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36|回复: 0

[转帖] 【杭报·西湖副刊·城纪】西湖边的抗战纪念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2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湖边的抗战纪念碑

2012-08-12  
  2003年重建的淞沪战役纪念碑
  重建的八十八师淞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牌坊
  1935年2月,纪念碑落成仪式盛况
  88师慨别杭州
  纪念碑基座上的浮雕之一
  纪念碑落成仪式上鸣放礼炮

  文/周文毅

  杭州西湖温婉柔美,湖滨三公园,却竖立着一座沉重的纪念碑。

  高高的赭石基座上,四角矗着四颗航空炸弹,一个胸挂望远镜的指挥官和一个手持步枪冲锋的士兵,凝成一组青铜塑像。碑座底下的铭文写着:1934年,由周天初先生筹建,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创作,在此设立了淞沪战役国军第八十八师阵亡将士纪念碑,这是我国第一座表现抗日战争题材的纪念碑,该纪念碑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被拆,2003年结合湖滨新景区建设由中国美术学院沈文强教授重塑。

  外来游人有所不知,杭州松木场西溪路上,还有一座相同题材的牌坊——国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牌坊。

  事情要从八十年前说起。

  1932年,八十八师浴血庙行

  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悍然袭击张学良东北军的沈阳北大营,震惊国人的“九·一八事变”于此爆发。

  当时杭州的驻军,是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这年7月奉命进驻杭州集训,分驻杭州和上虞县五夫镇,担负拱卫杭州和杭州湾沿岸的防务。“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该部队一群青年军官面见师长俞济时,当面请战:“要与日本鬼子拼个死活!”

  秋去冬来。1932年1月28日午夜,驻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以三个日本和尚被工人义勇军打死打伤为借口,向驻防上海的第十九路军闸北防区发动突袭,十九路军奋起反击,震惊中外的“一·二八事变”爆发!

  事变第二天,俞济时接到命令:第八十八师于2月5日前移师苏州、昆山一线。同时行动的还有驻防南京的第八十七师。这两个师,原来都是国民政府警卫部队,是国民革命军中的精锐,蒋介石的嫡系,均由德国军事顾问一手调教,配有全套德式装备,武器精良、训练有素、战斗力强,平时一般不轻易动用,此时双双移靠上海前线准备投入战斗。

  2月1日,杭州梅登高桥,八十八师师部的院子里腊梅花盛开。时年29岁的师长俞济时向他的黄埔军校老师兼宁波奉化老乡蒋介石发去《陷电》请战:“沪案严重,十九路军应战颇获胜利,唯恐不能持久,可否将本师调沪增援,乞示。” 显然他是担心部队调去苏州,贻误了战机。两天后,蒋介石回《东电》作复:“贵师行动,一听何部长(注:军政部部长何应钦)命令,如运沪作战,务希奋勇自强,以保荣誉。”

  出发前,俞济时召集团以上军官到师部开战前会议,会议决定,全师三个旅除留下一个团驻防杭州外,其余各部2月4日晚上分别从杭州虎跑和上虞五夫营地连夜开拔,乘火车开赴苏州集结。因为不知道战后谁死谁活,会后,俞济时提议:“参加会议的军官们,都到花园假山前合一张影吧,好作战友一场的生死见证。”谁知,俞济时这番提议竟一语成谶,半个多月后,合影中的第二六四旅旅长钱伦体,成为八十八师捐躯一·二八淞沪战役中官阶最高的军官。

  2月4日夜间,一辆辆军用卡车将八十八师驻杭部队载到南星桥火车站。因是夜间行动,睡梦中的杭城民众一点也不知晓,将士们静悄悄地登上闷罐列车。与此同时,该师驻上虞五夫的部队也在驿亭车站上了火车。次日拂晓,八十八师抵达苏州南郊的外跨塘火车站。

  淞沪战事一天比一天紧张,第十九路军眼看独力难支,蒋介石终于打消了通过国联(联合国前身)调停战端的念头。2月14日,军政部部长何应钦命令第五军军长张治中率八十七、八十八两个师和中央军校教导队,火速驰援上海战场。

  2月20日,日军在上海市北的江湾庙行镇,发动天上、地上和黄浦江上立体攻击的庙行战役。一时间炮弹如雨,纷纷落入八十八师阵地,俞济时指挥部队血战两昼夜,终于使日军不支而退。

  22日,日军植田谦吉中将又率第9师团倾巢来犯。第五军军长张治中亲到八十八师前沿指挥,八十八师实施正面反攻,八十七师侧面包抄敌之侧背,十九路军第六十一师从敌后出击。这一天,各部队同仇敌忾,从白天厮杀到晚上,一举击毙击伤日军三千余人,终于取得庙行大捷,使日本侵略军遭到自甲午战争以来从未有过的惨败。著名思想家章太炎甚至撰文称颂:“自清光绪以来,与日本三遇,未有大捷如今者也!”

  日军眼见上海屡攻不陷,又重新组建派遣军,由前陆军大臣白川义则亲任司令官,汹汹来犯。2月27日起,日军总兵力增至9万人,而当时,我方主力第十九路军和第五军合起来仅4.13万人。

  3月1日,中国守军腹背受敌,第十九路军被迫退守嘉定、太仓一线,第五军则撤至常熟县东南。3月3日,日军占领真如、南翔后双方暂时停战。

  5月5日,在各国驻沪领事馆的所谓调停下,国民政府与日本签订了屈辱的《淞沪停战协定》,“一·二八淞沪抗战”正式宣告结束。

  1933年,阵亡弟兄魂归西湖

  在这场战斗中,师长俞济时负重伤,被日军的弹片击穿肚肠,送到上海租界德国人开办的宝隆医院(后改名同济医院)接受治疗。住院期间,他强撑病体,详细登记了八十八师所有阵亡军官和士兵的名单。

  在病榻上,俞济时遥念杭州湖山。青山有幸埋忠骨,西湖从来就揽英雄归魂。岳飞、于谦、张苍水,古来素负“西湖三杰”盛名;鉴湖女侠秋瑾年轻轻的,就与友人徐自华订立“埋骨西泠之约”;其他如徐锡麟、陶成章、章太炎等辛亥英雄也都埋骨西子。俞济时想,八十八师既然由杭州慷慨赴死,那么阵亡的弟兄们还是魂归西湖最为安宁。

  战后第二年,即1933年元旦,国民政府在南京中央军官学校礼堂隆重表彰“一·二八淞沪抗战”的有功之臣。蒋光鼐、蔡廷锴、张治中、戴戟、俞济时等参战将领均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

  授勋后的俞济时内心更放不下八十八师的阵亡弟兄。八十八师在这场战役中损失最惨重,其中光是排长以上各级军官,就阵亡66名、受伤146名;阵亡士兵高达1054名。不为他们做些什么,自己灵魂不得平静。

  这一年,俞济时改任浙江省保安处长兼浙江省戒严副司令。他的将八十八师忠骨葬于西湖的想法,得到了时任浙江省政府主席鲁涤平的赞同,同意划出杭州西郊松木场一块地,建八十八师淞沪战役阵亡烈士陵园,地名牌标为——西溪路75号。

  现在的西溪路松木场段,当年是杭徽公路的起点,这条公路起于松木场船码头,经过留下、闲林埠、老余杭直通安徽。当时的松木场,田块与池沼交错,是一片空旷宁静之地,烈士陵园安放在此,甚为安宁。

  俞济时仍感内心不安。一天,与其往来甚密的宁波奉化老乡兼好友、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系讲师周天初来访,得知俞的心事便建议:“眼下全国抗日救亡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何不在西湖边勒碑纪念阵亡将士,以策动继续抗战?” 俞济时抚掌称好。

  周天初马上发起建碑筹款活动。1933年夏天刚从法国巴黎留学回国、与周天初同校任教的雕塑系主任兼教授刘开渠,主动要求创作这座纪念碑。

  1935年2月的一天,我国首座表现抗战题材的纪念建筑,正式在杭州湖滨三公园落成安放,当时被命名为“一·二八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战役阵亡将士纪念塔”。纪念塔上部为青铜塑像(2003年重建版与其基本相同);中部为一正方形基座,正面镌有俞济时亲笔题写的纪念塔塔名,背后镌有蒋介石亲自撰写的碑文;下部底座为浮雕,四面分别镌有内容为《纪念》、《抵抗》、《冲锋》、《继续杀敌》的四幅汉白玉浮雕。

  纪念塔揭幕那天,杭州城里万人空巷,人们竞相聚集到湖滨三公园和学士路口,祭奠抗战烈士。纪念塔周围,花圈挽幛摆得叠成山。新任国民政府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和俞济时及一干高级军官均戎装出席落成仪式。部队严整列队,枪刺闪闪发亮。湖边,一门山炮朝西湖湖面伸出炮口,随着一声口令,礼炮声响彻湖山,天地为之动容。

  纪念塔基座面朝西湖的一面,镌刻着蒋介石亲撰长达720余字的碑文:“民国廿一年一·二八上海战役,我将士忠勇奋发,坚苦支持三十余日,其间肝脑涂地,舍身成仁,良不可胜数,英风壮烈,民族精神,实为焕焉……西湖之滨,湖山秀美,甲于全国,昔为勾践卧薪尝胆兴越之地,岳武穆坟亦在焉,忠义有托,尤克互为彪炳,安诸将士之灵于此,信为所得,足以长垂不朽……”

  黄绍竑宣读祭文,湖滨哭声一片,如山呼海啸,如风雨雷电……

  然而,两年后的1937年12月24日,日军入侵杭州,美丽的西湖沦陷敌手长达8年。其间,这座纪念塔,被推倒抛入西湖。

  1937年,八百壮士血战四行仓库

  一直到抗战胜利,淞沪战役阵亡将士纪念塔才得以重见天日。人们从西湖里打捞起纪念塔的各个部分,仔细洗尽淤泥,重新安放在原址。

  1946年,为嘉勉抗战英烈忠魂,西溪路南侧八十八师淞沪战役烈士陵园门前,又增立一座纪念牌坊。该牌坊为民国时期流行的中西合璧风格,三门两重檐,水泥浇筑,眉额题书“浩气长存”四字,门柱镌刻两幅楹联,其中一幅是俞济时亲作:“墓门凄碧带十年汗马念前功;华表接青霄一角湖山归战骨”。宽阔的墓地前,这座纪念牌坊显得高耸伟岸。

  1958年“大跃进”期间,杭州铁路分局在松木场一带建造铁路新村,陵园和纪念牌坊被拆除。

  1964年底,在“社会主义革命新高潮中”,为破旧立新,西湖沿线突击拆墓,西湖边一些名人墓葬被拆除。12月初的一个晚上,“西湖文化大扫除”扫到了湖滨一带,三公园的淞沪战役阵亡将士纪念塔,连同一公园的北伐战争纪念碑等,几天之内被悉数拆毁。1965年3月6日,杭州市园林管理局上报简报称:共分5批拆迁坟墓654座。

  “文革”结束后,历史终于推进到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数次提出建议和提案,要求恢复八十八师淞沪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和牌坊。在中华民族的抗战史上,这支部队不应该被遗忘。

  抗战史上有两次淞沪战役,一是1932年的“一·二八淞沪抗战”,一是1937年的“八·一三淞沪会战”。八十八师两次参战。在1937年的“八·一三淞沪会战”中,八十八师更是功勋卓著,著名的“八百壮士”就出自这个师。

  1937年8月13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史称“八·一三淞沪会战”。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前后历时3个月,战况惨烈。最后全军撤退时,八十八师五二四团受命据守闸北四行仓库,掩护主力撤退。

  团副谢晋元率领该团一个营450余名官兵(对外称八百人,故后来这支部队被誉为“八百壮士”),孤战阻敌于上海市区苏州河边四行仓库,血战三昼夜,击伤毙死日军200余人。最后在租界各国的请求之下,这支力战不屈的孤军,于10月31日夜奉命退入公共租界。八百壮士英勇事迹轰动中外,一时声名远扬,虽然于战局无补,但是震慑了日军,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心,也赢得国际舆论一片称颂声,被一些国际人士誉为抗日奇迹。四行仓库被保留至今,还有一所中学被命名为“晋元中学”,以纪念该师的抗战功绩。

  1937年12月,八十八师又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全师6000余人,战后只有500人生还,除了阵亡大多死于“南京大屠杀”。

  1987年,杭州市人民政府在西溪路松木场段,专门辟出一角,照原样重建“国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牌坊”。从那时起,经常有人来此缅怀先烈。

  2003年,杭州市人民政府在三公园重建“淞沪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按当年刘开渠的设计重塑一官一兵青铜形象。

  2005年8月,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时,市园文局应台湾的俞济时先生儿子来信之请,重新修缮纪念牌坊,并根据其提供俞济时生前所著《八十虚度追忆》一书中记录的一·二八淞沪抗战第八十八师1091位(杭州市政府重建碑文称为1120位,另有一说为1421位)阵亡将士名录,增建一堵刻有烈士英名的黑色大理石纪念墙。

  历史风烟飘逝八十年了,杭州纪念一·二八淞沪抗战的两座地标,一东一西,至今巍然屹立,一如城市的气场,时时喷薄着浩然正气。

  本文写作得到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图书室、省政协文史委员会文史资料室、《浙江学刊》主编徐吉军先生等单位和专家的帮助,特此鸣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11-17 12:54 , Processed in 0.18166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