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28|回复: 10

【杂文】看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4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段时间和同事谈到张爱玲,谈到傅雷对张爱玲的评论。我说傅雷那篇东西写得太好了,文章本身就是杰作,观点从道理来说也实在是很对,完全正确。但他的要求是做不到。

我记得琼瑶因《窗外》出名后,李敖曾经对琼瑶提出批评,说她应该去写劳工和雏妓的悲惨生活,但琼瑶却回复说,她从来没听说过这样的故事!说的既是真话也是假话。社会新闻当然是看到,但不在乎,不入她的法眼,翻翻就过去了。就像我看报纸的财经版一样,没有留意。所以你叫她如何去写?李敖对琼瑶提要求,是有期望,把她当成一个现实主义的作家,是看得起她。当然她是当不起的。

对于张爱玲来说,被傅雷评说是一种荣幸,他说得在理,但因为大家生活经验不同、趣味不同,理念不同、追求不同,取材和内容自然也不同。作家总是从身边取材的。张爱玲写来写去,都是上海市井生活和大家族的人心和内斗,这些就是她的题材。她写的就是这么一群穷途末路的族群,你要她如何给这些人放置光明?她这个在没落贵族家的早慧的孩子,生来一双冷眼,从小在懵懂中就看到了这群人一个个排着队、急匆匆往末路上赶,争先恐后走上没有光的所在,你要她怎么安放一个光明的结尾?好的作者不能让故事悖离自己的生活经验,所以她是无论如何怎样用力,也无力回天的。但我认为,她也不必要给这些人增加亮色和优点。她的价值就在于描写了这么一群自私自利锱铢必较的末路人,以前是没有人这么细致描摹下他们的生活和生命的。现在这群人在生活中早已经死光,但因为张爱玲却使其存活在文章里,每被读者阅读一遍就又活了一遍。所以她的父母亲、她的舅舅舅妈、她的继母和弟弟,以及许许多多人,其实是应该感谢张爱玲的,是她让他们这些毫无价值的生命跟随这些作品得到了永生。



我曾经很迷张爱玲,尤其喜欢她精巧的譬喻和警句,觉得非常别致精巧。早早买了她的全集反复看,痴迷过一阵子。现在当然眼界开阔了,但一点也没觉得她过时。很多作品过了三十年根本没法看,是速朽的。但张爱玲经得起考验,因为视点够小、深,而且挖掘的是不会过时的题材——婚姻和家庭生活里的小悲喜、小琐碎、小心计、小恶意、小感慨。换一个时代不过就是换了一群人说一样的话做一样的事情,什么都没变,所以有永恒的价值。就因为她不描摹她的那个时代的巨大事件,而着眼于最细微和无时间性的题材,她的作品才获得了永久的生命力。

她作品不算多,质量都很高,读起来恰到好处。在恒河沙数的文学家中,有些作家是博,有些是深。又博又深著作等身的,那就非常难得,没几个。我个人觉得,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一辈子只要一部像样的东西留下来就可以了,好过一堆文章却不会让人记到的作者。

有人说她离开大陆创作力就枯萎了。若是留下就很好,会源源不断出佳作。我失笑。留下来大概都和老舍茅盾巴金一样吧~我只能笑。再看看苏青所受的屈辱。张爱玲还有一个汉奸的嫌疑,留下来只怕比苏青更惨,也许不能活到现在的天年。我几乎没法想象在一片红卫兵的背景下的张爱玲的存在。幸好直觉灵敏的她预感到灾祸的气息,提前逃走了,很好,简直没办法再好了。

其实,无论她留在哪里,恐怕都没法超越自己了。她是天才型作家,不是杜甫型老而弥坚那种,她的才华是有限的。很多早慧的天才都一样,甚至有些第一部作品就是其一生的最高峰。张爱玲也不至于,但她的才力是有限的,后期就开始重复自己了。她的人生经验过于狭窄,又是很自我的人,容不下很多东西。比如我就很奇怪她在沦陷区待了这么久,笔下对日本人完全没有涉及,也没有恶感,毕竟日本人打死了她的一个英国老师,也饿了他们很久。可见她对现实世界也是有选择地去了解的,也就是说,她不想看就可以完全无视。所以她笔下反映的是世界必然是狭小和经过她自己剪裁的、部分失真的世界。



《小团圆》是我最近看的小说。在这本书里,张爱玲在笔下,她与她生活中所有出现过的重要人物,都来了一次“团圆”。当然这样的相聚只是纸面上的,生活中他们都已经死了,所以只能是“小”团圆。

当然是很絮叨,人物和故事都似曾相识,阅读快感基本消失,谈不上喜不喜欢,看罢觉得有淡淡的凄凉。张爱玲已经老了,到美国后又近乎自闭,所以她就像大多数老人一样数着过去琐碎的日子,把它们数成了金子。回忆反复重叠、补充,我从她笔下拼凑出她的人生,知道她为什么是现在的这个张爱玲。在最需要的爱的时候,她没有得到爱,相反得到是斤斤计较的算计,看到的都是千疮百孔的感情,以及支离破碎的家庭。她眼睁睁看着自己拥有的一切分崩离析,为了避免伤害她从此不再抱有希望。她不懂得如何宽容和温暖别人,是因为她也从没有得到过宽容和温暖。如果她一直沉默,可能会因为压抑而变态,还好张爱玲只是古怪,最幸运的是她还诚实。所以她用她的天赋如实记录了她自己和她理解的生活,她所受的伤害和对际遇的抵抗。

张爱玲在《小团圆》里面无表情地记录了这一切。


附:

傅雷的评价

恋爱与婚姻,是作者至此为止的中心题材;长长短短六七件作品,只是variations upon a theme。遗老遗少和小资产阶级,全都为男女问题这恶梦所苦。恶梦中老是霪雨连绵的秋天,潮腻腻,灰暗,肮脏,窒息的腐烂的气味,像是病人临终的房间。烦恼,焦急,挣扎,全无结果,恶梦没有边际,也就无从逃避。零星的磨折,生死的苦难,在此只是无名的浪费。青春,热情,幻想,希望,都没有存身的地方。川嫦的卧房,姚先生的家,封锁期的电车车厢,扩大起来便是整个社会。一切之上,还有一只瞧不及的巨手张开着,不知从哪儿重重地压下来,压痛每个人的心房。这样一幅图画印在劣质的报纸上,线条和黑白的对照迷糊一些,就该和张女士的短篇气息差不多。


[ 本帖最后由 zhenzhen 于 2010-1-24 21:20 编辑 ]
发表于 2010-1-24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叹啊叹。。张爱玲有一部很重要的作品叫做张看红楼,十分之精彩,是离开大陆后作品,和以上评论都无关,我觉得这个才是她写的最好的。十年一觉红楼梦。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是指红楼梦靥吧?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自己偏好的张文如下:

封锁——空灵。那种突如其来地爱情,因如此轻微细腻的笔触而完全不显得突兀!
金锁记——文字太美,绚烂之极。情节情绪紧张紧凑。
倾城之恋——世俗男女之间的相互试探攻防,很趣味很机智。
红玫瑰和白玫瑰
留情
发表于 2010-1-24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呀,穷十年功力。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玫瑰和白玫瑰是因为那句著名的定义。

留情是因为那句,世上所有的爱情都千疮百孔。

文章本身也很好诠释了这两句中心思想。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晕,我不能苟同。她这篇实在是绕来绕去,前后重复,话多琐碎,已经和小团圆有的一拼了。

我觉得还是拿来做红楼梦的索隐来看比较好,不是单独的作品。
发表于 2010-1-24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喜欢看啊,我是红迷。。。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猜也是。这个是写给红迷看的。
发表于 2010-1-26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乌鸦扬名 于 2010-1-24 23:11 发表
我喜欢看啊,我是红迷。。。


我也觉得她这个红楼梦魇写得很不错,我也很喜欢。

另外她翻译过来的海上花列传也不错。
发表于 2010-1-26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henzhen 于 2010-1-24 22:28 发表
封锁
金锁记
倾城之恋
红玫瑰和白玫瑰
留情


这四部我也很喜欢。
金锁记
倾城之恋
红玫瑰和白玫瑰
留情

其它我觉得沉香屑也不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11-17 20:33 , Processed in 0.21927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