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982|回复: 16

当现实撞上了理想——读《高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7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贾平凹的新书《高兴》,写进了最近的比较新的题材,从一个拾荒者的角度反映了现实社会的一角,在国内估计拿不到什么奖的。历来的获奖作品,如果是关于近现代的,都有个亮点,起码有个亮点的尾巴,不管它是多么短小,要么就再往前写,写康熙乾隆。读获奖作品,是要读者向前看,看到希望,虽然过程中一直是郁闷的。《高兴》不具备这点,它最后甚至让主角之一死掉,而且也没让两个互相爱慕的人在一起。理想是艘船,现实是冰山一角,它的底下是更巨大的沉沦。当理想被撞碎了,更容易看到沉沦。贾平凹不喜欢给人理想,起码不想让这艘船看起来很安逸,他好像故意要把人扔到水里,让你游到对岸摸到现实。这种方式于作者于读者都有一定的痛苦,可是作品别无选择的产生了。
       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在现实中掺进多少亮点以拯救理想,一旦确定很难改变,所以很多作家的作品风格都有着“一致性”。没有理想是不可能的,学而不思则惘,反之,思而不学则怠,看不到现实也不好,怎样把理想和现实用一种比较平滑的方式对接,我想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也是负责任的作家所要思考的。
       理想的船和现实的冰山之间需要一个导航仪,个人以为就是理性。不要把理想变为梦想,也不要面对现实感到失落,需要的是理性的认清,对具体的把握。冰山上闪耀的亮点,并不是一部分作家描述的那么灿烂,也不是另外一部分描述的那么虚无,只要认准其中的一点星星之火,就能成为自己心里的费洛斯灯塔。
发表于 2007-12-7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ddddd

现实是冰山一角,它的底下是更巨大的沉沦。当理想被撞碎了,更容易看到沉沦。
发表于 2007-12-7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又见晨星

“理想的船和现实的冰山之间需要一个导航仪,个人以为就是理性。不要把理想变为梦想,也不要面对现实感到失落,需要的是理性的认清,对具体的把握。”

很赞很赞很赞的话!
发表于 2007-12-8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怎样把理想和现实用一种比较平滑的方式对接
发表于 2007-12-10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大推荐的书,当然要看啦。小孩偶已经买来啦。
书中有很多贾的插页,蛮喜欢的。
发表于 2007-12-10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创作历程

去年3月份“两会”期间,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贾平凹在京表示:他的下一部长篇小说将关注进城农民工的生存状态和矛盾困惑;今年“5·23”后没几天,这部描写社会最底层“拾荒族”的21万字长篇新作《高兴》终于杀青,成为中国当代文坛“独行侠”贾平凹文学创作35周年的“献礼”之作。
       五六月青黄交接之际正逢关中三夏大忙,贾平凹的第13部长篇新作《高兴》也在滚滚而来的麦香中新鲜出“炉”:如果说《秦腔》是老贾两年前描写大量农民一步步离开土地、从土地上消失的故事,那么两年后的这部力作则是它的续集,接着讲述出走农民在城市里的漂泊生活。6月4日,在宝鸡文理学院陕西文学研究所举办的“贾平凹作品生态学主题研讨会”上,贾平凹向记者首次披露《高兴》的创作历程,这也是他继 19 93年《废都》之后第二次在作品未公开发表前的公开泄密。
      《广韵》云:“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作家长年累月地握笔苦耕,中指小关节处自然老茧深厚,写作中间压出的“大坑”直挨骨肉、疼痛难忍,而停笔后这肉胝又鼓起一个“小丘”,隐隐地作痛,成了传统写作者的“标志”。虽然如今大多作家都改用电脑写作,可贾平凹还坚持用钢笔一个字一个字地在稿纸上“长征”,所以他的职业特征尤为明显。当“孙行者”孙见喜拉起他的手指让记者看时,我还是大吃一惊:只见这“大坑”还未鼓成“小丘”,足以证明《高兴》确实杀青未几;再看这茧子竟变成乌青,如皮下淤血久了的颜色,其吃苦精神不由令人肃然起敬!

      贾平凹坦言,写《高兴》的想法比《秦腔》还早,这部长篇熬煎了他3年,写开了便从早到晚地止不住,就把手写伤了,挺艰难的。期间5易其稿,把15万字的初稿改得面目全非,感觉不到位就从头再来。虽说成稿仅21万字,但算下来都过百万字了,是他多年来修改次数最多、最费劲“折腾”的长篇小说。第5稿从今年五一开始,不到一个月就完成任务,是他写作最快的一次。同学“刘高兴”是源作家对自己“十月怀胎”生出的孩子自然关爱有加,贾平凹也不例外,如同给娃起名儿一样,《高兴》也三改其名:最早叫《城市生活》,后来叫《刘高兴》,现在确定叫《高兴》。为什么这样起名?贾作家讲出了其中缘由。这本书的主人公是真有其人的,名字就叫刘高兴,是贾平凹老家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同村一个院子长大的好伙伴,从小学到中学的同学。刘高兴当年当兵复员后回村继续当农民,而贾平凹西北大学毕业后则留在西安作了出版社的文学编辑。“啥都莫干成,就生了一堆娃”的刘高兴迫于生计,年过半百领着儿子进城打工,一时找不到工作就在西安靠拾破烂、送煤为生。有一次刘高兴终于找到贾平凹,便聊起在城里的生活现状。贾当时试图听到儿时朋友的悲苦倾诉,没想到沦为城市“贱民”的同学却一脸乐哉、自若,还是那么幽默,给自己新起名“刘高兴”,给儿子新起名叫“刘热闹”。

      “刘高兴”日子虽过得清苦但精神却很饱满,贾平凹从他身上看到中国农民的苦中作乐、安贫乐道等传统美德,对当下经济富裕却精神贫穷的准城里人颇有意味。这一典型形象让贾平凹深深陷入沉思,并由此开始了这部新作的构思和准备。
       贾平凹对当下城市的盛世景象深有感触。他眼见的都是灯红酒绿、一掷千金的城市消费,到处都是花钱的地方,可一到农村荒僻处就觉特别心酸,那荒衰景象一如鲁迅笔下的《故乡》。其实他起书名《高兴》的另一层意思,就是要揭开社会表面的繁喧、浮华背后隐藏的不安,直视被大都市花天酒地遮掩起来的这么一群“贱民”们的“非人”生活。尽管他们自己并不觉得,甚至像刘高兴一样成天乐着,但作家却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悲伤。他一直在为城乡严重的贫富分化而忧虑:“作为一个作家,我没有更大的能力帮助他们,也想不出解决办法,我只能写作,把我看到的、想到的、迷茫的东西写出来。”《高兴》正是他用、也只能用手中脆弱的文笔书写当下这真实的浮世绘,问候这些盛世里的“贱民”们。

      社会对类似拾荒者这些缺少关心、关注、关怀的人群,就像一个人从不会去关注自己的呼吸一样。等到呼吸困难该关注时,人就有大问题了。所以贾平凹的《高兴》是在浓重的悲凉下写一个幽默、长乐的农民。贾平凹一惯坚持自己的文学主张,并多次强调作家要述写当下生活,所以他还是要求自己写熟悉的生活,走民族化的路子,做到“不走眼”。
发表于 2007-12-10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怎么的,我不怎么喜欢看这个作家的书....
发表于 2007-12-17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貌似前面几个回帖的同学都是在拷贝楼主的话……

仿佛~

好吧,,,,
发表于 2007-12-17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痛恨变过的回复与发新帖的位置,每回都变成发新~~
发表于 2007-12-17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痛恨这种长相的精华标志~
发表于 2007-12-17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好像很愤啊~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7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我的读后感写的很不专业,没有详细介绍书的内容
发表于 2008-1-12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DDDDDD
发表于 2008-11-30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翻一翻箱底货
发表于 2008-11-30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0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都往一年前翻
发表于 2008-11-30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飞翔小孩 于 2007-12-10 16:40 发表
去年3月份“两会”期间,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贾平凹在京表示:他的下一部长篇小说将关注进城农民工的生存状态和矛盾困惑;今年“5·23”后没几天,这部描写社会最底层“拾荒族”的21万字长篇新作《高兴》终于杀青,成 ...


谢谢小孩的介绍.
我满喜欢贾平凹的东西,他的眼光相当冷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12-23 19:31 , Processed in 0.62996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