。限制的办法: (1)设置公交车“路口优先车道”,全面推广公交专用道,限制其它车辆对道路的占用。在主要的交通干道上全部设置公交专用道,有条件的次干道也设置公交专用道。现在的公交专用道数量太少,远远不够。 (2)极大地提高小型客车的使用成本,使得车主自行减少车辆的运营使用。 杭州市对小型客车应该采用买得到,买得起,用不起的策略。即不限购,不对车辆购置加价和牌照竞价,但是提高车辆日常使用成本的办法抑制小型客车的消费。对于杭州市本级来讲,最简单最合理也是最没有风险的办法是大幅度增加小型客车的停车费用。这个停车费用的收取是全面的,开车上班停车也要收取,如果开车上班不收取停车费,这个办法效用不大。(所有的停车场全部收取,也劝导自己拥有房产产权的单位对本单位员工收取停车费)。社会停车场的费用全面提高。按照目前的收入和消费水平。每月日常停车费只有在1000元以上才能真正抑制小型客车的运营和使用。(还不包括周末出行停车,周末出行停车费用在全天100元以上才能抑制车辆使用)。 停车费不应该按照车辆的体积收取,而应该按照车辆的运行效率征收,比如,大客车的收费相对较少,面包车商务车次之,而小型客车的收费相对稍高。这一点不论从资源的使用上还是对碳排放的调控上,都说得出去。收费的其它标准要考虑到地段和时间段,市中心繁忙地段和繁忙时间的收费标准要高于普通地段和时段。 如果合法合理,也可以对机动车收取某些名目的通行费和过路费。 很高兴看到杭州市发改委的十二五规划中对小汽车的使用提出了相同的措施,明确了提出了适时适度增加小汽车的使用成本。这个“适度”应该是大幅度,也就是上段文字提到的标准。这个“适时”应该是2012年年底,也就是地铁一号线开通运行后。当然,这也需要在2012年度对地面公交有较大的投入,极大地提升地面公交服务水平。 地铁开通停车费提高后,应该取消市区高峰时段尾号限行的临时措施。
3、对公共交通采取大力倾斜、优惠补贴的措施。
地铁的票价可以采用上海模式,按照里程分段收费。地铁一号线的合理票价为2-6元钱。最远6元,最近2元,月卡减半收费,也就是1-3元。 当前地面公交的票价体系基本合理,但是应该把半价期从目前的四个月推广到六个月,就是每年的3、4、5月和9、10、11月。这六个月都可以不使用空调。
4、优化地面公共交通管理,提高地面公交效率。
应该以实现的社会效益来考核,而不能仅仅以经济效益来考核公交公司。不能把公交当作包袱和累赘,要把公交当作公益事业来经营。政府要提供大量财政补贴来满足市民的出行需要。 在考核指标上,应该采用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最小成本法来考核。考核的最重要的指标有三项:一是公共交通承载率,也就是乘客运载的总量(人/公里),二是承载效率,也就是每人每公里公交运输的单位成本(元/人公里),三是服务质量和乘客的满意度。这样考核,才能实现公交事业的良性和可持续发展,才能最大程度满足市民需求。绝不能再采用经营承包,大包干的方式,政府不能当甩手掌柜。 地铁开通运营后,也可以采用上述考核方法。 应该分拆重组现有的公交集团,整合为4--5家独立核算的公司,把余杭萧山的公交系统也纳入进来,形成优势互补,相互竞争的关系。政府可以出资购买各个公司的相关服务,或者是对各个公司的相关公交服务给予补贴。 在提供地面公交服务上,要实现两条腿走路,一是公交公司自主开发线路,提供服务,政府根据实际运营情况按照比例给予补贴。二是政府相关部门根据市民需要设置线路,(比如冷僻路段,新居民区等,居民有需要但又形成不了规模效益)出资给予相应的补贴,并向各个公交公司招标,由中标的公交公司提供服务。这主要是解决确实有实际需要,但是出于经济效益考虑公交公司不愿意经营的线路。完全市场化的线路也可以有。由各个公司根据市场情况经营,政府不提供补贴,价格可以灵活些。公交线路的主导权不能完全掌握在公交公司手中,以免出现逐利化趋势,还要防止公交公司用公共资源寻租。 5、其它措施。 l鼓励有条件的单位购置拥有通勤车辆,解决单位职工上下班的通勤问题。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支持鼓励单位购置大型通勤客车,也应该鼓励客运部门将大型客运车辆投入通勤运营服务,如有可能,可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或者税收优惠。这些潮汐班车可以在非高峰时段加入社会普通运营服务,比如充当旅游景区之间或者大型换乘站之间的接驳车、承接客运业务等,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率和周转率,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也尽可能使得拥有单位能够以车养车。采取灵活的措施,鼓励各个单位对班车运行进行合作,以便获得更加合理的线路和时间,提高班车的使用效率。比如,甲单位可以开通从城西到下沙的班车,如果乘员不满,可以搭载乙单位的员工,而乙单位如果开通从下沙到滨江的线路,可以搭载甲单位的员工。也可以通过经济方式进行补偿。 l增加出租车的投放量,提高出租车的运行速度。加强出租车的管理。从社会成本的角度来讲,出租车的效率远高于私家车。 l允许拼车,提高小型客车的使用效率。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拼车的管理,对拼车申请发放许可。车主在拼车申请获得批准后,可在指定时间,指定线路搭载固定乘客。拼车的经济补偿由车主和搭乘者自行商议确定。至于拼车的法律风险问题,可以通过购买商业保险的办法解决。有关部门在核发许可前,必须确认车主已经购买了相关的保险。如果出现车祸等法律纠纷,可以通过保险获得赔偿。 l城乡结合部,尤其是高速公路入城处(最好地铁口附近)设置大型免费停车场,并开设到各个景区和市中心的大型换乘车辆,鼓励外地来杭小型客车将车辆停在该停车场,换乘大型客车进入市区或者景区。该项措施结合限行措施实施更为有效。提高市区内停车收费标准也可以提高这类大型停车场的使用效率。停车场要设置必要的综合服务设施,包括小型经济型酒店等。为了充分宣传该类大型停车场,市政府应该联合电信部门向所有进入杭州边界的车主放送短信通知,告知大型停车场,车辆换乘,限行以及停车收费等相关事宜,使得进入杭州市区的所有车主都能提前充分了解相关资讯。(这类信息各个电信公司多有发布,比如进入杭州上海宁波地界就能收到欢迎语和天气等相关资讯。) l政府应该通过各种行政和经济手段明确限制各个单位对本单位员工购置和使用小型客车给予的各种购车补贴和燃油补贴。(这类措施使得原来没打算买车的员工为了获益而购车)。这类补贴可以视为个人收入征收所得税和奖金税。以抑制小型客车的需求和消费。 市政府应该安排相关的部门负责这些事务的管理和协调,实现交通道路资源的精细化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