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60|回复: 18

[新闻] 【杭州日报·西湖副刊】我的城南旧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24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的城南旧事
2013-02-24
德寿宫复原图(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城南旧事
文/潘宁
她上班的那座工厂叫杭州焊割工具厂,每天从河坊街的家出发,向南走,到了胡庆余堂那里,右拐,走大井巷……从迈出大井巷的那一刻起,古老的德寿宫就在我妈妈的脚板的敲击下,默不作声地感受着她年轻有力的步履。
这个城市的南面,安静起来好像蕴藏着一股巨大的力量

关于这座城市的南面,我从来不敢去细想。
虽然在那儿出生并长大,但一读高中,就跟着大人搬到了城市的西边。比较起来,我更喜欢1985年那会儿的城西。
站在阳台上,对面几乎可以用一望无垠来形容,那是一片几乎快荒芜的稻田。文二路保俶北路的东边,那时候还是一条小小的石子路,偶尔尘土飞扬,是人烟稀少的村落。那里有一座垃圾场,还有一株巨大的泡桐树,初春一到,高大的枝桠上开满了淡紫色的花瓣。黄昏放学时,我们骑着自行车从那儿飞快地经过,先闻到垃圾场的阵阵恶臭,然后泡桐花的香气朝我们奔涌过来,再往前,河边成排的柳树刷刷刷地经过我们。
而城南,它和我的童年紧紧联系在一起。
幼儿园就坐落在著名的胡庆余堂那堵高墙的斜对面,依稀记得,放学时很多伙伴纷纷都被接走,只有那些被刷成苹果绿的木凳子木桌子和我一样,孤独地待在教室里。反正也没人留意我,一个人跑到门口,坐在门槛上,朝着清河坊发呆。那条街灰扑扑的,只有街角的邮筒,绿得沉静醒目——不像今天,今天的仿古街,几乎就是横店影视城某个生动热闹的片场。
相对于野趣勃勃的城西,城南,在记忆中就是一座行政规划区的模样。清河坊那边的马路,现在回想起来,只不过比弄堂稍微宽阔一点,但在一个五六岁孩子的眼里,它们简直就是今天的六车道,宽广阔气。那个时候,8路和3路公交车应该是全城最主要的交通出行工具,好像只要乘上这两部公共汽车,就可以抵达杭州城的任何一个角落。
一个夏天的午后,街上空无一人,梧桐树浓密的影子几乎占据了整个街面。这个城市的南面安静起来好像蕴藏着一股巨大的力量,这样的寂静,让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感到不适、害怕。我突然起了冲动,飞快跑出家门,站在街道的正中央,向着天空,挑衅地打开双臂——我想干吗?似乎想和那个巨大的安宁的力量较劲儿。


那个沉默了快千年的王朝,在黑暗的深处,无言地聆听着那些未来的声音

童年的时候,从来没有人告诉我,我们的脚底下深埋着一个古老帝国残破而华丽的版图。
那个沉默了已经快千年的南宋王朝,它在黑暗的深处,无言地聆听着那些未来的声音——
在它之后,陆续降临的那一个个时代,是如何在它的头顶上发声的,它们隆隆作响,它们在它记忆的神经上挖坑、打桩,它们发出的声响是嘈杂的,有力的,疯狂的,间或伴有巨大的沉寂。那个消失的古都,在地表之下,已经浓缩成一只停在洞穴之中的古老蝙蝠,在黑暗中无声地睁大它幽亮的眼睛,凝视着远方的万丈光明。
冥冥中我能感觉到那股暗沉的力量。小孩的天性,与那股暗沉的力量似乎水火不能相容。那个五六岁的孩子不喜欢城南的气息,回放幼时记忆的画面,几乎是一部黑白连环画,找不到一点彩墨的痕迹。


所有的鲜艳都浓缩在地表以下

1985年搬离城南之前,那里的街景几乎找不到特别光鲜的地方,灰色调,除了灰色调还是灰色调,顽固地充斥着我的记忆。
所有的鲜艳都浓缩在地表以下。
3米?5米?8米?只有考古学家才能给出较为精确的数字。
2001年,为配合望江路拓宽改造工程,杭州市文物考古所在望仙桥直街周遭,发现了南宋德寿宫南宫墙、东宫墙一段。
那个逝去的王朝一定拥有一颗不息的灵魂,那只古老的精灵蝙蝠,守护着它身后的秘密洞穴,它知道,只要时光之凿,轻轻一举,那些深埋的光彩就会流泻出来,照亮后人的双眸。


所有城南旧事里面,倒马桶就是头等大事

我对一切生机勃勃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与追随,哪怕它们是多么的轻浅多么的没有根基。那个逃也似的离开城南的孩子,很快喜欢上西边的一切,至少,新分配的楼房里面,有独立使用的卫生间。
很长一段时间里面,总会重复地梦见一个相同的场景。我的两只手,各自拎着沉重的马桶,蹒跚地、吃力地扭动腰身,走在去公共厕所的路上——梦总是半途就戛然而止,不知道什么样的中枢神经可以及时掐断那些画面,让我不至于重新闻到那股令人窒息的气味。
所有城南旧事里面,倒马桶就是头等大事。
即便住在城西以后,我每周也要回到老屋那里,替年迈的外婆干这件头等大事。上世纪八十年代,那儿,陆陆续续开始有外国人出现,他们参观完胡庆余堂后,就会脖子上挎着相机在附近的街上四处游走,到处是他们所陌生好奇的景象。
一天,我的小舅妈正在沿街洗马桶,在城南,几乎家家户户都这么干,污水流入阴沟,流入地下,不知再流向哪里。
小舅妈挥动着竹丝捆扎成的“掀帚”正在那儿忙碌,一个外国小男孩好奇地凑近马桶,飞溅的水,随时会泼到他身上。小舅妈急了,用普通话喊,“喂喂,快走开,这有什么好看的啊!”那孩子依旧好奇地凑近脑袋,看得发呆。


整个城南,就如同不曾被擦拭过的金银器皿,落满了一个时代的灰尘

那些深埋于地下的灵魂,它们怎么知道人类在几百年之后,突然就失手打落了那些瑰丽的东西。从我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到我离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整个城南,就如同不曾被擦拭过的金银器皿,落满了一个时代的灰尘。
它们怀揣巨大的忧伤,在5米深的地表下,怀想昔日的一切。
在今年夏天的两次采访中,时任杭州考古所所长的唐俊杰向我描述公元1162年前后,那座叫德寿宫的瑰丽之地,它所拥有的那些秘密。
历史意义上的德寿宫,位于望江路北侧,与“红顶商人”胡雪岩故居仅一墙之隔,西面与鼓楼遥遥相望。2001年被发现东宫墙和南宫墙一段之后,2005年年底,市文物考古所又对德寿宫进行第二次大规模抢救性考古发掘。
近一千年之前,“靖康之变”后,那个从北方仓皇南下的皇帝,宋高宗赵构,在这座城的南面,重新构建起一个王朝的格局。之后,年事已高的高宗皇帝将皇位“禅让”于孝宗,老皇帝需要有一个颐养天年的地方,于是,德寿宫应运而生。


我问过很多人,“知道德寿宫吗?”多数人一脸茫然

我问过很多人,“知道德寿宫吗?”
多数人一脸茫然。也有人欢快地回答,晓得的啊,就是天水桥吃韩国料理的那家饭店。
连我母亲也对德寿宫一无所知。
她上班的那座工厂叫杭州焊割工具厂,每天从河坊街的家出发,向南走,到了胡庆余堂那里,右拐,走大井巷。大井巷像一把弯弯的长镰刀,刀尖指向更南边的鼓楼。走出大井巷,走过鼓楼,焊割工具厂就到了。
从迈出大井巷的那一刻起,古老的德寿宫就在我妈妈的脚板的敲击下,默不作声地感受着她年轻有力的步履。
1162年之前,德寿宫的前身是秦桧的相府,当时,有“望气之人”称这里“有王气”,等到秦桧亡故后就收归官有,改筑新宫。1162年,高宗移居新宫,改名“德寿宫”,时称“北内”,。
据记载,德寿宫面积近17万平方米,规模不亚于南面的皇城。
考古发掘的遗址近千平方米,是西南面的一小部分。唐俊杰说,越来越清晰地表明,德寿宫的四至范围,应该是南至望仙桥直街,北至佑圣观路,西临中河,东至吉祥巷、织造马弄。
宋孝宗当时建造德寿宫的心情是热烈与迫切的,唐俊杰说,他们考古时从遗址上发掘出几何图案的“香糕砖”,据考证,那砖是属于秦桧家的,可以想见当时的场景,人们甚至来不及将奸臣家的尘埃打扫殆尽,就匆匆忙忙在旧址上打下了德寿宫的第一根松木桩基。


五米之下,德寿宫的那些灵魂,不知道有没有被这人间乱象惊扰过他们悠长的清梦

那个梳小辫的孩子,其实不知道已经沿着德寿宫那些看不见的城墙根儿走过多少回了。
小时候,不知道什么缘故,上眼皮里面总是会长出“麦粒肿”,杭州话叫“偷针”。父亲带我去市三医院眼科开一个小刀,医生在眼皮上打一支细细的麻药,然后,把麦粒肿划开一个小口子,将里面的脓清除干净,再用叠成“豆腐干”的白纱布将一只眼睛蒙住,变成“独眼龙”的女孩子,在父亲的牵引下,低着头,难为情地一步步走回家去。
去市三医院必定要经过梅花碑,稍微长大一点,一个人也会去梅花碑附近的红星剧院看电影。那时候,梅花碑的名气好大,就像今天的武林广场那样,几乎无人不晓。可我从来没有留意过那儿究竟有没有什么碑,那个懵懂的孩子,只记住了那一带也是迂回曲折的弄堂,每次去医院或者红星剧院,会经过一户人家,那里,住着一对似乎时时刻刻都在吵架的夫妻,那个年代,每家每户的大门多么轻薄啊,每次路过那里,都会听见女主人凄厉尖锐的哭喊声,有时候,则是他俩扭打在一起的场面。
他们真是伤害到了我。每次快走近那户人家的时候,那颗小孩子的心,慢慢就会抽紧,那户城南人家,让我知道这世界上并不是人人都可能相爱的,有些人,他们是以仇人的方式相处在一起的。
在杭州,只有从梅花碑和新宫桥这两个地名还能看出德寿宫曾经的存在——这两个地方都曾是德寿宫的一部分。明末,这一带成了某王王府,存留下一块梅花石刻碑。于是,宫名沦落成碑名,碑名再衍化为地名。
5米之下,德寿宫的那些灵魂,不知道有没有被这人间乱象惊扰过他们悠长的清梦。


那个巨大的停车场,像一个守口如瓶的知情者

如今的德寿宫遗址已经被回填保护起来。
盛夏的一天,我站在遗址之上,那儿,如今是一个大型的露天停车场。
天边的云朵像熔炉中的烈焰,停车场之外,走过断河头,走过直吉祥巷,数米之远,就是人气很旺的餐馆“江南红楼”。
那儿还有一家彩票销售点,高温下,依旧围着好多彩民们,他们正热烈地探讨着什么。探讨什么?探讨与憧憬着一夜暴富的梦想吗?反正,他们一定不会谈论德寿宫。
2008年,考古所再次对德寿宫进行大规模发掘时,水泥路一打开,民国时期的路面就露出来了。唐俊杰说,城市分两种,南方城市是“重叠性”的,周边多为山水,因此,地下遗存多、属于“继承性重叠”的城市,通常不鼓励主动型发掘,多半是配合城市建设性质的发掘。
那地下,深埋着曾经曲水流觞的中国古典园林——宋高宗酷爱西湖,可是老皇帝生怕兴师动众地出行,实在是扰民之举。于是,孝宗在德寿宫内修建“小西湖”,引中河水入园,宫内的亭台楼阁均仿西湖而建,让老皇帝足不出户,就能一览湖山胜景。他在此悠闲地度过了25个春秋,直至去世。
一条环绕飞来峰,并与中河相连的水渠,也在考古中被完整发现。遗址的西北角有一个水闸,一条蜿蜒向内的水渠,水渠两旁堆有零星的太湖石。沿水渠还有水池、水井、柱础基础、大型夯土以及西宫墙等与德寿宫有关的重要遗迹。
宋代的皇帝,打仗都不怎么行,可情商与艺术品位都相当之高。唐俊杰向我描述当时考古发现的一个酒坛上的“封泥”,封泥之上,刻有三百朵精致的梅花,在宋代,酒类都是属于国营、官营酿制出售的,德寿宫自己就可以酿制美酒,梅花印可能就是当时的酒类商标。
那个酒香四溢的宫殿,在黑暗的地表之下,依旧散发着醇厚的气味,那些爱酒的灵魂,他们把对于美酒的迷恋,藏在那些黄泥与糠谷混合焙烧的坚硬的封泥之中,得以让数百年之后的人们,从那些类似陶制的残破的器皿之上,闻到那久远的气息。
那个巨大的停车场,像一个守口如瓶的知情者,数百年前的奢华与精致,就那样不为人知地静谧地沉睡在几米之深的地下。
他们其实永远醒着,天风吹过,城南旧事,如歌般绵延放送。

发表于 2013-2-25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原先住清河坊一带的人,交通确实还是蛮方便的了。
发表于 2013-2-25 22: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是某人不告诉我,我估计永远不会知道有这么个地方了吧……
没想到在望江路这个位置还会有这么个地方,如今又沉了下去销声匿迹。作为离宫,还真是比大商贾的豪宅要默默无闻不少。
发表于 2013-2-25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lawa373610942 发表于 2013-2-25 22:07
要是某人不告诉我,我估计永远不会知道有这么个地方了吧……
没想到在望江路这个位置还会有这么个地方,如 ...

望江路一带以后不晓得怎么挖地铁哟,这一铲下去,估计都是宝贝。
发表于 2013-2-25 22: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jason  2013-2-25 09:09

9020·8·3·3·
发表于 2013-2-25 22: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jason  2013-2-25 09:09

9020·8·3·3·
发表于 2013-2-25 22: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jason  2013-2-25 09:09

9020·8·3·3·
发表于 2013-2-25 22: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jason  2013-2-25 09:09

9020·8·3·3·
发表于 2013-2-25 22: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jason  2013-2-25 09:09

9020·8·3·3·
发表于 2013-2-25 22: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jason  2013-2-25 09:09

9020·8·3·3·
发表于 2013-2-25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jason 发表于 2013-2-25 09:09
不过原先住清河坊一带的人,交通确实还是蛮方便的了。

但是在90年代末20世纪初,当其他地方的公交线路越来越多的时候,那里还是只有8路和3路,并且3路还被截断了
发表于 2013-2-25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bus/life 发表于 2013-2-25 22:45
但是在90年代末20世纪初,当其他地方的公交线路越来越多的时候,那里还是只有8路和3路,并且3路还被截断了 ...

是的,到了九十年代以后就开始变为孤岛了。
发表于 2013-2-25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jason 发表于 2013-2-25 22:34
望江路一带以后不晓得怎么挖地铁哟,这一铲下去,估计都是宝贝。

5号线其实还好
7号线走河坊街确实有点。。。
发表于 2013-2-26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写得真好!情真意切,发人深思。
看题图,已发掘部分只是德寿宫遗址的一角。即便如此,希望这一角不要再搞房产项目了!做成遗址公园吧!
发表于 2013-2-26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zincum 发表于 2013-2-25 23:56
5号线其实还好
7号线走河坊街确实有点。。。

我也很纳闷,七号线为什么要去河坊街 插一脚,好好地到城站不就可以了么。
发表于 2013-2-26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jason 发表于 2013-2-26 11:06
我也很纳闷,七号线为什么要去河坊街 插一脚,好好地到城站不就可以了么。

等到他们发现挖不下去的时候,规划就可以调整么
发表于 2013-2-26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bus/life 发表于 2013-2-25 22:45
但是在90年代末20世纪初,当其他地方的公交线路越来越多的时候,那里还是只有8路和3路,并且3路还被截断了 ...

21世纪吧
发表于 2013-2-26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坊街拆迁改造、卷烟厂改造、清泰街改造,对旧城风貌和地下遗址破坏严重。  在当时的王市长眼里,所谓的古城,就是一座炼钢炉。
发表于 2013-2-27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cnzjhzxhcsc 发表于 2013-2-26 21:14
等到他们发现挖不下去的时候,规划就可以调整么

到时候地铁吴山广场站就成了孤岛,说不定就可以用作公交总站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11-19 06:19 , Processed in 0.19886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