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96|回复: 8

《人身难得 佛法难闻》 演讲录音笔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16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讲当信当持

道证道之乐,远超眼、耳、鼻、舌、身、意等系列感官刺激之外,愉悦,欢喜,清凉。此中意,可意会之,不可言表之。又若身入空山,舟行水上,意适神闲,渐入佳境,所得又有不同,当此胜境,行人亦复少矣。和尚说法九年,一言概之,度人自度,自觉觉他。世人碌碌,照的眼前,谁看脚下。因以此清凉,惠我群黎,运广长舌,说微妙法。诸人若能放下心来,意会之,揣度之,或能以此砖石,竟获珠玉,或入此山门,直升堂奥,亦未可知也。诸大德有云,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有是哉!有是哉!合百千万劫,转轮回六道,得此人身,岂非大幸。若我辈,生昌明之国、长太平之世,能闻诸胜佛法,或已得,或未得,或已证,或未证,或已信,或未信,然皆以得闻佛法故,种因明种子,岂非大幸?然以此难得之人身,得闻此无上甚深般若智慧,当既行且愿,信而能持,何者不可得?想得富贵功名者,自得富贵功名,想得长寿康宁者,自得长寿康宁,想得清净喜乐者,自得清净喜乐,凡此诸端,皆小也者,细也者。通道之人所得不必此,不止此。

[ 本帖最后由 歪嘴和尚 于 2010-3-16 10:50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3-16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讲 和而不迁




西人曰:条条大路通罗马。修行之人所欲至之罗马,小言之,是身心清凈,大言之,是国家安泰,人类和平,世界大同。坚忍之人,立意不妨高,性格柔弱者,可小处着眼,修身以爱其德,以为他日资粮。制怒、惜缘、惜福,此六字,行之甚易。我凈土印光大师,倡此尤力,昔上海护国救灾法会,法师登坛曰:救此世、救将来世,其法有二,曰吃粥,曰念佛。前辈大德,苦口婆心,自有一番深意在。要之,行一日者得一日之效,行一月者得一月之效。行之有年,必得富足、喜乐之心也。

有信者曰,佛门广大,佛法多门,何从何去?歪嘴祖师曰:譬若有一干人等,欲往一大会所。有一人需中途往山中砍柴,市中换米,则非携斧步行不可。又有一人,身有孱疾,若匪轻轿良马以行,恐不能达。倘若家门稍近大道,开车原可去的。各有因缘不羡人。诸位当知之。
又有信者问曰:西天诸胜景,吾人当得否?此景幻乎哉?实乎哉?诸位当知之,佛以甚深般若智慧,照见五蕴皆空,无常生死,故能鉴往知来,以所见,知所不见。西天诸胜景非虚,然亲近我佛,所得不必此,不至此。欲知端得,可参化城之喻,长者火宅拔子之品。
吾人问道九年,有两事愿与诸仁者同参。某年,有长生念佛之老婆婆问余道:老妇人吃花斋有年,忽得一疾,吃得一碗肉馄饨下肚,身轻体健,此为破戒否?造业否?僧曰:非破戒也,非造业也。肉馄饨原不曾吃得。往劫之时,佛以己身餐鹰饲虎,岂非故加罪孽于禽、兽哉?以佛宏慈,固不当如是。又某年,僧在昆山城北之两岸咖啡,问道于tw两位长者,僧问曰:时当夏日,吾人不着衫而寝,食我之蚊蚁亲近我乎?远我之蚊蚁爱我乎?长者曰:汝当悟!汝当悟!悟者,吾心也。
佛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灵光一点,两目之间。灯芯自有,燃灯自明。呜呼,此言言修行也,非言真无佛也。不可错意!无佛即是无我!佛之法力,犹不能救末法之人。末法之时,佛经无字,非无字也,有字而人莫能信,信之而不能从。尔虞我诈,三两为群,或有假奶粉,或有黑心棉,或有灌水肉,或有范跑跑,或曰吃猪肘,或曰打酱油,或云俯卧撑,或曰楼脆脆。要之,药医不死之病,佛度有缘之人。病久念佛多,魔高道心坚!缘生无再,诸位其努力之,超拔之!是所至嘱。
 楼主| 发表于 2010-3-16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讲 品质报恩

本帖最后由 歪嘴和尚 于 2011-2-3 06:11 编辑




宋人所南翁有言:世间但除君父外,平生不受一人恩。盖劝世人慎勿轻受恩于人,异日恐妨自立也。非云除却君、父之外,不曾亏欠别人恩情。惜乎世人常常会错意。若夫天地载覆之功、父母生养之恩、师友规箴之德,何可不见?信陵公子之客语信陵公子曰:德人之德不当记,人德之德不可忘。

恩既当报,报以何方?在商言贾。quality中文有两字,曰质量。品乃众人之口,质乃斤斤计较。该较者,非止于斤两,毫、厘、丝、忽,皆当计。堤毁一蚁之穴,山亏一篑之土。一夫不耕,则天下饥,一女不织,则天下寒。参之供应链、协力厂,天下周流既广,需求层次既高,quality有问题,是虚靡天下之人、财、物、力、也。非一人之事、一厂之事也。闽省玩具制造业之萧条、河北三鹿集团之倒闭,已成前辙。言品质,何可不慎之哉?何可不慎之哉!

然又有当言者,搞质量者多躁急,非真躁急也, quality之压力大之故也。此等非是个人涵养功夫不足,亦非有一番个人恩怨在。故,理既不可不与协力厂明言,而处事不可不慎也。昔关壮缪慢士而亲卒,张桓侯亲士而远卒,卒皆不免见于杀,亦痛亦哉。虽然,食君之禄,忠人之事。天下事,当尽力以行,救得一分,则天下多一分生气。余在第二讲,已云今世之诸不法事,唯愿我佛慈悲,启沃下愚,多几个晓事之人,为天下多争几分生气而已。

吾人日日所交接者何人?重工者多农家子,工程师皆年轻人。以是故,凡事当苦口婆心,谆谆教导。虽知而不行,行而不周,亦必反复申明,期挽救于万一。若有一干人等,知而不行,行而不力,精神萎废,恍惚若无所事者,当以菩萨心肠,霹雳手段,迅速换人。不可纵容姑息,已成难返积重之气候。要之,天下事,祸患虽肇胎于忽微,终必毁坏莫救于老好人之姑息也。

楞严经云:将此深心奉尘剎,是则名为报佛恩。康博介(桥)僧曰:将此深心言品质,是则名为报佛恩。
 楼主| 发表于 2010-3-16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讲 信受奉持


很多青年朋友和我说,介僧,听你说的,倒也蛮有意思,就是有点太文了,很不好懂,硬头皮听不下去的。从这一讲开始,就大白话和大家谈,申明一点,佛法深宏,讲的太白话,可能会有辞不达意或者语在此而意在彼的情况,希望大家理会意思,不要会错意,不要太着意于文字。

学佛、念佛,学了做什么?念了做什么?诸本佛经流通品一般都缀以“闻佛所说
皆大欢喜
信受奉行
作礼而退”十六字。大家注意了,信!受!奉!行!大家知道,所谓的明白,应该包括三个层次,一、听闻,知晓文字,然后是得其真义,然后在生活中去实践、去印证、体味。

信、受、奉、行,怎么讲?

信,是起信,要相信。学佛、参佛,先起信,不然什么都无从谈起。一切经开章四字:如是我闻———“我就是这样听闻的,没妄增、没妄减、没有妄加己意”。小学的时候,如果老师出题考你1-2=?,学生举手说,老师,老师,题目出错了,老师会笑着说,出错了,出错了。要是上了初中,遇到这个题目,还举手告诉老师,题目出错了,老师要骂人的。《法华经*化城品》说,化城,是可以让人生安稳想、已度想的地方。佛家富贵,信者能得之、信者方重之。大龙邮票,集邮的人稀罕。法门寺的物账碑,研究唐代风俗史、佛教史的人当宝贝,展子虔《游春图》,搞绘画的人看重。苏州承天寺的井中出《铁函经》,汉族人当奇书,蒙族人一定要毁掉。大家有信和不信的自由,信与不信,两便之。但如果说大龙邮票、物账碑、《游春图》、《铁函经》,没什么价值,都应该抛弃,恐怕纵然天下人不笑话,也要见讥于知者。另外,为什么历世深的人倾心向佛的比较多?我律宗弘一大师,戏剧、音乐、绘画、书法、篆刻,哪个领域都是超一流的人才,最后为什么皈依佛门?赵朴初老先生赞曰: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明月耀天心。这一点是值得大家深思的。

受,受其文、受其义。特别提醒:受其文字、受其意旨,不拘泥于文字。佛曰“不可说”,道云“道可道,非常道”,“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这话怎么讲呢,释迦文佛一生随处说法,随时说法,都是有因缘、有针对性的,“法不孤起,仗缘而生”。就像孔子教育弟子,因材施教,性格怯懦的,教导他们要勇猛精进,性格太刚直的,启发他们要量力知分,三教说法,不在红尘之外。大家要明白: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未了义。举一个“依义不依语”的例子,大家都知道骗人是不好的品行,那么假如一个已经不治的病人问医生,自己病情到底如何的时候,医生应该说实话还是应该骗人呢?大概病人比较清楚自己病情,并且需要安排后面的事情的时候,那么就应该征求家属意见,把病情告诉人家。一般的情况,不告诉也不能算欺骗。

奉,就是要起恭敬心。礼之、敬之。佛门三宝:佛、法、僧。皆当礼、敬、供、养。佛,三世诸佛,菩萨、罗汉。法、经、律、论、藏。僧、包括僧、尼、居士。礼佛以香花、果品。(又有浴佛一事)佛像、佛经、佛语,供至高台、干燥、风雨不及之所。如果是起居的房间,找白布盖起来,礼敬的时候,再请出来。
有人问,为什么要礼佛呢?泥塑木雕,礼之何益?虚云老和尚解的好,“佛言法相,相以表法,不以相表,于法不张,令人起敬畏之心耳。人心若无敬畏,无恶不作,无作不恶,祸乱以成。即以世俗说,尼山塑圣,丁兰刻木,中国各宗族祠堂,以及东西各国之铜像等,亦不过令人心有所皈,及起其敬信之忱,功效不可思议。说到究竟,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有人问,三世诸佛,若恒河沙数,到底礼哪一尊呢?我在第二讲《和而不迁》里说过,各有因缘不羡人。但不可以说,专礼一尊,而轻慢其它。大家诵《炉香讃》,“炉香乍爇口法界蒙熏口诸佛海会悉遥闻口随处结祥云口诚意方殷口诸佛现全身口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口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三处都言“诸佛”。
有人问:那为什么要敬僧呢?简单说,僧是佛门种子。布施种种,财务施、法施、方便施、无畏施。人家髡发解褐,人世间的尊荣繁华热闹都不要了,苦身修行,以正法布施、弘道,人家对我们的大恩德真的不少啊,不值得我们礼敬吗?
又有人说:好多不法的出家人啊?还是引虚云老和尚的原话,“不能因见少数不肖僧,而遂罪及全僧,岂因一二不肖秀才而骂孔子。海不弃鱼虾,所以为大。佛法以性为海,无所不容,僧秉佛化,护持三宝,潜移默化,其用弥张,不一定全是废物。”

行,印证、实践。我们经常听赞叹出家人说,“解、信俱足”、“既行且愿”。我们在看古文辞的时候,经常看到“行兼孔墨”的话。佛家不是坐着论道,讲空话。不是的!我们提倡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为什么要入世啊?因为佛法不离世法,佛法在世间。悟、在穿衣吃饭处。行、也是在红尘紫陌。禅宗有吃茶的典故,儒家有“穿衣吃饭,即是人伦天理”的说法。
解、信,在前面已经讲了。下面说,愿、行。愿,就是发心、立志。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立志,给自己定方向、接受群众监督。没有固定的方向,行来行去,绕点路倒是没关系,要是走反向了呢?我听说有个少年人,在小时候做饭的时候,拿烧火棍在(柴灶)灶头上写了这样一行字:北大清华当为我留一座位!后来果然得到成就。大家都要学他这样的心气、毅力。
行什么?怎么行?一曰行方便!二曰食粥!三曰念佛!
行方便不消多说,孔子说,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文殊院*寄生草》说,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好了,行方便就这几个字:陈力就列、随缘。能做到这几个字差不多了,“其庶几乎”!“其庶几乎”!
其二曰,食粥、念佛。这个我在第二讲说过,这个提法是虚云老和尚在上海护国救灾法会上讲的。当时国家遭受japan的侵略,国内自然灾害频繁。当时寓居上海一地的一些很有名望的社会人士就请他到上海来弘法。法师就提了这四个字。其实,翻看中外历史、尤其是中国两千年以来的历史,自然灾害之所以成为灾难,都是人的因素。祸起忽微、当官的横征暴敛,老百姓疯狂的向自然界掠夺资源,不足则自相攻伐。现在人口因素在社会变革中的影响这一专题,已经成为晚清史的一个重要方向。
下面具体谈一谈食粥、念佛。
食粥,大家知道,古印度早期的修行者并没有特别要求食素,后来佛法东来,汉地的文明程度比较高,才提倡食素并成为定制的。我们这里没有说食斋(吃斋),而是说食粥,就是白粥,不是莲子粥、也不是八宝粥、更不是什么皮蛋粥。粥,是比较没滋味,但也是天地间的至大至美之味,佛家提倡并弘扬的“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慈悲情怀、济世心胸,试问,如果天底下所有的人都能吃上粥、都只吃粥了,并且以此为满足,那么天下岂非是太平大治了吗?要知道,人到无求品自高、物物而不物于物。我们平常人,(物质上)无求是很难做到,那么可以求少一点,再少一点,这样的话,精神上是不是可以更多的满足呢?
念佛。民国时修行凈土的很多,现在的很多地方还是很盛行。没别的原因,门坎低、路好走、是条快捷方式。清朝人石成金氏有《八念歌》云:念佛虔诚即是丹,念珠八百转循环。念心不随流水去,念意常系白云间。念成舍利超生死,念结菩提了圣凡。念开妙慧通灵窍,念偈今留与汝参。写的真好,念佛是一种心态、看淡得失、看轻生死、看到水流花谢、看到寻常风月,看到冰雪消融、春天走近。

今天就讲这么多,临了送大家一副对联:惜衣惜食非是惜财缘惜福
求名求利但需求己莫求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3-16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讲 安心养心




心为什么要疗要养呢?现代的人太累了,累在什么地方?鱼肉是不缺了,但害怕营养过剩,大家都不吃了。住房条件改善了,但失眠的人多起来了。这些身体之累,但相较心之累,百不及其一。金庸先生在《天龙八部》中给虚竹子的父亲和母亲设计了两句对白——
——二娘,这些年,苦了你了。
——不,我不苦,你有苦说不出,才是真的苦。

这一讲我们谈谈安心、养心之方。

第四讲里面,我们说到食粥心态。这是疗心、养心的一个好方子。大家要知道,现实社会里的种种苦恼,其根本缘由,在妄分高下等别、妄分你我。大家所持、所执、所见太重,又不很适当。六根既不能除,六识应如何去得掉?大家都爱的华堂广厦,那么房价就很高,且居高难下。大家都喜欢宝马香车,那么路政的发展一定比较快,经济学上讲的,以消费促发展。这个道理没有错,可是,消费作为动力,也需要提倡理性消费、合理消费,所谓量体裁衣、量锅吃饭。地球暖化、南北極冰山溶化、自然資源短缺等,凡此,皆是宇宙自然對人類的行為所生發的一種感應力量,這個力量會造成人類的毀滅,還是推動人類尋求自身的救贖,就要看人類怎麼去『動』萬物自有它平衡生命的方法」
(《索沙Búzio》)

第二个方子、济世情怀。谈一谈释迦摩尼的事迹。释迦文佛示现为净饭王之太子,舍王位、妻、子出家,苦行多年,乃得证大道。灭度之时,又以芸芸众生之哀苦为念,双目流涕,以慧人度人之艰难事业,付嘱地藏王菩萨。他实在是情教的教主,是天地间大有情的啊。佛之情,在一真字,在一赤子之心。我等凡夫,做不到破虚空万有,那么就先坚个情字,修一真字吧,这也是随缘度化。
特别谈一谈真字,每个人都有真诚、真实的一面,一刹那一闪念的真也是真。说世间没有真人,没有真心,那是灭人之善,驱人从恶,那么世间无向上之人了。《红楼梦》里,甄家介绍包勇投奔贾府,贾政老爷说,甄家出事情,也是甄家不自检点。包勇说,总是我们老爷待人太真、太好了,贾政问曰,那么真是不好的了?包勇说,因为太真了,人人都不喜欢,讨人厌烦是有的。这段文字,是有大哲理的。

第三个方子护生戒杀。天地宇宙,非独为我一人、一家、一国、一种群而设。一切含识,皆得自由呼吸、畅游于其间。操刀于文禽鸟兽者,欲得其肉以食之,得其皮以寝之,得其羽以为装饰。操刀向人者,以利益、识见之不同。诸凡此端、失之在妄分别,在迷五色、惑五味。诸位当知之:彼亦人子也,杀者何忍?见杀何辜?返诸身:未曾生时谁是,我生之时是谁。长大成人是我,合眼朦胧不认。况轮回生死,孰言我身世世得此人身哉?!我辈提刀之时,当思来日他人持刀向我之时。

第四个方子、知所敬畏。夫子說,修身很多年,老了才能做到隨心所欲,而不逾矩。不以規矩,不能成其方圓。大家看正史二十五部,絕大部分要安個五行志,那么怎么看待五行志呢?五行志不是簡單的災異志。書里所提的一些物種變異、日月星辰、山川河流的變遷,不僅具備植物學、地理學、天文學的意義。從儒家的角度講,這也是給統治者們看的:政務不修,天怒人怨,警戒那些大人先生們要修省、要敬天法地。前人又說,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據傳有位法師帶了三位高足走夜路。月朗星稀、涼風習習,師傅問曰:大家看到什麽?一人說,月亮好大好圓。一人曰:玉宇清澄,星星很亮。小徒弟說,看腳下。師傅很贊嘆小弟子的修為。走夜路,看腳下,防跌跤。看腳下,頭也就低下了,低眉順目,說的是謙恭啊。知敬畏的好處很多。
 楼主| 发表于 2010-3-16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講 孝親第一




孝親。(待录)
发表于 2010-3-17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3-18 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4-14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11-17 21:48 , Processed in 0.22395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