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86|回复: 15

[观点] 西湖权贵化是风景名胜变相私有化之缩影(带有个人点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14 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个人点评】
       闲来无事溜达BLOG,突然发现这么一篇犀利的文章,在新浪博客的首页置顶。再一查网络,才发现原来这两天发生了这么一件大事,这次是新华社最先向杭州开炮。终于敢说这个问题了,西湖边的名人故居和老房子被一些有钱有势的人占用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虽然说杭州整治西湖的举措一定程度上打通了整个西湖岸边的游步道并且使西湖周边的公园都免费开放,但是,在这其中也有诸如像把老房子出租作为经营用房这样颇具争议的事情发生,就在今年年初我记得吧,南山路上一所租用老房子而开的咖啡馆烧了,老房子基本上面目全非,但是有关部门轻描淡写的一句加强管理就把媒体给简单的对付了。当时我就很愤怒,难道这帮人的脑子里就只有钞票吗?结果吧,果然,遭报应了。这次曝光的问题还不止一小部分,看来这在西湖边已经成为了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呵呵,说句不好听点的,所谓当初喊得“还湖于民”的口号,现在则是打在有关部门脸上最响亮的一个巴掌!
       我看这次相关部门还能回避到哪里去,删帖子吗?呵呵,估计吃不消了吧,新华网和人民日报都报了,这真是太有喜感了。
       补充一句,不管这个事情的性质如何,其中的利益各方能不能得到平衡和满足,我只关心这些老房子能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究竟是不是有一套很完善的机制来规范各方的行为和责任。如果这个层面做好了,那就真的是无可厚非了。

[ 本帖最后由 双截辫151 于 2010-6-14 13:0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1 金币 +3 收起 理由
jason + 3 + 1 + 3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6-14 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文】

鲁宁:2010年6月11日东方早报社论

前天,新华社发表《还湖于民?还湖于权贵?》的长篇报道,态度鲜明地揭露西湖景区环湖一带的许多名胜古建筑“可望而不可进”,一些绝版风景场所摇身变成了私人或企业的高档“会所”,多届杭州市政府倾力打造的“大众西湖”已经走样。报道直接引用了杭州市民的愤怒:“过去还能进的一些名胜古宅,现在改造后,老百姓反而只能隔门瞄望,还湖于民咋成了还湖于权贵?”

西湖变相权贵化并非始于今日,只不过这几年此风越刮越甚。去年5月,杭州《钱江晚报》就对西湖权贵化歪风作过连续揭露性报道。可叹地方报纸人言微轻,说了等于白说。

“天下西湖三十六,个中最美数杭州。杭州倚湖而立,因湖而兴,西湖是杭州的根和魂。”然而,如此定位杭州西湖只是旧话。在国人普遍建立起产权捍卫意识的今天,我们有理由理直气壮地呐喊:西湖属于中国和世界,是祖先留给中华民族不可复制的珍贵历史文化和风景名胜遗产,它的产权归属全国人民共同享有,凭什么不断被权贵们蚕食和独享?!

自民国以降,西湖环湖土地和空间资源不断被权贵和权势机关侵占,1970年代前期和1990年代前期,当时的杭州市府曾两次组织“拆墙还湖”和“拆违还湖,终因既得利益团体百般阻挠而成效有限。时至2002年,鉴于民智已“高度开化”,杭州市政府巧借“民意”,高举高打“还湖于民”和建设“大众西湖”两杆大旗,经历数年艰辛,耗数十亿民脂民膏,好不易将环湖各类“违章建筑”基本拆除,初步达致了“三面半通透”的环湖自然景观绿化带,并对环湖主要历史建筑,名人故居、及亭台楼阁修葺一新,还顺势实现了酝酿多年而始终难以下刀的“西湖西进”计划,使西湖初步恢复到300年前的模样。就此,杭州市民兴高彩烈,赞许之声不绝于耳,海内外舆论感慨赞誉有加。

今天,包括早报读者在内,当人们读到新华社《还湖于民?还湖于权贵?》一文所揭露的触目惊心的愤怒时,我们还不得不指出,杭州市府对西湖再次面临变相权贵化的倾向心存警惕,特意在“还湖于民”尚未告一段落前,组建政府属性的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全权负责对西湖文化景观的管理、保护和行政执法。就此,杭州市府心里仍不踏实,又于2008年11月颁行《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共二十五条17款。

问题出在景区管委会把经念歪了!

昨天,在强大舆论压力下,“管委会”对杭州媒体承认:“景区内的确引入了包括‘私人’会所在内的高档经营场所38家。”但同时又辩称:“所有房租收入全额用于免费公园、景区的日常管理和绿化养护,真正做到‘还利于民’”,其潜台词无非是景区日常管理维护经费捉襟见肘,把景区历史建筑等名胜古迹租给老板或企业属不得已而为之。咋一听不但不该受谴责,还应该予以同情才是。

事情果真如此?非也!翻开“管理办法”第五条:“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经费纳入市级财政预算。积极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国际援助等形式多渠道筹集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资金。”也就是说,第一、整个西湖管理保护都有“皇粮”可吃,正常情况下无须“管委会”自筹粮草;第二、海内外非政府资金“进入西湖”只能以不求回报的社会捐赠和国际援助形式存在,绝对不能以赢利为目的;第三、就算“皇粮”存在缺额,“管委会”亦可拿“第五条”向市财政“明媒正娶”。如是,“管委会”究竟把租金用到了何处,我们建议上级政府组织“异地审计”。

恕我们直言,西湖权贵化只是全国风景名胜变相私有化之缩影。人所众知,从江西庐山到云南大理,从龙门石窟到承德避暑山庄......权贵们圈地建别墅、占楼开会所早已到了肆无忌惮之地步。更何况,上梁不正下梁歪,环顾国内名山大川,那一处不是中央有关部委的“培训中心”、“疗养院”林立刺眼?

包括西湖在内,国内风景名胜变相权贵化----变相私有化之歪风必须刹车。现行国家《文物保护法》、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及包括杭州在内的地方性法规或行政规章,普遍偏粗、偏软,不足以从法制(治)层面遏制此歪风恶性蔓延。杭州的“管委会”已承诺自查自纠,那是靠不住的。没有严“刑”峻法做杀手锏,甭指望此歪风能被刹住。
 楼主| 发表于 2010-6-14 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华社原文】

       最近不断有游客和市民向记者反映,杭州西湖景区环湖一带有许多名胜古建“可望而不可进”,一些绝版风景的场所摇身成了高档“会所”。政府倾力打造的“大众西湖”为何走样?带着疑问,记者进行了明察暗访。
  名胜故居变身“会所”“餐厅”
  在杭州西湖边南山路上的“1917花园餐厅”,原来叫“膺白楼”,根据民国初期名人黄郛的别墅旧居改造而成。路旁车水马龙,人流熙攘,园内却是一片清静,记者好奇入园探访。
  一位男子示意记者止步,“这是会员餐厅,平时不接待游客。”记者以“想来订餐”为由得知他是这里的总经理张某。据了解,这家餐厅实行“会员制”,仅在位置未满的情况下接待非会员宾客。
  张某领着记者进入这幢外形奶黄色的别墅。内部装饰富丽堂皇,但看得出柚木地板、实木楼梯和紫檀扶手等都是当年的旧物。记者倚窗环顾,柳枝婆娑,抬眼远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这里只有包厢,每位最低消费600元,不含酒水。”这位负责人说,燕鲍翅是这里的主打菜。
  位于环西湖孤山南麓的俞曲园纪念馆,是由晚清著名学者俞樾的旧居俞楼改建而来,有“西湖第一楼”美誉。现在游客只能止步于前厅观看俞樾的生平、学术成就等图板、资料介绍,不能上楼和进入后院参观。据服务员小郑介绍,这幢旧居已被个人租用了,只有白天开放前厅,17时后前厅也要关门谢客。
  著名作家金庸先生早年建造的“云松书舍”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灵隐路上。1996年11月,金庸将此书院捐赠给杭州市政府。现在,“云松书舍”要向游客收取每人5元的门票,每到下午4时半就关门谢客,成了少数人觥筹交错的“乐园”。
  记者环湖探访,南山路上的“采蝶轩”已变身私人“会所”。北山路上的“菩提精舍”原是民国早年24名沪杭居士绅商筹款建成的修行佛法之地,如今已成某大集团企业形象的一张名片。近在咫尺的北山路60号,曾是唐代古寺招贤寺大殿所在地,民国时期曾先后是丰子恺、林风眠的寓居地,如今变成了一家高档私房菜的“大宅门”餐厅。
  “还湖于民”为何走了样
  记者了解到,2002年,杭州市委市政府把“建设环湖绿地,实现还湖于民”列入为市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排在首位。前几年,杭州投入数十亿元巨资进行综合改造和保护,迁走了大批占用环湖地带的单位和住户,拆除了阻隔游人视线的房屋与高墙,并推进“西湖西进”计划,基本达到了300年前西湖的面积。
  一些曾经参与西湖改造工程的干部说,“大众西湖”来之不易,当时许多单位和个人都做出了牺牲。但现在却发现一些旧居古宅及周围草坪和花园,又被一些企业、单位和个人“圈”回去了,而且此风日盛,占据的地方越来越多。
  60来岁的杭州市民张亮不解地说:“过去还能进的一些名胜古宅,现在改造后,老百姓反而只能隔门瞄望,还湖于民咋成了还湖于权贵呢?”
  这些会所普遍设置了最低消费,一般每人最低500元,如果加上15%的服务费、酒水饮料,一顿聚餐消费常常要上万元。“来这里消费的,不是有钱人,就是有权的人。”一家会所的保安说。
  记者从杭州市政府和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了解到,对于景区一些建筑物和旧居,政府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一般采取招商洽谈以租用方式进行保护,有关部门审核签约时,都有严格的租用保护要求。比如,承租者不能改变建筑风貌和结构,不能封闭必须对外开放,不能擅自改名叫某某会馆,一些经营餐饮的不能设最低消费等。
  据一些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透露,在政府建设环湖绿地、实现还湖于民的改造过程中,一些财团老板之间的争湖争绿争美景之战也在悄然打响,尽管有着诸多限制,但财大气粗者仍趋之若鹜。景区一些地段较好的场所租金,以建筑面积每平方米每天四五元的价格收取,好的地段租金更高。
  公共资源“富贵化”受质疑
  记者了解到,杭州市要求景区内80%以上的消费场所应让普通百姓能消费得起。但是正在悄然加速的西湖“富贵化”趋势,还是引起种种议论。
  一些群众对环湖沿线做过初步调查,环湖沿线已有近50家各式各样的私人性质的“会所”。在个别“会所”,外人住一晚上要花1.78万元。
  市民李国庆说,西湖的每一寸岸线、每一块绿地、每一处设施、每一处景观,都是公共资源,理应让市民和游客共享。现在百姓不能进出的“会所”大量出现,等于剥夺了大众的游览权利,这是与民争利。
  一些挤占西湖景区的人士则另有看法。浙江金华的一位商人在西湖边租了一幢民国时期的老房子,每年租金100多万元。他说:“我不准备对外营业,只是找个地方招待客人。”另一位“会所”负责人则说,在西湖开“会所”并非是为了赢利,主要为会员提供个性化服务,可带来巨大的无形资产。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范柏乃说,靠近环西湖的一线风光,必须还给游客和市民,应当把已占据在环西湖沿线的私人“会所”,逐渐转移到景区外围去。浙江大学亚太休闲中心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楼含松认为,西湖不能脱离普通游客和市民的消费层次。面对西湖日趋“富贵化”的趋势,有关部门应及早警觉、有效应对。
  新华社记者 谢云挺 方列
发表于 2010-6-14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6-14 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6-14 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0-6-14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岚雨零 于 2010-6-14 00:50 发表 哎 这种私人会所确实比较多。。。。有钱人的乐园那。。。。。不过也要感谢老王 没有老王提出的环湖于民 当时没有这样的魄力 可能至今环湖某些路段都还不能走通呢
所以说老王有些地方还是要肯定的,毕竟他敢这么做。至于说今天这个问题和他有无关系,不得而知,所以也不敢妄下定论。
发表于 2010-6-14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公仆 比 商人 还 疯狂 !
发表于 2010-6-14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AK能把西湖边的公园都变成免费就已经很好了 至于那些会所要铲除估计相当困难 除非XXX开始整治FuBai 不然也就这样老百姓叫得再厉害也没用
发表于 2010-6-14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撇开雷锋塔下某部分无法入内不说,西湖的免费开放已经相当的还湖于民了。

对于,名人故居的会所化,我个人认为,事实上很多名人我真的不知道他是谁,比如苏小小,我也是在西泠桥头多了那个坟之后才知道她是谁。可能对于名人的定义各有千秋,那么名人故居也在认识上不同,我觉得能把小学到中学语文课本里提到过的名人故居免费开放,已经可以,至于一些各个朝代的权贵名人故居,我真的没有兴趣知道,虽然房子很漂亮,再漂亮的房子空着就是一种对公共资源的浪费,与其如此,不如租赁给会所,至少有租金好收,在不改变房子外观和结构的前提下,不失为一种保护的措施。况且在湖心岛上开个卖麻辣烫的估计相当风情万种吧,要是把龙翔搬到孤山下是不是也热闹非凡呢?

至于说这样的行为有碍西湖还湖于民的话,实话实说,西湖免费开放已经做的很好了,看看南京的玄武湖,真的没感觉有什么好的,进去愣是要收30,再看看苏州园林,动则好几十甚至上百的门票,杭州能把西湖这个集中国园林山水之大成者免费开放给公众,而且目前而言,这8年维护的还不错,已经相当不错了。

再者说,天下不可能有赔钱的买卖,商人是这样,政府也总不能因为还湖于民而年年财政赤字吧,适度的把名人故居提供给高档次的消费场所,不为过,关键还是度的问题。
发表于 2010-6-14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觉得最近对于西湖周边名胜古宅的报道存在着两种声音:

一、确实为西湖未来的发展考量而进行的理性思考与审视。我比较赞同这样的声音,因为的确不能将转让租赁名胜老宅并改变其用途作为一种惯用手段,否则可能势态会一发不可收拾而逐渐趋向于将西湖划分为了了贫民湖与富民湖两块区域的可能性。

二、有些报道掺入了嫉妒或者恶意贬低的成分。目前杭州虽然有这些或者那些的问题,但相比内地的其他城市,杭州在旅游开发与保护的问题上还是走在了前列。如果杭州西湖能如此深刻而显著地让国民关注,那恐怕国内需要值得关注的风景区可能会不计其数。
发表于 2010-6-14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0-6-14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ason 于 2010-6-14 22:56 发表
我个人觉得最近对于西湖周边名胜古宅的报道存在着两种声音:

一、确实为西湖未来的发展考量而进行的理性思考与审视。我比较赞同这样的声音,因为的确不能将转让租赁名胜老宅并改变其用途作为一种惯用手段,否则可 ...

感觉一开始的报道还可以,但是到了第二波的时候有点感觉刻意的设置了一些对立的因素。
我觉得要做这样的报道,关键并不能纠结贫富的问题,应该还是要务实的把这个报道做成是怎么样来保护这些老房子比较好。
我们从来不缺乏想法,但是总是缺乏一套有效的机制。
发表于 2010-6-14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双截辫151 于 2010-6-14 23:21 发表

感觉一开始的报道还可以,但是到了第二波的时候有点感觉刻意的设置了一些对立的因素。
我觉得要做这样的报道,关键并不能纠结贫富的问题,应该还是要务实的把这个报道做成是怎么样来保护这些老房子比较好。
我们 ...


有时候,一些过度而没自控的报道不但不能有效解决问题,还会产生更强烈的贫富对立情绪,以产生不安定的因素。
发表于 2010-6-15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咦?为什么我的回帖不见了。。。
发表于 2010-6-15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这些老房子变身会所也没什么好质疑的,就算它当作名人故居开放,我们也不会经常去这些房子看看的,那变身会所,物尽其用,满好的事情,当然有关部门最好能加强管理,不要让两岸的悲剧再次发生。我们游西湖,荡漾湖中,漫步湖边,挺不错的享受了。个人见解,拒绝谩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5-23 17:08 , Processed in 0.18530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